「衛星廚房」製作的午餐,從食堂到孩子們用餐只需要5分鐘。
本報全媒體記者 甘曉妹 攝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甘曉妹)從蔬菜基地採摘黃瓜、茄子,運送到加工中心清洗、消毒、切割,根據營養師的食譜配上肉、蛋等,統一配送到學校內設置的廚房,再由專業廚師加工成熱乎乎的飯、菜、湯。新學期,一些學校的師生開始吃上了「衛星廚房」製作的午餐,從食堂到孩子們用餐只要5分鐘。
9月3日上午8點,披上清洗消毒過的白色工作服,穿上鞋套,戴上帽子和口罩,記者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走進解放路小學的「衛星廚房」。這間不大的「衛星廚房」窗明几淨,被合理分割成儲藏間、初加工間、洗刷間、廚房操作間、消毒間等多個空間,分別設置了素菜處理臺、葷菜處理臺、餐具回收處等。在廚房操作間,記者看到現代化的烹飪設施擦洗得鋥亮,工作人員正在對4口大鍋進行清洗。該工作人員表示,這4口大鍋可做出2000人的食物。
「所謂『衛星廚房』,就是依託天勤集團中央大廚房為核心運營概念,統一進行採購、檢測、儲藏、生產和運輸配送。」該「衛星廚房」負責人、天勤集團項目經理呂金玲解釋說,所有食材統一採購後,在中央食堂進行粗加工,專業冷藏配送車會將品種多樣、營養豐富的食品準時送到學校的「衛星食堂」。然後,學校「衛星食堂」的廚師再按照營養師制定的菜譜,「掐著點兒」對半成品進行後期加工製作,確保當上午最後一節課下課鈴聲響起時,飯菜恰好新鮮出爐。就這樣打造了一條從生產基地、物流配送、「中央廚房」到「衛星食堂」的全封閉式安全生產鏈條。
果然,到了10點半左右,廚房裡的溫度開始升高,大師傅們開始煎炒烹炸。滷雞腿、幹煸菜花、紫菜蛋湯,陣陣香味飄來,引人垂涎。這時候,雲龍區市場監督局一分局也開始了對解放路小學「衛星廚房」的檢查監督。「我們將對中小學生衛星食堂的食品安全、生產安全及採購、加工、配送等環節,進行不間斷的普查、巡查和抽查。」雲龍區市場監督局一分局的趙琦表示。
此外,記者了解到,為在營養和口味之間找到平衡點,配餐企業的中央廚房還專門建立了一個由專業營養師、高級廚師、高級麵點師組成的營養配餐工作小組,負責對傳統食譜進行創新和改良。「在豐富配餐品種的同時,按照徐州人的口味特點及中小學生的成長特點和季節變化,合理搭配膳食結構,編制出色香味俱全且營養均衡的食譜,每周提前在學校官網公布一周菜單。」呂金玲說。
中午12點,冒著熱氣的飯菜被用電式保溫箱送到各個教室裡。一年級的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洗了手、學習了用餐禮儀,然後有序地打飯、吃飯。「這個雞腿真好吃,比我自己家裡的還好吃。」個子小小的張嘉佑咂巴咂巴嘴說。
「衛星食堂」配送的營養餐多少錢一頓?呂金玲告訴記者:「小學的午餐統一為每人每餐10元,學生如果吃不飽還可以隨時添飯菜。」
解放路小學教育集團常務副校長羅吉波說:「推廣實施衛星廚房後,不僅讓學生吃得更有營養了,而且飯菜的口感、溫度也將得以全面保障。同時,衛星食堂設置在學校,也可以讓學校進一步加強對食堂的監管,讓孩子們吃得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