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觀察網 記者 宋笛11月7日,UNIZ的3D印表機IBEE即將在美國上線,而在一天前,機器已經在進博會館中展出。
UNIZ 創始人兼CEO 李厚民等待這個機會等了兩年,儘管這家公司的產品大部分銷往歐美市場,但進博會依然被其視為一個重要的窗口,UNIZ已連續三年申請進博會展位,終於得償所願。
IBEE是一款消費級的3D印表機,簡單理解就是一款走進家庭的3D印表機,為了讓這款3D印表機走進家庭,李厚民的團隊壓縮了機器的價格和作為原材料的樹脂價格——樹脂價格下降了一個量級,列印一個40克的雕像原材料成本在5元左右,與此同時還保持了工業級別的精度。
為什麼要推出一款消費級的3D印表機?
在歐美市場,一些手工愛好者會購買3D印表機,但往年銷量不過十萬多臺,疫情突襲之下,海外的醫療用具和防護用具短缺,醫院開始使用3D印表機生產一些應急用的設備,比如呼吸機分享器,與此同時一些家庭開始把3D印表機視為醫療防護用品短缺一個解決的方法。
「一季度,我們發現C端的銷量出現了一個非常大的爆發,用戶需要自己製作一些醫療防護用品,也有一些可能是為當地的社區醫院提供類似產品,這說明這個產品確實能解決一些問題」, 李厚民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疫情對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全球工業市場嚴重受挫,但在進博會館裡,依然能發現工業領域的一些機會。
日立展臺最顯眼的位置放置著一臺粒子線癌症治療系統,這臺最高可至10億元的設備在2019年進博會也曾展出,但並不在突出的位置。
「健康是今年進博會也是目前中國市場非常關注的問題」,日立展臺工作人員表示。
中國香港養和醫院已經購買了這一設備,目前已經安裝完畢,本來即將投入使用,但是疫情影響了設備的調試,一些工作不得不稍稍延後。
在日立展臺的內側,展出了日立的無接觸乘梯方案,從語音控制、手勢控制到人臉識別,這一方面集成了多種技術能力,「這是我們今年在3、4月疫情蔓延時集成的一個方案,方案中的單個技術產品此前都可以提供給客戶,疫情之下,我們認為可以嘗試提供一個更完整的方案」,工作人員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這是一個意想之中的疫情市場,但也有一些超乎經營者預料的增量,比如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快速反彈。
11月6日,NACHi展臺兩座機械臂正在一條流水線上循環的完成碼垛、拆垛的工作。工作人員介紹,當日上午,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曾經在展臺參觀詢問過這一系統。
在國內疫情爆發之初,工業機器人企業認為市場可能會受到較大影響,因此普遍做出了壓低庫存的決策,然而國內經濟出人意料的進入快速修復的周期,工業機器人開始供不應求——企業家在復工後發現招不到員工了,一些此前還在猶豫的企業家就下定決心換上了
工作人員算了一本簡單的帳,一臺這樣的設備售價在二十萬左右,而東部地區一名工人的用工成本普遍為每年十萬元,這意味著這臺機器只要能夠代替兩名工人,就可以在一年內收回成本,而實際上要是二十四小時不停運作,一臺機器可以代替三至六名工人。
這些疫情中誕生的工業機遇將會是曇花一現還是撕開了長期趨勢的一個口子?
NACHi的工作人員認為對於中國製造業,自動化會是一個長期的方向,實際上當企業開始投入自動化設備時,也會倒逼其整個生產鏈進行調整,以適配自動化設備的使用。
這意味著切口一旦打開,緩慢的變化就將逐漸蔓延。
對於這一問題,李厚民設想的更加長遠,在他看來疫情對於人類社會、工業分布的影響將會是長期的,在疫情的影響下,工業的分布化會逐漸壯大,至少會成為與集中化生產一樣的主流模式,而在這個過程中,3D印表機將會成為分布式生產的一個重要工具。
「如果僅從成本上看,集中化當然有優勢,但是如果考慮到全球生產以及此後全球運輸、庫存以及相關供應鏈管理,分布式的成本可能會更低」,李厚民對經濟觀察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