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星空
圖片來自:NASA(APOD)
今年,秋分將會在9月22日13時30分出現。此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並且全球晝夜等長。
秋分點精確地處在夏至點和冬至點的中點位置,正如上面的這張合成圖。此圖是幾年前在土耳其布爾薩拍攝的,靠下這條太陽軌跡是在2007年的冬至日拍攝的,而靠上方的那條則是在2008年的夏至日拍攝的。雖然中間這條太陽圖像是在春分日拍攝的,但我們在今年的秋分日,仍能看見太陽出現在同樣的位置。
本月月相變化
-整個9月,我們都很難觀測到水星,因為它將會保持在地平線的低處。儘管如此,在9月初,太陽剛下山的時候,用雙筒望遠鏡或小型望遠鏡就能在太陽的上方看到這顆小小的行星。
-金星仍然主宰著黎明前的天空。經過了8月12日的東大距之後,這顆行星仍然在月初的黎明前3.5小時左右升起,但它的亮度將從月初的-4.3級減小到月末的-4.1級,而它的角直徑將從19.5弧秒減小到15.6弧秒。因此,它的亮度將保持相對穩定,即使它的相位(被照亮的部分)將從60%增加到72%。
-火星正在靠近多年來最接近地球的位置,在10月的第一個星期,火星將會與地球最為相近。從9月開始,這顆紅色的行星在晚上9點45分左右從東南方向升起,但在整個月裡它會逐漸升起得更早,並在月底的凌晨2點左右達到最高點。火星現在位於雙魚座,當它在正南方向時將達到大約45%仰角,亮度為-1.8星等,當它的角直徑從18.9弧秒增加到22.4弧秒時,亮度將增加到-2.5星等。因此,如果觀測條件允許,即使是小型望遠鏡也應該能夠分辨出火星主要的地表特徵,例如大瑟提斯高原。
-木星,在日落之後仍然可以在南方看到,它在晚上9點30分左右達到最高點,但遺憾的是,整個9月,它都不會上升到高於地平線16度以上。9月觀測木星時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它將在12日結束逆行(西行),繼續向東穿越天空。儘管如此,裝備有大氣色散矯正器(ADC)的觀測者,在9月份的下列日期中,可能會屢次觀察到大紅斑的相當清晰的圖像:
-土星比木星慢8度。因此,在本月的頭幾天,它將在晚上22:18左右出現在正南方,而在本月的最後幾天,它將在晚上20:19左右出現在正南方。不過,和木星一樣,土星在整個月裡都將保持在不高於地平線16度的位置,因此人們很難看清土星的行星環。另外,和木星一樣,土星也將在29日恢復向東移動,並逐漸接近木星,直到12月21日兩顆行星之間的距離小於0.1度。
預計9月份不會有明顯的流星活動。
本月可供找尋的深空天體
每年的這個時候,南方最顯眼的星座包括天鵝座、天琴座和天鷹座,而飛馬座就在天鵝座的東面。依然醒目的是夏季大三角,即由天鵝座的天津四、天琴座的織女星和天鷹座的牛郎星三顆亮星組成三角形。與此同時,還有兩個引人注目的星座,仙后座和英仙座,位於偏北方。所有這些星座都包含著一些深空天體,不過能用普通的業餘設備觀測到的就不多了。下面將簡單介紹其中部分天體:
雙星團(科德威爾深空天體表14號,新總星表NGC869和NGC884)
圖像來源:歐洲南方天文臺ESO, S. Brunier
這對美麗的星團(紅色箭頭所示)分別位於距離英仙座7600光年和6800光年處,位居目前所知最年輕的星團之列。它倆各自的年齡分別只有320萬歲和560萬歲。
這兩個開放星團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它們具有共同的自行性質,以約8萬千米/小時的速度接近地球方向。目前還不確定這兩個星團是否有共同的起源。儘管如此,這兩個開放星團都屬於英仙座OB1星協,其特徵就是屬於該星協的恆星都有極大的質量。
在希臘神話中,這兩個星團代表著英仙座寶劍的寶石手柄。考慮到每個星團都包含著300多顆超大質量恆星,這個想像堪稱恰當。
飛馬積雲-Messier 15(M15,NGC 7078)
圖片來源:ESA,Hubble,Nasa
梅西耶15(M15)是位於飛馬座的一個球狀星團,視星等為6.2,距地球約33600光年。星團內大約有10萬顆恆星,其中大多聚集在星團核心區域。梅西耶15的絕對星等達到-9.2,其光度至少是太陽的36萬倍。梅西耶15星團不僅光度極高,還是十分古老的一個星團,其誕生可以追溯到大約120億年前宇宙誕生初期。這也解釋了星團內眾多變星和脈衝星的存在。同時,行星狀星雲Pease-1的發現也使得梅西耶15成為第一個包含行星狀星雲的球狀星團。
圖片來源: 哈勃傳承小組
NGC 7742 是一個位於飛馬座的旋渦星系,距離地球大約7300萬光年。從地球觀測的視線出發可以看到NGC 7742星系的正面。NGC 7742是否真的吞併過一個小星系還不為人知。不過,面對星團極亮的中心與外圍相反的旋轉方向,星系合併看來是最合理的解釋。
作者: Peter Christoforou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