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級應用中的3D成像技術核心:嵌入式CMOS傳感器技術

2020-11-24 電子工程專輯

1. 引言

早在幾十年前就有了3D圖像技術的概念,但產品商業化是在2000年後,許多大型電影製片廠宣布使用最新的高清攝像機獲得3D效果。此後,不僅僅在消費市場,在工業機器視覺領域,3d圖像技術從速度,誤差精準度以及解析度上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隨著工業4.0的崛起,傳統2D技術在誤差精準度和距離測量方面非常受限,尤其是在複雜物體識別和尺寸測量以及互動應用例如人機互動,3D視覺的需求越來越多。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在工廠自動化領域,3D視覺能夠提高機器人/機器系統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實際上,3D視覺對於更高精度的質量檢查,逆向工程或2D視覺受限的物體尺寸檢測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使用視覺系統引導的機器人技術正在增長,需要3D視覺更好的遠程指導,障礙物識別和準確移動。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3D視覺還保護工廠裡的工人在密集的人機互動系統中免受阻礙並解決危險情況, 還可通過監控系統進行計數並識別自然人和機器人。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3D視覺通過各方面滲透影響著社會,並為最終用戶提供更安全,更高性能和更有效的援助系統。 例如,3D視覺應用於先進的汽車自動輔助駕駛系統,自主車輛,協作機器人...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本文旨在探討3D成像技術,以及工業3D應用中先進的嵌入式CMOS傳感器技術。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2. 3D 圖像概論

當前,用戶可通過好幾種技術和方案獲得3D,以下部分旨在簡要概述每種技術及其優缺點。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2.1 Stereo vision technique立體視覺技術

類似人類大腦控制目測距離,兩隻相機,拍相同位置,不同角度安裝,利用視覺差和校準技術提取物體深度信息。 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圖 1 – Stereoscopic system principle – source Techbriefs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2.2 Structured light technique結構光技術

由相機和投影儀組成。投影儀投射條紋光帶到物體上,相機拍攝條紋光,根據物體上光的條紋扭曲計算位深信息。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圖2 – 結構光系統原理圖– source University of Kentucky, Laser Focus World*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2.3 Laser triangulation雷射三角測量

雷射三角測量系統由2D相機,鏡頭,雷射器組成,通過測量從被測物表面反射的光來確定被測物的位置。 雷射器將光斑投射到被測物,反射光通過成像相機聚焦在光敏裝置上。 根據雷射相對被測物表面的距離,雷射點出現在相機視野中的不同位置。 這種技術稱為三角測量,由雷射點,照相機和雷射發射器形成三角形。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高解析度雷射器通常用於需高精度,穩定和低溫度漂移的位移和位置監測應用中。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圖3 –雷射三角測量原理圖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2.4 Time-of-Flight TOF原理

TOF原理是利用光源與圖像傳感器同步,利用發射光脈衝和光返回到圖像傳感器上的時間差來計算距離。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圖 4 – Time-of-flight 系統原理圖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2.5 3D 圖像技術對比

如上所述,每種技術都有優缺點,因此,根據應用特別是距離範圍和深度精度要求,選擇更合適的方案。 在表1中進行相對比較。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表1. 3D Imaging techniques 『top-level』 comparison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目前,3D系統主要靠立體視覺,結構光和雷射三角方案,這些系統主要用在固定工作距離,同時在特定檢測領域中需要較高水準的校準。
Time-of-Flight 系統可以克服這些困難,從應用角度更加靈活,但是目前更多的是受限於解析度。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3. Teledyne e2v在工業市場獨特的3D方案

基於機器視覺領域,Teledyne e2v提供的線掃描相機和面陣傳感器的成功積累,Teledyne e2v正在構建一個專用於3D成像的獨特平臺,以支持最新的工業應用,如視覺引導機器人,物流自動導引車輛(AGV),工廠監控和 安全或手持掃描儀,以及戶外應用。Teledyne e2v旨在提供多種3D技術和解決方案,以滿足客戶的應用需求。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Teledyne e2v主要提供以下三種3D方案

• Laser triangulation 雷射三角測量

• Stereo vision and structured light 立體視覺和結構光

• Time of Flight TOF技術
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3.1 雷射三角測量方案

Teledyne e2v可提供標準品,同時也可以特殊定製高速sensor :

• 廣泛的可選解析度:每條輪廓線2k到8k個點

• 高幀率sensor: 可達20kfps

• 高靈敏度,低噪: QE>60%, SNR of 43dB

• 多種高動態範圍性能

• 獨一無二地芯上處理技術: 讀出通道上的數字處理,芯上子像素峰值計算

• 快速記錄中最大化信道容量: 可達32Gbps LVDS 接口
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3.2 立體視覺和結構光系統

Teledyne e2v提供標準CMOS sensor, 有如下關鍵性能:
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高級別SWAP-C (size, weight, power and cost): 小光學尺寸, 多封裝方法以優化尺寸和成本,低功耗 200mW @ 全幅面;

o Sapphire/Ruby 系列: WVGA, 1.3 & 2MP , 1/1.8」

o Emerald 系列: 130萬像素到1600萬像素, 像素尺寸2.8µm (其中16MP晶片是1」 光學尺寸,8MP是 2/3」 – 全世界獨特性)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 可見光& 近紅外,高靈敏度版本: 每個晶片系列公用同一個platform– pin-to-pin 兼容
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 可從快速移動物體獲取 3D圖像: 高達125fps, 高全局快門效率,高速雙快門;
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 Sensors圖像傳感器一致性: 每個sensor系列共享一個平臺– pixel-to-pixel兼容;
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 3D 處理: multi-ROI (多ROI功能,4個窗口), binning, 圖像數據的直方圖由傳感器晶片直接生成
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高全局快門效率應用於快速移動物體

Teledyne e2v一直致力於高效率全局快門的圖像傳感器的創新和開發中,這種性能可以避免快速運動物體拍攝中的偽影現象。在拍攝運動物體時,當積分時間遠小於讀出時間時容易發生該現象,因為圖像的上部分將在底部部分之前開始積分; 並且在這些間隔之間,物體已經移動。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這就需要像素內存儲元件在積分發生之後存儲電荷直到其被讀出。 該技術基於5T結構。 缺點是填充因子減少,CDS類型時間域噪聲降低方法有限。 由於這兩點,與4T ERS相比,對於給定像素尺寸,現今全局快門(G / S)下的SNR要稍微差些。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然而,在像素的存儲寄存器中使用pinned junctions減小了時間域噪聲,同時暗電流和固定噪聲以及SNR之間不再存在差距。 考慮到填充因子方面,像素上micro-lens的進步和優化(例如零間隙)可以在對波長響應的靈敏度方面取得顯著進步。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近紅外高靈敏度晶片應用於高精度檢測

Teledyne e2v標準CMOS 晶片有較高的量子效率(QE )。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例如下圖,Teledyne e2v 的Sapphire 系列和Ruby系列的QE;Sapphire主要用於可見光,Ruby在可見光和近紅外部分都有提升和優化。5T技術下,像素尺寸5.3µm x 5.3µm,高達80% 的QE 可稱殿堂級CMOS晶片。 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圖 5 – QE versus wavelength response of new global-shutter CMOS imagers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綜合以上革新性的技術板塊,Teledyne e2v標準CMOS晶片可廣泛應用於可見光和近紅外光下日夜和戶外高速物體的高精度3D檢測中。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3.3 Time-of-flight 3D 技術方案

Teledyne e2v推出第一個3D TOF 方案, 基於130萬像素,1英寸光學尺寸,高靈敏度和高動態範圍CMOS晶片。
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 130萬像素: 全幅面下的深度圖,全幅面下精度< 3cm, 高速雙快門

• 拍攝高速運動物體的3D圖像:高達 120 fps, 全幅面下 30fps 深度圖, 高全局快門效率

• 大範圍3D 檢測: 高近紅外靈敏度,高動態範圍60DB, 可檢測範圍 [0.5米 to 5米]

• 可見光和近紅外高靈敏度晶片: 50% QE at 850 nm, 高動態範圍模式: 暗光/ 日夜

• 嵌入式3D處理: Multi-ROI (2個窗口), Binning, 嵌入式芯上圖像處理
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如下Teledyne e2v開發的演示TOF系統,包含實時130萬像素晶片扳機相機,1英寸鏡頭,可見光/近紅外光源,[0.5m to 5m]檢測範圍,輸出位深圖或者點雲數據,主要用於給用戶演示TOF原理,供用戶用來評估此TOF晶片性能;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表2 – Teledyne e2v’s Time-of-Flight 演示系統功能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基於5T CMOS傳感器的ToF技術

主動成像是基於同步控制光源實現的成像方法。比如我們使用的手機上會使用紅外信號來判斷在低光條件下的距離進行輔助自動聚焦。主動成像主要應用於在惡劣天氣條件(霧)下拍攝圖像或三維圖像。距離選通成像(Range Gating)以及飛行時間(ToF)為兩種主要的主動成像技術。距離選通技術有兩點需要:脈衝波前和高速快門相機。當反射從反射平面返回時,光朝向目標發送,相機的高速電子快門在恰好的瞬間打開。光脈衝飛行一定距離後到達物體然後,會部分被物體反射並被相機接收。這對相機高速快門精準控制,以便相機傳感器能剛好在脈衝返回一顆快門打開,接收到測量信號。通過對光源以及相機的同步設置可以選擇想要獲取圖像的距離。在比較惡劣的測試條件下,比如雨天,霧天或者強散射介質,只有很少一部分光子可以穿過介質並返回到照相機。距離選通成像是克服惡劣測試條件,提高系統信噪比的有效方法。ToF直接測量光的飛行時間以推斷反射平面所在的距離。與距離選通技術不同,ToF不選擇圖像平面,它允許直接距離成像。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如圖6所示,距離選通圖像捕獲的實現基於同步的相機源光系統。相機具有非常快的全局快門,微秒量級。在T0處,相機發送的觸發給同步光源使其發射脈衝。一段時間後T1,光脈衝到達預設測量距離範圍,若有物體存在於該範圍內則被反射,反之則不會有反射信號。在反射的情況下,光經過T2返回相機。在T3 = T0 +2時刻相機的快門打開並捕獲反射光。如此重複循環過程,以便累積足夠的信號。生成的圖像僅對應於該範圍中存在的對象。如果需要生成深度圖像,需要在幾個深度處掃描一系列距離選通模式的圖像,或者通過調整延遲。然後從該組圖像計算距離。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圖 6 – 距離選通技術原理示意圖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圖7為在全局快門圖像傳感器相元的工作示意圖。信號積分不是一次性實現,而是通過連續多次微曝光(micro-integration)積累足夠多探測到的光子來實現距離選通成像或者ToF成像。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圖 7 – 全局快門圖像傳感器相元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Teledyne e2v專利技術,基於T5 像素,在交替線上的定時生成以實現低至約10納秒的Δt。 這意味著時間解析度的巨大改進。Teledyne e2v的130萬像素CMOS圖像傳感器具有高靈敏度/低噪聲,包括多積分或「堆積」模式。 此外,還需要pinned光電二極體和存儲寄存器具有高寄生光靈敏度比(PLS),也稱作消光比,來降低場景產生的背景噪聲以生成銳利的圖像。這是通過降低相機快門「關」期間產生的寄生光或者叫砸光來實現的。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圖8 – 具有時序和同步電路的5T像素CMOS傳感器需要足夠的消光比來降低背景噪聲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Teledyne e2v BORA 圖像傳感器 – --引領藝術級130萬像素Time-of-Flight (簡稱TOF)

Teledyne e2v 新一代TOF130萬像素圖像傳感器,取名BORA,電子全局快門,在多積分模式進行優化,所以在短距離和範圍內低光環境下檢測性能優越; 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此TOF CMOS晶片,3D位深130萬像素,1英寸光學尺寸,與第一代TOF 一樣致力於工業應用中取得更多信息和更高精度。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表3 – Teledyne e2v ToF演示系統對比表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4. 結論

為提高工業系統的有效性和自主性,用於引導機器人和機器的視覺系統需求正在增長; 一些應用需要3D視覺(物體識別,精度)。這些技術也很苛刻,需要具有複雜特徵的高性能傳感器。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Teledyne e2v為工業市場提供廣泛的獨特3D視覺解決方案,,如工廠自動化,物流,計量應用程式等。 我們在高性能CMOS圖像傳感器方面的獨特專長, 不僅提供標準3D方案,也提供定製服務,能夠在日/夜操作條件下從快速移動的物體獲得3D精確檢測,從而克服當前3D視覺的挑戰。iG4EETC-電子工程專輯

相關焦點

  • MBK熱成像CMOS工藝測溫傳感器 顛覆氧化釩真空工藝技術
    MBK在臺灣,新加坡,美國,香港,北京設有研發機構,在中國深圳,中國上海設有辦事處,公司研發核心研發人員大多有世界,亞洲IC行業巨頭工作背景,平均25年以上的數字,模擬,傳感器,製造工藝資深工程師團隊研發行業背景。以臺灣同胞,日耳曼裔,土耳其裔,猶太裔,華裔,海歸人員為主。
  • 傳感器智能化的三大核心技術與創新趨勢
    提高了MEMS工藝技術在材料與工藝結構等基礎理論與應用水平,比如在晶體與非晶體、各種半導體材料應用;在矽-矽鍵合工藝、矽薄膜工藝、金屬薄膜工藝等多個領域的工藝技術創新,大大提高了產品生產的微型化、低成本、複合型、集成度等產業化基礎水平。二是智能化水平提高和應用創新。在多功能集成化、模塊化構架、嵌入式能力、網絡化接口等方面形成了創新與突破。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
  • cmos和ccd的區別 cmos和ccd如何區分
    cmos是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的縮寫,指的是製造大規模集成電路晶片用的一種技術或用這種技術製造出來的晶片。而常見的感光元件還有CCD,cmos和ccd的區別在哪裡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代表技術發展方向 工業級3D印表機匯總
    1雷射燒結技術    【中關村在線辦公列印頻道原創】金屬燒結的3D列印技術可以直接加工出金屬部件或飾品,在工業、設計、珠寶行業應用前景更加廣闊。工業級3D印表機代表3D列印技術的發展方向    金屬燒結技術由於其複雜性和雷射器、控制電路的高成本,幾乎只出現在工業級的3D印表機上;而工業級3D印表機在應用中成型質量、生產效率、控制技術要求更為嚴格,因此也代表了最前沿的3D列印技術。
  • 嵌入式Web伺服器技術及其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綜述
    1 引言 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特別是基於TCP/IP通信協議的Web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普及。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遠程監控和生產過程控制等系統很適合應用Web技術,從瀏覽器上直接監控現場設備的運行。但作為實時性要求較高的面向任務的系統,必須解決基於Web應用的實時性問題、系統結構問題和安全性等問題。而嵌入式Web伺服器技術作為結合了Web技術和現場工作要求特點的一項新技術,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案。
  • CMOS圖像傳感器推動機器視覺技術系統軟體的發展
    機器視覺技術往往以詳細的系統軟體形式出現,可分為電子光學成像、光學鏡頭、圖像處理、IO、信息顯示五大控制模塊。其中以GlobalShutterspeed(以下簡稱GS)CMOS傳感器為代表的光學鏡頭推動了機器視覺技術系統軟體近年來的大發展趨勢。
  • 嵌入式傳感器,藏在衣服中的健康監測器
    美國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項稱為「電子織物合身套裝(E-TeCS)」的新技術,可以將電子傳感器集成到彈性織物中這種嵌入式的傳感器,非常柔軟,嵌入服裝中,和普通服裝並無太大差別,可以和其他衣物結合創造出可用於監測溫度、呼吸、心率等生命體徵的服裝。
  • MEMS微振鏡在3D視覺中的應用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知微傳感在MEMS微振鏡領域有著十餘載研發經驗,並且積累了大量核心技術,在成立的近兩年時間裡可謂發展迅速、碩果纍纍。 靜電驅動MEMS微振鏡在3D視覺領域具備天然技術優勢一開場,何偉先生為大家普及了微振鏡在MEMS大家庭中的角色:「MEMS分為傳感器和執行器,傳感器大家都聽得比較多,就是把環境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的器件;而我們所做的微振鏡屬於執行器,執行器是把電信號轉化成某種機械動作。即MEMS微振鏡將電信號轉化成鏡面擺動,從而實現雷射光束方向的偏轉掃描。」
  • 3D成像技術來襲 金融科技將迎來哪些變革?
    雙目視覺系統的核心在於關聯同一觀測點在各自圖像傳感器中的坐標位置,如上圖1的左圖所示。然而,在實際使用中,由於受到外部環境和拍攝對象表面紋理屬性等客觀因素影響,特徵點自動匹配在算法上較為複雜,匹配精度也直接影響到景深計算精度,影響系統整體效果。
  • 睿達可搭載aSLC技術的工業級SD3.0存儲卡,效能與壽命兼顧
    Agrade睿達工業級SD 3.0快閃記憶體卡專為工業電腦及嵌入式應用設計,現推出自主研發技術的aSLC系列產品,使 SD卡具有接近SLC快閃記憶體所提供的效能,提高擦寫次數達近2萬次,耐用年限延長為
  • 一文讀懂量子傳感器技術與應用
    三、量子傳感器的應用 隨著量子控制研究的深入, 對敏感元件的要求將越來越高, 傳感器自身的發展也有向微型化、量子型發展的趨勢, 量子效應將不可避免的在傳感器中扮演重要角色,各種量子傳感器將在量子控制、狀態檢測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 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舉辦——慣性傳感器核心技術培訓
    在科技發展的進程中,對於信息的掌握和利用必然被放在首位,傳感器是在此過程中獲取自然和生產領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徑與手段。傳感器技術是推動機器人和其他工業系統設計進步的重要基礎。近日,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舉辦了慣性傳感器核心技術培訓。
  • 3D視覺成像的下一站 淺析TOF 3D立體攝像頭技術
    然而,如今的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屏幕內的視界」,除了需要拍攝更具立體感的照片,更安全的面部識別/支付、3D試妝、AR裝潢、AR遊戲、體感遊戲、全息影像交互等需要「3D視覺成像」技術支撐的應用環境(圖1),才是智慧型手機未來的發展趨勢。
  • 華北工控 | 嵌入式計算機在測量機器人中的應用
    測量機器人具有高智能、高精度、高自動化等特點,目前已在地鐵隧道監測、橋梁變形監測、地理信息監測、水庫工程監測等領域廣泛地被應用,市場前景廣闊。它集計算機控制技術、模式識別、視頻成像、圖像處理等多項現代高新技術於一體,通過傳感器、智能工控軟硬體等可對現實測量世界中的「目標」進行識別、分析、判斷與處理,實現自我控制,將地理環境對人工測量的限制大大降低,較之人工操作更具精確度、高效率。
  • 現代汽車核心技術-CAN總線應用層協議標準SAE J1939
    在上海大眾的帕薩特和POLO汽車上也開始引入了CAN總線技術。但總的來說,目前CAN總線技術在我國汽車工業中的應用尚處於試驗和起步階段,絕大部分的汽車還沒有採用汽車總線的設計,因而存在著不少弊端。比如,眾所周知汽車的核心設備就是發動機,發動機的運行參數,例如發動機轉速、機油壓力、冷卻劑溫度等等是和汽車駕駛是緊密相關的。
  • 質譜成像:MALDI技術在質譜成像中的應用
    成像質譜研究的核心特點是質譜儀的高靈敏度、技術的無標籤性、對肽和蛋白質的成像能力,以及從個體水平(幾百微米)到細胞水平(幾十納米)空間解析度。成像質譜允許在單個實驗中同時檢測數千個不同分子的圖像。因此,它是一種有效的多組分分子成像技術。科學家們已經開發了許多不同的成像質譜方案和儀器來研究生物內源性化合物,如脂質、肽和蛋白質,以及外源化合物,如聚合物,或者用於研究組織處理藥物的分布。
  • 【技術】熱成像技術創新應用:無人機&智能化
    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現如今,熱成像技術也正在不斷朝著新應用、新領域發展,今天我們來聊聊熱成像技術與無人機和智能化的結合所迸發出的火花。   19世紀初英國物理學家就從水銀溫度計中發現紅外輻射,直到二十世紀,紅外探測技術不斷得到提升,縱觀紅外熱成像技術百年發展歷史,完成了由光子丹元探測到致冷型紅外焦平面陣列成像到非致冷紅外成像的發展歷程。而其應用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熱成像技術就已經應用於軍事,利用熱輻射來探測敵方的行蹤。後來隨著熱成像儀的出現及普及,逐漸應用於醫療、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等領域。
  • 高速CMOS圖像傳感器的各種類型及應用介紹
    圖像質量至少是10比特,故攝像機中數位化後的數據吞吐率高達55Gb/s。目標應用總是要求一個6T的快照像素,具有高靈敏度和高動態範圍。這些圖像傳感器的靈敏度主要取決於像素的大小。於是對於某些特定應用導致了非常大的像素數,從而使圖像傳感器也非常大。內部多路復用技術允許實現具有增加幀率的隨機窗口。當窗口尺寸減小到一個小型的ROI時,幀率提高到170000幀/秒。目前絕大多數傳感器採用0.25微米工藝。
  • 新穎的3D光學成像技術提高了螢光顯微鏡效率
    它可以高速進行3D成像,並且具有足夠的功率效率和柔和度,能夠在掃描過程中以現有技術無法達到的水平保存活體標本。這項先進的成像技術最近發表在《光:科學與應用》上,這項創新已經提交了美國專利申請。新光學成像技術——編碼光片陣列顯微術(CLAM)現有的3D生物顯微鏡平臺速度較慢,因為必須依次掃描標本的全部體積,並逐點、逐行或逐平面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