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智能化的三大核心技術與創新趨勢

2020-12-05 電子發燒友

人類步入21世紀,全面進入資訊時代,從一定意義上講,也就進入了傳感器時代。在現代控制系統中,傳感器處於連接被測對象和測試系統的接口位置,可直接或間接接觸被測對象,是信息輸入的「窗口」,是萬物互聯的眼睛,是數據信息獲取的唯一功能器件,直接影響和決定系統的性能優劣。特別是當前備受國際關注的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技術,乃至智慧城市中的各種技術實現,對於傳感器技術的依賴尤為突出。

標準紛爭的傳感器

目前,全球產品化的傳感器種類約有2.6萬餘種。由於缺乏制定國際標準的準則與規範,尚未制定出權威的傳感器標準類型。其敏感機理、敏感材料、使用功能、應用領域等互相交錯及深度融合,難以釐清,各國及各行業圍繞標準劃分的爭論從未停止,各抒己見、爭論不休,從而導致產品名稱混亂、種類繁多、結構複雜、參數各異等複雜狀況。目前,行業只能劃分為簡單的物理傳感器、化學傳感器和生物傳感器等大的類別。

由於敏感機理、敏感材料不同,加之工業現場環境、使用場景,以及被檢測介質與個性化參數、結構複雜等特點,長期以來,傳感器一直處於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狀態。受工藝技術的分散性、複雜性影響和設備裝置價格昂貴等因素制約,業界稱其生產過程為製造「工業工藝品」。各國工程技術人員圍繞著工藝技術協同、融合,在產品規範化、性能歸一化、功能集成化、結構標準化,以及工藝設備和工裝夾具的產業化方面開展了長期的技術開發與創新,形成了一大批不同特色的技術成果。

MEMS工藝是創新源泉

在美國矽谷傳感器領域,以MEMS工藝技術為基礎,根據不同行業和功能的需求,展開不同封裝結構的各種傳感器產品創新,已經持續了近25年,形成各種類型傳感器產品,應用領域不斷擴展,得到了各行業的廣泛認同。正如矽谷MEMS工藝技術創始人丹尼斯所說:「20多年來,矽谷傳感器產品一直都圍繞著以矽基材料為主體的MEMS晶片和不同行業領域的市場應用需求,開展不同結構形式封裝的產品創新」。因此,MEMS工藝技術是各種類型傳感器的共性基礎工藝技術,被業界稱之為傳感器創新源泉。

目前,MEMS成熟工藝有4英寸、6英寸、8英寸、12英寸。伴隨著半導體平面工藝更新換代和不斷升級,工藝設備與裝置水平成熟度增強,價格不斷降低,MEMS工藝也正在向更大尺寸方向發展,工藝成熟度也隨之不斷增強。產品廣泛應用於物理、化學和生物傳感器中,在聲敏、光敏、熱敏、力敏、磁敏、氣敏、溼敏、壓敏、離子敏等傳感器中的應用業已成熟。不僅提高了產業化能力,降低了產品成本,也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穩定性、一致性,使得產品的分散性、離散性得到了極大改善,可進行規範化與標準化的封裝與生產,在批量化與規模化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1年,美國業界認為MEMS工藝已經成熟,可以廣泛推廣應用,確立並形成了傳感器產業圍繞MEMS工藝技術和應用兩大方向的創新與突破:一是敏感機理創新與工藝突破。提高了MEMS工藝技術在材料與工藝結構等基礎理論與應用水平,比如在晶體與非晶體、各種半導體材料應用;在矽-矽鍵合工藝、矽薄膜工藝、金屬薄膜工藝等多個領域的工藝技術創新,大大提高了產品生產的微型化、低成本、複合型、集成度等產業化基礎水平。二是智能化水平提高和應用創新。在多功能集成化、模塊化構架、嵌入式能力、網絡化接口等方面形成了創新與突破。

這二者的突破,極大地改善了產用難以對接的矛盾,搭建了生產製造與市場應用的橋梁與技術通道,突破了行業在生產和應用長期形成的技術壁壘和發展瓶頸。同時也提高了各行業的產品自主選擇和應用設計能力,大大刺激了應用需求,拓展了市場空間。

智能化的三大核心

美國明確地提出傳感器智能化的三大核心技術與創新趨勢:

1.MEMS工藝技術。在微型化、低功耗、低成本、多材料複合、多參數融合,在大片集成工藝技術與裝備、微米與亞微米級高精度控制技術、柔性生產工藝技術等方面不斷迭代升級與創新。

2.無線網絡化技術。適應各種物聯網(傳感網)技術推廣應用,在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技術、移動智能終端、5G技術標準下的無線網絡化傳感器產品與技術創新。把移動(手機、車、船、飛機等)或固定物體(工具機、樓宇、商場、家庭、山林等)作為安裝和應用傳感器的平臺和智能化節點,實現嵌入式、多功能複合與集成、模塊化構架、網絡化接口等協同式創新,以滿足對一切物體智能化、「無人化」管理與控制的需求。

圖1:傳感器智能化的三大核心技術

3.微能量獲取技術。傳感器智能化節點在室內外使用過程中,特別是野外使用環境下,供電問題始終是在各個領域推廣應用的一大障礙。圍繞著自然界風能、光能、電磁能等微能量收集與獲取,稱為「微能量捕捉技術」,為傳感器提供能量將成為今後技術創新又一方向。

從美國傳感器產業發展來看,呈現幾個特點:一是在共性基礎技術上下功夫,注重新技術、新工藝應用,不斷提升品質。二是強調傳感器網絡化、智能化節點技術、能量捕捉技術及協同創新。三是核心技術都有政府管控、扶持、資助與推動的影子。四是重點推廣應用領域的引領與帶動作明顯,如軍事工業、裝備製造、物流、生態環境監控(森林防控)、移動醫療、智能家居等。

產業化特徵

徹底改變技術和市場的孤島化、碎片化問題是傳感器產業化的關鍵之處。這需要藉助共性基礎技術和工藝,建立生產可柔性化、工藝規範化、產品標準化的生產體系,尋找產品的配套市場。根據MEMS工藝技術和產品市場應用特點,溫敏、聲敏、力敏、光敏、氣敏、磁敏、頻率等7大類型產品符合產業化技術特點和市場規模化需求,可實現產業化規模生產。

當下,以矽麥克風為代表的聲敏傳感器已經在國內外形成了十大主流特色品牌產品和商家(其中有瑞聲、歌爾兩家國內企業),實現了產業化規模生產;

在溫、溼度傳感器方面,美國、德國、瑞士、日本、中國等都有規模化生產能力,在未來發展中溫溼度將複合在其他物理量傳感器之中,比如力敏、磁敏傳感器中,可同時檢測溫溼度參數;

頻率與RF射頻、毫米波等共性工藝技術接近,而參數、功能、應用差異較大的產品,可在同一廠家實現產業化。特別是在手機、智能交通、生物感知等應用領域具有爆發式增長,具有較大的誘惑力。射頻器件95%仍由歐美廠商主導,甚至沒有一家亞洲廠商進入。為了打破行業壟斷現象,這將成為未來技術創新與競爭的焦點。

小產業卻是大戰略

與國外相比,我國傳感器產業發展緩慢的原因主要是認識上的差距所致。對傳感器帶有偏見和片面的認識,缺乏國家戰略認識高度。由於傳感器分屬不同行業和部門,存在多頭管理現象,在發展上難以取得共識,政策支持缺乏力度導致產業分散,產品不能形成系列。

在國內近5000家儀器儀表企業中,有1600多家不同程度地生產製造敏感元件及傳感器,其中,95%以上屬於小微企業。一方面缺乏足夠的人力、物力、工藝技術條件等資源配置,產業化基礎薄弱;另一方面市場準入門檻過高,缺乏相應的應用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產品整體技術水平和參數性能指標,特別是可靠性、穩定性指標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要低1~2個數量級,無法滿足市場對企業資質和配套能力的要求。中國目前缺乏龍頭企業引領和行業帶動,缺乏國際化品牌、市場影響力、競爭優勢和基礎研究能力,導致行業內專業化企業數不足3%;核心晶片大都依賴進口,中高檔產品幾乎100%進口;整體工藝技術水平落後國外先進國家10年~15年。

目前國內傳感器產值過億元的僅佔企業總數的13%,全國不足200家。針對國內產業現狀和行業特點及存在問題,結合傳感器技術工藝特徵,業內期待在經濟發達和具有技術優勢的地區,聚集國內外數十家及更多的傳感器專業性公司和科研院所,組成具有產品技術工藝特色和產業化規模優勢,以及國際市場影響力的產業集群或基地,形成年銷售額1000億元人民幣(150億美元)以上、年增長率高於20%的國際化傳感器特色產業園區。形成以敏感元器件為核心,智能化、網絡化、模塊化等集成應用為創新主體,物聯網、智慧城市為應用目標的產業鏈構架(產業生態),同時具備政、產、學、研、用、服六維一體生態環境,實現產業化集群式發展,形成我國傳感器「雙生態」產業鏈,具有產業特色明顯和區位優勢突出的國際傳感器產業園——傳感谷。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華米的「兩面」:黃汪點燃三大核心創新引擎
    編輯 | 子淇依靠自研晶片+算法+傳感器三大核心創新引擎ExerSense引擎在主動智能化識別用戶活動模式時,同時調用了RealBeats 2心率監測AI引擎,黃山系列新品的AI邊緣計算能力,以及用戶所在的環境與運動傳感器實時數據。4)華米善於通過快速技術組合與方案創新解決核心痛點問題。
  • 中國傳感器行業發展現狀,光電傳感器行業發展趨勢
    2013年,為進一步增強傳感器產業的創新力和國際競爭力,推動傳感器產業創新、持續、協調發展,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及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組織制定了《加快推進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在國家「十二五」期間較為密集的政策扶植下,我國傳感器行業得到了飛躍發展。
  • 羅蘭貝格汽車電子四大核心技術趨勢
    本報告主要聚焦新四化對汽車產業的價值貢獻、電子電氣革命的核心技術趨勢以及全球貿易大背景下的技術產業趨勢。第二部分 E/E(電子電氣)革命的四大核心技術趨勢面對上述M.A.D.E的影響和趨勢,全球範圍內的車企已經採取行動,並且大部分傳統玩家的決策與革新都是漸進的,在大力投資新技術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傳統技術的持續改進。顯然,從架構入手來解決技術問題是最具長遠眼光的,但也面臨著能力、資金、時間等風險。
  • 【技術】熱成像技術創新應用:無人機&智能化
    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現如今,熱成像技術也正在不斷朝著新應用、新領域發展,今天我們來聊聊熱成像技術與無人機和智能化的結合所迸發出的火花。紅外熱成像攝像機基於圖像與溫度算法,更是大大提高了報警準確率和安防系統的運行效率,其在周界安防、機場安保、鐵路沿線中穩步推廣,前端智能化已成為整個行業的未來和趨勢。」   除了智能分析,未來熱成像還將更加智能化趨勢發展,實現智能感知、智能識別、智能分析、智能跟蹤、智能聯動、智能融合、智能輔助、智能控制等「專業智能」的目標。
  • 變壓器有載調壓技術的智能化趨勢
    智能電網是未來電網的發展方向,需要設備的智能化發展來適應。而有載分接開關作為電力變壓器核心工作部件之一,其在線監測、智能調控的技術發展較快,變壓器有載調壓技術的智能化發展代表了國內智能調壓領域的最新方向。
  • 儀器儀表市場需求旺盛、技術帶動智能化趨勢
    儀器儀表市場需求旺盛、技術帶動智能化趨勢(附報告目錄)1、我國儀器儀表製造業的市場需求旺盛近三年來,儀器儀表行業發展迅速,各類儀器儀表在基本的測量功能之外,已具備智能處理能力,具有自動調零、自校準、自標定功能;部分科學儀器能對被測量信號進行信號處理
  • 兆易創新:邁向晶片核心主戰場
    經過15年發展,晶片公司兆易創新建立起以存儲器、微控制器(MCU)、傳感器三大核心業務為主體的生態系統。近年來,兆易創新的表現十分搶眼:SPI NOR Flash快閃記憶體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更是全球排名前三的供應商。
  • 張希教授:電動汽車是汽車智能化的最佳技術平臺
    以下是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教授張希,發表題為《電動汽車智能化及關鍵核心技術》的演講實錄:張希:報告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電動汽車智能化的現狀以及趨勢。目前交通面臨三大問題,安全、擁堵和汙染,智能電動汽車的目標是解決這三大問題。
  • 淺談柔性可穿戴電子傳感器的三大關鍵部分
    打開APP 淺談柔性可穿戴電子傳感器的三大關鍵部分 工程師3 發表於 2018-05-11 10:58:00 針對特殊環境與特殊信號下氣體 、壓力 、溼 度的測量需求,普通傳感器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市場是永遠不缺探索者的。於是科研人員紛紛投身開發新材料 、新工藝和開發新型傳感器;實現傳感器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實現傳感技術硬體系統與元器件的微小型化;與其它學科的交叉整合的傳感器。同時 , 希望傳感器還能夠具有透明、柔韌 、延展 、可自由彎曲甚至摺疊 、便於攜帶、可穿戴等特點 。
  • 物聯網核心是傳感器,靈魂是數據
    可以說,小小傳感器驅動數字變革,讓一切可以被量化,企業有能力獲取到無限數據,並從中洞察實現快速創新,更能驅動製造業升級,甚至基於海量數據,地區可以洞悉未來商業經濟。  獲取並利用數據是物聯網價值  物聯網發展核心在於傳感器部署,多年以來,因物聯網廣泛應用落地,傳感器產業迎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有數據顯示,今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660億美元,特別國內增長迅猛。
  • 智能化給傳統自行車創新發展加碼
    圖為喜德盛高精度機械手焊接技術工藝生產線。智能化助力產業發展「電助力自行車是一種新型自行車,以電池作為輔助動力來源,安有電機並具備動力輔助系統,能實現人力騎行和電機助動一體化,250W的電機可以讓普通騎行者爬坡如履平地。」
  • 分析智能溫溼度傳感器發展趨勢
    打開APP 分析智能溫溼度傳感器發展趨勢 建大仁科 發表於 2021-01-08 17:09:25 早期的智能傳感器是將傳感器的輸出信號經處理和轉化後由接口送到微處理機進行運算處理
  • 自主技術打造核心競爭優勢 卡諾普布局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
    機器人有六大核心部件,分別是控制器、驅動器、傳感器三大電子部件,以及RV減速機、伺服電機、諧波減速機三大機械部件。其中,控制器被稱為機器人的「大腦」,也是決定機器人性能的關鍵部件。 該公司副總經理鄧世海表示,機器人是自動化的核心執行單元,是人的替代者。
  • 智能溫溼度傳感器發展趨勢:高精度、微型化
    原標題:智能溫溼度傳感器發展趨勢:高精度、微型化   早期的智能傳感器是將傳感器的輸出信號經處理和轉化後由接口送到微處理機進行運算處理。
  • 四方光電:引領氣體傳感器技術創新,多頭並進推動業績高增長
    傳感器技術與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並稱現代信息產業的三大支柱,是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如果說計算機是人類大腦的擴展,那麼傳感器就是人類五官的延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2020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為1878億,其中氣體傳感器產業規模將達到600億元以上。氣體傳感器的應用範圍最廣,氣體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也是眾多工業過程的原料以及產物。
  • 技術創新
    回顧剛剛過去的2020年,ICT這片技術創新的「沃土」已經結出了累累碩果。我們看到,業界首款P比特集群核心路由器橫空出世,5G模組、移動平臺上演網絡的「速度與激情」,核心路由器、伺服器、邊緣計算平臺積極為網絡賦能賦智,就連家裡的「小盒子」也蘊藏著「大智慧」……這些令人驚嘆的成果通過2020年度《人民郵電》「ICT創新獎」之「技術創新」板塊集中展示。
  • 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舉辦——慣性傳感器核心技術培訓
    在科技發展的進程中,對於信息的掌握和利用必然被放在首位,傳感器是在此過程中獲取自然和生產領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徑與手段。傳感器技術是推動機器人和其他工業系統設計進步的重要基礎。近日,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舉辦了慣性傳感器核心技術培訓。
  • AI、物聯網扽新技術持續推動傳感器在數位化之年有哪些趨勢?
    在數字經濟大環境下,隨數位化、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推動,全球迎來了 2020 年數字之年,如何踏上數位化道路是每家企業都必須思考的問題,其中,傳感器在企業向數位化轉型升級時發揮巨大作用,那麼,它在數位化之年將有哪十大發展趨勢?
  • 智能溫溼度傳感器的未來發展趨勢將會如何
    打開APP 智能溫溼度傳感器的未來發展趨勢將會如何 建大仁科_ 發表於 2021-01-14 15:56:56 早期的智能傳感器是將傳感器的輸出信號經處理和轉化後由接口送到微處理機進行運算處理
  • 搶佔集成電路國產替代機遇 兆易創新布局三大業務領域
    從目前來看,整個大的趨勢是,以前很多國內知名客戶傾向於使用國際廠商的產品,而公司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產品也獲得了客戶的廣泛認可,被公認為行業領先的品牌,所以目前在國內,有不少客戶在做替換的準備。 布局三大業務領域 目前,兆易創新的產品布局主要包括存儲器產品(NOR Flash、NAND Flash和正在研發的DRAM)、微控制器產品(MCU)以及傳感器產品三大領域,其中傳感器業務來自於019年公司收購上海思立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