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柔性可穿戴電子傳感器的三大關鍵部分

2020-12-05 電子發燒友

淺談柔性可穿戴電子傳感器的三大關鍵部分

工程師3 發表於 2018-05-11 10:58:00

隨著資訊時代的應用需求越來越高,對被測量信息的範圍、 精度和穩定情況等各性能參數的期望值和理想化要求逐步提高。針對特殊環境與特殊信號下氣體 、壓力 、溼 度的測量需求,普通傳感器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市場是永遠不缺探索者的。於是科研人員紛紛投身開發新材料 、新工藝和開發新型傳感器;實現傳感器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實現傳感技術硬體系統與元器件的微小型化;與其它學科的交叉整合的傳感器。同時 , 希望傳感器還能夠具有透明、柔韌 、延展 、可自由彎曲甚至摺疊 、便於攜帶、可穿戴等特點 。隨著柔性基質材料的發展,滿足上述各類趨勢特點的柔性傳感器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 。

目前柔性傳感器領域最熱門就是柔性可穿戴電子傳感器。例如利用電子皮膚向大腦傳遞皮膚觸覺信息,利用三維微電極實現大腦皮層控制假肢,利用人工耳蝸恢復病人聽力等。

下面小編就和你聊一聊柔性可穿戴電子傳感器技術的核心部門。有效地將外部刺激轉化為電信號是柔性可穿戴電子傳感器監測身體健康狀況的關鍵技術。柔性可穿戴電子傳感器的信號轉換機制主要分為壓阻、電容和壓電三大部分。

壓阻

壓阻傳感器可以將外力轉換成電阻的變化(與施加壓力的平方根成正比),進而可以方便地用電學測試系統間接探測外力變化。而導電物質間導電路徑的變化是獲得壓阻傳感信號的常見機理。由於其簡單的設備和信號讀出機制,這類傳感器得到廣泛應用。程文龍等發展了一種簡單實用的高靈敏壓阻傳感器,其在彈性基底上構築了金納米線薄層和電極陣列。這種器件具有 13~50000 Pa寬的檢測範圍。為了增強靈敏性,實現對接觸力的掃描,鮑哲楠等利用具有錐狀微結構的壓阻傳感器製備了一種可以向大腦傳遞觸覺信息的電子皮膚。

電容

容是衡量平行板間容納電荷能力的物理量。傳統的電容傳感器通過改變正對面積s和平行板間距d來探測不同的力,例如壓力,剪切力等。電容式傳感器的主要優勢在於其對力的敏感性強,可以實現低能耗檢測微小的靜態力。鮑哲楠等在彈性基底上製備了電容型透明可拉伸的碳納米管傳感器,對壓力和拉力同時有響應。

壓電

壓電材料是指在機械壓力下可以產生電荷的特殊材料。這種壓電特性是由存在的電偶極矩導致的。 電偶極矩的獲得是靠取向的非中心對稱晶體結構變形,或者孔中持續存在電荷的多孔駐極體。壓電係數是衡量壓電材料能量轉換效率的物理量,壓電係數越高,能量轉換的效率就越高。高靈敏,快速響應和高壓電係數的壓電材料被廣泛應用於將壓力轉換為電信號的傳感器。

柔性可穿戴傳感器的應用也非常廣泛,除了具有壓力傳感功能,還具有現實和潛在應用的多種功能,體溫和脈搏檢測、表情識別和運動監測等。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詳細講解柔性電子傳感器和構造
    同時 , 希望傳感器還能夠具有透明、柔韌 、延展 、可自由彎曲甚至摺疊 、便於攜帶、可穿戴等特點 。隨著柔性基質材料的發展,滿足上述各類趨勢特點的柔性傳感器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 。 柔性傳感器的常用材料 1、柔性基底 為了滿足柔性電子器件的要求,輕薄、透明、柔性和拉伸性好、絕緣耐腐蝕等性質成為了柔性基底的關鍵指標。 在眾多柔性基底的選擇中,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成為了人們的首選。
  • 柔性可穿戴器件的散熱問題被中國科學家解決了
    近年來,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發展迅速,其應用性廣、實用性強,因此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嶄露頭角,同時也成為科學界和工業界共同青睞的新興領域。此外,因為現代人們對於健康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可穿戴電子器件、柔性電子科技等研究在生命健康領域頗受歡迎,如智能手錶、運動手環、心臟起搏器等等,已經成為監護身體健康生物信號的重要護航者,具有非常廣闊的產業前景。
  • 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圖 | 研究成果發表於 Nano Energy自供能電子器件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研究痛點主要是,當前柔性電池、可穿戴設備等柔性電子器件憑藉質量輕然而,目前所採用的傳感器,普遍需要使用外部供能。此外,常見電池或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低、拉伸能力也有限,這意味著它們無法很好地給柔性電子器件供電。那麼,有沒有其他供電方式?程寰宇告訴 DeepTech,該研究團隊考慮到,人體在熱量散發、關鍵旋轉、體重做功、中心垂直位移、組織和其它附屬臟器的彈性形變過程中,可以產生電能,這就給柔性電子器件的供能提供了上好機會。
  • 中美科學家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研究痛點主要是,當前柔性電池、可穿戴設備等柔性電子器件憑藉質量輕、易結合皮膚、能承受力學變形等優勢,逐漸在器件製備中嶄露頭角。然而,目前所採用的傳感器,普遍需要使用外部供能。此外,常見電池或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低、拉伸能力也有限,這意味著它們無法很好地給柔性電子器件供電。那麼,有沒有其他供電方式?程寰宇告訴 DeepTech,該研究團隊考慮到,人體在熱量散發、關鍵旋轉、體重做功、中心垂直位移、組織和其它附屬臟器的彈性形變過程中,可以產生電能,這就給柔性電子器件的供能提供了上好機會。
  • 柔性電子技術概述與應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柔性技術應運而生。柔性電子英文名為Flexible Electronics,是一種技術的通稱。這種電子設備在一定範圍的形變(彎曲、摺疊、扭轉、壓縮或拉伸)條件下仍可工作。柔性電子可概括為是將有機/無機材料電子器件製作在柔性/可延性塑料或薄金屬基板上的新興電子技術,以其獨特的柔性、延展性以及高效、低成本製造工藝,在信息、能源、醫療、國防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如柔性電子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印刷RFID、薄膜太陽能電池板等。
  • 中科院物構所光固化3D列印研究獲新進展,可用於柔性可穿戴傳感器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中國科學院功能納米結構設計與組裝/福建省納米材料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吳立新課題組基於3D列印在可穿戴傳感器方面具有應用前景,創建了在3D列印光敏樹脂中添加這種交聯劑能夠提高列印解析度,列印的模具可在熱水中溶解。
  • 青島大學《Nature Commun》一種高性能可穿戴應變傳感器
    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具有質輕、易結合皮膚、能承受力學變形等特點,應用逐漸廣泛。尤其是在生物傳感器方面,已經成為心率、血壓等涉及到身體健康生物信號監測的重要器件。柔性電子器件是柔性電子的主要體現形式之一。以柔性材料為基礎,結合微納米加工與集成技術,設計製造可實現邏輯放大、濾波、數據存儲、信號反相、數字運算、傳感等功能的新一代柔性電子元器件,是信息技術發展的迫切需求。柔性功能材料所具有的光、電、磁、熱、力等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能,使得柔性電子器件可被廣泛用於柔性顯示、數據加密、可穿戴感知等智能化電子系統。
  • 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柔性混合電路方案
    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柔性混合電路方案 DevicePlus 發表於 2021-01-15 16:22:21 雖然基於剛性PCB板的傳統電子電路設計已經成為數位技術時代發展的可靠基礎,但這種設計可支持的外形尺寸和功能仍然有限
  • 柔性電子常用材料是那些柔性電子那應用在那些行業
    柔性電子常用材料 柔性基底 為了滿足柔性電子器件的要求,輕薄、透明、柔性和拉伸性好、絕緣耐腐蝕等性質成為了柔性基底的關鍵指標。 常見的柔性材料有:聚乙烯醇( PVA ) 、聚酯 ( PET ) 、聚醯亞胺 ( PI ) 、聚萘二甲酯乙二醇酯( PEN ) 、紙片 、紡織材料等 。
  •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光固化3D列印研究獲新進展,可用於柔性可穿戴傳感器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中國科學院功能納米結構設計與組裝/福建省納米材料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吳立新課題組基於3D列印在可穿戴傳感器方面具有應用前景,創建了在3D列印光敏樹脂中添加這種交聯劑能夠提高列印解析度,列印的模具可在熱水中溶解。
  • 高度柔性的有機快閃記憶體:可用於電子紙張和可穿戴設備!
    關鍵字存儲器、材料、有機、柔性、可穿戴背景快閃記憶體是一種長壽命、非易失性、基於電晶體的存儲器,也就是說它在斷電情況下仍能保持所存儲的數據信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它已經成為大多數電子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儘管有機電子設備的研究初期顯得非常有前景,然而該領域的整體進展已經遠遠落後於薄膜電晶體(TFTs)或其他基於柔性材料的設備。這項技術一直以來就極具有挑戰性,特別是開發同時具有高度柔性和良好性能的快閃記憶體,原因主要是缺乏負責貫穿和阻擋電荷的柔性介電層。
  • 科學家找到在室溫下將可穿戴傳感器直接列印在皮膚上的方法
    據外媒報導,柔性電子技術為可穿戴傳感器的應用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可能性。可穿戴傳感器可以被做成類似於紋身、用於監測人體健康各個方面的膠片和袖套。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現在已經開發出了一種可以直接列印在皮膚上的安全裝置,它可以追蹤體溫和血氧水平等信息,一旦工作完成上面的信息就會被清除掉。
  • 青島大學合作在柔性可穿戴器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日前,青島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副教授孫彬等與上海交通大學黃興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張統一教授等合作研發了一款具有高效熱管理能力且可用於實時運動監測分析的高性能柔性可穿戴應變傳感器。對於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而言,除卻器件本身功能
  • 可穿戴電子設備的特點及其市場挑戰
    定義可穿戴電子設備 可穿戴電子設備可定義為可接收輸入、處理接收的輸入和提供有用輸出的智能設備。 以活動手環的一項功能為例,該功能可接收並處理從傳感器接收的原始數據,隨後生成某個時間內行走步數的報告。 傳感器可對動作進行智能追蹤,分辨是步行還是其他動作。
  • 「真正可穿戴」的電子皮膚問世,可在任意方向伸展60%
    近日,華人學者開發出一種 「真正可穿戴」 的可穿戴電子設備,這是一種受人體皮膚啟發的、可粘在皮膚上的 「電子皮膚」,其內部主要由電路板構成。這一可穿戴電子系統的性能可以在健康、醫療、科技等許多領域得到應用。
  • 「真正可穿戴」的電子皮膚問世,可在任意方向伸展60%
    近日,華人學者開發出一種 「真正可穿戴」 的可穿戴電子設備,這是一種受人體皮膚啟發的、可粘在皮膚上的 「電子皮膚」,其內部主要由電路板構成。然後將這些電路夾在兩層薄膜之間,這兩層薄膜是由一種稱為聚亞胺的高度柔性和自愈材料製成的。該設備通過一種低成本製造方法,將剛性、柔性和液體材料均勻地集成一起,並結合材料、化學和力學方面的技術,使其具有卓越的延展性、自癒合性、可回收性和可重構性。這一可穿戴電子系統的性能可以在健康、醫療、科技等許多領域得到應用。
  • 新加坡國立大學發明了高靈敏度、低磁滯的柔性電子皮膚傳感器貼片
    新加坡國立大學發明了高靈敏度、低磁滯的PDMS基柔性電子皮膚傳感器貼片【導讀】:通過使用一種在金屬塗層的彈性體微結構上生成獨特的三維納米尺度裂紋形態的方法,展示了一種由軟材料製成的近磁滯無壓阻傳感器系統。
  • Nature:可穿戴式石墨烯傳感器使用環境光監測健康狀況
    塗有納米顆粒的石墨烯已被用於製造可穿戴的光傳感器,該傳感器可測量穿過組織的環境光中的人體脈搏和血氧水平,從而為健康監護提供了一個潛在的平臺。可穿戴技術的普及已經大大增加,到2022年,美國市場預計將達到數百億美元(請參閱go.nature.com/33tcein)。
  • 現在都能在皮膚上直接列印電路,那以後可穿戴電子設備市場何在?
    科學家找到在室溫下將可穿戴傳感器直接列印在皮膚上的方法。柔性電子技術為可穿戴傳感器的應用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可能性。可穿戴傳感器可以被做成類似於紋身、用於監測人體健康各個方面的膠片和袖套。這種新型可列印傳感器則是建立在這群研究人員早期工作的基礎上得來
  •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打開APP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MEMS 發表於 2021-01-04 15:48:25   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能直接貼在皮膚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