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科學家發現SN 1604超新星爆炸的衝擊波清空了周圍的星際氣體,400年後,SN 1604超新星殘骸仍以極高的速度膨脹,外圍的物質團塊最快膨脹速度達到了每秒1.1萬公裡,平均膨脹速度為每秒5000公裡。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601期
SN 1604超新星爆發的時間是在1604年,當時中國還處於明朝時期,此時的歐洲,已經開始深度觀測夜空。科學家約翰尼斯-克卜勒就在夜空中觀測到SN 1604超新星的爆發,當然,全球的天文學家也都看到了,中國史料記載中也提到了這顆超新星,被中國的天文學家命名為尾分客星。
圖片解讀:SN 1604超新星遺蹟的觀測
圖片解讀:SN 1604超新星遺蹟
由於約翰尼斯-克卜勒名氣更大,西方學界將這顆超新星命名為克卜勒超新星,後來的天文學研究表明,SN 1604超新星距離地球大約2萬光年,也是銀河系這幾百年內出現了的肉眼可見超新星之一。400年後,SN 1604超新星殘骸仍以極高的速度膨脹,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指出,SN 1604超新星外圍的物質團塊最快膨脹速度達到了每秒1.1萬公裡,平均膨脹速度為每秒5000公裡。這個速度值與目前我們發現的超新星物質膨脹速度相當,這說明在其爆發400年之後,膨脹速度仍然沒有出現大幅度削減。
從類型上看,SN 1604超新星屬於經典的Ia型超新星,其亮度被認為「標準燭光」,可用來測量天體距離。如今的SN 1604超新星已經是一片廢墟,時隔400多年後,氣體雲和塵埃仍然在不斷膨脹中,這也讓SN 1604超新星遺址成為研究最廣泛的天體之一。
圖片解讀:1987a超新星來自麥哲倫星雲,並非銀河系內的超新星
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等觀測平臺在過去20年內對SN 1604超新星遺蹟進行了深度研究,科學家發現超新星爆炸的衝擊波清空了周圍的星際氣體,減少了周圍塵埃和氣體產生的阻力;第二,超新星爆發在傳播宇宙物質方面有非常有效的作用,爆發後的產物在400多年之後還能以每秒1.1萬公裡的速度擴散,要知道這些物質最終都構成了地球、人類。地球上的鐵、鈣等物質都來自恆星核聚變、超新星爆發,最終擴散到宇宙中。
關於Ia型超新星的形成,最普遍的情況是形成於一個白矮星和紅巨星的雙星系統中,當紅巨星的物質被白矮星捕獲時,白矮星的質量會不斷增加,當其質量超過錢德拉塞卡極限時,就會發生超新星爆發。
圖片解讀:超新星爆發
在SN 1604超新星的廢墟中發現了一顆恆星,且物質團塊的運行非球對稱,這說明SN 1604超新星的爆發並非白矮星和紅巨星雙星系統的演化,而是兩顆白矮星碰撞形成的。白矮星雙星碰撞產生的超新星爆發,形成的團塊物質擴散不是球對稱結構,如果是白矮星吸積了大量物質形成的超新星爆發,屬於白矮星自身的坍縮爆炸行為,爆發噴射的物質就會呈現球對稱的結構。
SN 1604超新星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從超新星爆發的概率上看,銀河系內100年平均有1至2顆超新星出現。但是現在看來,我們還沒有找到類似的超新星。1987a超新星來自麥哲倫星雲,屬於銀河系的衛星星系,距離銀河系大約16萬光年,遠遠超過距地2萬光年的SN 1604超新星。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