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約2626字,閱讀大約需要10分鐘
「十三五」時期,我國森林旅遊產業規模快速壯大森林體驗、森林療養、自然教育、山地運動、森林馬拉松等新業態新產品呈現出百花齊放態勢。今年7月中旬,省林業局、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廣東省100條森林旅遊特色線路和100個森林旅遊新興品牌地。其中,韶關有11條線路和12個品牌地入選,數量全省第一。
一步一景,深渡水瑤族鄉樟樹林公園綠意蔥蔥。
省級森林旅遊特色線路之——
覽絢美大丹霞 品鄉村古神韻
省級森林旅遊特色線路——覽絢美大丹霞 品鄉村古神韻,以丹霞山5A級風景名勝區為中心,以閱丹公路為輻射,圍繞環丹霞山周邊鄉村風情,將仁化南部6個鎮的景點串珠成鏈,總車程約3個小時,為廣大遊客呈現一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美麗畫卷。
仁化縣林業局產業股股長李道成介紹,「覽絢美大丹霞,品鄉村古神韻的線路主題是遊丹山錦水美景,享鄉村振興成果,通過丹山錦水生態美、古村古樹古文化、綠色產業興鄉村三大節點景觀,將仁化地質人文和生態文明的美麗畫卷盡情展現。」
為讓記者更加了解線路,李道成帶著記者在線路上遊覽了一番。首個駐足點選在了位於丹霞山東南面的靈溪河森林公園。天然的地理和森林小氣候環境形成粵北典型的四季景觀,是理想的森林康養休閒勝地。該公園負責人何心睿介紹,2019年,靈溪河森林公園總遊客量約為10萬人次,以省、市周邊自駕遊客和珠三角等地旅行社帶來的遊客為主,未來以吸引更多珠三角以及周邊省外遊客為發展目標。
靈溪河森林公園深挖森林生態潛能,森林小火車以其神秘感吸引遊客無數。
沿著「廣東最美旅遊公路」閱丹公路行駛,道路兩旁各類花朵競相開放,錦江河流穿梭而過,清澈見底,周邊各式農家樂等綠色產業興旺發展。巴孖園老闆朱雲穿著一身迷彩服剛「巡山」回到家。依託丹霞山良好的生態、地質、景觀和獨特的物種資源,巴孖園內丹霞紅石斛、靈芝、中藥材等自然生長,為遊客提供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消費需求和心靈體驗,也是丹霞山地質考察與森林資源科普的考察點和接待站。
從閱丹公路駛向位於董塘鎮大井村的愛情主題公園,園內榕樟古樹參天,妖嬈多姿,生機勃勃。結合丹霞山愛情主題,挖掘鄉村旅遊潛力。大井村根據場地現狀進行改造,以環路串聯各個空間場所。如今,一個集休憩、徒步、觀賞功能為一體的休閒園林出現在村民和遊客面前。
董塘鎮大井村的愛情主題公園,入園可見榕樟古樹纏繞而生。
省級森林旅遊新興品牌地之——
多彩瑤鄉·水墨畫廊
提及「多彩瑤鄉·水墨畫廊」名稱的由來,始興縣深渡水瑤族鄉黨委委員彭世弦向記者介紹,深渡水是綠色生態的山區鄉鎮,清化河水穿鄉而過,有著瑤族、畲族與漢族人民群眾居住,各民族的主色調不一,形成豐富多彩的深渡水。「深渡水森林覆蓋率達91.49%,地理優勢均在山林。目前,深渡水正厚植旅遊元素。」
深渡水瑤族鄉距始興縣城20公裡,國道G20線和武深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武深高速在坪田村建有出入口,交通便利。近年來,深渡水瑤族鄉黨委、政府充分利用自然山水、人文古蹟、生態景觀、民族風情等優越的旅遊資源優勢,以建設生態旅遊型森林小鎮為契機,加快森林旅遊發展步伐,不斷完善森林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旅遊經濟。素有「嶺南小九寨」的清化河自然生態風光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年接待遊客達10萬人次,森林旅遊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
深渡水瑤族鄉樟樹林公園吸引遊客駐足。
在位於深渡水瑤族鄉橫嶺村委會旁的盤王瑤藥文化園內,熱情的瑤族群眾載歌載舞正在迎接客人的到來。「我們傳承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瑤醫藥,前來深渡水遊玩的客人可以了解瑤醫藥傳承文化,體驗瑤族服飾、品嘗瑤族美食等,感受少數民族的獨特魅力。」該文化園負責人如是介紹。
「今年,深渡水和韶關學院英東生物學院共同申報了一個項目——瑤鄉中藥立體化種植試驗工程,在獼猴桃、葡萄植株下種植黃精等中草藥,發展林下經濟。」市委辦駐深渡水村第一書記劉耀仁介紹,以此為契機,今年12月,韶關學院將「科技小院」落址深渡水瑤族鄉,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共同建設科技平臺,重點扶持特色果樹與中藥材產業發展。由廣東省科學院專家牽頭建設的粵北土壤環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也將落戶深渡水「科技小院」。「科技小院建成後,不僅是科研發展平臺,而且是遊人可參觀之地。」
韶關:進一步做大做強森林旅遊業
「我市推薦的11條線路和12個品牌地全部入選,數量全省第一,進一步凸顯了韶關獨特的生態優勢和森林旅遊品牌影響力。」市林業局科技和產業發展科負責人郭玉英表示,今後將加強對特色線路和新興品牌地的業務指導、推廣宣傳,進一步做大做強森林旅遊業,不斷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更好地發展形成獨具特色的品牌效應,努力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生態旅遊產品、推進健康韶關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加大力度建設森林旅遊場所
據了解,我市已經初步建立起以國家級森林(溼地)公園為核心,省(市)級森林公園及各類自然保護區(試驗區)、風景名勝區為骨幹,縣(鎮)及森林公園為基礎,布局較合理、類型較齊全的森林旅遊網絡體系。目前我市有自然保護區37個、溼地公園11個、風景名勝區3個,森林公園114個。森林公園優美的森林風景和優良的生態環境,正逐步成為社會公眾進行戶外遊憩、開展生態旅遊的理想場所。近年來,我市森林旅遊人數日益增多。其中,2019年,全市年接待森林旅遊2072多萬人次,森林旅遊收入120多億元。
素有「嶺南小九寨」的清化河,令多彩瑤鄉•水墨畫廊呈現勃勃生機。
培育市場主體做強森林康養產業
相關行業人士表示,森林旅遊要做大做強,必須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政策支撐,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參與森林康養產業發展。必須大力招引理念先進、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大集團投資森林康養產業。建設融合現代林業、農業、中醫藥產業、醫療保健業、養生養老和生態旅遊休閒業等核心要素為一體的森林康養產業基地、產業園區與森林康養產業集群。目前,我市已打造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2家、省級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4家。參考《廣東省森林康養基地建設指引》要求,我市制定了《韶關市森林康養基地建設指引》,正在開展市級森林康養基地申報認定工作。
進一步加大森林文化宣傳力度
我市加強森林公園生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森林(自然)博物館、標本館、遊客中心、科普教育基地(中心)、科普長廊、解說步道以及宣傳科普的解說標識等生態文化基礎設施,充分挖掘森林公園的生態文化內涵,有效整合各種生態文化要素。以森林康養基地、森林康養步道、森林康復中心、森林康養綜合園區等為載體,以提供森林康養服務的各類企事業機構、學會、協會等為主體,培育、傳播和傳承森林康養文化、森林文化和生態文化。
點擊下方文字
可查看文章全文
↓↓↓
原標題:《深讀丨韶關森林旅遊「火」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