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五類線的會議系統的優點與缺點
Internet的發展使得人們對於網絡的認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
目前各類電子產品都在尋求一種信息化的道路。那麼產品的連接方式免不了就要採用在計算機網絡裡被廣泛應用的五類線了。在AV網絡布線中,它似乎也逐漸成為一種趨勢。我們可以看到,各種音視頻產品都在向這方面發展。從智能投影機到數字會議系統,中央控制系統,矩陣及切換器等都以五類線網絡作為其新產品發展方向。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的疑問在經銷商朋友們之間討論已久。下面,我們以會議系統為例,來看看幾個疑問:
1、是否全數字會議系統可不可以用連接方式來進行區分呢?五類線連接就是全數字系統?原來的專業線纜連接就是模擬系統?
2、五類線的優點究竟是什麼?
3、多年來一直被採用的專業線纜是否因此而推出市場?
首先,不管是五類線連接還是原用專業線纜連接,都只是一種連接方式。兩者都是可以傳輸數位訊號的。所以,我們不能用連接方式來判斷是數字會議系統還是模擬會議系統。
五類線連接方式被廣泛使用,無可厚非的具有它的優點。
五類線,也稱雙絞線,是現在最普通的傳輸介質,它由兩條相互絕緣的銅線組成,典型直徑為1毫米。兩根線絞在一起是為了防止其電磁感應在鄰近線對中產生幹擾信號。現行雙絞線電纜中一般包含4個雙絞線對。雙絞線可按其是否外加金屬網絲套的屏蔽層而區分為屏蔽雙絞線(STP)和非屏蔽雙絞線(UTP)。一般計算機局部網只是採用非屏蔽雙絞線(UTP)即可。如果數據量大的話,最好採用屏蔽雙絞線(STP)。網絡五類線接頭一般為 RJ-45 水晶頭;最大有效傳輸距離是距集線器 100m。如果要加大傳輸距離,在兩段雙絞線之間可安裝中繼器,最多可安裝4個中繼器。如安裝4個中繼器連接5個網段,則最大傳輸距離可達500m。五類線頻率帶寬為100MHz。頻率帶寬(MHz)與線纜所傳輸的數據的傳輸速率(Mbps)是有區別的。Mbps衡量的是單位時間內線路傳輸的二進位位的數量,MHz衡量的則是單位時間內線路中電信號的振蕩次數。雙絞線最多應用於基於CMS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載波感應多路訪問/衝突檢測)技術,即10BASE-T(10Mbps)和100BASE-T(100Mbps)的乙太網(Ethernet)中。
五類線到現在還沒有被所有的會議系統廠家所採用(包括部分國際知名品牌),也有它在這方面應用上的一些不足。
眾所周知,在計算機乙太網中電流的傳輸是十分微弱的,大部分是數據流量。根據IEEE802.3af規定,通過乙太網傳輸電力,傳輸給每個節點的電力被限制在350毫安。目前市場上的會議系統都是無源的,電力的供給和數據的傳輸是在一條線纜裡進行傳輸。而會議系統的功率一般在100W-200W,供電電壓為24V-48V。那麼傳輸電流約為2A-8A。遠遠大於IEEE802.3af的規定。所以,這是一個安全隱患。特別是RJ45水晶頭作為五類線的接頭,它們之間的接觸是非常微弱,大的電流很容易引起接頭損壞。
在連接上,需要重點考慮的莫過於連接線的牢固可靠性了。RJ45水晶頭與會議單元連接上的RJ45模塊接口連接僅僅是靠RJ45口上自帶的那個小卡銷。使用計算機網絡的人都非常清楚如此連接是十分不牢固,但是在計算機網絡上,一點點的鬆動或者暫時的脫落無傷大雅。但是在會議系統上是不可以被接受的,在「手拉手」式的話筒單元的連接上,這種鬆動和脫落會導致從鬆動或脫落點之後的單元全部失效。投票表決系統則是更加嚴肅,更加需要牢固、安全、可靠。基於以上兩個缺點,所以,還有部分會議系統廠商依然使用專用線纜。在線纜的價格和使用廣泛上,專用線纜比不上五類線,但是專用線纜被各個廠商按照各級的標準沿用至今,當然是有著它優越的一面。如,飛利浦的「6P專用線纜」、臺電的「8PIN專用線纜」、貝拉的「8PIN專用線纜」。在傳輸速率和傳輸頻率上,專用線纜並不比五類線差。在屏蔽上所有的專用線纜都加上屏蔽層,沒有非屏蔽線纜。這類專用線纜,在傳輸電力上的安全性絕對安全可靠,經測試,甚至可以抵抗瞬間10A的強電流。
在線纜的連接上各個專業廠商都採用專業的卡扣,對自己的線纜連接進行加強,力求在安全、穩定、可靠上做足一切工作。
所以說,五類線和專用線纜在會議系統領域裡的應用仍然各有優勢。我們不能武斷的通過是否採用五類線連接來判斷該會議系統的先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