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世紀初,廣東福建一帶的中國人下海到南洋經商,與馬來女子通婚,他們生下的兒女,男孩被稱為「峇峇」(ba音),女孩就為「娘惹」。
比闖關東更早的下南洋
他們帶去了中國的先進生產力,也帶去了中華特色的飲食。娘惹們繼承並融合了中馬等國的文化傳統和飲食習慣。將中國菜的烹飪方式與馬來菜的選材原料結合起來,做出了馬六甲菜餚。菜譜通常只在家裡的女性手中掌握,所以也叫娘惹菜。
傳統的中式烹飪方式,配以馬來西亞常見的香料,迸發出獨特的迷人滋味,酸甜、微辣、味道香濃、層次分明,勾引著每一個人的味蕾。
娘惹菜的靈魂—香料
娘惹菜注重調味,一點香料就能重新賦予食物新的靈魂,給味覺帶來新的感受。其貌不揚的幾片葉子、幾個果子,卻隱藏著娘惹們最大的秘密,讓她們的巧手得以化腐朽為神奇,激發出誘人的南洋風情。
用香葉包裹食物再進行烹飪,
也是東南亞菜系的一個特點
香茅
海鮮湯和咖喱中最常見的香料,口感辛辣,嚼時有清涼麻舌感,氣味清香似檸檬,因又被稱為檸檬草。
斑斕葉
氣味清新香甜,即便只和白飯一起煮也能增色不少,攪碎後的汁液鮮亮誘人,是食物染色的天然材料。
咖喱葉
橘科植物。味道和咖喱無關,卻因是製作咖喱的必備材料而得名,清香微苦,不可或缺。
石慄
圓型奶油色的堅果果實,切碎研磨後和其他香料一起製作醬汁使用,可增加味道及濃稠感。
南姜
外形與普通生薑相似,但體積更大,香味更濃,略像肉桂,辣中帶甜,多用於做湯、煮咖喱或者醬料。
泰國檸檬
表皮褶皺,芳香撲鼻,幾乎無果汁。常用其葉子增加風味,與雞肉或魚類同煮有調味去腥之效。
就在這個暮春季節,杭州西子湖四季酒店的西餐副廚師長Wilson Leong巧取本地新鮮食材,用創新手法重新演繹傳統南洋風味。特別在WL Bistro西湖餐廳推出了「賞味獅城」新加坡美食菜單。不用坐八個小時飛機去新加坡尋味,逛著西湖就能悠悠蕩蕩吃上南洋風味。
這個天氣去西湖邊,想想都很美
叻沙
叻沙是一道起源於馬來西亞的麵食料理,正宗的新加坡叻沙講究椰漿的鮮味、鮮蝦的甜味和自製辣椒油的辛辣味。多種辛香料混合後炒制出濃鬱的香氣,再與魚肉與椰漿一同熬製,最後加入蝦、魚糕和米粉等。淺嘗一口,味蕾就完全被濃鬱糾結的鮮味、辣味、辛香味所侵佔。
蝦麵
新加坡人的童年裡,一定少不了一碗蝦麵。蝦麵的湯色很清,入目可見的滿是新鮮虎蝦蝦油熬出的蝦紅色。湯頭燉的入味而不膩,入口清淡,回味是自然順滑的鮮蝦味。再吃上一口筋道彈牙的麵條,這大概就是大海的味道吧。
碳烤沙爹雞肉串
精心醃製好的雞肉串在竹籤上,用炭火慢烤,配上香噴噴的沙爹醬,送進嘴裡的一瞬間,醬汁與雞肉完全融合,回味無窮。這道菜的點睛之筆就在於沙爹醬,是由花生醬、椰醬、幼蝦等調製而成,香醇無比。
肉骨茶
「食療同源 藥膳同補」在南洋最好的解釋。華人初到南洋創業,不適應那裡的溼熱天氣,多人患上風溼,有人用當歸、枸杞、黨參來熬煮藥湯驅寒。一位錫礦老闆稍懂藥理,吩咐廚房在藥湯中放入八角、茴香等香料,又加了肉排、大骨熬製幾小時,沒想到意外美味,還提補元氣,
南洋肉骨茶分潮州、福建和廣東三派。新加坡肉骨茶偏潮州,白胡椒味重,湯汁呈黃色。
炒粿條
粿條是潮州人乃至閩南人的食物,是扁條狀的稻米製品,和廣府人的河粉及客家人的粄條相同或相似,也可稱為河粉。它也是南洋一帶常見的食物。在新加坡,有些人依照閩南語的讀音將「粿條」音譯成「貴刁」。
炒粿條講究鑊氣,Q彈嫩滑,想要夾一筷子總是溜走。爆炒的過程中,白色粿條被均勻地染上顏色,閃著誘人的色澤。
摩摩查查
收尾的甜品是女孩子的最愛。在溼熱的新加坡,來一碗沁涼爽潤的摩摩查查,是解暑的良方!加了斑斕葉的椰奶香甜,紅芋和香芋軟糯,實在太誘人了,還可以緩解胃裡的一部分油脂,既美味又健康!
WL Bistro西湖餐廳
地址:杭州市靈隱路 5 號
杭州西子湖四季酒店一層
預定電話:86(571)8113-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