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何悅 吳序鵬 肖晨
4月10日一大早,江蘇省淮安市氣象局裝備中心主任許波和同事簡單吃過早飯就趕赴洪澤雷達站,進行例行的雷達巡檢維護。許波2004年從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畢業後,先後在縣局和市氣象服務中心等多個崗位任職,2014年12月任現職。用他的話來說,他還是一名「裝備新兵」。
淮安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位於洪澤湖畔,雷達塔樓距離市氣象局有60多公裡。由於洪澤湖的湖底高出裡下河地區8米至10米,是名副其實的「懸湖」,都卜勒天氣雷達的建成,對洪澤湖區域的氣象防災減災發揮了巨大的預警和保障作用。
經過將近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車輛終於到達了正在進行裝修的塔樓前。巨大的兩個立體三角形交錯之上,頂著一個白色球狀雷達天線罩,玻璃幕牆反射著朝陽的光彩顯得熠熠生輝。
進入雷達塔樓內部,許波和同事要乘坐電梯到雷達機房查看情況。「電梯還沒裝好前,只能通過旁邊樓梯爬上去。273級樓梯,爬到上面要十多分鐘,這可是項很好的有氧運動。」許波打趣地說。據他介紹,雷達每周都要進行4個小時的維護工作,出現問題還要緊急搶修。2014年10月,他們發現雷達方位箱減速機往外滲油,同省大氣探測中心和廠家的專家們在這裡呆了將近兩周的時間。
進入雷達機房,換上輻射防護服和無塵鞋套,許波熟練打開各種機電設備的防護蓋開始檢查。在機房的垂直上端,就是雷達的天線罩,天線罩裡直徑將近10米的「大鍋」是雷達的天線。從機房出來,許波和同事順著樓梯爬到雷達塔樓的頂層,從雷達塔樓的頂層又沿著一道鐵梯進入到雷達的天線罩內。「我現在要鑽入方艙內清理方位箱滑環上的碳粉。」許波邊說邊貓著腰鑽了進去,過一會兒出來時,身上的防護服沾了不少油漬和炭灰,「到了夏天,天線罩裡的溫度一般都在40℃以上,而且沒有空調,方位箱內空間小,人得蜷縮在裡面,要不了幾分鐘就汗流浹背。」
雷達的運行維護並不簡單。有一次,雷達數據全部都上傳省局了,但監控顯示每2到3小時總有基數據缺測。許波帶著技術人員仔細研究,經過查找分析後判斷是雷達一個體掃時間大於360秒。通過修改參數,雷達很快就恢復正常了。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江蘇省內其他的都卜勒雷達上,許波等人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在全省的雷達保障工作群中進行了交流。
今年3月16日清晨,雷達站突然停電。眼看著備用電源就要耗盡,監控平臺發出了警報。許波和同事們從被窩中爬起來趕往現場,一項一項地排查,最終發現了故障的位置,及時修復,保證了雷達的正常運轉。
「從事雷達和裝備保障工作,是很辛苦,但我覺得很自豪!」許波邊記錄維護結果邊說道。
離開雷達站已是臨近中午,許波和同事們簡單吃過飯後便又踏上自動氣象站和現代農業大棚內的小氣候站的巡檢之路。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5年4月24日三版 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