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威廉·尤班克的電影《深海異獸》是一部近期上映的深海怪獸片。
該片於1月10日在北美首播,截止周六晚10點,豆瓣上共有116個觀眾看過該片,評分剛剛及格,但我覺得低了。
片中將科幻、懸疑及恐怖元素混合重組後搬上大銀幕,可並非所有觀眾都能理解這類恐怖片的真正恐怖點在哪。
與《異形》等經典科幻恐怖片不同,克蘇魯風格恐怖片和中國畫一樣,講究留白,可以說觀眾的想像力越豐富就越覺恐怖。
暮光女克裡斯汀·斯圖爾特是《深海異獸》的主演之一,她在片中飾演海洋生物專家兼機械工程師諾拉,和團隊一起駐紮在馬裡亞納海溝底部的深海採礦基地裡。
由於某種未知的神秘力量,部分基地設施停止運作並向內滲水,很快滲水部分就開始迅速爆炸。
諾拉和她的同事羅德裡戈在這場災難裡活了下來,並開始尋找其他倖存者。
在救出保羅並與隊長、艾米麗和史密斯匯合後,該小隊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努力自救,穿上潛水服從海底跑向羅巴克安全站,安全站離基地大約有一英裡遠。
儘管他們沒有被缺氧及設備故障所嚇倒,但他們卻遇到了比深海本身更加危險的東西,一隻被鑽探喚醒的神秘深海巨獸。
儘管是PG-13級,但影片極度驚悚
一開始是深海採礦任務出了問題,但故障的連鎖效應很快就浮現了,妄想症、幽閉恐懼症和海洋恐懼症都接踵而來。
請別讓PG-13的分級欺騙你。《深海異獸》絕對揭露了海底世界的殘酷,人類在這個不屬於自己的世界裡是如此脆弱。
水底壓強的迅速變化讓人如履薄冰,如果人不穿防護衣便暴露在幽深的海底,就會導致人體自爆,這一現象在劇中不止出現了一次。
威廉·尤班克的電影讓人印象深刻,因為他把你心底最深處的恐懼都捕捉到了屏幕上。
密閉空間、低可見度和方向感錯亂等元素都被高超的攝像技巧和剪輯手法融合在一處了。
儘管深海鑽探的環境和物理條件已經夠嚇人的了,但海底的真正恐怖在於那神出鬼沒又面目猙獰的深海巨獸。
怪物設計體現克蘇魯風格的精髓
有的恐怖片為了營造恐怖效果,會去強調怪物外形與力量的不可知,但並非所有帶有「未知」元素的怪獸恐怖片都是克蘇魯。
舉個例子,14年的《哥斯拉》,大部分時間哥斯拉都杳無蹤跡,但你們覺得這就克蘇魯了嗎?
洛夫克拉夫特曾提出一個著名的觀點:
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情感便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則來自於未知。
克蘇魯神話的恐怖核心往往來自完全超出人類理解之外的奇異生物,它們是如此的離奇怪誕、前所未聞,以至於你需要用你的想像力去填充創作者沒有表現出來的部分。
克蘇魯神話不僅會渲染怪物的強大與不可捉摸,還會描寫與之對抗的人類的渺小與脆弱,那種深深的無力感也是影片表現的重點之一。
《深海異獸》的設計顯然在很大程度上借鑑了克蘇魯元素。
海底巨獸是神秘的,是神出鬼沒的,也是相當致命,只需一眼就足以讓艾米麗理智全失。
再細說下去,就要開始劇透了,這裡只強調一點,這些海底惡魔的每次露面,都會引發血雨腥風。
影片裡的克蘇魯元素不止於此,《深海異獸》的故事發生在海底,人類仿佛像是入侵外國領土的外星人。
主角們越深入未知,就越意識到自己不屬於這裡。
可惜的是,就在這一有趣主題將要被深挖時,電影戛然而止。
電影情節緊湊但人物塑造不夠豐滿
與未知恐懼下人類的渺小這一深層主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深海異獸》的情節安排太過淺顯,對更為深刻的議題都是淺嘗輒止。
幸好,影片緊湊的情節足以支撐觀眾看完一個90分鐘的故事,儘管很少提到人物性格的發展。
考慮到片中成功縈繞的緊張基調及濃鬱的驚悚氛圍,你總希望導演能更進一步。
儘管小K的角色被寫得如此冷漠且沒有張力,但她的表演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演職員表滾動出現時,你會想要更多。
以上這些倒並不是說《深海異獸》不值得看,恰恰相反。
鑑於過去CG技術的限制,以海底探險為主題的片子並不多,如今科技日新月異,很多以前實現不了的場景畫面也終於能被搬上大銀幕了。
海面求生有《鯊灘》,深潛逃生有《鯊海逃生》,海底逃生現在也有了《深海異獸》,甚至比前者還要更加驚險絕望,影片基本囊括了十一害怕的各種深海元素,作為深海類型片,還是值得支持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