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46億年的歷史中,氮氣始終是含量最高的氣體,為什麼?

2020-11-23 騰訊網

人每時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是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礎。

不過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並不是地球上含量最高的氣體,地球上含量最高的氣體是氮氣。在地球的大氣之中,氮氣的含量佔到了78%,而氧氣的含量排名第二,約為21%。我們經常會提到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其實在大氣中的佔比並不高,二氧化碳和氬氣等氣體加在一起才佔地球大氣的1%。

我們可以看出,氮氣在地球大氣中的佔比具有絕對優勢,含量達到了其它所有氣體的三倍。這使得我們不禁要問,地球上的氮氣為什麼這麼多?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追溯到源頭,何為源頭。源頭就是宇宙誕生之初。組成宇宙間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在宇宙誕生的那一時刻起就已經出現了,不過在宇宙誕生之初,首先形成的物質中並沒有氮。

和宇宙一同誕生的是氫元素和氦元素,這是兩種相對較輕的物質。

這些物質在漫長的歲月中演變為星雲,又凝聚為恆星。而恆星在進一步的天體演變過程之中產生了一些新的元素,氮元素就是其中之一。而像鐵元素這些較重的元素則是在大質量恆星的主序星階段結束之後,在超新星爆發中產生的。

在元素周期表中,已知的元素共有118個,其中有些元素的形成難度較大,而有些元素的形成相對容易,而氮就是相對容易形成的一類。氮元素的形成並不需要太過劇烈的天體活動,一般的恆星都可以滿足氮元素形成的條件,所以氮氣在宇宙中的含量並不算低。宇宙的年齡大約為138億歲,而地球的歷史約有46億年,在地球形成的時候,宇宙中的氮氣含量其實已經很高了。

在地球形成的過程中,大量的氮氣參與其中,所以可以說地球在形成之初就已經有了較高的氮含量。

事實上,在地球的最初形成階段,氮氣的含量比現在還要高,甚至可能在地球大氣之中佔據超過了90%的比例。不過,一個星球的大氣結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特別是像地球這樣擁有生命的星球,大氣結構的變化就會更加明顯。

原因其實很簡單,植物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通過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將碳元素以有機化合物的形式固定下來,並最終向外釋放出氧氣,而這一過程會增加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同時,能夠產生氧氣的不僅植物,還有海洋。另一方面,動物的活動會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總之,這一切都會導致大氣結構的變化。

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地球的大氣結構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

氮氣所佔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維持在78%的高佔比,氧氣的含量大幅增加,達到了21%,此外還有1%的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氣體。我們將發生改變後的地球大氣稱之為再生大氣,這種叫法是與地球原生大氣相對而言的。

我們可以看到,即使經歷了歲月的變遷,氮氣的佔比有所下降,但仍維持在高位,始終是地球上含量最多的氣體,這是為什麼呢?這是由氮氣的性質所決定的。任何事物的累積都離不開兩方面的因素,一是開源,二是節流。那麼氮氣是如何做到開源節流的呢?所謂的開源其實就是來自於地球本身,地球通過火山噴發等形式會產生氣體逸出,此時大氣中的氮氣便會從地殼中得到補充。

氮氣本身是一種比較穩定的氣體。

氮氣的化學鍵很是穩定,要想破壞它需要極大的能量。由於氮氣的活性較低,所以氮氣通常不會與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這也是為什麼氮氣從地殼中逸出之後仍然能夠以氣體的形式進入到大氣之中的原因。

開源節流做好了,氮氣自然也就能夠保持自己地球上第一的位置。表面上看起來氮氣只是一種氣體,與我們並不相干,實際上我們卻分毫離不開氮。氮元素以氣體的形式存在於地球大氣之中,同時它也是構成生物機體的重要元素,我們可以在幾乎任何一種生物體內找到氮元素的影子。在地球之上,無論是天上的大氣,還是地下的地殼,又或者是生物體內,氮元素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

相關焦點

  • 從地球有生命開始,大氣二氧化碳含量是怎麼變化的?
    從地球有生命開始,大氣裡二氧化碳含量是波動變化,有高有低,沒有單一趨勢。今天大氣裡二氧化碳含量在歷史上處於中低水平。46億年前,地球誕生。35億年前,生命出現。1、原始大氣:46億年前原始大氣有星雲氣體組成,主要是氫,可能是簡單的氫化物,比如水蒸氣、甲烷和氨,跟今天的氣態行星木星和土星類似。
  • 把46億年歷史的地球,壓縮成一天,那麼會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很多人對地球上面這四十多億年的歷史都是很感興趣的。所以這些感興趣的人都會去找一些資料來看看地球上面這麼多億年的時間裡面都發生了什麼。 如果我們把整個地球上面四十多億年的歷史都壓縮到一天二十四小時裡面來,我們可能就是看到實驗室裡面的燒瓶的反應一樣
  • 為什麼地球有46億年的年齡?地球還能存在多久?
    呦呦在之前分享的地球46億年間經歷了如寒武紀、侏羅紀等10多個地質年代的文章裡,提到了地球的年齡是46億年。大家對地球為什麼是46億年的年齡提出了疑惑。今天呦呦給大家講講科學家們是怎麼知道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壽命了。隨著DNA技術的發展,人類終於發現自己的祖先起源於非洲的智人。智人在10多萬年前走出非洲,隨後擴散並佔領了全世界。
  • 地球已經旋轉了大約46億年,但它不是永動機,永動機不可能存在
    地球已經旋轉了大約46億年,但它不是永動機,永動機不可能存在永動機在科學意義中,屬於永恆運動,它無需外界輸入能量或者說僅需一個初始能量就能永遠持續運動。引來眾多科學家的探索與科研,最終皆以失敗告終,這是因為該機器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既然永動機無法存在,那麼,地球為什麼可以運動了46億年之久呢。
  • 如果把地球46億年歷史變為一個百歲老人的一生,會發生什麼?
    46億年前,在一片巨大的分子雲的引力坍縮下,早期太陽系形成,而原始地球也在這混亂之中誕生,噴湧的巖漿,四處飛落的隕石,當時的地球宛如一片煉獄,根本不具備任何生命演化的條件。
  • 如果把地球46億年歷史變為一個百歲老人的一生,會發生什麼?
    46億年前,在一片巨大的分子雲的引力坍縮下,早期太陽系形成,而原始地球也在這混亂之中誕生如果把地球的46億年縮短為一個百歲老人的一生,那將是什麼樣的呢?17歲,內太陽系後期重轟炸時期結束,還原性大氣應運而生,這8億年的動蕩讓地球獲得了新生,隨後受離心力的影響,月球開始飛速遠離地球。
  • 地球46億年的滄海桑田,人類文明不過是一瞬間!
    我們為什麼存在?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在距今約46億年前隨著銀河系中一片巨大的分子雲的坍縮,太陽系形成原始地球也隨之誕生。45億年前與火星相似的忒伊亞行星與地球相撞,月球形成,並徹底改變了原始地球的環境。38億年前那太陽系後期重轟炸時期結束,還原性大氣應運而生。這8億年的動蕩,讓地球獲得了新生。隨後月球飛速遠離地球,地球地址環境趨於穩定,早期厭氧型生命體出現。
  • 地球擁有45億年歷史,那麼20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模樣?
    地球已經有45.7億年歷史了,20億年前的時候地球25.7億歲。科學家為了更好地描述地質史,對地質年代進行了劃分,由大到小是:宙—代—紀—世。例如,地球分四個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顯生宙,恐龍時代是顯生宙—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我們目前處在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
  • 《地球簡史——46億年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我向大家推薦一本關於生命科學的科普讀物——《地球簡史》。它是一本配有精美繪圖和詳細文字說明的繪本,按照時間的順序簡單明了地介紹了地球的發展歷史,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我一直很好奇我們人類是怎麼來的?地球又是怎麼形成的?這些問題爸爸媽媽回答不了我,我在書本中找到了答案,真是太令人興奮。《地球簡史》從46億年前開始介紹地球誕生。
  • 人為什麼只能吸收氧氣存活,而無法吸收空氣中的氮氣
    小編繼續給大家講講一些有關我們呼吸的故事,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我們從空氣中吸進我們身體裡的是氧氣,就是因為氧氣的存在才讓我們生存這麼久,可是今天的問題來了在空氣中佔百分比最高的應該是氮氣啊!那為什麼我們要吸收排名第二的氧氣呢?相信小夥伴們都有這個疑問吧!下面就跟隨小編來看看吧!
  • 假如地球大氣的氧氣含量突然翻倍,100年後的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46億年前,剛剛形成不久的太陽系誕生了一顆不平凡的行星,它就是地球。地球形成後不久就開始顯現出它的不同之外,有了厚厚的大氣層,有了強大的磁場,更有彗星帶來了大量的水資源和生命的種子,於是地球的生命開始孕育,不久之後,地球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地球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第五次大滅絕之後,人類誕生了。又經過數百萬年的發展,人類形成了如今強大的科技文明。
  • 這種在大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有什麼用?
    你知道大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什麼嗎?通過實驗測定,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氮氣大約佔78%、氧氣佔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也就是說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 46億年的地球年齡是怎樣算出來的?
    今天,人們幾乎都已經知道地球有46億年的歷史,但這46億年的時間年齡是如何得出的?卻是經過了一代又一代哲人和科學家的努力,才最終得出了這樣一個科學的答案。很久以前的人們就開始思考:地球從哪兒來,它存在多久了?中國古人將盤古開天闢地作為世界的發端。
  • 漲知識了,為何地球大氣的氮氣含量這麼高?
    穩定為王,這是氮氣在地球大氣爭奪統治地位的一個主要原因。在宇宙中,存在最為廣泛的物質就是氫和氦,太陽、木星、土星等幾大巨行星都是氫元素為主。類地行星中有矽做外層,二氧化碳、甲烷、氨氣和水蒸氣都是這些行星形成時誕生的氣體。比如金星和火星,二氧化碳非常多。而土衛六上卻是甲烷河流、海洋。據推測,在地球的原始大氣中,主要的氣體也是甲烷、氨、氫、水等氣體。隨後的火山爆發又產生了二氧化碳、氮、二氧化硫、甲烷、氨、氫、水等。
  • 氧氣,從毒性氣體到有用氣體:前40億年地球氧氣演變史
    幾乎一直到35億年以前,整個地球上都是沒有氧氣的,從35億年前開始,地球上演化出一些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菌:藍藻(又稱藍細菌)。這些細菌能夠利用光照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變成有機物,但是會釋放出一種副產物:氧氣。
  • 世界地球日:看看地球46億年都發生了什麼
    說到地球的歷史,可能會讓人感到困惑又著迷。之所以感到困惑,是因為地球的歷史太久遠了(46億年),人類文明與之相比較,只是瞬息之間。但地球在漫長的46億年裡,過得並不乏味,經歷了大陸的聚合與分離、生物物種的大爆發與滅絕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去探尋這些事件的起因、過程及結果,又是令人著迷甚至回味無窮的。
  • 地球為什麼自轉46億年不停止,它的能量從哪來呢
    也有一些最經典的搖擺小球,當人類用外力使其擺動時,它不可能永遠地擺動下去,因為在擺動過程中它會遇到空氣摩擦,所以人所施加的重力勢能不能始終轉換成動能,所以最後重力勢能在摩擦力的阻擋下,慢慢地變小最終消失,導致小球停止。
  • 地球最初的樣子堪比人間煉獄,地球46億年前是熾熱的巖漿球
    地球最初的樣子堪比人間煉獄,地球46億年前是熾熱的巖漿球。要知道,地球最初的樣子絕對沒有如今這麼美好,如果現在的地球是天堂,那地球46億年前的樣子應該就是煉獄了。地球在成形之後是一顆熾熱的巖漿球,整個地球表面都被火焰以及熔巖覆蓋。在過了2億年後,地球上開始降雨,最後整個地表都被淹沒在海洋之中。
  • 1小時了解地球46億年歷史——「地球歷史與生命演化展」在青島開幕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秀麗地球何時形成?生命如何演化?人類出現之前,哪些物種主宰地球,它們又為何滅絕?8月22日上午,「宇宙的奇蹟——地球歷史與生命演化展」在城市傳媒廣場拉開大幕,當天大量市民、學生入館參觀,了解地球歷史,感受宇宙奇蹟,尋找生命的答案。
  • 1小時了解地球46億年歷史——「地球歷史與生命演化展」在青島開幕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秀麗地球何時形成?生命如何演化?人類出現之前,哪些物種主宰地球,它們又為何滅絕?8月22日上午,「宇宙的奇蹟——地球歷史與生命演化展」在城市傳媒廣場拉開大幕,當天大量市民、學生入館參觀,了解地球歷史,感受宇宙奇蹟,尋找生命的答案。本次展覽由北京北大寶石鑑定中心主辦,北大寶石鑑定中心青島教學實踐基地承辦,城市傳媒廣場聯合策劃,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提供展品和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