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表面處理網訊:經穩定化處理比進行固溶熱處理的奧氏體不鏽鋼,具有更好的綜合機械性能,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先來了解下各自的功能與優勢。
碳在奧氏體不鏽鋼中的溶解度與溫度有很大影響。奧氏體不鏽鋼在經400℃~850℃的溫度範圍內(敏化溫度區域)時,會有高鉻碳化物(Cr23C6)析出,當鉻含量降至耐腐蝕性界限之下,此時存在晶界貧鉻,會產生晶間腐蝕,嚴重時能變成粉末。所以有晶間腐蝕傾向的奧氏體不鏽鋼應進行固溶熱處理或穩定化處理。
固溶熱處理:將奧氏體不鏽鋼加熱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於奧氏體中,然後快速冷卻至室溫,使碳達到過飽和狀態(碳已經穩定了,沒有能力和機會與鉻形成高鉻碳化物)。這種熱處理方法為固溶熱處理。
固溶熱處理中的快速冷卻似乎象普通鋼的淬火,但此時的『淬火』與普通鋼的淬火是不同的,前者是軟化處理,後者是淬硬(形成馬氏體)。後者為獲得不同的硬度所採取的加熱溫度也不一樣,但沒到1100℃。
穩定化處理:為避免碳與鉻形成高鉻碳化物,在奧氏體鋼中加入穩定化元素(如Ti和Nb),在加熱到875℃以上溫度時,能形成穩定的碳化物(由於Ti和Nb能優先與碳結合,形成TiC或NbC),大大降低了奧氏體中固溶碳的濃度(含量),從而起到了犧Ti和Nb保Cr的目的。
經穩定化處理比進行固溶熱處理的奧氏體不鏽鋼,具有更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碳在奧氏體不鏽鋼中的溶解度與溫度有很大影響。奧氏體不鏽鋼在經400℃~850℃的溫度範圍內(敏化溫度區域)時,會有高鉻碳化物(Cr23C6)析出,當鉻含量降至耐腐蝕性界限之下,此時存在晶界貧鉻,會產生晶間腐蝕,嚴重時能變成粉末。所以有晶間腐蝕傾向的奧氏體不鏽鋼應進行固溶熱處理或穩定化處理。
固溶熱處理:將奧氏體不鏽鋼加熱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於奧氏體中,然後快速冷卻至室溫,使碳達到過飽和狀態(碳已經穩定了,沒有能力和機會與鉻形成高鉻碳化物)。這種熱處理方法為固溶熱處理。
固溶熱處理中的快速冷卻似乎象普通鋼的淬火,但此時的『淬火』與普通鋼的淬火是不同的,前者是軟化處理,後者是淬硬(形成馬氏體)。後者為獲得不同的硬度所採取的加熱溫度也不一樣,但沒到1100℃。
穩定化處理:為避免碳與鉻形成高鉻碳化物,在奧氏體鋼中加入穩定化元素(如Ti和Nb),在加熱到875℃以上溫度時,能形成穩定的碳化物(由於Ti和Nb能優先與碳結合,形成TiC或NbC),大大降低了奧氏體中固溶碳的濃度(含量),從而起到了犧Ti和Nb保Cr的目的。
責任編輯:鄭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