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材料學與熱處理名詞解釋匯總——總有一個你忘記的

2021-01-07 北京中諾新材

1熱處理

在生產中,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使鋼發生固態相變,藉此改變其內部組織結構,從而達到 改善力學性能的目的的操作被稱為熱處理。

2正火

將工件加熱至Ac3(Ac是指加熱時自由鐵素體全部轉變為奧氏體的終了溫度,一般是從727℃到912℃之間)或Acm(Acm是實際加熱中過共析鋼完全奧氏體化的臨界溫度線 )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或噴水、噴霧或吹風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3淬火

將鋼加熱到Ac3或Ac1以上的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取出進行水冷或油冷獲得馬氏體的熱處理工藝。

4等溫淬火

將奧氏體化的工件淬入溫度稍高於Ms的熔鹽中,等溫保持足夠時間,使過冷奧氏體恆溫發生貝氏體轉變,待轉變結束後取出在空氣中冷卻的處理方法稱為等溫淬火。

5分級淬火

將奧氏體化的工件淬入溫度稍高於或稍低於Ms的熔鹽中,待工件內外溫度均勻後,從熔鹽中取出置於空氣中冷卻至室溫,以獲得馬氏體組織,這種處理方法稱為分級淬火。

6單液淬火

將奧氏體化的工件投入一種淬火介質中,直至轉變結束。

7雙液淬火

將奧氏體化的工件先放入一種冷卻能力強的冷卻介質冷卻一定時間,當冷卻至稍高於Ms後立 即將工件取出並放入另外一種冷卻能力緩一些的冷卻介質冷卻,使之轉變為馬氏體的熱處理工藝。

8回火

將淬火鋼加熱到低於臨界點A1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冷卻到室溫的一種熱處理工藝。

9回火索氏體

淬火碳鋼500~650℃回火時,得到粗粒狀滲碳體和多邊形鐵素體所構成的復相組織。

10回火屈氏體

淬火碳鋼350~500℃回火時,得到細粒狀滲碳體和針狀鐵素體所構成的復相組織。

11回火馬氏體

淬火碳鋼在250℃以下回火時,得到的過飽和的α固溶體和彌散分布的碳化物組成的復相組織。

12退火

是將鋼加熱到臨界點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後,隨爐冷卻的一種熱處理工藝。它是熱處理工藝中應用最廣、種類最多的一種工藝,不同種類的退火目的也各不相同。

13等溫退火

將亞共析鋼工件加熱到A3以上2030°C,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在Arl以下珠光體轉變區間的 某一溫度進行等溫,使之轉變為珠光體後出爐空冷的一種熱處理工藝。可有效縮短退火時間,提高生產效 率並能獲得均勻的組織和性能。

14完全退火

將亞共析鋼的鑄、鍛、焊件及熱軋型材加熱到A3以上2030°C,保溫一定時間,然後隨爐 冷至500600°C出爐空冷的熱處理工藝。其目的是細化晶粒、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和消除內應力。

15球化退火

將過共析鋼或合金工具鋼的工件加熱到Ad以上2030°C,保溫一定時間,然後隨爐冷至500°C 左右出爐空冷(普通球化退火)或冷至Arl以下20°C等溫一定時間後在冷至500°C左右出爐空冷(等溫球化退火),獲得粒狀珠光體的一種退火工藝。其目的是降低硬度、均勻組織、改善切削性能,為淬火作組織準備。

16擴散退火

對於含有枝晶偏析等化學成分不均勻的重要或合金鋼鑄錠或鑄件,為達到化學成分的均勻化,可將其加熱到心3或以上150300°C,經長時間保溫後隨爐緩冷的一種退火工藝。由於擴散退火需要 在高溫下長時間加熱,因此奧氏體晶粒十分粗大,為此,必須再進行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來重新細化晶粒, 消除過熱缺陷。

17再結晶退火

冷變形後的金屬加熱到再結晶溫度以上,保持適當的時間,使變形晶粒重新轉變為均勻 的等軸顆粒,這種熱處理工藝稱為再結晶退火。

18去應力退火

為消除因變形加工及鑄造、焊接過程中引起的殘餘內應力,以提高工件的尺寸穩定性,防止變形和開裂,將工件隨爐緩慢加熱至500600°C,經一段時間保溫後,隨爐緩慢冷卻至300200°C以 下出爐的退火工藝。

19鋼的表面熱處理

使零件表面獲得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仍保持原來良好的韌性和塑性的一類熱處理方法。

20滲碳

滲碳是使碳原子滲入工件表面層,提高表面層的碳量,一般為1=0. 8%~1.05%,滲碳後的工件經淬 火加低溫回火處理,使表面達到高的硬度和高耐磨性,而中心具有足夠的強度、初度,達到外硬內初的目的。

21氮化

是向鋼件表面滲入氮的工藝。氮化的目的在於更大地提高鋼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疲勞強度和抗蝕性。

22熱噴塗

是利用專用設備把某種固體材料加熱熔化或軟化並加速噴射到工件的表面,形成一種特製薄層,以提高機件耐蝕、耐磨、耐高溫等性能的工藝技術。

23物理氣相沉積(PVD法)

是利用物理的方法來產生沉積原子或離子,而室內沒有化學反應發生的氣相沉積法。

24化學氣相沉積(CVD法)

是向充有任一壓力的氣相反應室中輸入熱能或輻射能,使氣相進行一定的化學反應,結果在工件特定的表面上沉積形成一種固態薄膜的方法。

25金屬離子注入

是將高能束流的離子打入金屬材料的表面,用以形成極薄的近表面合金,從而改變基 體表面的物理、化學和機械性能的處理工藝。

26化學鍍

把零件置於充滿特殊成分化學劑的鍍槽中^經過一定時間之後,因化學劑間發生電化學反應 而使工件表面獲取一定厚度鍍層的工藝方法稱為化學鍍。

27臨界淬火直徑

是指圓棒試樣在某介質中萍火時,所能得到的最大淬透直徑(即心部被萍成半馬氏體的最大直徑),用D0表示。

28等溫轉變

等溫轉變是指將奧氏體化的鋼迅速冷卻到A1以下的某個溫度,使過冷奧氏體在保溫過程中發生組織轉變,待轉變完成後在冷卻到室溫。

29連續冷卻轉變

即將奧氏體化後的鋼件以一定的冷卻速度從高溫一直連續冷卻至室溫,在連續冷卻過程 中完成的組織轉變稱為連續冷卻轉變。

30馬氏體

是黑色金屬材料的一種組織名稱,是碳在a-Fe中的過飽和固溶體。

31片狀馬氏體(針狀馬氏體)

是在中、高碳鋼及高鎳的鐵鎳合金中形成的一種典型馬氏體組織。片狀馬氏體的空間形 態呈凸透鏡狀,由於試樣磨麵與其相截,因此在光學顯微鏡下呈針狀或竹葉狀,故片狀馬氏體又稱為針狀或竹葉狀馬氏體。

32板條馬氏體

是含碳量低的奧氏體形成的馬氏體,是低碳鋼、中碳鋼、不鏽鋼中的一種典型馬氏體組織。由於顯微組織是由成群的板條組成,故稱為板條馬氏體。

33奧氏體的穩定化

在馬氏體的轉變溫度內,如冷卻中止於某一溫度,停留一段時間後再繼續冷卻時, 馬氏體轉變並不立即開始,而是經過一段時間後轉變才重新開始,並導致殘餘奧氏體量的相應增加,這一 現象被稱為奧氏體的穩定化。由於是恆溫停留引起的,稱為熱穩定化。

34過冷奧氏體

奧氏體冷卻至臨界溫度以下,在熱力學上處於不穩定狀態,冷卻時要發生分解轉變。這種在臨界轉變溫度以下存在且不穩定的、將要發生轉變的奧氏體稱為過冷奧氏體。

35貝氏體

當奧氏體過冷到低於珠光體轉變溫度和高於馬氏體轉變溫度之間的溫區時,將發生由切變相變與短程擴散相配合的轉變,其轉變產物叫貝氏體或貝茵體。即共析成分的奧氏體在「鼻子」溫度至^點範圍內等溫停留時,將發生貝氏體轉變,形成鐵素體和碳化物兩相組成的非層片狀組織一貝氏體。

36鋼的淬透性

鋼的淬透性是指奧氏體化後的鋼在淬火時獲得馬氏體的能力,其大小可用鋼在一定條件下淬火獲得淬透層的深度表示。淬透層越深,表明鋼的淬透性越好。

37鋼的淬硬性

淬硬性是指在理想的淬火條件下,以超過臨界冷卻速度所形成的馬氏體組織能夠達到的最高硬度,也稱可硬性。

38實際晶粒度

在某一具體的加熱條件下所得到的奧氏體晶粒大小稱為實際晶粒度。實際晶粒度與起始晶粒度不同,起始晶粒度是奧氏體剛剛形成(即其晶粒邊界剛剛接觸)時的晶粒大小,而實際晶粒度所指的奧氏體已經經過了一定時間的保溫。實際晶粒的直徑比起始晶粒的直徑大。

39回火脆性

回火脆性,是指淬火鋼回火後出現韌性下降的現象。淬火鋼在回火時,隨著回火溫度的升高,硬度降低,韌性升高,但是在許多鋼的回火溫度與衝擊韌性的關係曲線中出現了兩個低谷,一個在 200~400℃之間,另一個在450~650℃之間。隨回火溫度的升高,衝擊韌性反而下降的現象,回火脆性可分為第一類回火脆性和第二類回火脆性。

40高溫回火脆性

淬火鋼在500~650℃溫度範圍內回火出現的脆性稱為高溫回火脆性,又叫第二類回火脆性。這類回火脆性主要出現在含Cr、Ni、 Mn、Si 等合金元素的鋼中。

41低溫回火脆性

淬火鋼在250~400℃溫度範圍內回火出現的脆性稱為低溫回火脆性,也叫第一類回火脆性。幾乎所有的淬火鋼在300℃左右回火時都會出現這種脆性。

相關焦點

  • 乾貨|金屬學與熱處理名詞解釋匯總
    2 正火 將工件加熱至Ac3(Ac是指加熱時自由鐵素體全部轉變為奧氏體的終了溫度,一般是從727℃到912℃之間)或Acm(Acm是實際加熱中過共析鋼完全奧氏體化的臨界溫度線 )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或噴水、噴霧或吹風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 2020年東北大學835金屬學與熱處理考研真題
    2021考研即將開始,還沒有步入複習正軌的你,也要注意搜集一些考研所需資料!小編為大家帶來了2020年東北大學835金屬學與熱處理考研真題,一起看看吧。   2020年東北大學835金屬學與熱處理考研真題   名詞解釋(每題5分)   1.配位數   2.柏氏矢量   3.成分過冷   4.動態回復   5.馬氏體相變   簡答題(每題10分)   1.二元離異共晶形成原因
  • 高中歷史:名詞解釋(經濟+政治+文化)匯總+對比!附高考小論文
    和什麼人在一起最舒服,就找他玩耍,就多和他在一起,所以學姐今天來找他玩啦(但是學姐也沒忘記辛辛苦苦的高中生哦,還為你們帶來了高中歷史資料哦)因為總有高中小可愛和學姐吐槽說:高中歷史最難的部分就是小論文,不知道從哪裡寫,沒有思路所以學姐熬夜禿頭總結了高中歷史:名詞解釋(經濟+政治+文化)匯總+對比!
  • 金屬材料熱處理節能技術應用及發展趨勢探析
    而金屬材料熱處理技術的先進程度決定了機械產品質量的好壞,目前我國熱處理金屬材料佔總金屬材料的40%左右,但熱處理不僅耗能高而且汙染大,用電量也十分巨大,所以其節能前景十分廣闊。加強節能技術的開發與實際應用,對於金屬材料熱處理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 金屬材料工藝性能名詞簡介
    1:可鑄性(castability):是指可用於獲得合格鑄件的金屬材料的性能。可鑄性主要包括流動性,收縮和偏析。流動性是指液態金屬填充模具的能力。收縮率是指鑄件凝固時的體積收縮率。偏析是指金屬的內部化學組成和結構的不均勻性,這是由於在金屬的冷卻和固化過程中結晶順序的不同而引起的。 。2:可鍛性:是指金屬材料的性能,可以在衝壓過程中改變形狀而不會破裂。
  • 熱處理正火回火的解釋及熱處理的工藝特點
    熱處理是指材料在固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的手段,以獲得預期組織和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在從石器時代進展到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的過程中,熱處理的作用逐漸為人們所認識。  熱處理的正火和回火的解釋  1.
  • 明嘉金屬:汽車行業金屬熱處理常見問題的探討
    5月7日晚8點30分,「蓋世微課堂——汽車行業金屬熱處理常見問題的探討」正式開講!蓋世汽車特邀行業資深專家上海明嘉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崔津湘開堂授課並解答微友疑問,同時,來自汽車零部件及相關企業共281位人士在群內展開熱烈討論。以下是課堂焦點內容速記匯總,與業內共享!
  • 通俗解釋什麼叫金屬熱處理「四把火」
    整體熱處理是對工件整體加熱,然後以適當的速度冷卻,以改變其整體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體熱處理中的「四把火」。彈片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採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準備。
  •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三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三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該怎樣解釋,很多同學都不是很清楚,下面是小編對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一起來看看。基蓋度:植物基部的覆蓋面積。頻度:某物種在調查範圍內出現的頻率。
  • 社工考研乾貨|《社會學教程(第四版)》名詞解釋匯總
    複習時間分配:全部:重點=1:5一、名詞解釋社會靜學(10)、社會動學(10)、社會關係(10、13)、社會結構(11、14)、社會行動(11)、社會學(12)、社會過程(14)、理論社會學(16)、應用社會學(16)、社(24)、會(24)、社會(25、26)社會實在論(27)、社會唯名論(28)、人的自然性(31)、人的社會性(31)、馬斯洛
  • 金屬學和熱處理知識大全
    所有固態金屬都是晶體。凡內部原子呈不規則排列的物質稱為非晶體。如:玻璃,松香,瀝青等。電子顯微鏡觀察到晶體內部原子各種規則排列,稱為金屬的晶體結構。晶體內部原子的排列方式稱為晶體結構。金屬原子是通過正離子與自由電子的相互作用而結合的,稱為金屬鍵。常見純金屬的晶體結構有:體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晶格:用假想的直線將原子中心連接起來所形成的三維空間格架。
  •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二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二下面是小編對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做的匯總,大家可參考參考。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二:種群平衡:指種群較長時間地維持在幾乎同一水平上,這一現象叫種群平衡。
  •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一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一關於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的名詞解釋,同學們在備考時可得好好了解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一:生命表:用來描述種群生存與死亡的統計工具。
  • 【熱處理】金屬零件為什麼要進行熱處理,熱處理的作用總結
    熱處理的作用就是提高材料的機械性能、消除殘餘應力和改善金屬的切削加工性。按照熱處理不同的目的,熱處理工藝可分為兩大類:預備熱處理和最終熱處理。
  • 材料小博士:金屬研究的葵花寶典,你了解金相分析嗎?
    So rby (以下簡稱索氏)首次用顯微鏡觀察經拋光並腐刻的鋼鐵試片, 從而揭開了金相學的序幕,成為國際公認的金相學創建人。後來隨著理論的完善和觀察手段的改進,金相學逐漸成為一門新的學科並滲透到其他領域中,金相技術被廣泛用於金屬的研究。或許,你用過萬花筒,通過轉換角度能看到光怪陸離的微觀世界,而在金相顯微鏡下,你能看到金屬的千奇百怪。
  • 材料小博士:金屬研究的葵花寶典,你了解金相分析嗎?
    後來隨著理論的完善和觀察手段的改進,金相學逐漸成為一門新的學科並滲透到其他領域中,金相技術被廣泛用於金屬的研究。或許,你用過萬花筒,通過轉換角度能看到光怪陸離的微觀世界,而在金相顯微鏡下,你能看到金屬的千奇百怪。
  • 2019年成考專升本醫學綜合「生態學名詞解釋」和「種群名詞解釋」
    2019年成考專升本醫學綜合「生態學名詞解釋」和「種群名詞解釋」下文是關於2019年成考專升本醫學綜合「生態學名詞解釋」和「種群名詞解釋」,希望能幫到正在備考的你。生態學名詞解釋生態學:生態學是研究生物及環境間相互關係的科學。
  • 結構工程師基礎知識輔導:鋼鐵的名詞解釋2
    HRC:是採用150kg載荷和鑽石錐壓入器求得的硬度,用於硬度很高的材料(如淬火鋼等)。  ⑶維氏硬度(HV)以120kg以內的載荷和頂角為136°的金剛石方形錐壓入器壓入材料表面,用材料壓痕凹坑的表面積除以載荷值,即為維氏硬度值(HV)  有關鋼的熱處理的名詞  1.鋼的退火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使它慢慢冷卻,稱為退火。鋼的退火是將鋼加熱到發生相變或部分相變的溫度,經過保溫後緩慢冷卻的熱處理方法。
  • 金屬材料電導率檢測效率新技術
    隨著國防和民用工業的發展,對非磁性金屬材料的綜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直用於檢驗非磁性金屬材料性能的強度、硬度和塑性等指標已不能全面地反映其綜合性能。金屬材料的電學性能作為反映其綜合性能的指標之 隨著國防和民用工業的發展,對非磁性金屬材料的綜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金屬材料的四種強化方式最全總結來了熱處理
    定義隨著冷變形程度的增加,金屬材料強度和硬度提高,但塑性、韌性有所下降。2. 簡介金屬材料在再結晶溫度以下塑性變形時強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韌性降低的現象。又稱冷作硬化。產生原因是,金屬在塑性變形時,晶粒發生滑移,出現位錯的纏結,使晶粒拉長、破碎和纖維化,金屬內部產生了殘餘應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