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材料工藝性能名詞簡介

2021-01-10 跟我玩機械

1:可鑄性(castability):是指可用於獲得合格鑄件的金屬材料的性能。可鑄性主要包括流動性,收縮和偏析。流動性是指液態金屬填充模具的能力。收縮率是指鑄件凝固時的體積收縮率。偏析是指金屬的內部化學組成和結構的不均勻性,這是由於在金屬的冷卻和固化過程中結晶順序的不同而引起的。 。

2:可鍛性:是指金屬材料的性能,可以在衝壓過程中改變形狀而不會破裂。它具有在熱或冷狀態下進行錘鍛,軋制,拉伸,擠壓和其他加工的能力。可鍛性主要與金屬材料的化學組成有關。

3:機械加工性(機械加工性,機械加工性):是指用工具切割金屬材料成為合格工件的難度。可加工性通常通過加工後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允許的切削速度和工具磨損程度來衡量。它與許多因素有關,例如金屬材料的化學成分,機械性能,導熱性和加工硬化程度。硬度和韌性通常用作可加工性的粗略判斷。一般而言,金屬材料的硬度越高,切割越困難。儘管硬度不高,但是韌性更大並且切割更困難。

4:可焊性(weldability):是指金屬材料對焊接的適應性。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藝條件下難以獲得高質量的焊接接頭。它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粘合性能,即某種金屬在一定焊接工藝條件下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另一個是使用性能,即在一定焊接工藝條件下使用的性能。某些金屬焊接接頭的適用性要符合使用要求。

5:熱處理

(1):退火:是指將金屬材料加熱至適當溫度並保持一定時間,然後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藝。常見的退火工藝有:再結晶退火,應力消除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屬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便於切削或壓力加工,減少殘餘應力,改善結構和組成的均勻性,或為隨後的熱處理做準備。

(2):正火:是指將鋼或鋼零件加熱到高於Ac3或Acm(鋼的最高臨界溫度)3050℃,並保持適當的時間,並在靜止空氣中冷卻的過程。正火的目的是改善低碳鋼的機械性能,改善可加工性,細化晶粒,消除結構缺陷並為後續的熱處理做準備。

(3):淬火:是指將鋼加熱到高於Ac3或Ac1(鋼的下臨界點溫度)的溫度,保持一定時間,然後以適當的冷卻速率獲得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過程。常見的淬火工藝包括鹽浴淬火,馬氏體梯度淬火,貝氏體奧氏體回火,表面淬火和部分淬火。淬火的目的:獲得所需的鋼馬氏體組織,提高工件的硬度,強度和耐磨性,並為後續的熱處理做準備。

(4):回火:是指將鋼零件淬火,然後加熱到低於Ac1的溫度,保持一定時間,然後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常見的回火過程包括:低溫回火,中溫回火,高溫回火和多次回火。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鋼在淬火過程中產生的應力,使鋼具有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並具有所需的塑性和韌性。

(5):調質:是指對鋼或鋼零件進行調質的複合熱處理工藝。用於淬火和回火的鋼稱為淬火和回火鋼。一般指中碳結構鋼和中碳合金結構鋼。

(6):化學熱處理:是指將金屬或合金工件在一定溫度下置於活性介質中以使一種或多種元素滲入其表面以改變其化學成分,結構和性能的熱處理工藝。 。常見的化學熱處理工藝為:滲碳,氮化,碳氮共滲,滲鋁,滲硼等。化學熱處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鋼表面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蝕性,疲勞強度和抗氧化性。

(7):固溶處理:是指將合金加熱到高溫單相區並保持恆定溫度,使多餘的相完全溶解在固溶體中然後迅速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獲得過飽和固溶體。固溶處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鋼和合金的可塑性和韌性,並為沉澱硬化處理做準備。

(8):沉澱硬化(沉澱強化):是指熱處理過程,其中過飽和固溶體中的金屬的溶質原子偏析區和/或分散在基質中的溶解顆粒引起硬化。例如,可以在固溶處理或冷加工之後在400-500℃或700-800℃下對奧氏體沉澱不鏽鋼進行沉澱硬化處理以獲得高強度。

(9):時效處理:是指對合金工件進行固溶處理,冷塑性變形或鑄造,鍛造,置於較高溫度或保持在室溫下且其性質,形狀和尺寸發生變化的熱處理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將工件加熱到更高的溫度並長時間老化,這稱為人工時效。如果工件在室溫下放置或在自然條件下長時間存放,則時效現象稱為自然時效處理。時效處理的目的是消除工件的內應力,穩定結構和尺寸,並改善機械性能。

(10):淬透性:是指在規定條件下決定鋼的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鋼的淬透性好壞,通常由淬火層的深度來表示。硬化層的深度越大,鋼的淬透性越好。鋼的淬透性主要取決於其化學成分,尤其是合金元素會增加淬透性,晶粒度,加熱溫度和保持時間。具有良好淬透性的鋼可以使鋼部件的整個截面獲得均勻的機械性能,可以選擇淬火應力小的淬火劑以減少變形和開裂。

(11):臨界直徑(臨界硬化直徑):臨界直徑是指在一定的介質中對鋼進行淬火後,在型芯中獲得所有馬氏體或50%馬氏體組織的最大直徑。某些鋼的臨界直徑該直徑通常可以通過在油或水中進行的淬透性測試獲得。

(12):二次硬化:某些鐵碳合金(例如高速鋼)需要進行多次回火,然後才能進一步提高其硬度。這種硬化現象稱為二次硬化,是由於特殊碳化物的析出和/或由於奧氏體向馬氏體或貝氏體的轉變。

(13):回火脆性:是指在一定溫度範圍內的淬火鋼的脆化或從回火溫度到該溫度範圍的緩慢冷卻。回火脆性可分為第一類回火脆性和第二類回火脆性。第一類回火脆性也稱為不可逆回火脆性,主要發生在回火溫度為250400℃時。在再加熱脆性消失之後,以該間隔重複回火併且不發生脆性。第二種類型的回火脆性,也稱為可逆回火脆性,發生在400至650°C的溫度之間。當重新加熱後脆性消失時,應迅速冷卻。請勿長時間放置或在400-650°C的溫度範圍內緩慢冷卻,否則會再次發生催化作用。回火脆性的發生與鋼中所含的合金元素如錳,鉻,矽和鎳有關,它們具有回火脆性的趨勢,而鉬和鎢具有回火脆性的趨勢。

相關焦點

  • 工程材料性能的簡介
    工程材料的性能包括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工藝性能是指金屬材料使用某種工藝方法進行加工的難易程度。使用性能是指金屬材料在正常工作條件下所表現出來的力學性能、物理性能、化學性能。材料的力學性能材料的力學性能,指的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現出來的性能。
  • 8種常見金屬材料及其金屬表面處理工藝
    鑄鐵中石墨的存在使得下水道蓋子具有了優良的耐磨性能。鐵鏽一般只出現在最表層,所以通常都會被磨光。雖然如此,在澆注過程中也還是有專門防止生鏽的措施,即在鑄件表面加覆一層瀝青塗層,瀝青滲入鑄鐵表面的細孔中,從而起到防鏽作用。生產砂模澆注材料的傳統工藝如今被很多設計師運用到了其他更新更有趣的領域。
  • 材料加工製造與表面工藝(金屬篇)
    金屬材料是工業設計常見的先用基礎材料之一,在人類的發展史上金屬的材料的發展有著決定時代的意義,它決了一個社會文明的發展程度,就如人類最先使用的金屬青銅,青銅的使用讓人類文明從石器時代進入到一個農業、工業、軍事更加發達的時代。
  • 關於金屬材料的機械性能的基礎知識
    金屬材料的性能一般分為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兩類。所謂工藝性能是指機械零件在加工製造過程中金屬材料在所定的冷、熱加工條件下表現出來的性能金屬材料工藝性能的好壞,決定了它在製造過程中加工成形的適應能力。由於加工條件不同,要求的工藝性能也就不同,如鑄造性能、可焊性、可鍛性、熱處理性能、切削加工性等。所謂使用性能是指機械零件在使用條件下,金屬材料表現出來的性能,它包括機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學性能等。金屬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壞,決定了它的使用範圍與使用壽命。在機械製造業中,一般機械零件都是在常溫、常壓和非強烈腐蝕性介質中使用的,且在使用過程中各機械零件都將承受不同載荷的作用。
  • 8種常見金屬材料,及金屬表面處理工藝介紹
    從最初簡單的解碼傳輸,到後來在複雜的現代通訊應用中扮演的關鍵角色,這種具有延展性、橘紅色的金屬一路伴隨著我們發展進步。銅是一種優良的導電體,其導電性能僅次於銀。從人們利用金屬材料的時間歷史這一點來說,銅則是僅次於金的為人類利用最悠久的金屬。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銅礦很容易開採,而且銅業比較容易從銅礦中分離出來。
  • 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能
    1.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能(1)密度物質單位體積所具有的質量稱為密度,用符號表示。利用密度的概念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如計算毛坯的重量、鑑別金屬材料等。常用金屬材料的密度如下:鋼為7.8 克/立方釐米,灰鑄鐵為7.2 克/立方釐米,銅為8.9 克/立方釐米,鋁為2.7 克/立方釐米。(2)導電性金屬傳導電流的能力稱為導電性。各種金屬的導電性不同,銀的導電性最好,其次是金、銅和鋁。(3)導熱性金屬傳導熱量的能力稱為導熱性。一般說導電性好的材料,其導熱性也好。
  • 【材料知識】強化——讓金屬變得更強,四種工藝總結
    定義 隨著冷變形程度的增加,金屬材料強度和硬度提高,但塑性、韌性有所下降。 2. 簡介 金屬材料在再結晶溫度以下塑性變形時強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韌性降低的現象。又稱冷作硬化。
  • 偏光片材料、原理、工藝、作用簡介完整版
    (3)偏光膜按起偏材料的種類分類        金屬偏光膜:將金、銀、鐵等金屬鹽吸附在高分子薄膜上,再加以還原,使棒狀金屬有起偏的能力,現在已不使用這種方法生產。        碘系偏光膜:PVA與碘分子所組成,為現今生產偏光膜最主要的方法。
  • 金屬的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
    二、物理性能金屬村料在各種物理條件作用下所表現出的性能稱為物理性能。它包括密度、熔點、導熱性、導電性、熱彭張性和磁性等。1.密度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稱為該物質的密度,用符號???表示。密度是金屬材料的一一個重要物理性能,不同材料的密度不同。
  • 金屬所材料熱物理性能測試研究五十年
    ,基本與歐美處於同步發展水平,以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何冠虎和周熙寧老師為代表的老一輩學者則是我國熱物理性能測試領域的開拓者。這裡轉載兩位前輩所撰寫的文章,一方面是為了部分展示我國熱物理性能測試技術的發展歷史,另一方面是表達對前輩老師們的崇高敬意。原文作者:何冠虎 周熙寧(中國科學院瀋陽金屬研究所)準確的熱物理性能數據是材料製備、熱過程控制、熱結構設計計算的基礎。金屬所建所之初,在開展金屬物理基礎研究的同時,十分重視物理性能測試方法和測試裝備的研究工作。
  • 釹鐵硼工藝流程簡介
    工藝設備:鋼筋切斷機、滾筒拋光機等 2、熔煉: 工藝簡介:將經過預處理後的原材料鐠釹、純鐵、硼鐵等按照比例配料,加入真空熔煉爐中,在氬氣保護下高溫熔煉後進行甩帶。使得產品成分均勻,結晶取向度高,組織一致性好,並且避免ɑ-Fe的生成。
  • 鋼結構網架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能
    鋼結構網架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能主要體現在它的力學性能。 任何機械零部件在加工和使用的過程中都會承受外力(即載荷)的作用。材料在載荷作用下所表現出的特性稱為材料的力學性能,包括強度、塑性、硬度、衝擊韌性、疲勞強度等性能。
  • 金屬材料的物理、化學和力學性能有哪些
    金屬材料的性能很多,不同的使用要求和使用環境,應具有相應的性能要求。具體來說主要有:物理化學性能金屬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主要是指材料的密度、熔點、導熱性、導電性、熱膨脹性、導磁性、耐腐蝕性等。常用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能見圖1。
  • 金屬材料知識大全
    其中有通過快速冷凝工藝獲得的非晶態金屬材料,以及準晶、微晶、納米晶金屬材料等;還有隱身、抗氫、超導、形狀記憶、耐磨、減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屬基複合材料等。3.性能  一般分為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兩類。所謂工藝性能是指機械零件在加工製造過程中,金屬材料在所定的冷、熱加工條件下表現出來的性能。
  • 景德鎮15CR圓鋼生產工藝-山東豐勝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景德鎮15CR圓鋼生產工藝因此,可廣泛用於製造發動機零部件、宇航結構部件和化工設備。2005年以來,研究人員以1100℃用高溫合金為目標,避開相沉澱強化型鎳基高溫合金的變形抗力大、熱加工性能差及在高溫(﹥0.6T熔)下相的溶解失效問題,結合成分設計理論、合金元素作用原理、成分計算及試驗分析工作,設計了一種固溶強化型鎳基合金Ni-20Cr-18W-Mo(以下簡稱試驗合金)。
  • 釺焊工藝方法簡介
    一、釺焊及其工藝特點釺焊是指採用比母材熔點低的金屬材料作為釺料,將焊件和釺料加熱到高於釺料熔化溫度,低於母材熔化溫度,利用液態釺料潤溼母材,填充接頭間隙並與母材相互擴散實現連接焊件的焊接方法。釺焊是焊接工藝中唯一焊後可拆卸的方法,其焊接溫度低於母材熔化溫度,焊接時母材不熔化。釺焊工藝方法包括火焰釺焊、電阻釺焊、感應釺焊、浸漬釺焊、爐中釺焊、電弧釺焊與碳弧釺焊等。二、常見釺焊工藝簡介火焰釺焊:火焰釺焊是用可燃氣體、可燃固體或液體燃料的氣化物與氧或空氣混合燃燒所形成的火焰對工件和釺料進行加熱的一種釺焊方法。
  • 金屬材料學與熱處理名詞解釋匯總——總有一個你忘記的
    可有效縮短退火時間,提高生產效 率並能獲得均勻的組織和性能。14完全退火將亞共析鋼的鑄、鍛、焊件及熱軋型材加熱到A3以上2030°C,保溫一定時間,然後隨爐 冷至500600°C出爐空冷的熱處理工藝。其目的是細化晶粒、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和消除內應力。
  • 工業設計中的金屬材料
    眾所眾知,金屬材料多是指工業應用中的純金屬、各種合金及金屬材料金屬間化合物。具有優異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能夠按照設計師的設計構思實現產品的多種功能與造型,廣泛應用於工業設計中,成為現代工業的支柱材料。今天將大家走進「金屬」的世界,感受不一樣的「金屬」!
  • 金屬表面處理工藝大全
    噴丸強化是將大量高速運動的彈丸噴射到零件表面上,猶如無數個小錘錘擊金屬表面,使零件表層和次表層發生一定的塑性變形而實現強化的一種技術。利用自由旋轉的淬火鋼滾子對鋼件的已加工表面進行滾壓,使之產生塑性變形,壓平鋼件表面的粗糙凸峰,形成有利的殘餘壓應力,從而提高工件的耐磨性和抗疲勞能力。
  • 金屬冷噴塗技術的工藝原理
    冷噴塗技術的的工藝原理    冷噴塗是一項嶄露頭角的固態工藝。該方法可將以超聲加速的固體顆粒的動能在撞擊到鍍件表面時轉變為熱能,從而完成冶金焊接。該工藝的原理是:每種金屬均有其特定的、與溫度相關的臨界顆粒速度,當顆粒運動超過這一速度時即會焊接於鍍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