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種常見金屬材料及其金屬表面處理工藝

2020-12-05 抖擻職場

第453篇文章分享

八種常見金屬材料

1鑄鐵——流動性

下水道蓋子作為我們日常生活環境中不起眼的一部分,很少會有人留意它們。鑄鐵之所以會有如此大量而廣泛的用途,主要是因為其出色的流動性,以及它易於澆注成各種複雜形態的特點。鑄鐵實際上是由多種元素組合的混合物的名稱,它們包括碳、矽和鐵。其中碳的含量越高,在澆注過程中其流動特性就越好。碳在這裡以石墨和碳化鐵兩種形式出現。

鑄鐵中石墨的存在使得下水道蓋子具有了優良的耐磨性能。鐵鏽一般只出現在最表層,所以通常都會被磨光。雖然如此,在澆注過程中也還是有專門防止生鏽的措施,即在鑄件表面加覆一層瀝青塗層,瀝青滲入鑄鐵表面的細孔中,從而起到防鏽作用。生產砂模澆注材料的傳統工藝如今被很多設計師運用到了其他更新更有趣的領域。

材料特性:優秀的流動性、低成本、良好的耐磨性、低凝固收縮率、很脆、高壓縮強度、良好的機械加工性。

典型用途:鑄鐵已經具有幾百年的應用歷史,涉及建築、橋梁、工程部件、家居、以及廚房用具等領域。

2不鏽鋼——不鏽的愛

不鏽鋼是在鋼裡融入鉻、鎳以及其他一些金屬元素而製成的合金。其不生鏽的特性就是來源於合金中鉻的成分,鉻在合金的表面形成了一層堅牢的、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的氧化鉻薄膜,這層薄膜是我們肉眼所看不見的。我們通常所提及的不鏽鋼和鎳的比例一般是18:10。「不鏽鋼」一詞不僅僅是單純指一種不鏽鋼,而是表示一百多種工業不鏽鋼,所開發的每種不鏽鋼都在其特定的應用領域具有良好的性能。

20世紀初,不鏽鋼被引入到產品設計領域中,設計師們圍繞著它的堅韌和抗腐蝕特性開發出許多新產品,涉及到了很多以前從未涉足過的領域。這一系列設計嘗試都是非常具有革命性的:比如,消毒後可再次使用的設備首次出現在醫學產業中。

不鏽鋼分為四大主要類型:奧氏體、鐵素體、鐵素體-奧氏體(複合式)、馬氏體。家居用品中使用的不鏽鋼基本上都是奧氏體。

材料特性:衛生保健、防腐蝕、可進行精細表面處理、剛性高、可通過各種加工工藝成型、較難進行冷加工。

典型用途:在常用的原色不鏽鋼中,奧氏體不鏽鋼是最合適的著色材料,可以得到令人滿意的彩色外觀及造型。奧氏體不鏽鋼主要應用於裝飾建材、家居用品、工業管道以及建築結構中;馬氏體不鏽鋼主要用於製作刀具和渦輪刀片;鐵素體不鏽鋼具有防腐蝕性,主要應用在耐久使用的洗衣機以及鍋爐零部件中;複合式不鏽鋼具有更強的防腐蝕性能,所以經常應用於侵蝕性環境。

3鋅——一生中的730磅

鋅,閃著銀光又略帶藍灰色,它是繼鋁和銅之後第三種應用最廣泛的有色金屬。美國礦產局的一項統計顯示——一個普通人在其一生要消耗總共要消耗掉331千克的鋅。鋅的熔點很低,所以它也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澆注材料。

鋅質鑄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門把手錶層表層下面的材料、水龍頭、電子元件等,鋅具有極高的防腐蝕性,這一特性使它具備了另外最基本的一項功能,即作為鋼的表面鍍層材料。除去以上這些功能之外,鋅還是與銅一起合成黃銅的合金材料。其抗腐蝕性並不僅僅應用於鋼表面鍍層——它也有助於增強我們人類的免疫系統。

材料特性:衛生保健、防腐蝕、優良的可鑄性、出色的防腐蝕性、高強度、高硬度、原材料廉價、低熔點、抗蠕變、易與其他金屬形成合金、具有保健性、常溫下易碎、100攝氏度左右具有延展性。

典型用途:電子產品元件。鋅是形成青銅的合金材料之一。鋅也有著清潔衛生以及抗腐蝕的特性。另外,鋅也被應用在屋頂材料,照片雕刻盤、行動電話天線以及照相機中的快門裝置。

4鋁(AL)——現代材料

相對於已經有9000年使用歷史的黃金而言,鋁,這種略帶藍光的白色金屬,實在只能算是金屬材料中的嬰兒。鋁於18世紀初問世並被命名。與其他金屬元素不同,鋁並不是以直接的金屬元素的形式存在於自然界中,而是從含50%氧化鋁(亦稱礬土)的鋁土礦中提煉出來的。以這種形態存在於礦物中的鋁也是我們地球上出量最豐富的金屬元素之一。

當鋁這種金屬最早出現的時候,它並沒有被立刻應用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後來,針對其獨特功能和特性的一批新產品逐漸問世,這種高科技材料也逐漸擁有越來越寬闊的市場。雖然鋁的應用歷史相對較短,但現在市面上鋁產品的產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其他有色金屬產品的總和。

材料特性:柔韌可塑、易於製成合金、高強度-重量比、出色的防腐蝕性、易導電導熱、可回收。

典型用途:交通工具骨架、飛行器零部件、廚房用具、包裝以及家具。鋁也經常被用以加固一些大型建築結構,比如倫敦皮卡迪利廣場上的愛神雕像,以及紐約克萊斯勒汽車大廈的頂部等,都曾用鋁質加固材料。

5鎂合金——超薄美學設計

鎂是極重要的有色金屬,它比鋁輕,能夠很好地與其他金屬構成高強度的合金,鎂合金具有比重輕、比強度和比剛度高、導熱導電性好、兼有良好的阻尼減震和電磁屏蔽性能、易於加工成型、容易回收等優點。但長期以來,由於受價格昂貴和技術方面的限制,鎂及鎂合金只少量應用於航空、航天及軍事工業,因而被稱為「貴族金屬」。現今鎂是繼鋼鐵、鋁之後的第三大金屬工程材料,被廣泛地應用於航空航天、汽車、電子、移動通訊、冶金等領域。可以預計,由於其它結構金屬生產成本的增加,金屬鎂在未來的重要性變得更大。

鎂合金比重為鋁合金的68%,鋅合金的27%,鋼鐵的23%,常用於汽車零件、3C產品外殼、建築材料等。大多數超薄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外殼採用鎂合金做外殼。自上世紀起,人類對金屬質感、光澤仍有不可抹減的愛戀,塑料產品雖然可以形成類金屬的外觀,但其光澤感、硬度、溫度、質感仍與金屬有差距。鎂合金作為一種新型的金屬原料,給人一種高科技品的感受。

鎂合金的耐腐蝕性是碳鋼的8倍,鋁合金的4倍,更是塑料的10倍以上,防腐能力是合金中最佳者。常用的鎂合金具有不可燃性,尤其是使用在汽機車零部件以及建築材料上,可以避免瞬間的燃燒。鎂在地殼中的儲量居第8位,大部分的鎂原料自海水中提煉,所以它的資源是穩定充分的。

材料特性:輕量化的結構、剛性高且耐衝擊、優良的耐腐蝕性、良好的熱傳導性和電磁遮蔽、良好的不可燃性、耐熱性較差、易回收。

典型用途: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汽車、電子、移動通訊、冶金等領域。

6銅——人類的夥伴

銅簡直就是一種讓人難以置信的萬用金屬,它與我們的生活如此密切相關。人類的許多早期工具和武器都是用銅製成的。它的拉丁名字「cuprum」起源於一個叫做Cyprus的地方,這是一個銅資源非常豐富的島嶼,人們用島的名字的縮寫Cu來給這種金屬材料命名,於是銅便有了現在的代號。

銅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被大量應用於建築結構當中,作為傳輸電力的載體,另外,幾千年來它還一直被許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作為製作身體裝飾品的原材料。從最初簡單的解碼傳輸,到後來在複雜的現代通訊應用中扮演的關鍵角色,這種具有延展性、橘紅色的金屬一路伴隨著我們發展進步。銅是一種優良的導電體,其導電性能僅次於銀。從人們利用金屬材料的時間歷史這一點來說,銅則是僅次於金的為人類利用最悠久的金屬。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銅礦很容易開採,而且銅業比較容易從銅礦中分離出來。

材料特性:很好的防腐蝕性、極好的導熱、導電性能、堅硬、柔韌、具延展性、拋光後、效果獨特。

典型用途:電線、發動機線圈、印刷電路、屋面材料、管道材料、加熱材料、首飾、炊具。它也是製作青銅的主要合金成分之一。

7鉻——高光潔度的後處理

鉻最為常見的存在形式是作為合金元素用於不鏽鋼中,來增強不鏽鋼的硬度。鍍鉻工藝通常分為三種類型:裝飾性鍍層、硬質鉻鍍層以及黑色鉻鍍層。鉻鍍層在工程領域中應用相當廣泛,裝飾性鉻鍍層通常作為最表層鍍於鎳層外面,鍍層具有精緻細膩如鏡面一般的拋光效果。作為一道裝飾性後處理工序,鉻鍍層厚度僅為0.006毫米。在打算採用鉻鍍層工藝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到這一工藝的危險性。近十年來,六價裝飾性鉻水被三價鉻水所取代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因為前者具有非常強的致癌性,而後者則被認為毒性相對小一些。

材料特性:光潔度非常高、優良的防腐蝕性能、堅硬耐用、易於清洗、摩擦係數低。

典型用途:裝飾性鍍鉻是許多汽車元件的鍍層材料,包括車門把手以及緩衝器等,除此之外,鉻還應用於自行車零部件、浴室水龍頭以及家具、廚房用具、餐具等。硬質鍍鉻更多的用於工業領域,包括作業控制塊中的隨機存儲器、噴氣機發動機元件、塑料模具以及減震器等。黑色鍍鉻主要用於樂器裝飾以及太陽能利用方面。

8鈦——輕巧而結實

鈦是一種很特別的金屬,質地非常輕盈,卻又十分堅韌和耐腐蝕,在常溫下終身保持本身的色調。鈦的熔點與鉑金相差不多,因此常用於航天.軍工精密部件。加上電流和化學處理後,會產生不同的顏色。鈦有優異的抗酸鹼腐蝕性在「王水」中浸泡了幾年的鈦,依舊鋥亮,光彩照人。若把鈦加到不鏽鋼中,只加百分之一左右,就大大提高抗鏽本領。

鈦具有密度小、耐高溫、耐腐蝕等優良的特性,鈦合金密度是鋼鐵的一半而強度和鋼鐵差不多;鈦既耐高溫,又耐低溫。在-253℃~500℃這樣寬的溫度範圍內都能保持高強度。這些優點正是太空金屬所必備的。鈦的合金是製做火箭發動機的殼體及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的好材料,有「太空金屬」之稱。由於鈦有這些優點,所以50年代以來,一躍成為突出的稀有金屬。

鈦是一種純性金屬,正因為鈦金屬的「純」,故物質和它接觸的時候,不會產生化學反應。也就是說,因為鈦的耐腐蝕性、穩定性高,使它在和人長期接觸以後也不影響其本質,所以不會造成人的過敏,它是唯一對人類植物神經和味覺沒有任何影響的金屬,被人們稱為「親生物金屬」。

鈦最大的缺點,是提煉比較困難。這主要是因為鈦在高溫下可以與氧、碳、氮以及其他許多元素化合。所以人們曾把鈦當作「稀有金屬」,其實,鈦的含量約佔地殼重量的6‰,比銅、錫、錳、鋅的總和還要多10多倍。

材料特性:非常高的強度、重量比優良的抗腐蝕性、難以進行冷加工、良好的可焊接性、大約比鋼輕40%,比鋁重60%、低導電性、低熱脹率、高熔點。

典型用途: 高爾夫球桿、網球拍、可攜式電腦、照相機、行李箱、外科手術植入物、飛行器骨架、化學用具以及海事裝備等。另外,鈦也被用作紙張、繪畫以及塑料等所需的白色顏料。

金屬表面處理工藝

1、表面處理工藝簡介

利用現代物理、化學、金屬學和熱處理等學科的技術來改變零件表面的狀況和性質,使之與心部材料作優化組合,以達到預定性能要求的工藝方法,稱為表面處理工藝。

表面處理的作用

提高表面耐蝕性和耐磨性,減緩、消除和修復材料表面的變化及損傷;使普通材料獲得具有特殊功能的表面;節約能源、降低成本、改善環境。

2、金屬表面處理工藝分類

總共可以分為4大類:表面改性技術、表面合金化技術、表面轉化膜技術和表面覆膜技術。

一、表面改性技術

1、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是指在不改變鋼的化學成分及心部組織情況下,利用快速加熱將表層奧氏體化後進行淬火以強化零件表面的熱處理方法。

表面淬火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應加熱,常用的熱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等。

2、雷射表面強化

雷射表面強化是用聚焦的雷射束射向工件表面,在極短時間內將工件表層極薄的材料加熱到相變溫度或熔點以上的溫度,又在極短時間內冷卻,使工件表面淬硬強化。

雷射表面強化可以分為雷射相變強化處理、雷射表面合金化處理和雷射熔覆處理等。

雷射表面強化的熱影響區小,變形小,操作方便,主要用於局部強化的零件,如衝裁模、曲軸、凸輪、凸輪軸、花鍵軸、精密儀器導軌、高速鋼刀具、齒輪及內燃機缸套等。

3、噴丸

噴丸強化是將大量高速運動的彈丸噴射到零件表面上,猶如無數個小錘錘擊金屬表面,使零件表層和次表層發生一定的塑性變形而實現強化的一種技術。

作用:

提高零件機械強度以及耐磨性、抗疲勞和耐蝕性等;用於表面消光、去氧化皮;消除鑄、鍛、焊件的殘餘應力等。

4、滾壓

滾壓是在常溫下用硬質滾柱或滾輪施壓於旋轉的工件表面,並沿母線方向移動,使工件表麵塑性變形、硬化,以獲得準確、光潔和強化的表面或者特定花紋的表面處理工藝。

應用:圓柱面、錐面、平面等形狀比較簡單的零件。

5、拉絲

拉絲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屬強行通過模具,金屬橫截面積被壓縮,並獲得所要求的橫截面積形狀和尺寸的表面處理方法稱為金屬拉絲工藝。

拉絲可以根據裝飾需要,製成直紋、亂紋、波紋和旋紋等幾種。

6、拋光

拋光是對零件表面進行修飾的一種光整加工方法,一般只能得到光滑表面,不能提高甚至不能保持原有的加工精度,隨預加工狀況不同,拋光後的Ra值可達1.6~0.008μm。

一般分為機械拋光和化學拋光。

二、表面合金化技術

化學表面熱處理

表面合金化技術的典型工藝就是化學表面熱處理。是將工件置於特定介質中加熱保溫,使介質中活性原子滲入工件表層從而改變工件表層化學成分和組織,進而改變其性能的熱處理工藝。

與表面淬火相比,化學表面熱處理不僅改變鋼的表層組織,還改變其化學成分。根據滲入的元素不同,化學熱處理可分為滲碳、氮化、多元共滲、滲其他元素等。 化學熱處理過程包括分解、吸收、擴散三個基本過程。

化學表面熱處理最主要的兩種方式就是滲碳和滲氮。

三、表面轉化膜技術

1、發黑與磷化

發黑:

鋼材或鋼件在空氣-水蒸氣或化學藥物中加熱到適當溫度使其表面形成一層藍色或黑色氧化膜的工藝。也成為發藍。

磷化:

工件(鋼鐵或鋁、鋅件)浸入磷化液(某些酸式磷酸鹽為主的溶液),在表面沉積形成一層不溶於水的結晶型磷酸鹽轉換膜的過程,稱之為磷化。

2、陽極氧化

主要是指鋁及鋁合金的陽極氧化。陽極氧化是將鋁或鋁合金製件浸沉於酸性電解液中,在外電流作用下作為陽極,在製件表面上形成與基體牢固結合的防蝕氧化膜層。這層氧化膜具有防護性、裝飾性、絕緣性、耐磨性等特殊特性。

陽極氧化前要經過拋光、除油、清洗等預處理,其後要進行衝洗、著色和封閉等處理。

應用:常用於汽車、飛機的某些特殊部件的防護處理以及工藝品和日用五金製品的裝飾性處理。

四、表面覆膜技術

1、熱噴塗

熱噴塗是將金屬或非金屬材料加熱熔化,靠壓縮氣體連續吹噴到製件表面上,形成與基體牢固結合的塗層,從製件表層獲得所需要的物理化學性能。

利用熱噴塗技術可改善材料的耐磨性、耐蝕性、耐熱性及絕緣性等。

應用:航空航天、原子能、電子等尖端技術在內的幾乎所有領域。

2、真空鍍

真空鍍,就是在真空條件下,通過蒸餾或濺射等方式在金屬表面沉積各種金屬和非金屬薄膜的表面處理工藝。

通過真空鍍的方式可以得到非常薄的表面鍍層,同時具有速度快、附著力好、汙染物少等優點。

真空濺射鍍原理

按照工藝不同,真空鍍可以分為真空蒸鍍、真空濺射鍍、真空離子鍍。

3、電鍍

電鍍是一種電化學和氧化還原的過程。以鍍鎳為例:將金屬製件浸在金屬鹽(NiSO4)的溶液中作為陰極,金屬鎳板作為陽極,接通直流電源後再製件上就會沉積出金屬鍍鎳層。

電鍍方法分為普通電鍍和特種電鍍。

4、氣相沉積

氣相沉積技術是指將含有沉積元素的氣相物質,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沉積在材料表面形成薄膜的一種新型鍍膜技術。

根據沉積過程的原理不同,氣相沉積技術可分為物理氣相沉積(PVD)和化學氣相沉積(CVD)兩大類。

物理氣相沉積(PVD)

物理氣相沉積是指在真空條件下,用物理的方法,使材料汽化成原子、分子或電離成離子,並通過氣相過程,在材料表面沉積一層薄膜的技術。

物理沉積技術主要包括真空蒸鍍、濺射鍍、離子鍍三種基本方法。

物理氣相沉積具有適用的基體材料和膜層材料廣泛;工藝簡單、省材料、無汙染;獲得的膜層膜基附著力強、膜層厚度均勻、緻密、針孔少等優點。

廣泛用於機械、航空航天、電子、光學和輕工業等領域製備耐磨、耐蝕、耐熱、導電、絕緣、光學、磁性、壓電、滑潤、超導等薄膜。

化學氣相沉積(CVD)

化學氣相沉積是指在一定溫度下,混合氣體與基體表面相互作用而在基體表面形成金屬或化合物薄膜的方法。

由於化學氣相沉積膜層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蝕性、耐熱性及電學、光學等特殊性能,已被廣泛用於機械製造、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煤化工等工業領域。

免責聲明:轉載者眾多,無法查明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8種常見金屬材料,及金屬表面處理工藝介紹
    材料特性:衛生保健、防腐蝕、可進行精細表面處理、剛性高、可通過各種加工工藝成型、較難進行冷加工。典型用途: 在常用的原色不鏽鋼中,奧氏體不鏽鋼是最合適的著色材料,可以得到令人滿意的彩色外觀及造型。典型用途: 電線、發動機線圈、印刷電路、屋面材料、管道材料、加熱材料、首飾、炊具。它也是製作青銅的主要合金成分之一。鉻最為常見的存在形式是作為合金元素用於不鏽鋼中,來增強不鏽鋼的硬度。鍍鉻工藝通常分為三種類型:裝飾性鍍層、硬質鉻鍍層以及黑色鉻鍍層。
  • 材料加工製造與表面工藝(金屬篇)
    金屬材料是工業設計常見的先用基礎材料之一,在人類的發展史上金屬的材料的發展有著決定時代的意義,它決了一個社會文明的發展程度,就如人類最先使用的金屬青銅,青銅的使用讓人類文明從石器時代進入到一個農業、工業、軍事更加發達的時代。
  • 金屬表面處理工藝大全
    常用方法氣體滲碳法、固體滲碳法、真空滲碳法氣體氮化法、離子氮化法溫度900~950℃500~570℃表面厚度一般為0.5~2mm不超過0.6~0.7mm優點--溫度較低,硬度、耐磨性、抗疲勞性更高,耐蝕性更好,無需再熱處理, 可避免熱處理帶來的變形和其他缺陷缺點--工藝複雜,成本高,氮化層薄用途廣泛用於飛機
  • 金屬字6大常用表面處理工藝
    金屬字可以做成各種金屬發光字或者各種金屬類廣告標識,例如導視牌,廣告牌,精神堡壘等等。  金屬字常用的表面處理工藝有哪些呢?在這裡我們為大家做一下簡單介紹:    製作工藝:將金屬打磨到一定粗糙程度,噴上若干層油漆,並經過高溫烘烤定型。
  • 金屬表面處理,不鏽鋼表面鈍化處理
    1、不鏽鋼拉絲處理不鏽鋼拉絲是一種金屬加工工藝,是當今不鏽鋼和鋁製品行業比較常用的一種表面處理技術,是對不鏽鋼及鋁產品進行的拉絲效果處理。不鏽鋼拉絲講究程序和工藝,一般配合拉絲機修復和還原產品刮花的位置及焊縫,最終達到整體的拉絲藝術效果。
  • 一張圖看懂金屬表面處理工藝
    常用方法氣體滲碳法、固體滲碳法、真空滲碳法氣體氮化法、離子氮化法溫度900~950℃500~570℃表面厚度一般為0.5~2mm不超過0.6~0.7mm優點--溫度較低,硬度、耐磨性、抗疲勞性更高,耐蝕性更好,無需再熱處理, 可避免熱處理帶來的變形和其他缺陷缺點--工藝複雜,成本高,氮化層薄用途廣泛用於飛機
  • 低溫等離子表面處理技術對金屬材料表面處理的應用
    通常情況下,為了使金屬表面能加以強化,提升實用性和可靠性,就需要應用金屬表面處理工藝,那麼低溫等離子表面處理技術對金屬材料表面處理的應用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就與大家共同探討相關內容:1 金屬表面處理的作用和種類隨著產品投入使用,不可避免的會跟環境相接觸,而首先接觸的就是金屬表面,當金屬表面發生破壞或失效,就會對產品的服役效果和使用壽命造成較大的影響。
  • 你對金屬了解多少?盤點常見的金屬材料!
    黑色金屬又稱鋼鐵材料,包括含鐵90%以上的工業純鐵,含碳2%~4%的鑄鐵,含碳小於 2%的碳鋼,以及各種用途的結構鋼、不鏽鋼、耐熱鋼、高溫合金、不鏽鋼、精密合金等。廣義的黑色金屬還包括鉻、錳及其合金。有色金屬是指除鐵、鉻、錳以外的所有金屬及其合金,通常分為輕金屬、重金屬、貴金屬、半金屬、稀有金屬和稀土金屬等。
  • 金屬表面處理有哪些工藝?產品工業設計必須掌握的乾貨知識
    前言:本文整理並總結金屬表面處理的常見工藝,以鋁和鋁合金為例。現代產品工業設計已經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發展的趨勢,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屢見不鮮。不少產品上應用了金屬類材質,用以更好地體現產品品質,提升產品的厚重感或尊貴感等,並能凸顯品牌價值。常見的金屬類材質有不鏽鋼、鋁及鋁合金、鎂合金、鋅合金等。
  • 金屬材料工藝性能名詞簡介
    可鍛性主要與金屬材料的化學組成有關。3:機械加工性(機械加工性,機械加工性):是指用工具切割金屬材料成為合格工件的難度。可加工性通常通過加工後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允許的切削速度和工具磨損程度來衡量。它與許多因素有關,例如金屬材料的化學成分,機械性能,導熱性和加工硬化程度。硬度和韌性通常用作可加工性的粗略判斷。一般而言,金屬材料的硬度越高,切割越困難。
  • 新材料新工藝解決金屬表面處理汙染難題
    北京愛爾斯姆科技有限公司近幾年相繼開發了一系列高性能環保酸洗、環保鈍化新材料,以新材料新工藝解決金屬表面處理汙染難題。    北京愛爾斯姆科技有限公司為快速推進綠色環保生產,打消企業的疑慮。我們提出整套生產線環保打包服務的理念:科技、支持、服務、合作、共贏。實施方案如下:    1)首先對企業的生產工藝進行科學論證,必要時進行改造。
  • 【工藝技術】金屬表面矽烷處理技術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    摘要:根據金屬腐蝕及塗層防腐原理,研究了金屬表面矽烷處理工藝技術及處理後的功能特性,分別進行了鹽水浸泡、中性鹽霧、溫水浸泡試驗。結果表明,金屬表面矽烷處理工藝技術可以取代塗裝前磷化處理。該技術具有常溫處理、無毒性無汙染的特點,可廣泛應用於塗裝前處理與防腐領域。
  • 現在流行的八大金屬表面處理工藝,最後一種才是
    原標題:現在流行的八大金屬表面處理工藝,最後一種才是 金屬表面在自然狀態下容易生鏽、腐蝕,就會造成金屬產品過多的損耗,同時為滿足金屬產品光亮度、耐磨性、美觀度等功能要求,金屬表面的鍍層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通過表面處理可以提升產品外觀、質感、功能等多個方面的性能。
  • 金屬產品常用的表面加工工藝有哪些?
    產品的外在表面隨著產品表面處理的新工藝、新技術等的發展日益豐富,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金屬是現代生活中常見的材料。由於其良好的材料特性被廣泛的運用到產品設計中。金屬材料表面處理工藝主要包括表面前處理和表面裝飾處理,金屬表面處理工藝主要包括表面機械處理、化學處理和電化學處理,這裡也就不過多贅述了。作為表面裝飾技術之一的表面肌理工藝是我們討論的要點,金屬表面肌理工藝通過鍛打、刻畫、打磨、腐蝕等工藝在金屬表面製作出的肌理效果。給金屬產品的表面包裝也給用戶帶來了不同的視覺效果,以及心理感受。以下我們從產品設計表面處理較為常用的方式入手進行總結。
  • 14項表面處理工藝,適用材料及工藝性全解
    其中最常見用於電鍍表面處理的是鋁材,其次是銀和銅。 2、自然材料不適合進行真空電鍍處理,因為自然材料本身的水分會影響真空環境。 適用材料 1.大多是金屬都適合光蝕刻表面處理,最常見的有不鏽鋼,軟鋼,鋁,黃銅,鎳,錫,銅和銀。
  • 金屬表面處理——鋁和鋁合金
    3.電鍍:比較常見,同時有打磨後電鍍的處理工藝見上一期電鍍4.車紋:是模具成型後再次加工的處理方式,使用車床加工出紋路。成體表現為非常規則的紋理特徵。5.擦紋:有叫做拉絲。原理只是將加速的磨料顆粒向金屬表面撞擊,而達至除金秀、去毛刺、去氧化層或作表面預處理等,它能改變金屬表面的光潔度和應力狀態。
  • 金屬是這麼用的!總結金屬在軟裝應用中表面處理最為常用的方式
    作為現代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金屬由於其良好的材料特性被廣泛地運用在軟裝產品設計中。金屬的外在表面隨著產品表面處理的工藝、技術等的發展日益豐富,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其中金屬表面前處理工藝主要包括表面機械處理、化學處理和電化學處理。
  • 我國學者發現金屬材料納米結構新特質-金屬材料,納米結構-表面處理...
    【慧聰表面處理網】近日,美國《科學》雜誌報導了我國學者在金屬材料研究領域獲得的新發現。評審人認為,作者在利用納米孿晶強化材料本質方面獲得了具有重大意義的發現,不但豐富和拓寬了人們對納米尺度材料塑性變形的本質認識,同時也為進一步發展高性能納米結構材料及其應用提供了重要線索。
  • 工業設計中的金屬材料
    常見的金屬材料 目前對於金屬元素的分類有多種方法與評判標準,我國採用的「有色金屬」與「黑色金屬」的分類是前蘇聯及歐洲的分類方法,但此種方法並無嚴格的科學根據,如「黑色」和「有色」的命名就不夠確切,只是約定俗成而已;而對於有色金屬我們根據它的性質、用途、分布及其儲量等特點,給他們進行重新分類為重金屬
  • 廢氣「零排放」 樂陵歐亞金屬材料表面處理項目投產
    德州新聞網訊1月27日,落戶樂陵市的山東歐亞金屬材料表面處理項目舉行投產儀式。據悉,該項目將有效填補魯西北地區此類項目的空白,一舉成為德州市體量最大、區域唯一的表面處理項目。2017年,由山東歐亞金屬材料表面工程有限公司投資的歐亞金屬材料表面處理項目落戶樂陵市,主要經營範圍包括金屬表面處理及五金製品的生產銷售,是魯北冀南地區行業資質唯一的金屬材料表面處理企業。鍍金等金屬材料表面處理對環保有著較高的要求,此前樂陵市五金產業的金屬材料表面處理達不到環保要求被關停。但這一環節是五金產業、汽車零配件產業等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