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的時候到了! 數碼產品上的那些符號是怎麼來的?

2020-12-08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漲知識的時候到了! 數碼產品上的那些符號是怎麼來的? 作為一個數字時代的居民,你一定非常熟悉下面的一套流程:插上滑鼠和鍵盤,按下電源鍵啟動電腦。你要給朋友寫一封郵件,但不想敲鍵盤的時候太無聊,於是打開播放器,選了一首最喜歡的曲子。 短短幾個步驟

  原標題:漲知識的時候到了! 數碼產品上的那些符號是怎麼來的? 

 

  作為一個數字時代的居民,你一定非常熟悉下面的一套流程:插上滑鼠和鍵盤,按下電源鍵啟動電腦。你要給朋友寫一封郵件,但不想敲鍵盤的時候太無聊,於是打開播放器,選了一首最喜歡的曲子。

 

  短短幾個步驟,你一定沒注意自己和多少符號打了交道。因為無需說明,我們就已經了解了它們背後的含義:
 

  它們已經是這個世界最通用的「文字」了。

 

  它們已經是這個世界最通用的「文字」了。

 

  但這些符號從哪裡來,代表了什麼,如何具有了今天的含義?壹讀君知道的,你可能未必知道。

 

  播放符號,數字時代以前的原住民

 

  要讓完全生長在數字時代裡的90後、00後們說清手機音樂App裡的按鍵是怎麼回事,實在是難為他們。假如這些App還帶有錄音功能,難度幾乎要提升一倍。

 

  但對伴隨隨身聽長大的80後來說,理解這些符號或許還要更容易一些,因為它們原本就是磁帶播放器時代的產物。

 

  如果你對磁帶還有印象,或者在紀錄片中見到過老式的磁帶錄音機,你一定還記得使用中的磁帶,是從左向右經過磁頭,從一個轉輪轉移到另外另一個轉輪上。表示「播放」的三角,其實就是指示磁帶轉動方向的箭頭。

  播放符號從磁帶時代就有

 

  了解這一點,相信你能很快理解用兩個三角表示「快進」和「快退」的原因:除了表示轉動方向,磁帶的轉動速度還更快。

 

  「停止」按鍵的方塊符號■其實是在模擬錄音機上的磁頭,也就是磁帶倉中央的那個金屬小方塊。按下「播放」鍵,磁頭升起,磁帶上的磁粉就被轉化成了聲音;按下「停止」鍵,磁頭降下,再好的聲音也出不來。

 

  接下來壹讀君要提升難度。「錄音」符號的演化則要複雜些,最初的錄音機用紅色來區別「錄音」和其他按鍵,這其實是錄音時的工作習慣在電氣設備上的延續。為了避免外界幹擾,錄音棚在使用時會在門外亮起一盞紅燈,提醒他人不要打擾。至於使用圓點的原因眾說紛紜,最廣泛的說法是:因為別的形狀都用完了。

 

  「暫停」按鍵的來源比較特別,它不同於上面幾種來源於物理世界的按鍵,是一種從樂譜與詩歌中「借」來的符號。在五線譜中,兩道傾斜的豎線表示音樂的停頓;在詩歌中,垂直的兩道豎線表示暫停。
 

  暫停鍵

 

  這些符號最早在什麼時候出現的?據壹讀君所知,美國的科技媒體Gizmodo做過一次考證,但無法確定準確時間,但可以肯定,它們普遍成為音樂播放器上的符號,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那時,飛利浦發明了我們今天常見的緊湊型磁帶,開始嘗試用它錄製唱片。隨後這些符號伴隨著索尼Walkman的熱賣流傳到世界各地,成為了音樂播放的事實標準。

 

  生於磁帶時代的符號並未隨著播放介質的更迭而消亡,相反,它們成了凌駕於物理介質之上的專屬符號。到現在,即便磁帶播放器已經從生活裡消失,那些方塊和三角還是在數字時代裡找到了新的含義:表示音樂進度條的移動方向。

 

  開關上的那個圓圈,其實就是1和0

 

  相比之下,電源開關的標識更像是數字時代的產物:那個豎線和圓圈的組合,原本就是1和0拼接在了一起。

 

  其實最早的開關並不是我們今天見到的這樣,在此之前,大部分設備直接使用文字「開」(on)和「關」(off)表示電源的開關狀態。二戰之後,電器開始在全球普及,用統一符號來表示設備的狀態的需求應運而生。

 

  標註二極體狀態的1和0就成了第一選擇。在二進位中,數字1代表「開啟」,數字0代表「關閉」。豎線和圓圈因為簡潔明了,最終在1974年被國際電氣委員會(IEC)正式採用。

 

  不過進入智慧型手機時代之後,隨時保持在可被激活的狀態成了智能設備的常態,24小時不關機越來越普遍。電源鍵或許將是智能時代最早被遺棄的按鍵。

 

  「@」是符號裡運氣最好的那個

 

  「@」的運氣明顯要好得多,因為從中世紀到現在,它從來都沒有消失過。

 

  美國史密森學會有篇文章介紹了「@」是如何成為我們這個時代中最常用的符號的。它最早出現在中世紀歐洲僧侶的手抄本上。當時@有兩種用途:一種是替代拉丁文中的「ad」,表示介詞「向著」;另一種則是替代古法語中的「at」,也就是現代英語中的「在」。

 

  歷史上「@」的用法多種多樣,它曾經被荷蘭水手用來計量葡萄酒容積,也被歐洲商人用來表示過稅率。這個字符在計算機世界中發揚光大,還是在網際網路時代。第一臺打字機中沒有@的鍵位,計算機早期的命令符中,@也是以亂碼存在的。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直到哈佛大學的科學家雷·湯姆林森在1971年發出了第一封電子郵件。彼時網際網路的前身阿帕網(ARPAnet)尚未成熟,用來聯網的只是插上電話線的電打字機。如何讓使用網絡的科學家們彼此分享研究成果成了頭等難題。

 

  湯姆林森當時負責的,是怎樣給阿帕網中傳遞的信息加上「地址」。由於用戶眾多,地址中不僅需要包括發信人的姓名,還要顯示出計算機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它不能和計算機的程式語言有衝突。

 

  幾乎出於直覺,他直接選擇了「@」。「@」符號簡潔、明晰,絕不會在人名中出現,用來當作電子郵件的分割符號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後來,在社交網絡時代裡,「@」再次風光了一把,最早在Twitter中被用來和人打招呼。至於再後來,它在微博、微信,還有任何一個社交網絡裡的故事,大家應該都已經知道了。

 

  好了,接下來,再來額外附送一些關於符號的知識:

 

  1、國際標準裡的電源符號,不止有一種

 

  國際標準裡的電源符號不止一種

 

  圖a:代表電源「開」的符號(豎線),來源於二進位的數字1。

 

  圖b:代表電源「關」的符號(圓圈),來源於二進位的數字0。

 

  圖c:代表「完全關機」與「開」。

 

  圖d:它在IEC標準中並不代表「關機」,而是「待機」。不過在另外一套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 (IEEE) 的標準裡,它表示

 

  「電源」鍵。

 

  圖e :代表「睡眠」,在IEEE標準中,它被用來代替「待機」標識。

 

  2 其他常見標識的含義

 

  USB

  USB符號

 

  USB接口的標識類似一個「三叉戟」,是因為這種接口正過來倒過去至少要插三次才能插對。

 

  開玩笑的。作為史上應用最廣泛的接口之一,USB的標誌確實來自海神波塞冬的三叉戟。「三叉戟」的尖端的圓形、三角和方形代表USB接口能夠適應各種設備。不過左右逢「緣」也讓USB成了最難用的接口。

 

  藍牙
 

  藍牙符號

 

  公元10世紀,丹麥有位國王名叫哈拉爾德一世,據說他非常喜歡吃藍莓,所以被人稱作「藍牙王」哈拉爾德(Harald

 

  Bluetooth)。所以藍牙的符號其實來自這位「藍牙王」的古代字母縮寫。

 

  聽上去很扯,但這是真的。而且世界上第一個藍牙接收器長得就像顆牙齒,還是藍色的……

 

  故事還沒完,傳說「藍牙王」哈拉爾德非常擅長把交戰的各方「撮合」在一起。以今天藍牙技術被應用在電腦、手機、汽車多個領域來看,至少古王遺風沒有被埋沒。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qingjuwang.com.cn

相關焦點

  • 地球上的「石油」是怎麼來的?科學家終於講出實話,漲知識了!
    地球上的「石油」是怎麼來的?科學家終於講出實話,漲知識了!-17 17:32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地球上的
  • 花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開? 看完又漲知識了!
    花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開? 看完又漲知識了!時間:2018-04-13 11:10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花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開? 看完又漲知識了! 在植物中,Flowering Locus T(FT)是一種關鍵蛋白質,它的形成會觸發開花過程。
  • 科普小短文,電容器容量讀取方法,漲知識了
    利用兩個極板之間的電場存儲電荷,兩個極板所帶電荷數量相等,符號相反。按照極板之間電介質的不同,分為紙介質電容器、瓷介質電容器、薄膜電容器、玻璃釉電容器、雲母電容器等等。如下圖是常見的幾種電容器。電容器的極板之間互相絕緣,因此電容器能隔直流通交流。利用電容器能夠儲存電荷性質,在電路中,又可以發揮整流濾波作用。利用電容器充放電時,電壓不能突變,可以用來移相位,在電動機中作為啟動電容器。
  • 那些年你們老師是怎麼讀這些符號的?爆笑!
    那些年你們老師是怎麼讀這些符號的?爆笑!1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回顧一下那些年老師讀的符號
  • 醫學院解剖的屍體,都是從哪兒來的?看完又漲知識了!
    醫學院解剖的屍體,都是從哪兒來的?看完又漲知識了!醫生作為救死扶傷的人,一直讓我們對於他們總是有一顆敬畏之心。相信大家在上網的時候,也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大學裡學醫的學生,在上實驗課的時候解剖小白鼠的畫面。醫學作為一科非常神奇的學科,一直都有著一種奇怪的力量。
  • 心形符號是怎麼來的?
    男子穿半袖圖4 \(〇_o)/:#一堆飯#壹讀君怎麼能搜索到公眾號的歷史記錄呢 壹讀君:壹讀君得放你上牆讓大家看看你到底有多懶壹讀君:下面這句咒語每天早中晚各問三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6 大家快來看這個人叫月下獨狼:壹堆飯沒錯又是我,我又來吐槽壹讀君了(實在是因為找不到哪個公眾號槽點能比壹讀君還多)。
  • 那些吃也土要入的高顏值數碼產品大盤點
    現在的數碼產品,發燒黨對他們真是又愛又恨,功能強大不說,顏值還那麼的耐看,一見就想誤終身,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吃泡麵也要入的高顏值數碼產品吧。、產品價格查詢、物流查詢、話費充值)等多方面的服務。>這款對比上面的天貓精靈,算是高端音響了,炫麗的色彩,顏值黨必入,機身會隨著音樂的律動而變換顏色,喇叭上可以玩音樂噴泉
  • 那些年你們老師是怎麼讀這些符號的?
    2020-11-15 21:56:32 來源: 機械學霸 舉報   今天小編帶大家回顧一下那些年老師讀的符號
  • 地球上原本沒有人類,第一個「人」是怎麼來的?看完漲知識了!
    地球上原本沒有人類,第一個「人」是怎麼來的?看完漲知識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困擾著人們很多年,但遲遲都沒有合理的答案來進行解釋,而除了這個問題之外,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產生的?人又是怎麼來的?這些問題都困擾著大家,但在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有專家發現雞蛋的組成部分是由雞體內的部分元素參與產生的,所以先有雞是正確答案,關於人是怎麼來的,當代的主流觀念是遵從著達爾文的《進化論》。
  • 魚露是怎麼做出來的,要怎麼吃?可算漲知識了
    導語:魚露是怎麼做出來的,要怎麼吃?可算漲知識了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土也多的國家。在地勢方面,也是很有特色。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根據本地區的特點去取材料,由於我國地區的地形氣候等等一些因素。導致每個地區飲食出現差異性。
  • 漲知識 | 戶型圖上那些圖畫符號、尺寸數字,你都認識會算麼?
    先來張一般的戶型圖,看看你能看懂多少?房間布局你肯定是看懂了,有文字標註好不好。除了文字,戶型圖上還有兩大要素——圖畫和數字,以圖畫來表示房屋結構以及功能分布,通過數字可以算出整個房子和每個區域的面積。
  • 漲姿勢的時候到了,那些體型大的貓科動物
    漲姿勢的時候到了,那些體型大的貓科動物陸地上貓科屬於肉食動物中體型較大的種類,那麼,體型較大的有哪些呢?是不是你熟悉的?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去看看吧!看完保準讓你漲姿勢!獰貓主要分布在非洲,西亞,南亞西北部等地獰貓,體型中等,毛髮有許多種顏色,棲息在乾燥的曠野,也有其在山區、樹叢和沙漠活動的蹤跡。
  • 為什麼煙花能做出各種形狀,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看完漲知識
    為什麼煙花能做出各種形狀,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看完漲知識每逢碰到喜事的時候,放煙花是我們中國人的一種慶祝方式,但是隨著國家對煙花的管控,煙花在城市已經基本上見不到,只有在一些農村地區,才能夠看到放煙花的場景。
  • 用了這麼久微信,才知道點2下能看「僅三天可見」內容,漲知識了
    用了這麼久微信,才知道點2下能看"僅三天可見"內容,漲知識了微信自從上線朋友圈可查看範圍,我們就能發現,當我們想要查看朋友圈內容的時候,對方主頁顯示的是"朋友僅三天可見"。今天就來教大家怎樣破解好友的"僅三天可見"內容,看完漲知識了!首先我們要知道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是自己設置的,同時時間還能改成三個月可見、半年可見和全部可見。點兩下查看每當好友發送朋友圈,我們都可以點讚或者是評論,有時候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可以會點讚。
  • 教你看懂鏡頭上那些眼花繚亂的符號
    往往我們會在一些評測中看到這樣的話「某某變焦鏡皇在光圈縮到F8的時候甚至可以媲美定焦鏡頭」足可見其差距。但缺點也很明顯,一是想用好它需要攝影者和鏡頭長期的磨合,二是出門旅行的時候如果攜帶多隻定焦,又頻繁的更換鏡頭,又重、又麻煩。
  • 【知識 】代表男女的符號是怎麼來的?終於知道了
  • led數碼管怎麼接線_LED數碼管的測試
    打開APP led數碼管怎麼接線_LED數碼管的測試 發表於 2019-10-09 10:44:50   LED數碼管安裝步驟:   第一步:先將LED數碼管擺在應該要安裝的牆體上,然後在牆體上打孔,裝上膨脹螺釘,再把卡扣放在數碼管上面,用自攻螺絲固定,數碼管之間的距離根據客戶的要求而定。
  • 漲知識!第一次發現石油是什麼時候,是誰研究出石油的多種用途?
    漲知識!第一次發現石油是什麼時候,是誰研究出石油的多種用途?眾所周知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由成千上萬種資源組合而成的,大家都知道石油是一種能源,但可能不太清楚石油是怎麼形成的,而且問題就出來了,人類到底是什麼時候發現石油的呢?又是誰去研究它,並發現它有多種用途的呢?今天就為大家一一解答這些問題吧。
  • 【漲知識】啤酒是怎麼生產出來的?
    人生路上,我們忘記了從哪天開始,遁入酒局,好像國人的社交永遠都離不開酒水。
  • 看看內行人怎麼換算,網友:又漲知識了!
    看看內行人怎麼換算,網友:又漲知識了!現在買車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了,我們也可以明顯的看到馬路上行駛的車輛也比以前多了很多,畢竟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也是變得越來越好了,所以在出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開著私家車來做代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