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巴利普蘭(Mahabalipuram)是一座古城,位於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坎奇普蘭(Kancheepuram)地區。馬哈巴利普蘭以其建築奇蹟而聞名,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從歷史上來說,馬哈巴利普蘭曾經是帕拉瓦王朝(Pallava Dynasty)的一部分,帕拉瓦王朝是在公元3世紀至9世紀期間統治著印度南部地區的一個國家。
通過考古學家在該地區挖掘出的大量硬幣和其他文物表明,帕拉瓦王朝曾與斯裡蘭卡、中國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有著積極的海外聯繫。在帕拉瓦王朝時期,馬哈巴利普蘭曾是一個重要的藝術、建築和文學中心。
帕拉瓦王朝的建築成就之一是建造了一個寺廟綜合體,俗稱「馬哈巴利普蘭七塔」。在這七座寺廟中,目前仍然可見的只有一座——海岸寺廟。其他六座寺廟被認為已經淹沒在了海底。 海岸寺廟是一個由三座寺廟組成的綜合體,一座大,兩座小,位於馬哈巴利普蘭孟加拉灣的科羅曼德爾海岸。海岸寺廟始建於8世紀納拉西姆瓦曼二世(Narasimhavarman II)時期,是泰米爾納德邦最早的獨立寺廟。
與其他寺廟遺址不同的是,海岸寺廟是用切割的石頭建造的,而並不是洞穴雕刻的。它有兩個神殿,一個供奉溼婆,另一個供奉毗溼奴。這座五層樓高的印度教寺廟是一座高60英尺(1828.8釐米)、底部為50英尺(1524釐米)見方的金字塔型結構。然而,對於眾多考古學家來說,馬哈巴利普蘭的早期歷史完全籠罩在神秘之中。一代又一代人流傳的故事中講述了一個曾經佔據該地區的美麗城市。當地的傳統中並沒有提及這座城市有多古老,而是將它與峇里國王聯繫在了一起,峇里國王也被稱為馬哈巴利。
據記載,這位國王曾經向毗溼奴的第五個化身萬馬納獻祭了自己,據說在此之後他獲得了開悟。馬哈巴利普蘭字面意思是「大峇里島之城」。 神話還提到因陀羅神開始嫉妒馬哈巴利普蘭的優雅建築,結果導致了洪水發生,以至於淹沒了這裡的大部分地區,除了現在看到的幾個建築以外。早在2002年4月,一個由英國科學探索協會(SES)和印度國家海洋學研究所(NIO)聯合組建的探險隊在馬哈巴利普蘭海岸處發現了一個水下遺址群。
進一步觀察後發現,這片水下遺址群中包含了牆基類建築、斷裂的柱子、臺階和許多分散的石塊。 2004年末襲擊這裡的那次海嘯,使海水後退了大約500米。據報導,當海水再次衝回這裡之前,一排又長又直的大石頭從水中冒了出來。當海水回流時,這些特徵又被淹沒了。儘管如此,海嘯的力量還是暴露了一些被數百年淤泥覆蓋的物體。這些物品包括一隻大型石獅,以及一隻半完工巖石浮雕的大象。
關於馬哈巴利普蘭的古代建築所引發的諸多有趣的問題,希望能夠通過考古學家們的進一步調查研究給出真正的答案,相信那六座水下寺廟的謎團有一天終究會被解開,你說呢?歡迎評論區留言,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頻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