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拜年,除了禮物要到,吉祥話要說到,該行的禮儀也得做到。中國是個從古至今都特講究禮儀的國家,拜年這種大事,自然也不可疏忽。而儀式也隨著時代變遷有了改變,舊時是下對上要跪拜的,同輩的作揖即可。後來則廢除跪拜,大多為作揖即可,只是在一些地方,對重要長輩的跪拜一直保留著。
說起拜年行禮,58歲的陳老師一肚子學問,「我小的時候,拜年還是要講究給長輩磕頭的,家族裡叔伯舅姑多,有些是很親的,有些則關係較遠,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磕頭,心裡好想些,但到處都行磕頭這樣的大禮,就有點心裡不情願了,還容易把新衣服搞髒。於是就想出了點偷工減料的訣竅:到了親戚家門口,老遠就大聲喊「來給您拜年啦」,多嚷嚷幾聲,等主人出來了,再做出要磕頭的架勢,主人一般會客氣地託一下胳膊,於是就虛應一下,趁勢站直了。這就算免了一次禮了。」
如今磕頭大禮早已很罕見了,大多只是作個揖,道聲「恭喜發財」,而後一道喝喝茶敘敘舊。作揖的禮節古已有之,只是許多人可能不明白到底怎麼表示,於是乎,現實裡看到的,雙手合十的禮佛型的、武俠劇裡拳掌合一型的,五花八門,這些都不合適。
其實作揖是中國傳統的姿勢優美優雅的一種禮節,以前只男性行此禮,如今則不拘。一般以左為尊,所以作揖時,除了身子略彎表示恭敬,更應「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對右手或包或蓋,此謂之吉拜;若是右手成掌,左手握拳,則是兇拜,弔喪才如此。」所以行禮的時候,千萬不能搞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