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而又年輕的技術——電化學發展趨勢展望

2020-11-22 儀器信息網

  供稿: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我國電化學發展歷程

  電化學分析技術是一項古老而又年輕的技術,起源於1791年義大利醫學教授發現金屬可使蛙腿肌肉抽縮的「動物電」現象,1800年伏特製成第一個實用電池,開啟了電化學研究的新時代。經過2個多世紀的發展,電化學技術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極大地推動了科學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電化學技術快速發展,逐漸成為化學、生命、材料、物理、能源、交通、環境和信息等領域的廣泛分析工具,對國民經濟、國防建設、科學研究等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我國的電化學分析基礎方法已經建立起來,電化學儀表主要採用靜電計管作為輸入級,以指針式顯示測量值的電化學儀表,如酸度計、自動電位儀、方波極譜儀、伏安和循環伏安儀等,製造廠商有上海雷磁、延邊無線電廠等。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的普及,我國開始研究電化學儀器的計算機控制技術和數據處理技術,如「雷磁」研製的電化學儀器開始採用計算機技術,電站水質分析儀系列榮獲「國家推薦產品」稱號,並圓滿完成了國家「95」攻關項目電站水質分析儀系列產品計算機系統項目。90年代中期,我國的研究者在電化學分析化學理論和實驗方法及測試技術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我國的電化學儀器技術進一步發展,在專用和常用儀器方面,出現了一批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儀器,標誌著我國電化學分析儀器工業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研究、開發和生產能力。到90年代末期,電化學工作站的研製,標誌著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電化學儀器技術。從90年代末期到21世紀,隨著嵌入式微型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電化學分析儀器逐漸向智能化、信息化、微型化、集成式發展,電化學和電分析的技術和方法也更成熟,國內很多企業和研究機構進行了相關電化學儀器的研製和試製,特別是晶片技術、超微電極、多通道技術、聯用技術等均得到了深入的發展,標誌著我國電化學技術達到國際水準。

  二、我國電化學分析技術和產品發展歷程和特點

  與典型化學分析方法相比,電化學分析法具有高靈敏度、高準確度、寬測量範圍、易操作、高自動化程度、低誤差等特點。我國的電化學基本儀器(PH計、離子計、電導率和溶氧儀),大致經歷了以下4個發展階段:

  第1代電化學儀表:採用靜電計管作為輸入級,用指針式電錶顯示測量值的電化學儀表。

  第2代電化學儀表:採用運算放大器和A/D轉換集成電路,用電位器調節進行校準的電化學儀表。

  第3代電化學儀表:在第2代基礎上,將一些標準數據儲存在晶片中,採用軟體技術進行自動校準,具備一些智能化功能的電化學儀表。

  第4代電化學儀表:以多參數儀表為設計對象,硬體材料和操作模式更人性化和簡單化,配套操作軟體和配件,組成單參數、雙參數或多參數的系列多功能多模塊的電化學儀表,典型代表為雷磁DZS-708L多參數分析儀。儀器多以集成式、功能化、微型化和可攜式為主要特點,如雷磁DZB-718L可攜式多參數分析儀。

圖1 我國電化學發展階段(以雷磁產品為例)

  目前,雖然我國的電化學儀器很多技術和儀器可以達到國際水平,但是也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例如部分電化學儀器的一些基礎部件和設備,在國內根本很難找到合格的加工企業,只能引進國外的設備和材料,導致生產成本較高;我國的電化學中低端產品生產線比較全面和豐富,但是高端產品線還需完善和改進。除此之外,若要成為電化學技術專家,做這個行業的國際標杆,國內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創新水平,均有待於提高。

  三、未來電化學技術與產品的發展趨勢

  21世紀是高新技術和網絡信息化的時代,我國電化學技術的發展重點將圍繞科研、生產、人類環境三大領域需求,向綜合、聯用、信息網絡化發展,同時更趨微型化、集成化、自動化和智能化。重點開發的產品以技術含量高的中高端產品為主,用於水質檢測、食品和藥品檢測、質量控制、人類健康和環境檢測等多領域。快速、準確、穩定、安全、環保、便攜、簡單等將成為電化學產品的設計宗旨。

  四、「雷磁」發展歷程和代表性電化學產品

  「雷磁」作為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自主品牌,創立於1940年,作為中國第一臺pH計和第一支玻璃電極的誕生地,在科學儀器發展的道路上,已逐漸成長為電化學分析儀器領域的領軍企業。

圖2 中國科學儀器行業泰鬥朱良漪先生為「雷磁」題詞

  1940年,榮仁本先生在永嘉路229弄8號設立雷磁電化研究室,從事於小型電化研究工作,製造塗料電阻,並開始電化學儀器的研製。

圖3 電化學研究--電阻算尺和第一臺pH計

  1953年,改名為雷磁電化儀器工業社,遷至威海路12弄14號,生產玻璃電極、酸度計。

  1956年,雷磁電化儀器工業社在大合營高潮中被批准為公私合營,公私合營成立雷磁儀器廠。

  1966年,改名為上海第二分析儀器廠。

  1981年,在工商正式註冊「雷磁」商標。

  1983年,恢復「上海雷磁儀器廠「廠名。

  2001年,按上海精密科學儀器公司實體化工作要求,變更為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雷磁儀器廠。

圖4 2011年新公司成立,儀電控股領導和嘉定區領導為新公司揭牌

  2011年,經上海國資委批准,上海儀電控股公司決定,雷磁儀器等資產,經市場評估後注入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旗下上海儀電電子(集團)有限公司,轉製成立「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按照儀電集團轉型發展戰略,作為優質資產被納入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雲賽智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602),成為智慧城市建設中檢測感知業務的主體之一。

圖5 雷磁代表性電化學產品:臺式引領版系列

  產品是核心競爭力,雷磁通過不斷技術突破和產品的更新換代,在電化學分析儀器產品線上不斷進步,引領國內電化學技術不斷發展,逐漸形成圍繞水質分析的一個完整的產線結構。其中,電化學最具代表性產品為引領版系列,包括實驗室單數數和多參數引領版產品、可攜式單數數和多參數引領版產品。引領版系列產品由於功能齊全、技術領先、操作方便,成為電化學高端主流產品之一。美觀流行的彩色觸控螢幕設計、合理的操作界面布局、強大的智能作業系統和高精度級別的技術參數成為引領版系列產品的突出優勢。除此之外,引領版系列中的多參數儀表,可同時支持四個模塊(pH計、電導率儀、溶解氧儀、離子計),實現四通道測量,該技術國際領先,促進了我國電化學產品一體化、智能化和功能化的發展。

圖6 雷磁代表性電化學產品:可攜式引領版系列

  雷磁另一代表性電化學產品為ZDJ-5B系列自動電位滴定儀,該產品具有以下技術優勢:1)通過柔性自適應技術進行模塊化組合實現不同種類的滴定分析;2)可同時控制並支持多種滴定應用模塊,進行電位滴定、光度滴定、電導滴定、永停滴定和溫度滴定等,通過電位變化、電導電極、溫度電極、氧化還原電極和光度電極實時檢測溶液檢測參數的變化,自動控制滴定過程和判斷滴定終點;3)自動樣品切換,可進行多樣品的自動滴定分析;4)滴定過程可編程,用戶可研究針對各種滴定分析的分析模式;5)支持多種輔助設備如印表機、自動進樣器等,形成全自動滴定分子的計算機軟體工作站;6)電極精度高、重複性好、性能穩定等優勢。

圖7 雷磁代表性電化學產品:ZDJ-5B自動電位滴定儀系列

  五、雷磁電化學產品應用領域及其優勢

  雷磁電化學產品,包括PH計、電導率儀、離子計、溶解氧測定儀、多參數水質測定儀和滴定儀等,最具優勢的應用領域為實驗室常規分析和環境檢測。

  在實驗室常規分析中,雷磁的電化學分析儀器,在食品安全、生物醫藥、能源化工、環境保護等各大分析實驗室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一方面,相比於其他分析方法如ICP-MS、HPLC、AAS、LC、GC等,電化學分析方法無需樣品前處理,對樣品無特殊要求,只需將儀器和配套電極連接後即可測試,測試過程操作簡單、響應速度快、測試周期短、實時性好、靈敏度高、應用範圍廣、實驗成本低等一系列優勢。例如雷磁的DWS-296型氨氮分析儀(榮獲「CISILE自主創新金獎」),在測試過程中,單次測量最短只需幾分鐘,而且測量範圍廣、抗幹擾能力強、試劑成本低、測試電極壽命長等顯著優勢。該產品的檢出限可達到離子色譜水平,但沒有離子色譜操作那麼繁瑣費時,而且技術人員容易上手,人力成本和測量成本更合理。另一方面,在實驗室分析過程中,一般需要控制實驗的環境如酸鹼度、溶液的離子濃度和導電性等參數,因此,PH計、離子計和電導率儀常被各實驗室列為通用性和輔助性設備進行樣品檢測和實驗過程分析。雷磁的PHS-3C型酸度計,作為一款基礎耐用型儀器,具有性價比高、實用性強、操作簡便等優勢,已經寫入眾多教材和標準當中,成為各大高校、研究所和第三方檢測機構等實驗室電化學儀器的首要選擇,被評為「科學儀器行業最受關注儀器」和「國產好儀器」。除PHS-3C型酸度計外,還有DDSJ-308F電導率儀榮獲「國產好儀器」稱號、PXSJ-226型離子計榮獲「CISILE自主創新銀獎」、DZS-708L型多參數分析儀和ZDJ-5B型滴定儀等產品榮獲「CISILE自主創新金獎」,獲得國家高度認可,並且市場反響熱烈,客戶好評如潮。

  環境檢測,特別是水處理領域,雷磁具有很好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雷磁聚焦水質分析將近70多年,作為水質處理的應用專家,主持和參與制定30份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其中17份為第一起草人。相繼承擔了包括國家科技部「振興國產儀器重大專項」在內的各類政府科研項目共50餘項,申報了發明專利數十項,專利總數累計200餘項。雷磁的環境檢測設備主要為現場便攜箱設備和在線監測設備。這些設備均運用現代傳感器技術、自動測量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以及雷磁的專用分析軟體和通訊網絡,即時檢測水質。雷磁的在線產品不僅測量時間短,還可以實時連續監測,準確快速地獲得測量數據,及時反映汙染變化狀況等,滿足政府和企業進行有效水環境管理的需求。除此之外,雷磁電化學產品在水處理應用上還獲得了一系列榮譽稱號:電站水質分析儀系列榮獲「國家推薦產品」稱號,DZB-715原位水質監測儀、COD-580型在線COD監測儀、COD-582在線COD監測儀、DWG-8002A型在線氨氮自動監測儀等產品榮獲「CISILE自主創新金獎」。

  六、雷磁電化學產品布局規劃

  雷磁將圍繞「領先的科學儀器製造商、檢測溯源系統解決方案與運行服務提供商」的戰略目標,重點發展現代分析儀器,研究智能化和信息化先進分析儀器技術和電化學傳感器技術,突破環境保護監測、食品藥品等重大應用領域的檢測應用方案和系統集成技術,打造智能檢測儀器互聯的管理系統和溯源協同平臺。


相關焦點

  • 電化學分析的發展趨勢
    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我國電化學分析由很大發展。1981年全國第一次電分析化學學術會議標誌著我國電化學分析工作者已有自己的創造和特色,某些方面接近國際水平。在示查脈衝極譜方面,國內已有多種自製儀器應用於環境保護分析、有機物,藥物和生化分析等方面,可檢測微量、痕量元素。
  • 電化學傳感器未來發展趨勢
    電化學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最早的電化學傳感器要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在當時電化學傳感器應用於氧氣監測,到了20世紀80年代,電化學傳感器開始應用於監測各種各樣的有毒性氣體,並顯示出了良好的敏感型與選擇性。電化學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其與通過傳感器的被測氣體反應並產生與濃度成正比的電信號。典型的電化學傳感器由工作電極與反電極組成,並由一個薄電解層隔開。
  • 未來移動無線通信技術發展趨勢展望
    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的移動通信產業在歷次的技術變革中,都準確把握了技術方向,在適當的時機引入了適當的技術,保證了整個產業的良性發展。在未來的20年裡,移動/無線技術還將向何處發展,我們又面臨哪些機遇呢?當前,移動寬帶化和寬帶移動化的趨勢已經愈加明顯。
  • 合同能源管理展望及未來發展趨勢
    合同能源管理是未來綜合能源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與任何創新商業模式一樣,合同能源管理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將與讀者一起共同探討,合同能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趨勢。合同能源管理現狀自上世紀70年代,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已經發展了數十年,國內外案例也頗多;作為一種雙贏的商業模式,合同能源管理將金融、技術完美融合,成為了一種減少能源成本的十分常見的財務管理方法。我國節能服務產業近年來,因綜合能源服務的興起,也迅速成為熱門話題,已經成為用用戶側參與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
  • 石墨化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展望
    石墨化技術作為炭石墨材料製備技術環節中實現炭質資源高附加值和高效利用的一種有效手段,近年來被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研究。研究者們提出了催化石墨化 法、化學氣相沉積法、微波加熱法、高溫高壓法和熔鹽電解法等石墨化技術方法,推動了石墨化技術的不斷發展。
  • 焊接技術的發展現狀_焊接技術的發展趨勢
    打開APP 焊接技術的發展現狀_焊接技術的發展趨勢 發表於 2019-04-30 15:27:25   2.焊接質量控制智能化技術   焊縫跟蹤是保證自動焊接質量的關鍵。在焊縫自動跟蹤方面,採用的技術及獲得的成果比較多。在熔滴過渡控制方面,由於焊接電源控制數位化技術的發展及先進電子元件在焊接領域的應用,使得對熔淌控制的研究達到了相當高水平。
  • 超硬材料行業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綜論
    1.發展現狀與展望製品總體上仍處於生產大國,不是強國。主要特徵是:高端製品仍大量進口,價格居高,許多核心技術仍由國外掌控,國內原創技術不多。因此,加快技術創新,提升產品性能,拓展應用領域,是當前較為緊迫的問題。1.1技術亮點組鋸技術研發成功,是對大板切割工藝的一項重要創新,標誌著我國金剛石繩鋸全面進入世界先進水平。
  • 中國電鍍工業發展歷程概述及趨勢展望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中國電鍍工業發展歷程概述    現代電化學是由義大利化學家LuigiV.Brugnatelli在1805年發明的。Brugnatelli利用了他的同事Alessandro     Volta五年前的一項發明,用電極進行了第一次電沉積。
  • 檢測行業發展特點及未來發展趨勢
    檢測行業發展特點及未來發展趨勢(附報告目錄)1、國內外檢測行業發展分析檢測是指定的方法檢驗測試某種物體(氣體、液體、固體)指定的技術性能。使用儀器設備,進行評價的活動,其結果是測試數據並出具專業評價報告。
  • 2020年中國玻璃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玻璃是一種歷史悠久而又具有廣闊發展前途的無機材料,簡單分類主要分為平板玻璃和特種玻璃。  改革開放初期,**年中國平板玻璃總產量僅有1784萬重量箱。中國玻璃工業的跨越式發展,是在改革開放後30多年裡實現的。
  • 21世紀海洋生物技術發展展望
    摘 要:本文根據近期的文獻資料,分析研究了目前國際海洋生物技術研究發展特點。重點領域及最新研究進展,展望對世紀海洋生物技術研究的發展趨勢,並就我國海洋生物技術發展提出相應的建說。  關鍵詞:海洋生物技術  發展展望近10年來,由於海洋在沿海國家可持續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日益突出,以及人類對海洋環境特殊性和海洋生物多樣性特徵的認識不斷深入,海洋生物資源多層面的開發利用極大地促進了海洋生物技術研究與應用的迅速發展。
  • 葉建山:電化學傳感器發展步入「春天」——訪華南理工大學葉建山教授
    我們相信,擁有這兩個不同身份的葉建山教授,對於電化學傳感器這一學科的發展歷程、現今熱點乃至未來發展趨勢,以及該技術的產業化等必然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以及看法。為此,儀器信息網於近期採訪了葉建山教授。電化學傳感器的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它的基本理論和技術發展與電分析化學密切相關,最早的電化學傳感器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並隨著微電子和材料加工技術不斷更新而發展。  1959年,捷克科學家海洛夫斯基發明伏安分析法而獲諾貝爾化學獎。伏安法之一的極譜法,可以區分不同價態的金屬離子或鍵合態及游離的金屬離子,因此可以對生物利用率和重金屬毒性進行評估,使其成為環境分析所必須的技術。
  • 光伏的未來發展趨勢及技術解決方案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過去的十年間,作為最受關注的新能源類型,光伏技術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光電轉換效率不斷提升,度電成本急速下降,未來光伏將成為最具有競爭力的能源形式,今天「光伏技術」將介紹光伏的未來發展趨勢以及技術解決方案,期待和您共同進步。1.
  • 納米技術在各產業的發展趨勢展望
    除了在新材料產業中形成了較為明確的納米材料板塊外,納米技術還廣泛影響了環境、能源、信息、生命健康等諸多其他產業,並且具有極其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以下產業或領域有望通過納米技術的應用實現技術或市場突破。
  • 鋰電池是電化學儲能主流技術路線,邁進規模化階段(附報告目錄)
    電儲能是最主要的儲能方式,按照存儲原理的不同又分為電化學儲能和機械儲能兩種技術類型。其中,電化學儲能是指各種二次電池儲能,主要包括鋰離子電池、鉛蓄電池和鈉硫電池等;機械儲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和飛輪儲能等。
  • 全球與中國隱身材料技術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
    《全球與中國隱身材料技術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對隱身材料技術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隱身材料技術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隱身材料技術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隱身材料技術技術標準、隱身材料技術市場規模、隱身材料技術行業潛在問題與隱身材料技術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
  • 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訂版報告:全球老齡化趨勢難逆轉
    原標題:全球老齡化趨勢難逆轉 聯合國日前發布《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訂版報告,對未來世界人口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和展望。根據這一報告,世界人口數量自2005年以來增加了10億,已達76億人,預計2030年將達86億,2050年將達到98億,2100年將達到112億。
  • 2018全球奢侈品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奢侈品消費群體呈現年輕化和多元化趨勢對各大奢侈品牌來說,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影響力越來越明顯。千禧一代和Z世代對全球奢侈品市場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00%,比2017年(85%)更進一步。與此同時,奢侈品市場不斷優化與創新,力求在產品供給、溝通渠道、媒體互動方面更迎合年輕一代。
  • 光學頻率梳技術與應用的 20 年發展回顧與展望
    近期,兩位NIST的學者,Tara Fortier和Esther Baumann在Nature旗下的《Communications Physics》對光學頻率梳技術的原理,技術實現,應用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全面討論。
  • 2018年全國電化學加工技術研討會通知(第一輪,徵文通知)
    會議時間:2018年10月27-28日(暫定)會議地點:遼寧省大連市主辦單位: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特種加工分會承辦單位:大連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協辦)、大連工業大學(協辦)會議主題:堅持科學創新,積極推進電化學加工技術在國防及其他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