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頻率梳技術與應用的 20 年發展回顧與展望

2020-11-27 騰訊網

圖片來源 iStock/yuyanga

撰文 |J.Z.

近期,兩位NIST的學者,Tara Fortier和Esther Baumann在Nature旗下的《Communications Physics》對光學頻率梳技術的原理,技術實現,應用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全面討論。

點擊這裡查看原文

1

歷史背景

光學頻率梳的產生於人們對更加準確的時間基準和在此基礎上的高精密測量技術的追求國際標準時間單位定義基於微波銫原子鐘。其定義銫原子兩個超精細能級間躍遷輻射9192631770次震蕩所持續的時間為1秒。相比於微波原子鐘,原子內對應於光學頻率的躍遷可以作為比微波原子鐘精度高出100倍的時間基準。

由於光波段和微波段巨大的頻率差,傳統方法需要大量多級振蕩器連結起光波段頻率與銫原子鐘來實現光波段精密測量。基於鎖模雷射器的光學頻率梳的出現使得僅使用單一系統既可快速簡易的搭建起光學頻率波段和微波頻率波段之間的轉換,使得微波時序信號得以直接從光學原子鐘獲取。

由於其產生過程涉及到非線性光學效應,光學頻率梳可以進一步擴展到其他不同波段,其光譜覆蓋範圍可以從近紅外波段一直到極紫外波段。因而光學頻率梳的應用擴展到了許多不同的領域,諸如阿秒脈衝的產生,基於分子特徵譜的氣體探測,精密測距,分子光譜校正,以及光通信和精密測距。

2

光學頻率梳基本原理

光學頻率梳可簡單理解為頻率和相位穩定的鎖模雷射器。鎖模雷射器產生周期性的雷射脈衝串。時間域內的周期性的雷射脈衝序列轉換到頻率空間裡,則可表示為包含了等間隔頻率的光譜。該光譜的整體強度由雷射秒衝的包絡調節。因而在頻率域其類似一把光學尺子,最小刻度等於鎖模雷射的重複頻率frep(周期的倒數。尺子起點與零頻之間有一定的差值f0 。這個差值由雷射脈衝的載波和包絡之間的相對相位來直接決定。因而,簡單的描述光學頻率可將其第N個頻率VN表示為重複頻率frep和f之和:

實際的鎖模雷射器的參數由於外界噪音幹擾和雷射本身功率不穩定等諸多因素是時刻在變化的。通過對雷射腔長和內部介質的色散負反饋調節可以穩定住frep和f從而得到穩定的光學頻率梳。其中對frep的測量相對容易可以直接通過光電器件完成,而f的直接測量一直到光纖技術發展到足以通過超連續過程將光譜展寬一個倍頻才得以實現。

圖1 光學頻率梳的基本原理

3

光學頻率梳光源的不同實現方法

光學頻率梳光源的實現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基於鎖模雷射器實現的光學頻率梳;二是基於微諧振腔和半導體雷射器技術等實現的小型化和晶片級光學頻率梳。

3.1 基於鎖模雷射器的光學頻率梳

常規的通過穩頻鎖模雷射得到的光學頻率梳根據其所用的增益介質不同,主要分為基於晶體的固態系統光學頻率梳和基於光纖的光學頻率梳兩類。這兩類常規系統可以覆蓋的波長範圍從400納米到4微米。其中商業化最為成功的光學頻率梳是基於摻鉺光纖系統的光學頻率梳。對於其他極端波段的光學頻率梳,例如從中紅外波段到太赫茲波段,一般通過基於非線性光學過程的光學參量振蕩器或者差頻法去實現,這類方法產生的光學頻率梳可達到27微米波長。而對于波長短於400nm的極紫外波段,光學頻率梳的產生主要是通過腔增強的雷射脈衝與惰性氣體作用產生高次諧波,這裡技術可以將光學頻率梳延伸至11納米。未來基於鎖模雷射器的光學頻率梳的發展主要集中於實現高性能的同時 降低系統的尺寸重量和功率。

3.2 小型化和晶片級光學頻率梳

基於半導體雷射器的光學頻率梳代表性的系統是通過量子級聯雷射器和鎖模的垂直腔半導體雷射器產生光學頻率梳。而基於微諧振腔系統的光學頻率梳則是通過非線性光學的四波混頻過程將單頻泵浦光展寬為光學頻率梳。這兩類系統目前是唯一有希望真正實現晶片級集成化光學頻率梳的技術,但是其尚不成熟仍然面臨諸多技術挑戰,尚處於進一步發展中。其未來發展方向主要是進一步與光波導和半導體雷射器集成化去發展出亞瓦級高性能並易於大規模製造的產品來滿足實際應用需要。除此之外,基於相位調製單頻雷射的電光頻率梳和基於超連續譜產生的光學頻率梳也是兩類重要的小型化光學頻率梳光源。

圖2 光學頻率梳光源近些年的發展趨勢

4

光學頻率梳的應用

光學頻率梳的應用大致可劃分為兩類:

第一類應用是以高精度測量為主,對光學頻率梳各項技術要求極為苛刻,一般需要通過以原子鐘為基準來完成,主要在實驗室內完成。例如在絕對頻率測量的應用中,光學頻率梳可以用來測量光學原子鐘的躍遷頻率。由此推進的光學原子鐘技術已經可以比現有的微波原子鐘擁有更高的頻率/時間解析度。並且傳統的微波原子鐘發展已經進入平臺期,難以有大大的突破,而基於光學頻率梳的光學原子鐘技術依然有較大提升空間。此外,光學頻率梳通過對不同地區光學時鐘的對比和同步,幫助建立全球光學時鐘網絡以及協助實現不同地區物理事件時間上的同步,這將有助於高精度測量的完成。其他領域的應用中,光學頻率梳也被用於超低噪音微波頻率產生以及天文光譜圖像校正等等。

第二類應用主要是商業化應用,這類應用主要需要對變化的環境的穩健性要高,而對於光學頻率梳的穩定性精確度要求降低。例如光學頻率梳應用於光學雷達測距中,其測距的解析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光源,在平均時間為60毫秒下已經達到10納米精度。不足之處在於目前的光學頻率梳系統相對複雜昂貴,在商業應用上的研究集中於推進簡單小型化低成本的光學頻率梳系統的發展。此外,由於光學頻率梳的寬光譜,高空間相干性以及高頻率解析度的特性,其在基於雙光梳系統的光譜學應用中也取得了極大成功。

圖3雙光梳測距應用

5

光學頻率梳的未來展望

光學頻率梳未來發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發展集成了可攜式光學時鐘的光學頻率梳。這類光學頻率梳將有助於建立新的全球時間基準。並且基於此類光學頻率梳的洲際間的時間和頻率轉換將有助於獲取高精度的測量大地水準面,從而促進基礎物理的研究。

二是發展基於太空載體的光學頻率梳。在太空運轉的光學頻率梳將有助於提高全球定位系統的精度以及促進大氣光譜學的研究。同時基於太空載體的光學頻率梳由於其低震動噪音的環境以及遠離地球重力勢能,將有助於實現精度超過10-19量級對基礎物理量的測量實驗。

三是發展新型量子光學頻率梳。此類量子光學頻率梳有助於解決非經典統計問題。

原標題:Nature - 通訊物理學(綜述):光學頻率梳技術與應用的20年發展回顧與展望

來源:中國光學

編輯:Kun

相關焦點

  • Science | 光學頻率梳:電磁頻譜的「度量衡」
    它有效地連結了光學頻率與微波頻率,在過去二十年間推動了精密光譜學、光學測量技術、量子精密操控、光鍾等重要技術的發展(如圖1)。物理學家John L. Hall和Theodor W. Hänsch因為在雷射精密光譜學包括光頻梳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在2005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基於光纖雷射器的可見光頻率梳、20GHz可見光波段天文光學頻率梳
    特別地,類地行星觀測需要20GHz以上頻率間隔的頻率梳來定標光譜儀,這個頻率間隔一般的光纖雷射器無法達到,目前只能依靠法布裡-珀羅(FP)濾波裝置進行頻率倍增。由於FP透射光譜的有限線寬會導致邊模洩露,從而影響天文光譜儀的定標精度,因此需要源雷射頻率梳本身的頻率間隔儘量大,以抑制邊模。可見,研製高重複頻率(大頻率間隔)的頻率梳已經成為國際雷射器和頻率梳領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 進展|超低相噪全固態光學頻率梳及連續雷射頻率的精確鎖定
    自本世紀初飛秒光學頻率梳(光頻梳)問世並獲得20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來,其發展不僅日新月異,而且應用也層出不窮,從光頻標、精密光譜學、阿秒科學、基本物理常數等基礎研究拓展到了絕對距離測量、地外行星探測、微波光子學等高技術領域,特別是近年來在空間高精度頻標、空地高精度時頻傳遞等重大需求中也呈現出越來越廣泛而重要的應用潛力
  • 美國研發出雷射器晶片級光學頻率梳的高光譜成像系統
    雙光學頻率梳高光譜成像技術可與新型室溫雷射器很好地配合使用,將來可開啟更多的應用領域。光學頻率梳是指在頻譜上由一系列均勻間隔且具有相干穩定相位關係的頻率分量組成的光譜。光學頻率梳已經成為繼超短脈衝雷射問世之後雷射技術領域又一重大突破。
  • 片上光學頻率梳:可產生光子微波,應用於衛星通信和5G網絡!
    這些微波信號及其光學載波,可用於雷達、衛星通信和未來的5G無線網絡。隨著物聯網、車聯網等新科技不斷發展,如今加入無線通信網絡的手機、汽車等各種物品變得越來越多。據估計,到2025年,約750億個物聯網設備將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新型片上光學頻率梳:有望帶來新一代的時鐘、望遠鏡和通信技術
    導讀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官網近日報導,該研究院和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研究人員創造出了最新版本的基於晶片的微型頻率梳。這個最新版本通過改善和拓展微型頻率梳的功能,進一步提升對於時間和頻率的測量。(圖片來源:維也納技術大學)這些頻率梳(之所以這麼命名是因為等間距的頻率集合就像梳子的梳齒一樣)的微型版本小到足以放在晶片上,有望帶來新一代的原子鐘,大幅增加通過光纖傳輸的信號數量以及識別星光中微小頻率變化,這些變化暗示著看不見的行星存在。
  • 雷射技術重大突破:用光湍流產生頻率梳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然而,一種被稱為「頻率梳」的雷射器卻能發出更複雜的光線。頻率梳是一種特殊的雷射源,其頻譜由一系列離散的等間距頻率線組成。在頻域上,光學頻率梳表現為具有相等頻率間隔的光學頻率序列。這些頻譜線的分布特性如同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梳子,梳齒之間保持著相等的距離。
  • 中科院半導體所團隊實現1550/1310 nm波長10 GHz寬帶光學頻率梳的...
    光學頻率梳(光頻梳)在時間域上具有固定重複頻率的超短光脈衝,可以產生極高的峰值功率;在頻率域上具有等頻率間隔的梳齒,可以將光學頻率相干地連接到微波頻率,已廣泛應用於光學頻率計量、氣體檢測、天文光譜和基本物理常數的校準等領域。
  • 科學家開發具有兩個頻率梳對的半導體雷射器
    這一新興技術可得到更廣泛的工業應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科研團隊通過雙折射晶體的相同雷射脈衝串,產生了兩個相干的偏移脈衝串,用於產生可以驅動氣體樣品的雙梳狀光譜的一對光學頻率梳。使用外差檢測在微波域中提取雙梳狀信號。
  • 賈伯斯導師力作:雙頻率梳光譜學
    因為對光學梳形頻譜技術等雷射精確光譜學發展上的貢獻,他於200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72年到1986年,他在史丹福大學任教授,蘋果公司前任執行長斯蒂夫·賈伯斯就是他的學生。他的另一名學生,Carl Wieman於200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
  • 基於光梳的高精度光學分頻器的原理和性能測試結果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只能利用非線性效應實現特定比值的光學頻率轉換,如光學倍頻能實現fout = fin/0.5的光學頻率轉換,但還不能在光學波段實現任意數的分頻。光學頻率梳的發明為建立光學分頻器鋪平了道路。
  • 光學梳子,一種特別的光源
    前一種技術是由Theodor Hansch和John Hall在2000年左右開發的,這使得他們二人分享了20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因為他們對基於雷射的精確光譜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包括光學頻率梳技術。這些梳子的功能就像光的「標尺」,讓科學家能夠非常精確地測定光的頻率,徹底改變了基礎科學。
  • 生命之梳:新螢光顯微技術如何造福人類?
    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基於頻率梳的螢光壽命顯微鏡技術。該技術可用於觀察動態生物現象。 螢光顯微鏡廣泛應用於生物化學和生命科學領域,它使得科學家能夠直接觀察細胞內部和細胞周圍的部分化合物。螢光分子吸收特定波長範圍內的光,然後在較廣波長範圍內將其重新發射。
  • 3分鐘了解雙光梳測距技術
    吳冠豪、周思宇,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頻梳作為一種新型光源,由鎖模雷射器產生。光頻梳作為時域和頻域的超精密「光尺」,對精密計量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進展,也因此獲得了2005年的諾貝爾獎。
  • 百年高分子系列:螢光技術在高分子的應用和展望
    2020年是Staudinger博士提出高分子這個概念的第一百年(經典回顧| 百年高分子第一文!)。為了紀念這個高分子領域的首個百年,美國化學協會的高分子頂級期刊《ACS Macro Letters》推出了高分子科學百年的專題系列(100th anniversary of macromolecular science viewpoint), 並邀請了行業內各個研究方向的專家學者對相關的領域進行了回顧和展望。
  • 姚佰承:石墨烯電控光纖微腔光頻梳
    圖源: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Light學術出版中心,新媒體工作組當前主流的穩定光頻梳激發主要有三種技術方案:在高非線性集成微腔中激發孤子克爾頻率梳、在鈮酸鋰諧振腔中激發調製頻率梳在面向系統的實際應用中,人們希望能用一種光頻梳器件,實現上述所有方案的優點:既具有超低插入損耗,又具有高功率輸出;既高度集成,又效率突出;既能夠充分穩定,又能夠電光調控。特別是電光調控,將進一步進一步豐富化光頻梳的輸出,為光頻梳提供更為完備的功能,拓展其在複雜信號處理中的應用潛力。
  • 超高解析度光譜儀/復譜儀在光頻率梳領域的應用
    24/4/2013,基於APEX公司的先進技術,光譜儀/光復譜儀的超高解析度使得該產品在光頻率梳(OFCS)應用中成為必不可少的設備,可以作為一種功能強大的光譜特性的定性測試和評估的工具。1、光頻率梳概述高帶寬業務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網際網路的爆炸式增長,使得更大容量的長距,城域以及接入網的部署需求變得更為迫切。
  • AI應用場景的回顧與展望
    AI應用場景的回顧與展望 人民數字 Fintech 發表於 2021-01-08 09:29:50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令人難忘的一年,對於人工智慧來說也是如此。
  • 推薦論文|基於光調製自由運轉雷射器產生被動相干雙光梳光譜
    傳統的雙光梳光源需要高精度伺服反饋系統以實現光學頻率梳的穩定和同步,致使雙光梳光譜技術成為精貴的實驗室技術。PhotoniX於2020年3月6日發表此工作成果,在本論文中,他們採用具有被動相位穩定的光調製技術,無需載波包絡相位的主動鎖定,實現寬光譜高相干近紅外雙光梳光源的產生,並對多種溫室氣體(CO2,CO和C2H2)吸收譜線進行了高精度快速並行測量。
  • 光子集成多光子糾纏量子態以及片上光頻梳研究獲重要進展
    多光子糾纏態是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超越經典極限的超高解析度傳感及成像技術的基石,同時在探索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應用。特別是大規模集成的片上糾纏光子源已成為量子應用技術發展的迫切需求。Brent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