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具有兩個頻率梳對的半導體雷射器

2020-11-25 OFweek維科網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採用一種新方法,從單個集成自由運行的半導體疊片雷射器中產生高度穩定的偏移頻率梳對(Science,doi:10.1126 / science.aam7424)。他們在雷射腔內使用雙折射晶體,可以簡單地通過改變晶體厚度來將光束與頻梳偏移可調諧分離。該團隊表示:「這大大降低了雙梳狀光譜學的複雜性。」這一新興技術可得到更廣泛的工業應用。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科研團隊通過雙折射晶體的相同雷射脈衝串,產生了兩個相干的偏移脈衝串,用於產生可以驅動氣體樣品的雙梳狀光譜的一對光學頻率梳。使用外差檢測在微波域中提取雙梳狀信號。

尋求穩定

在200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頻率梳狀光譜,通過包含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等間隔的銳線雷射而產生的光譜作為標尺精確測量原子和分子。在雙梳法中,添加第二個頻率梳作為參考,可以顯著提高該方法的掃描速率和光譜解析度(參見「Dual-comb spectroscopy」,OPN,2017年1月)。在這兩種情況下,梳狀源通常是飛秒級別和模式鎖定的雷射,其時域中的脈衝串在頻域中以緊密間隔的光梳出現。

然而將雙梳方法實際應用的巨大挑戰在於,實驗室中可實現的兩個相互相干的相位穩定的脈衝串,卻很難將其單獨自由運行的雷射應用於工業環境中。一些雙梳裝置通過使用實時、計算誤差校正來克服這個難點,以實現雙梳間必需的穩定性。

另外一種產生兩個相互相干的穩定頻率梳的方法是從相同的自由運行的雷射中產生雙梳。在這種方式中,產生配對頻率梳的兩個脈衝串共享一個腔,使得梳之間相互相干並且穩定,而不受相位鎖定或事後誤差校正的幹擾。研究團隊現已經證明了一些雷射器的單雷射雙梳陣列裝置;比如在2016年報導的一項研究中,使用具有反向傳播雷射模式的環形腔以及非線性晶體來產生偏移脈衝序列(T.Illguchi等人,Optica,doi:10.1364 / OPTICA.3.000748)。

MIXSEL方式

由OSA研究員Ursula Keller領導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團隊,希望驗證它是否可以通過使用光泵浦半導體疊片雷射器獲得單雷射雙梳陣列,這是基於晶片級技術的優勢明顯且緊湊的平臺,因此可以將其應用於大批量生產和更廣泛應用。特別地,研究人員設計在鎖模集成的外腔表面發射雷射器(MIXSEL)上進行歸零。在MIXSEL中,可飽和吸收體(用於模式鎖定)和增益介質集成到同一個半導體晶片中;該晶片在雷射腔的一端形成反射鏡,另一端具有輸出耦合器。外部二極體雷射器泵浦MIXSEL腔。

在MIXSEL腔內,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還放置了另一個元件:雙折射晶體。晶體通過偏振將MIXSEL源分為兩根共線脈衝串;此外,由於兩列脈衝串通過它的光程長度差異,所以安排晶體滿足兩個脈衝列之間的脈衝重複頻率所需的差值。

結果驗證了兩根共線的光學頻率梳在光電檢測器處幹涉。與其他雙梳組合一樣,使用外差檢測進行實際測量,兩個THz頻率梳被混合以產生單個微波頻率梳;混合信號將兩個光頻梳的寬帶、高解析度光譜信號編碼為快速可讀、完善的RF數位訊號處理的拍頻。

水測試

該團隊在水蒸氣雙梳光譜實驗中測試了該裝置,使用穩定自由運行的雷射器,實現了快速、良好的光譜分析結果。研究表明,添加混合微波梳的簡單誤差校正/穩定性進一步提高了信噪比特性和穩定性,並可以通過調整雙折射晶體的厚度(因此施加的光程長度差)來調節兩梳之間的頻率差。

根據該團隊的說法,該系統的一個缺點是MIXSEL生成的頻率梳具有相對有限的帶寬。這意味著分析具有不同共振頻率的分子種類(例如)可能需要不同的MIXSEL雷射器。

研究人員指出,半導體行業已經建立的帶隙工程技術,讓這些基於MIXSEL系統的中心波長變得相對容易和便宜實現。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具有特定工作波長的半導體疊片雷射器陣列,可以比單個昂貴可調Ti:藍寶石雷射器更緊湊和經濟划算。「我們相信,雙梳MIXSEL方法有可能將雙梳狀光譜從實驗室環境帶到現場,用於廣泛的工業應用。」

相關焦點

  • 新型片上光學頻率梳:有望帶來新一代的時鐘、望遠鏡和通信技術
    背景一把米尺具有數百個刻度標記,可用來精確地測量距離。同樣,一種稱為「雷射頻率梳」的裝置,具有數百個均等間隔、清晰定義的頻率,可用來精確測量光波的顏色。技術這些頻率微梳的核心處有一個光學微諧振器,這是一個與人類髮絲寬度差不多的環形裝置,來自外部雷射器的光線在其中繞行數千次,直至形成高強度。微梳通常由玻璃或氮化矽製成,一般需要外部雷射的放大器。這樣會使頻率梳變得複雜、笨重且生產成本高。
  • 片上光學頻率梳:可產生光子微波,應用於衛星通信和5G網絡!
    微波光子學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就是「光學頻率梳」。光學頻率梳是一種特殊的雷射源,其頻譜由一系列離散的等間距頻譜線組成。這些頻譜線的分布,如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梳子,梳齒之間保持著相等的距離。這些具有穩定重複頻率的超短光脈衝,精確地對應於梳齒線的頻率間隔。脈衝的光電檢測產生微波載體。
  • 中科院半導體所團隊實現1550/1310 nm波長10 GHz寬帶光學頻率梳的...
    光學頻率梳(光頻梳)在時間域上具有固定重複頻率的超短光脈衝,可以產生極高的峰值功率;在頻率域上具有等頻率間隔的梳齒,可以將光學頻率相干地連接到微波頻率,已廣泛應用於光學頻率計量、氣體檢測、天文光譜和基本物理常數的校準等領域。
  • 光學頻率梳技術與應用的 20 年發展回顧與展望
    其定義銫原子兩個超精細能級間躍遷輻射9192631770次震蕩所持續的時間為1秒。相比於微波原子鐘,原子內對應於光學頻率的躍遷可以作為比微波原子鐘精度高出100倍的時間基準。 2 光學頻率梳基本原理 光學頻率梳可簡單理解為頻率和相位穩定的鎖模雷射器。鎖模雷射器產生周期性的雷射脈衝串。時間域內的周期性的雷射脈衝序列轉換到頻率空間裡,則可表示為包含了等間隔頻率的光譜。
  • 雷射技術重大突破:用光湍流產生頻率梳
    在頻域上,光學頻率梳表現為具有相等頻率間隔的光學頻率序列。這些頻譜線的分布特性如同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梳子,梳齒之間保持著相等的距離。維也納技術大學開發的頻率梳創造出了一系列均勻間隔的頻率光譜(圖片來源:維也納技術大學)頻率梳是一種以獨特的精度檢測和測量不同頻率光線的工具。
  • 基於光纖雷射器的可見光頻率梳、20GHz可見光波段天文光學頻率梳
    特別地,類地行星觀測需要20GHz以上頻率間隔的頻率梳來定標光譜儀,這個頻率間隔一般的光纖雷射器無法達到,目前只能依靠法布裡-珀羅(FP)濾波裝置進行頻率倍增。由於FP透射光譜的有限線寬會導致邊模洩露,從而影響天文光譜儀的定標精度,因此需要源雷射頻率梳本身的頻率間隔儘量大,以抑制邊模。可見,研製高重複頻率(大頻率間隔)的頻率梳已經成為國際雷射器和頻率梳領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 美國研發出雷射器晶片級光學頻率梳的高光譜成像系統
    近日,美國科研人家研發出基於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的晶片級雙光學頻率梳的高光譜成像系統。雷射器不僅體積小還高效,與微型晶片組裝。就可以檢測藥物中的分子或對患者皮膚中的組織進行分類。與太赫茲成像系統相比,該微型晶片低成本高效率。成像速度極快。
  • 新款QCL控制器,電流噪聲極小的半導體雷射器控制器
    (簡稱ppqSense)推出了一款市面上性能好的QCL雷射器控制器QubeCL,是目前市面上電流噪聲最小的半導體雷射器控制器。QubeCL由一個模塊化平臺組成,提供所有功能用於驅動和控制半導體雷射器,特別是量子級聯QCL雷射器,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度和操作便捷性。QCL要發揮其最優性能,在順從電壓、最大額定電流、電流噪聲和溫度穩定性方面,對控制器是最大的考驗。QubeCL的推出,能完美匹配QCL雷射器,同時也適用於任何其它半導體雷射器,比如DFB雷射器,ICL雷射器等。
  • 我國科學家開發新型半導體雷射器
    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秦川江課題組、日本九州大學安達千波矢研究室合作,開發出一種基於新型低成本半導體材料鈣鈦礦的雷射器,突破了其以往僅能在低溫下連續穩定工作的瓶頸,實現室溫可連續雷射輸出的鈣鈦礦雷射器。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成功研發飛秒雙梳Yb: CaF 2雷射器
    然而,由於高成本因素和複雜的實驗裝置,這種系統在工業和現場可部署應用方面受到限制,因此通常使用一對鎖定的飛秒雷射器來解決。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量子電子研究所物理系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實現了由單個雷射器來創建兩個發射高功率飛秒脈衝的高功率光學頻率梳,為可攜式雙梳狀光源在光譜學和精確距離測量等應用領域鋪平了道路。
  • 脈衝雷射光譜系統和頻率梳實現基於晶片的新型頻分計
    一種新的採用兩個頻率梳的基於晶片的頻分計已經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們開發出來。精密光譜系統是基於脈衝雷射的,並會使用一種被稱為雙梳光譜的技術。這使得它將會實現高一千倍的精確度,近一百萬倍的速度,相比今天使用的標準工具。
  • 單雷射產生大功率雙梳飛秒脈衝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利用單個雷射腔製造出兩個高功率光頻率梳這項新開發為可攜式雙梳光源鋪平了道路,適用於光譜學和精密距離測量等應用。光頻梳發出一系列顏色(或頻率),這些顏色和梳子上的牙齒一樣完美。兩個脈衝重複率略有不同的此類頻率梳通常組合在一起,以創建雙梳裝置,發出短脈衝流。來自瑞士蘇黎世ETH的班傑明·威倫伯格將在10月13日至16日舉行的2020年OSA雷射大會上介紹新方法。
  • Science | 光學頻率梳:電磁頻譜的「度量衡」
    在射頻領域成熟的頻率合成與控制的技術,正是缺少這樣一種轉換的關係,在光頻的應用似乎遙不可及。如何巧妙地將二者連結,充分地開發光學在時間頻率標準、計量學以及基礎科學的潛力,路漫漫其修遠兮,科研工作者一直在求索答案。光學頻率梳就是這真理之門的鑰匙!隨著飛秒雷射技術、非線性光學的飛速發展,以光學頻率梳為代表精密頻率測量技術應運而起,一舉解決這個難題。
  • 科學家創造出最小的半導體雷射器-比毫米小3000倍
    由ITMO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宣布開發出世界上最緊湊的半導體雷射器,這種雷射器在室溫下可以在可見範圍內工作。根據這項研究的作者,雷射是一個只有310納米大小的納米顆粒(小於一毫米的3000倍),在室溫下可以產生綠色相干光。研究論文發表在ACS Nano上。
  • 俄羅斯開發出世界上最緊湊的綠光半導體雷射器
    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近日,科學家宣布開發出了世界上最緊湊的半導體雷射器,該雷射器在室溫下工作在可見光範圍。
  • 半導體雷射器是什麼?
    半導體雷射器是什麼?半導體雷射器是一種把電能轉換為光能的新型器件。1962年有人研究成功在液氮溫度下,正向偏置的砷化鎵PN結雷射器。以後又研究成功了雙異質結的半導體雷射器,使半導體雷射器的性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 國內外雷射技術最新進展盤點:新型半導體及納米雷射器
    這種方法通過多個半導體雷射器的相干合成,每一個雷射器都以不同頻率的連續波模式運行。通過精確控制每個雷射器的輸出振幅和相位,就可能產生一系列複雜的脈衝光波形。研究人員用這套設備發出了100GHz的脈衝。  博士研究生DaivdWu說:「通過整合較多數量的輸入雷射器,就可以獲得更短或者更複雜波形的脈衝或者更大的功率。
  • 推薦論文|基於光調製自由運轉雷射器產生被動相干雙光梳光譜
    傳統的雙光梳光源需要高精度伺服反饋系統以實現光學頻率梳的穩定和同步,致使雙光梳光譜技術成為精貴的實驗室技術。PhotoniX於2020年3月6日發表此工作成果,在本論文中,他們採用具有被動相位穩定的光調製技術,無需載波包絡相位的主動鎖定,實現寬光譜高相干近紅外雙光梳光源的產生,並對多種溫室氣體(CO2,CO和C2H2)吸收譜線進行了高精度快速並行測量。
  • 進展|超低相噪全固態光學頻率梳及連續雷射頻率的精確鎖定
    在光頻梳研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對載波包絡相移頻率fceo的精確鎖定,其不僅決定著整個頻率梳的初始頻率漂移,而且在飛秒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研究中也影響著所能得到的作用效果與物理效應,因此如何精密控制並鎖定fceo以獲得極低相噪的結果,是光頻梳與超快雷射研究中極具挑戰性的工作之一,也是光頻梳所能達到水平的重要標誌。
  • 賈伯斯導師力作:雙頻率梳光譜學
    在PNAS發表的這個成果,該研究團隊成功演示了使用兩個飛秒雷射頻率梳雷射器和一個單光子計數探測器的寬帶譜高解析的雙梳光譜技術(Dual-comb spectroscopy),即使雷射器光功率被強烈衰減至比通常使用的弱十億倍,這為雙梳光譜學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廣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