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吶!地球居然是太陽系密度最大的天體

2020-12-04 解仁江

周一 · 知古通今|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太空探索|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索 | 周六 · 茶餘星話 | 周日 · 視頻天象

作者:Ethan Siegel

發布於Forbes宇宙大爆炸專欄

翻譯:毛明遠

校對:牧夫天文校對組

後期:庫特莉亞芙卡,李子琦

我們太陽系內有恆星、行星、矮行星、衛星、小行星,這些天體中誰的密度最大呢?第一感覺,會覺得是大質量大體積的天體,憑藉對萬有引力和天體演化的理解,木星、太陽的密度會勝出?但實際上它們的密度不足地球的四分之一。

換一個角度,你可能會認為重元素較多的天體密度會更大,這樣水星就是密度最大的,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目前,已知的足夠大的天體中地球是密度之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八大行星按照實際大小比例排列,但距離並非實際比例。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USER WP

密度是最簡單的物質特性之一,但並不是最基礎要素,它由質量和體積決定。從顯微尺度到天文尺度,所有常規物質都具有一定的內在能量:我們通常所說的質量。它們同時佔據了一定的空間:我們所說的體積。密度是兩者的比值。

太陽系如同所有恆星系統一樣誕生於恆星生成區域的氣體塵埃雲。45億年前太陽系就是在引力作用下逐漸形成的。我們藉助阿塔卡瑪毫米/亞毫米波陣列(ALMA)能夠直接觀測研究恆星和原行星盤演化。

ALMA影像:一顆年輕的恆星HL Tauri周圍是原行星盤,行星正在形成。光譜分析表明其存在大量和多種有機含碳化合物。

Credit: ALMA (ESO/NAOJ/NRAO)

正如上圖展示的,新的恆星、行星、衛星、小行星甚至外側帶(類似柯伊伯帶)正在形成,我們可以看到中間的空缺,行星正在形成,它們正「清除」所在區域的塵埃和氣體;我們同樣可以看到,溫度從中心的高溫區域向外遞減。

但是,我們無法看到物質是如何分布的,它們中的物質包括輕元素到重元素、簡單到複雜的物質分子,甚至有機分子。這裡有三個因素主導著物質如何分布。

行星大小比較:地球半徑比金星大5%;但海王星半徑是地球的近5倍。

Credit: LSMPASCAL OF WIKIMEDIA COMMONS

一、引力作用

由微小粒子構成的物質盤處於旋轉狀態,靠內側的速度略高於外側,引起碰撞聚集。那些已形成的稍大顆粒,或是小顆粒聚集成的稍大顆粒,它們的引力作用也會增強,吸引越來越多的顆粒。經過千百萬年,行星逐漸形成了。

二、中心高溫和強輻射

新生區域中心物質聚集,溫度和壓力逐步上升,恆星形成。在靠近恆星的周圍,只有較重的元素可以留存,較輕的元素在高溫和高強度輻射下裂解,因此最內側的行星由大量金屬元素構成。往外側,有一個界限,我們太陽系這一界限內側是巖質行星,外側是氣態行星。而且,整個恆星系統從內往外的物質分布可以看出,重元素逐步減少。

三、行星遷移

宇宙的時間尺度下,複雜的外部引力作用下行星的運行並不穩定,會發生遷移,可能撞向太陽,可能撞向其他天體,在靠近太陽時,原本的冰凍狀態物質會揮發。如果太靠近恆星,恆星的「大氣」會增加摩擦以致於行星的軌道不再穩定,逐漸「墜入」恆星。如今我們太陽系已形成45億年了,我們猜測在早期發生過很多事件。

示意圖展示了一個原行星盤,恆星將「吹走」附近行星大量輕元素,遠處的較大質量天體比如木星和土星hold住了氫、氦等輕元素。

Credit: NAOJ

我們現在的太陽系貌似遵循著一個較為穩定的運行模式:我們有8顆行星圍繞著太陽在各自橢圓軌道上做周期運行;水星是最靠近太陽的,往外分別是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帶、四顆氣態行星(以及它們的衛星)、柯伊伯帶以及奧爾特雲。

如果按照元素構成,水星將是密度最高的,它擁有高比例的較重元素。即使運行到靠近太陽的小行星,外側物質揮發後,它們的密度也不會超過水星。第二是金星,第三是地球,其後是火星,一些小行星,還有就是木星的最內側衛星木衛一(Io)。

但是通過研究廣大的太陽系外行星,我們了解到除了原始物質構成外,引力下的壓縮發揮了巨大作用。如果質量小於地球的兩倍,這顆行星還將是一顆巖質行星,因為更大的引力壓縮作用,它擁有更高的密度。超過這一界限將會是一顆氣態行星,外周氣體會顯著降低它的密度,因此土星就是一顆密度最低的行星。另外一個界限下,引力壓縮作用又會是主導,因此土星體積是木星的85%,但質量僅是木星的1/3。如果是更大的質量,超過下一個界限,核聚變將啟動,它會是一顆恆星!

月球起源的一種猜測:巨大撞擊下形成巖石蒸汽「Synestia」,之後形成月球。

Credit: SARAH STEWART/UC DAVIS/NASA

如果有一顆木星一樣的行星靠近太陽,它的大氣將被剝去,剩下的內核將會是太陽系密度最高的天體。在行星生成階段,高密度和重元素會趨於內核,引力壓縮下它的密度會進一步增加,但是我們太陽系並不存在這樣的行星。在太陽系,地球就是密度最高的天體,雖然構成它的元素整體比水星輕2-5%,但地球擁有約水星18倍的質量,更大的引力壓縮作用超過了上述因素。

但地球最特別的當屬它孕育著生命!我們要加倍呵護它!

專欄打賞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8大行星密度對比

Credit: NASA

謝謝閱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地球密度是太陽系中已知天體密度最大的?
    請注意,這是滿足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提出的所有三個行星標準的僅有的八個天體,它們繞太陽公轉的距離僅在同一平面的幾度之內。在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矮行星、衛星和小行星等中,只有一個天體密度最大的。您可能會基於這樣的事實:引力閱讀的天體,其密度越大,因此認為木星或太陽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天體,但它們密度只是地球密度的的四分之一。
  • 太陽系中儲水量最大的天體是哪個?
    地球作為太陽系內含水最多的天體之一,海洋的面積佔到了地球表面積的71%,因此從外太空看過來,地球就像一個蔚藍色的水球,水體的總體積更是達到了13億8600萬立方千米。但是在太陽系內不只是地球上有水,相對於太陽系中的其他一些天體,我們地球上的水卻是不值一提的,比如木衛二,以及它的「鄰居」——木衛三。
  • 太陽系中儲水量最大的天體是哪個?
    地球作為太陽系內含水最多的天體之一,海洋的面積佔到了地球表面積的71%,因此從外太空看過來,地球就像一個蔚藍色的水球,水體的總體積更是達到了13億8600萬立方千米。
  • 宇宙8個迷人的東西:太陽系最大的天體,比珠穆朗瑪峰還高的火山
    1.太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太陽的直徑是139萬公裡,大約是地球的109倍,質量大約是1.9891*10^30千克,約佔整個系統的99.8%。太陽的核心溫度可達1500萬攝氏度。
  • 太陽系最大的十顆衛星,最大的居然比水星還大!
    目前太陽系各類天體擁有的天然衛星總數已超過180個,並且每年都有新衛星被發現。但這些新發現的衛星,都沒能撼動太陽系前十大衛星的位置,那太陽系前十大衛星都有哪些呢?1、木衛三木衛三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圍繞著木星運轉,公轉周期約為7天。木衛三的直徑比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的水星還大,但其質量卻只有水星的一半,同時,它也是太陽系中已知的唯一擁有磁圈的衛星。研究發現,木衛三的冰蓋下有一片鹹水海洋,其液態水含量超過地球。
  • 宇宙最大的天體,質量是地球的2萬萬億倍,體積能裝下2億億個太陽
    太陽是太陽系的核心天體,同時也是太陽系最大的天體,那麼太陽有多大呢?我們知道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對於人類來說,木星已經是一個巨無霸了,因為木星的質量是地球的300多倍,體積是地球的1300多倍,也就是說木星可以裝下1300個地球,然而木星這個「巨無霸」在太陽面前根本就是小弟,因為太陽的質量是木星質量的1000多倍,太陽的體積同樣是木星體積的1000倍左右,由此可見太陽有多麼龐大,如果把地球同比例大小的圖片放在太陽圖片上,你會發現地球只有一個像素那麼大,可是就是只有像素那麼大的地球卻生活著
  • 太陽系內,儲水量最大的天體是哪一個?地球排名第幾?
    地球「更多的水」在地下如果我們從太空當中看向地球,我們就會發現,地球就好像是一顆水球一樣。地球表面70%左右的面積都被水覆蓋,放眼整個太陽系各個天體,幾乎很難再找到第二個類似於地球這樣的「水球」了。但是如果我們要問,在太陽系當中儲水量最大的天體到底是哪個?其實,地球就很難能夠排上號。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但實際上並不簡單。
  • 太陽系天體體積排行榜,第一名是太陽,地球排第幾?
    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都集中在太陽,如此之多的物質使得太陽成為了太陽系當之無愧的體積之王,它也是整個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直徑大約為1392萬千米,它的體積大約為地球的130萬倍。第二名,木星。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四顆氣態行星之一,也是太陽系僅次於太陽的第二大天體。
  • 把最大的天體,盾牌座放在太陽系,會怎麼樣?
    把最大的天體,盾牌座放在太陽系,會怎麼樣?盾牌座UY是目前人類已知的最大的恆星。盾牌座到底有多大呢?一句話,太陽在它的面前就是就好比一粒塵埃。如果把這個大傢伙放在太陽系會怎麼樣呢?圖示:盾牌座UY太陽在太陽系中是絕對的老大。
  • 精美壁紙分享~太陽系天體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現有40億~46億歲, 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
  • NASA發布的一些太陽系天體海報,美如畫!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裡。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 在太陽系中,個頭最大和最小的行星分別是誰?
    太陽系是以恆星太陽為中心,其他天體圍繞太陽公轉而形成的「恆星天體系統」,除了恆星太陽之外,太陽系內還包括行星、矮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際物質等等,這些天體共同組成了豐富多彩的太陽系。在太陽系中總共有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 太陽系中最恐怖的天體,你一定想不到是它,比地球大千倍!
    太陽系中最恐怖的天體,你一定想不到是它,比地球大千倍!太陽系是我們人類生存的星系,地球孕育生命得益於太陽,八大行星也圍繞太陽公轉,那太陽系最讓人「恐懼」的天體是什麼呢?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擁有相當於1000個地球的巨大天體。
  • 太陽系中富含水資源的天體並不只是地球一個
    水被認為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標誌,太陽系中富含水資源(包括冰)的天體並不只是地球一個,地球含水量僅為13.8億立方千米,這在很多星球面前都無法相比。一、天王星 天王星的質量是地球的十四點五倍,自身的密度是比較低的,而且這個星球中的大氣成分主要就是氫和氦
  • 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和地球有哪些不同?
    這不僅僅因為它是太陽系裡最大的行星,還在於經過幾個世紀的研究之後,我們仍未徹底了解木星的全部秘密。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木星和我們熟知的其他行星有很大差別。在它難以想像的體型、質量、成分、磁場與重力場和它那令人印象深刻的衛星系統等多方面,木星向我們展示了行星究竟可以有多麼多樣化。
  • 宇宙最大天體被發現,質量是地球的2萬萬億倍,體積是太陽的2億億倍
    這顆恆星極其巨大,大到讓你懷疑人生,大到讓你感到恐懼,太陽已經足夠大了,可是它的體積只有盾牌座UY的60億分之一,地球更小,地球的體積只有盾牌座UY體積的七千五百萬億分之一,如果把地球與盾牌座UY對比,你會發現地球根本沒有資格和它比大小,因為同比例的圖片上地球根本看不見,連一個像素都不如,其實不要說地球,就是太陽在圖片上的像素也只有一點點,或許只有太陽系才可以與之相比,如果把盾牌座UY放在太陽系中,
  • 小火箭聊流浪地球之四:洛希極限與天體半徑和密度有關
    地球停止自轉後,像上圖這樣的通過延時攝影的技術拍攝的星軌,就沒了。 當然,小火箭認為,地球停止轉動之後,影響最大的還是海洋! 放到地球上,就形成了平均深度約為3688米的海洋,其最大深度為10994米,位於馬裡亞納海溝。 那麼,小火箭要說什麼呢? 答:地球停止自轉後,海洋的分布會發生巨大改變。
  • 霍爾姆斯彗星爆炸兩月後已變成太陽系最大天體
    晨報訊(記者 王大鵬)10月24日,就在「嫦娥一號」發射同一天,一樁人類史上最大一次彗星爆發事件同時發生——太陽系中編號為17P的周期彗星「霍爾姆斯」彗星突然爆亮兩百多萬倍。本報10月29日曾對此進行報導。
  • 宇宙中的天體種類繁多、有大有小,每一種天體的最大者各是誰?
    因為在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天體,有如地球一般運行的行星,也有光彩奪目的恆星,還有那神秘莫測又力量強大的黑洞,它們都以各自特有的方式存在於這個宇宙之中。人有高矮胖瘦,天體自然也是有大有小,那麼你知道宇宙中不同天體的最大者都是誰嗎?
  • 太陽系行星排列為啥是巖質行星在內氣態行星在外?不只是因為密度
    太陽如此巨大的質量,也產生了非常強大的引力,因此太陽系中所有的天體的引力中心都是太陽,就是如果讓一個物體隨意下落的話,那麼,在太陽系中它必然會落向太陽的方向,而且最終都會落到太陽上。那麼如果我們往杯子裡放的小東西的密度不同,那麼他們在杯子中所處的位置也不一樣,如果是小鐵球的話,它必然會沉到杯子的底部,而如果是木頭和塑料球的話,它們甚至可以漂在杯子的水面上,這是由於它們的密度不同造成的,鐵質小球的密度最大,所以會沉到水底,塑料小球的密度相對小一些,如果和水的密度一樣,那麼它會漂在水的中間,而木頭小球基本上都會漂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