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爾姆斯彗星爆炸兩月後已變成太陽系最大天體

2020-12-05 央視網

    晨報訊(記者 王大鵬)10月24日,就在「嫦娥一號」發射同一天,一樁人類史上最大一次彗星爆發事件同時發生——太陽系中編號為17P的周期彗星「霍爾姆斯」彗星突然爆亮兩百多萬倍。本報10月29日曾對此進行報導。昨天,記者從研究霍爾姆斯彗星的中國科研小組獲悉,兩個月來,這顆彗星不僅亮度沒有明顯暗淡,體積竟持續膨脹,已超過太陽體積的兩倍多,成為太陽系中單體體積最大天體。

    堪稱2007年最重大天文事件

    「有一點需要更正,過去都說它增亮100萬倍,但經過對比10月21日霍爾姆斯彗星,它增亮實際不止100萬倍,而是230多萬倍!可以說這是人類文明史上觀測到的最大一次彗星爆發。」

    在北京天文館館長、小行星專家朱進的帶領下,一個研究霍爾姆斯彗星的課題組正持續對其進行觀測。該課題組成員孟奐對記者說,兩個月來,霍爾姆斯彗星出現了新變化,由爆發時的一個亮點長成現在的「大個頭」,看上去似乎是暗了,但總亮度幾乎沒有變化。

    「這顆彗星本身的彗核直徑只有3公裡,但它爆發以來不斷釋放氣體和塵埃物質,使它越來越『胖』,11月9日直徑已經超過太陽,已經是太陽直徑兩倍多了,成了太陽系裡最大天體。從10月24日爆發起,它的體積膨脹了1700多倍!現在其平均直徑仍以每天9萬公裡的速度擴散。」孟奐說。

    對於這樣一個奇異的天文現象,我國著名天文學家、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競說,這無疑是2007年太陽系最重大的天文學事件之一。「搞了這麼多年天文,我也看不懂。」

    全球多個專家組正在破謎

    目前,國際上有多個專家組都在研究彗星爆亮問題,但兩個月過去了,全世界仍沒有一個人搞明白它到底是怎麼回事。

    李競說:「別說兩個月,明年能不能解釋都不一定。」他說,按照人類目前掌握的經典理論,彗星爆炸原因有二,一是內部結構失衡,二是互相碰撞,但目前已基本排除了碰撞的可能性。通常,彗星只有在接近太陽的時候才能增亮,可它離太陽還遠著呢。因此可以說,霍爾姆斯彗星推翻了現在所有現成的理論!「一般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為什麼會這樣?現在沒人知道。」

    同時,夏威夷大學天文學家小組在一份聲明中稱,哈勃太空望遠鏡也無法揭示它「暴肥」的原因。但李競肯定地說,該彗星距離地球2.4億公裡,是地球距太陽距離的1.6倍左右,因此,不會對地球構成任何影響。

    專家預測

    霍爾姆斯最終命運

    未來霍爾姆斯彗星將會變成什麼樣?李競說,沒有人能準確地預測出,但有幾種結果可能出現。

    ●化為流星雨不復存在

    彗星的一種結果就是彗核物質發生裂碎,像一塊大石頭被炸碎了一樣——四分五裂,然後變成流星雨,「事實上,有些流星雨就是由彗星裂碎形成的。」

    所以變成一場流星雨正是霍爾姆斯彗星的「出路」之一。如果真是那樣,變成小顆粒、化做流星雨的霍爾姆斯彗星將不復存在。

    ●明年元月第二次變亮

    早在1892年霍爾姆斯彗星就曾這樣爆發過,它的亮度當時也增加了二三十萬倍,增亮後,在亮度慢慢減弱時,卻又在第一次爆發79天之後,第二次爆發增亮,爾後非常快地暗淡下去。

    「這也正是霍爾姆斯彗星今後的另一種可能的結果,現在霍爾姆斯彗星爆發已經快兩個月了,如果像1892年一樣,它將在本月底或明年元月初再次增亮,爾後迅速變暗,我們正在拭目以待。」孟奐激動地告訴記者,如果能看到這一幕,那將是他一生中經歷的最大一次天文事件。至於其他的可能性,天文學家目前還無法預測。

責編:趙德禮

相關焦點

  • 「霍爾姆斯」彗星突然爆發 體積已超過太陽
    圖為望遠鏡拍攝到的彗星「霍爾姆斯」(左)的照片,照片還提供了同比例的太陽10月24日,一顆名為「霍爾姆斯」的彗星突然爆發,亮度增加了近百萬倍,天文專家稱這是百年不遇的彗星大爆發。最近半個月,您可在英仙座尋找這顆奇異彗星。該彗星的彗發與彗尾結構不明顯,您可能會誤以為它是一顆恆星。據《中國日報》報導 上月底,「霍爾姆斯」彗星突然爆發,亮度增加了近百萬倍。如今,這顆彗星亮度雖然變暗,但不斷膨脹的「身體」讓其體積超過了太陽。
  • 太陽系存在過的最大天體是太陽嗎?不,這顆彗星可在當時獨佔鰲頭
    我們都知道在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天體就是太陽,它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其質量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直徑為139萬公裡,是地球的109倍,其顆粒能波及影響太陽系所有行星,確實稱得上是龐然大物了,可神秘的宇宙就是會出現任何讓人類科學意想不到的事情。
  • 天文學家找到爆亮百萬倍彗星"霍爾姆斯"的尾巴
    10月26日,加拿大天文學家用拍攝的近紅外波段的照片,顯示出霍爾姆斯彗星黯淡的尾巴。最近這顆彗星突然爆發,增亮百萬倍。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顆名為「霍爾姆斯」(Holmes)的彗星近日突然爆發,亮度增加了近百萬倍,令全世界的天文愛好者大呼過癮。
  • 盤點那些不可思議的神奇天體
    GOODS-850-5 圖片源於網絡6、太陽系中最大的單一物體:霍爾姆斯彗星>霍爾姆斯彗星俗稱福爾摩斯彗星,在1892年被英國天文學家發現。霍爾姆斯彗星屬於一顆周期彗星,環繞太陽的公轉周期大約為6.88年。作為一顆17等星,霍爾姆斯彗星在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也不能被肉眼觀察到,但是這顆彗星亮度可以突然增大,也就是所謂的彗星爆發。1892年被發現時霍爾姆斯彗星爆發為4等星;2007霍爾姆斯彗星年再度爆發,突然增加到2.4星等。
  • 彗星的公轉與太陽系其他天體的公轉有什麼不同?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有問必答 提個醒彗星的公轉與太陽系其他天體的公轉有什麼不同?答:在太陽引力作用下,八大行星、矮行星,以及眾多的小行星、彗星等天體,都環繞太陽公轉。話是這麼說,但注意到了嗎?彗星有周期彗星與非周期彗星之分。周期彗星公轉的軌道是橢圓,非周期彗星公轉的軌道是拋物線或雙曲線。也就是說,周期彗星能定期回到太陽身邊,像太陽系其他天體公轉那樣。非周期彗星終生只能接近太陽一次,而一旦離去,就會永不復返,永遠拜拜。這類彗星或許原本就不是太陽系成員,只是無意中闖入太陽系的過客。
  • 按彗星軌跡,太陽系中存在第二平面,有可能是彗星的「第二家園」
    但是對長周期彗星的最新研究發現了一個第二家園,叫做「空黃道平面」。它應該是由於彗星被銀河系的重力所拉扯而形成。當太陽系剛開始形成時,是從一些散狀無規則的氣雲和灰塵被擠壓,變成飛速旋轉的又大又厚的圓盤。所有的行星,小行星還有彗星都是存在於這個圓盤上。
  • 彗星增亮百萬倍 專家分析是天體撞擊造成大爆發
    霍爾姆斯彗星大爆發  一顆編號為17P,名為霍爾姆斯的彗星日前突然增亮,在5天時間內,亮度從原來的17.8星等一下子躍到肉眼可見的2.4星等,其亮度增加了100萬倍!省天文學會嚴家榮老師表示,最近是觀測這顆彗星的大好時機。
  • 地球上看到的彗星來自哪裡?發現彗星通往內部太陽系的門戶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由中佛羅裡達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彗星如何從太陽系外圍到達並被輸送到更接近地球的內部太陽系的理解。在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快報》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Gal Sarid及其合著者報告了許多彗星在接近太陽系之前通過的軌道「門戶」發現。這個入口是模擬在木星和海王星之間混沌軌道上移動的小冰體。
  • 地球上看到的彗星來自哪裡?發現彗星通往內部太陽系的門戶!
    在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快報》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Gal Sarid及其合著者報告了許多彗星在接近太陽系之前通過的軌道「門戶」發現。這個入口是模擬在木星和海王星之間混沌軌道上移動的小冰體。研究小組模擬了來自海王星軌道之外,穿過這顆巨大行星的區域,以及木星軌道內的天體的演化。這些冰體被認為是太陽系誕生以來幾乎原始的物質殘留物。
  • 又發現一個從其他太陽系,跑到我們太陽系的星際天體!這次是彗星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包括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有了一個歷史性的發現,在一顆從另一顆恆星系統中漂泊到我們太陽系的彗星中檢測到了氣體分子。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能夠在星際物體中探測到這種類型的物質。
  • 又發現一個從其他太陽系,跑到我們太陽系的星際天體,這次是彗星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包括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有了一個歷史性的發現,在一顆從另一顆恆星系統中漂泊到我們太陽系的彗星中檢測到了氣體分子。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能夠在星際物體中探測到這種類型的物質。
  • 太陽系最大天體一定是太陽嗎?聽完科學家的介紹才恍然大悟
    從常識的角度來講,由於太陽在太陽系內處於主宰的地位,所以,太陽系最大的天體毫無無疑就是太陽。這似乎沒有問題。但是科學家卻告訴我們,事實上,有些時候未必是這樣。所謂天體,往往隨著限制條件的改變,所指稱的也不盡相同。
  • 太陽系特殊小天體或有光環:兼具小行星彗星特徵
    示意圖:擁有光環的半人馬型小天體Chariklo。Chariklo是最大的半人馬型小天體,其特點介於小行星與彗星之間。
  • 人類第一次觀測到彗星在太空中爆炸,TESS記錄了爆炸過程
    TESS在繞地軌道上運行彗星是指進入太陽系內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呈雲霧狀的獨特外貌。彗星的運行軌道多為拋物線或雙曲線,少數為橢圓。目前人們已發現繞太陽運行的彗星有 1700 多顆。著名的哈雷彗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 76 年。
  • 「彗星」宇宙中奇怪的天體!科學家:裡面或許藏著太陽系誕生秘密
    「彗星」宇宙中奇怪的天體!科學家:裡面或許藏著太陽系誕生秘密彗星一直是宇宙中一種比較奇特的天體,一開始只是一顆不起眼的黑色「石頭」,隨著運動軌跡不斷地靠近太陽,太陽的溫度把它表面的冰層蒸發,把它內部被冰凍的物質融化,從固態轉化為氣態。緊接著氣態衝破外部軀殼的束縛,浮在彗星表面。
  • 天體種類之二行星衛星彗星
    行星是指之身不發光,環繞恆星運轉,做著自轉和公轉運動的天體,包括類地行星(固態行星)和類木行星(氣體行星)。在太陽系有九大行星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 為什麼說彗星的軌道非常特別,不同於太陽系其它的天體?
    即便輻射壓的作用它是存在的,但是不是還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就是彗星的組成物質很小、很鬆才能被太陽光輻射給吹出來。那為什麼其他的小行星也是暴露在太陽風之下卻沒有形成慧尾呢?這就聯繫到另一個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彗星是從哪兒來的好像有幾個版本。曾經聽到過一個版本說,彗星是在星際空間當中到處流浪的天體,受到太陽的引力被他追過來的。但顯然好像現在它不是主流了,關鍵是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來歷。
  • 在木星之外,發現了一個彗星搖籃,起源於柯伊伯帶的半人馬天體!
    「脾氣」的,因為彗星冒險靠近太陽,當彗星從太陽系的外緣俯衝進來時,這些冰冷的天體開始噴出氣體和塵埃。彗星的發光爆發可以產生壯觀景象,使夜空在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裡變得光彩照人。但是彗星並不是這樣誕生的,彗星從最初的形成位置到太陽系內部路徑已經爭論了很長時間。行星科學家對彗星非常感興趣,因為彗星可能是太陽系誕生以來遺留下來的最原始物質殘留物。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內第二個星際天體:C/2019 Q4彗星
    來源:新浪科技C/2019 Q4是第二個已知的穿越太陽系的星際天體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9日消息,近日,天文學家成功拍攝到一顆星際彗星的圖像。研究人員認為,這顆彗星正在穿越我們的太陽系。這張圖片是由位於夏威夷的雙子星天文臺(Gemini Observatory)發布的。
  • 太陽系當中騷動的小體量星體:小行星、彗星、流星體
    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宇宙中的各種星體,都是在中心天體的引力下繞著中心天體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小體量的星體也一樣。但是由於自身質量較小,容易受到周圍大體量星體的吸引,於是就變得騷動起來了,我們來看看它們都幹了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