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發現一個從其他太陽系,跑到我們太陽系的星際天體,這次是彗星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包括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有了一個歷史性的發現,在一顆從另一顆恆星系統中漂泊到我們太陽系的彗星中檢測到了氣體分子。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能夠在星際物體中探測到這種類型的物質。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內第二個星際天體:C/2019 Q4彗星
來源:新浪科技C/2019 Q4是第二個已知的穿越太陽系的星際天體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9日消息,近日,天文學家成功拍攝到一顆星際彗星的圖像。研究人員認為,這顆彗星正在穿越我們的太陽系。這張圖片是由位於夏威夷的雙子星天文臺(Gemini Observatory)發布的。
-
經過幾光年的旅行之後,在我們太陽系中,應該有隱藏的星際彗星!
在經過幾光年的旅行之後,應該有隱藏在我們太陽系中的星際彗星。蘇黎世大學天體物理學家、NCCR行星成員湯姆·漢茲(Tom Hands)表示:也許我們已經看到了一顆彗星,但認為它是太陽系中形成的一顆「正常」彗星。幾個世紀以來,彗星一直令人類著迷,這些奇異的物體是從哪裡來的?
-
星際天體難逃人類視野,科學家找到方法,它們進入太陽系就被發現
星際天體,一般指的是來自系外的天體,而在太陽系中,能夠被人類發現的星際天體實在太少了,就目前來說,人類就只發現了2顆星際天體,其中第一個是奧陌陌小行星,一顆於2017年10月18日發現的雙曲線小行星,其形狀如雪茄,長約400米,寬約40米,呈偏紅色,具有後固態表面。
-
闖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 揭秘天體與生命起源?
在開始觀測不久,電腦信息就提示發現了一個可疑近地天體。Rob對此天體的運動軌跡進行了估算,結果讓他很是吃驚,從其運行軌跡來看,不太像太陽系內天體的軌道。接下來幾天,他又利用更大口徑的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進行了追蹤觀測,進一步確認了此天體的軌道非常極端:雙曲線軌道偏心率達到了1.19,這是目前已知最高的。如此高的偏心率表明這是一個來自於太陽系之外的天體。這是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第一個星際天體。
-
這是首個來到太陽系的星際彗星!
科學家正式通告:這次來到太陽系的物體是出自太陽系外的是首個星際彗星,同時也是人類所觀測到的第二位系外來客!雖然這是迄今發現的第一顆星際彗星,但是它似乎和我們太陽系的彗星並沒有什麼區別,彗頭和彗尾,狀如掃帚。
-
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內發現系外天體「奧陌陌」,顏色偏紅呈現雪茄狀
,比如說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就是以太陽這顆恆星為中心天體而組成的天體系統,其他所有天體包括八大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星際物質等都是圍繞太陽運行,都稱為太陽系內天體。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半人馬座α星,也被稱為比鄰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大約為4.22光年,和太陽系一樣,以比鄰星為中心也會形成一個恆星天體系統,我們可以稱為「比鄰星系」,其他天體也同樣圍繞比鄰星運動,太陽和比鄰星就像兩個巨大的吸鐵石,彼此吸引天體在自己的周圍,很難有天體能夠脫離而跑到對方區域,同時兩個天體系統之間的空間距離也十分遙遠。
-
天文學家揭示太陽系首個到訪星際天體「奧陌陌」起源
國家天文臺 供圖 2017年10月,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闖入太陽系的系外小天體,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其命名為「奧陌陌」。作為人類觀測到的首個星際天體,奧陌陌的到來引起全球廣泛關注,其獨特的性質也引發學術界對原有星際天體形成和演化機制的重新討論。
-
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太陽系中各種天體的軌道,並計算出它們如何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
-
彗星的公轉與太陽系其他天體的公轉有什麼不同?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有問必答 提個醒彗星的公轉與太陽系其他天體的公轉有什麼不同?答:在太陽引力作用下,八大行星、矮行星,以及眾多的小行星、彗星等天體,都環繞太陽公轉。話是這麼說,但注意到了嗎?彗星有周期彗星與非周期彗星之分。周期彗星公轉的軌道是橢圓,非周期彗星公轉的軌道是拋物線或雙曲線。也就是說,周期彗星能定期回到太陽身邊,像太陽系其他天體公轉那樣。非周期彗星終生只能接近太陽一次,而一旦離去,就會永不復返,永遠拜拜。這類彗星或許原本就不是太陽系成員,只是無意中闖入太陽系的過客。
-
新發現的彗星很可能是一個「星際旅行者」
它被認為是一個潛在的星際天體,並將靠近於離地球1億9千萬英裡(合3億公裡)遠的地點。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加州理工學院空氣推進實驗室(JPL-Caltech)) 本周,一顆新發現的彗星著實令天文學團體興奮,因為它看上去來自於太陽系以外。
-
那顆星際彗星一路向太陽系奔來便是奔向滅亡
圖源:美國宇航局/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2I/Borisov在去年8月底首次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當時它被正式發現以星際起源的軌跡呼嘯著穿過太陽系。並將其與我們的太陽系彗星進行比較,看看它們有多麼相似或不同。
-
細說太陽系第二位星際訪客
關於第二個來自於其他星系的星際訪客,我們了解多少呢?哈勃太空望遠鏡這一詳細的圖像給我們提供了許多需要考慮的問題!在我們太陽系之外,有一位星際訪客這是星際天體奧陌陌的藝術圖當奧陌陌小行星橫穿我們太陽系的時候
-
按彗星軌跡,太陽系中存在第二平面,有可能是彗星的「第二家園」
但是對長周期彗星的最新研究發現了一個第二家園,叫做「空黃道平面」。它應該是由於彗星被銀河系的重力所拉扯而形成。當太陽系剛開始形成時,是從一些散狀無規則的氣雲和灰塵被擠壓,變成飛速旋轉的又大又厚的圓盤。所有的行星,小行星還有彗星都是存在於這個圓盤上。
-
太陽系的第二位星際訪客來自哪裡呢?
天文學家對星際彗星尤其感興趣,因為它們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關於太陽系以外的其他恆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的情況。當他們觀測到2I/Borisov時,研究小組檢測到兩種氣體分子從彗星中噴射出來:氰化氫(HCN)和一氧化碳(CO)。這些發現最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
這可是劇毒啊,從其它太陽系跑來的這顆彗星上,發現氰化物氣體
當這個被稱為「Oumuamua(奧陌陌)」的神秘天體在2017年10月經過太陽系時,天文學家們歡欣鼓舞。除了是在我們太陽系中探測到的第一個星際物體之外,它的到來讓我們看到了這類事件發生的頻率。由於小行星和彗星被認為是行星系統形成後留下的物質,它也提供了一個研究太陽系外系統的機會。
-
從其它太陽系跑來的這顆彗星上,發現氰化物氣體!這可是劇毒啊
當這個被稱為「Oumuamua(奧陌陌)」的神秘天體在2017年10月經過太陽系時,天文學家們歡欣鼓舞。除了是在我們太陽系中探測到的第一個星際物體之外,它的到來讓我們看到了這類事件發生的頻率。由於小行星和彗星被認為是行星系統形成後留下的物質,它也提供了一個研究太陽系外系統的機會。不幸的是,在任何這樣的研究進行之前,奧陌陌就離開了我們的太陽系。
-
新發現的彗星很可能是一個「星際旅行者」,它來源於哪裡?
這幅圖片描繪了彗星C/2019 Q4的軌跡。它被認為是一個潛在的星際天體,並將靠近於離地球1億9千萬英裡(合3億公裡)遠的地點。(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加州理工學院空氣推進實驗室(JPL-Caltech))本周,一顆新發現的彗星著實令天文學團體興奮,因為它看上去來自於太陽系以外。這一天體被編號為C/2019 Q4(Borisov),最初由位於克裡米亞Nauchnij的MARGO天文臺的Gennady Borisov所發現。
-
科學家在太陽系內發現19顆特殊小行星,懷疑都來自於星際空間
法國研究人員在太陽系內發現19顆特殊小行星,懷疑它們來自於星際空間,最後全被留在太陽系內。或許你聽說過奧陌陌這個名字,一個來自星際空間的小天體,2017年,當奧陌陌開始轉身離去時,天文學家才首次發現了它,並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研究。
-
星際訪客到來,穿越太陽系,有什麼驚喜?
根據一周的觀察結果,歷史上第二個星際天體「到訪」了我們太陽系。但是這個新的「到訪者」與第一個星際穿越天體「奧陌陌」有什麼不同之處呢?自從天文學業餘愛好者鮑裡索夫在第一次發現彗星C/2019 Q4(鮑裡索夫)後,科學家們都期望能對它有更多的了解。後續的觀察結果明確地證明它的軌跡起源於外太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