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的彗星很可能是一個「星際旅行者」

2020-12-05 中國科學技術館

這副圖片描繪了彗星C/2019 Q4的軌跡。它被認為是一個潛在的星際天體,並將靠近於離地球1億9千萬英裡(合3億公裡)遠的地點。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加州理工學院空氣推進實驗室(JPL-Caltech))

 

本周,一顆新發現的彗星著實令天文學團體興奮,因為它看上去來自於太陽系以外。這一天體被編號為C/2019 Q4(Borisov),最初由位於克裡米亞Nauchnij的MARGO天文臺的Gennady Borisov所發現。儘管目前對彗星C/2019 Q4是否是星際天體尚無官方結論,但如果這真的是星際天體,它將是第二個被探測到的星際天體——第一個星際天體Oumuamua在2017年十月被發現並獲得確認。

C/2019 Q4這顆新彗星正在抵近太陽的路上,但它將停留在比火星更遠的軌道上,它距離地球最近的距離約為1億9千萬英裡(合3億公裡)。

在第一次探測到這顆彗星之後,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娜(Pasadena, California)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空氣推進實驗室(JPL)的斯科特系統(Scout system)自動將這個天體標註為「潛在星際天體」。NASA空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的Davide Farnocchia與天文學家和位於義大利弗拉斯卡蒂(Frascati,Italy)的歐空局(European Space Agency)近地天體協同中心(Near-Earth Object Coordination Center)合作以進行額外的觀測。隨後他與位於麻薩諸塞劍橋鎮(Cambridge, Massachusetts)的由NASA贊助的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合作評估這一彗星的準確軌跡並做出判斷:它是起源於太陽系內?還是來自於銀河系內的某個其他角落?

這顆彗星目前離太陽2億6千萬英裡(合4億2千萬公裡),並將於2019年12月8日到達它的近日點,距離太陽約1億9千萬英裡(合3億公裡)。

 

2019年9月10日拍攝的C/2019 Q4圖像,由大夏威夷島(Hawaii's Big Island)上的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Canada-France-Hawaii Telescope)拍攝。 (圖片來源:Canada-France-Hawaii Telescope)

 

「這顆彗星目前的速度很快,大約在93000英裡/小時(150000公裡/小時),這大大超過了在這個距離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的典型速度。」 Farnocchia 說到,「這樣高的速度不僅表明這個天體很可能起源於太陽系外,而且還表明它將離開太陽系重返星際空間。」

目前C/2019 Q4在抵近軌道上,正在向太陽系內前進並將於10月26日造訪內太陽系,它將從太陽系上方進入,與黃道平面大約成40度角——該平面正好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環繞太陽的所在平面。

C/2019 Q4被確認為屬於彗星,因為它「毛茸茸」的相貌表明這一天體有一個中心冰體,在接近太陽的過程中它會因為溫度上升而在周圍產生雲狀的塵埃和微粒。從地球表面看,它在天空中的位置在太陽附近,這是一塊地面上大型小行星服務站或是NASA的小行星追蹤飛船NEOWISE不經常掃描的空域。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專業望遠鏡可以觀測到C/2019 Q4。「這一天體將在12月中旬達到最大亮度,並且在2020年4月前可以使用中等尺寸的望遠鏡觀察到它,」Farnocchia說,「此後至2020年10月,僅能用大型望遠鏡才能觀測到它。」

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Karen Meech團隊的觀測表明該天體的彗核直徑介於1.2到10英裡間(2至16公裡)。天文學家們將繼續收集觀測數據以進一步確定彗星的物理特性(尺寸,旋轉等)以及更好地識別其軌道。


翻譯:陳天捷

審校:戴晨

引進來源:空氣推進實驗室(JPL)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19-09-newly-comet-interstellar-visitor.html

相關焦點

  • 新發現的彗星很可能是一個「星際旅行者」,它來源於哪裡?
    這幅圖片描繪了彗星C/2019 Q4的軌跡。它被認為是一個潛在的星際天體,並將靠近於離地球1億9千萬英裡(合3億公裡)遠的地點。(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加州理工學院空氣推進實驗室(JPL-Caltech))本周,一顆新發現的彗星著實令天文學團體興奮,因為它看上去來自於太陽系以外。這一天體被編號為C/2019 Q4(Borisov),最初由位於克裡米亞Nauchnij的MARGO天文臺的Gennady Borisov所發現。
  • 太空飛行器發現旅行者2號到達了星際空間
    但是和今天所知的旅行者2號發現的一樣,旅行者1號也發現了星際場和日球場的高度一致。從而判斷出這個現象是真實的,而非不可靠的巧合。《自然天文學》雜誌新發布的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和另一篇合著的共同作者在電視會議上說:「我們要對磁場何不發生變化有一定的了解。」伯拉加還補充道:「這種一致肯定是通過某一過程產生的,只不過這一過程我們還不了解。」
  • 進入星際空間後,旅行者二號發現了奇怪的現象
    目前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大約151AU(1AU即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1億5千萬公裡)。2018年11月5日,旅行者二號也進入了星際空間。在旅行者二號進入星際空間之後,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 新發現!星際訪客「奧陌陌」,可能由一顆彗星脫落塵埃組成
    據美國太空網9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在最新研究中指出,「奧陌陌」可能是一團宇宙「塵兔」,給其「身世之謎」再添疑雲。在地球上,「塵兔」(dust bunnies)是指由靜電聚集在一起的一團塵土和碎屑,微風吹過,這些「塵兔」會在房間飄蕩。由挪威奧斯陸大學天文學家盧珍妮(音譯)領導的新研究指出,「奧陌陌」(基本上)可能是一個加大版的「塵兔」。
  • 又發現一個從其他太陽系,跑到我們太陽系的星際天體!這次是彗星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包括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有了一個歷史性的發現,在一顆從另一顆恆星系統中漂泊到我們太陽系的彗星中檢測到了氣體分子。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能夠在星際物體中探測到這種類型的物質。
  • 又發現一個從其他太陽系,跑到我們太陽系的星際天體,這次是彗星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包括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有了一個歷史性的發現,在一顆從另一顆恆星系統中漂泊到我們太陽系的彗星中檢測到了氣體分子。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能夠在星際物體中探測到這種類型的物質。
  • 你好,第二位星際旅行者
    你身上還在工作的探測器會一個個關閉,你攜帶的核燃料也會在若干年後耗盡。對人類來說,42年,已換了兩代科學家;但對你來說,42年,你的旅途才剛剛起步。還不算飛出了太陽系有必要向你通報一下你妹妹旅行者1號的情況。她比你遲半個月發射,你倆踏上了相似卻又不同的旅途。2012年8月,她已經率先扎進了星際空間,這被稱作「人類探索史上的重大裡程碑」。
  • 「旅行者」1號再被證實進入星際空間
    美國航天局7日說,最新獲得的數據表明,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確實已經進入寒冷而黑暗的星際空間。  據美國航天局最新發布的消息,自進入星際空間以來,「旅行者」1號記錄下3次由太陽日冕物質拋射引起的「太陽風海嘯」,其中第一次規模較小,因此過了一段時間才被研究人員注意到;第二次於2013年3月被「旅行者」1號上的儀器清晰「感知」,結果表明該探測器所處位置的等離子體密度是日光層內的40多倍,由此推斷其進入了星際空間。
  • 旅行者太空船驚人發現,太陽系在呼吸?
    這是一個離太陽系偏遠的球形區域,也是彗星的來源。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將錯過驚人的發現。因為探測器已經向地球傳送了很多獨特的數據。 在2012年到2013年期間,和之前一樣,定期從太陽系最偏遠的地區傳送數據。 旅行者1號離開了日球層,它是一個由太陽風等離子組成的膨脹的氣泡。
  • 遨遊星際空間的旅行者1發現了什麼?9月3日,傳回一批新數據
    發現星際空間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漆黑一片,空無一物,附近沒有任何天體,只有遠處遙不可及的星辰,而作為普照整個太陽系的太陽也變得只有針尖那麼大,這艘飛船就是已經在外太空飛了42年的旅行者1號,9月4日最新數據顯示,飛船與太陽距離達224.92億公裡,成為人類最遠人造物。
  • 遨遊星際空間的旅行者1發現了什麼?9月3日,傳回一批新數據
    發現星際空間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漆黑一片,空無一物,附近沒有任何天體,只有遠處遙不可及的星辰,而作為普照整個太陽系的太陽也變得只有針尖那麼大,這艘飛船就是已經在外太空飛了42年的旅行者1號,9月4日最新數據顯示,飛船與太陽距離達224.92億公裡,成為人類最遠人造物。
  • 「旅行者」:觸摸星際空間
    假如定義太陽系的邊界在位於繞太陽運轉的最外側的矮行星軌道,那麼在海王星與冥王星之外很遠的地方,可能還有和海衛一大小相似、數量眾多的未發現的矮行星。既然這樣,那麼「旅行者」仍然是在太陽系範圍內躑躅。如果把太陽系的邊緣定義為太陽引力場的作用範圍,那麼「旅行者」再飛100個世紀都不會離開太陽系。因為在距離太陽一光年的地方,還存在著由無數彗星聚集而成的小天體集合——奧爾特雲——圍繞太陽運轉。
  • 遨遊星際空間的旅行者1發現了什麼?9月3日,送回一批新數據
    不少人對系外星際空間很是好奇,想知道那裡究竟有什麼,是否漂浮很多未知天體,比如說可能存在暗物質,等待人類進一步探索,是否光明一片,不少外星飛船在那裡繁忙通行,可惜的是憑藉現在航天技術人類沒辦法做到,因為人類駕駛飛船離開地球最遠距離只有38萬公裡,上個世紀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期間,美國飛船多次將美國太空人送往38萬公裡外月球,地球人類終於踏上了地球之外的星球。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但脫離太陽系還需3萬年
    2號」(Voyager 2)探測器已經通過了日球層,進入星際空間。「旅行者2號」也因此成為人類史上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所謂的日球層,就是圍繞太陽的磁場和等離子體氣泡。「旅行者2號」並不是第一個通過太陽風頂的人類太空飛行器,它的同伴「旅行者1號」早於2012年就曾通過這裡。這兩艘探測器都是在1977年發射的,自那以後一直在太空中不斷探索未知領域。現在,我們期待著這兩個探測器在太陽風頂以外的地方發現新的東西。除了攜帶科學儀器外,「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還攜帶黃金唱片,其中包括聲音、圖像和有關地球上生命的信息。
  • 某些星際彗星在正式公布之前可能就已經被天文學家的相機記錄過了
    科學家正式公布了這顆星際彗星,此時這顆令人激動的星際彗星2I/鮑裡索夫已經深入太陽系內部了。在仔細研究了太空調查數據之後,天文學家發現,它的出現在可以追溯到2018年12月。發現號上彗星與太陽的距離是3個天文單位——大約是火星平均軌道距離的兩倍(如果偏離的方向大不相同)。它能看到的最遠距離大約是8個天文單位——遠遠超過木星的軌道。
  • 官方消息:旅行者2號飛船已飛離太陽系,開啟星際航行
    「到那時候」來自加州大學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艾德·斯通解釋道,「它們的任務就變成了旅行者星際任務」沒人知道這兩架探測器需要花多久才能抵達星際空間。在等離子體超音速風的影響下,太陽環繞太陽系雕刻出一個太空泡泡。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一周年,新發現揭秘星際空間邊界
    來源:NASA來自星際空間邊界的新消息 五篇論文分別詳細介紹了旅行者2號五種科學儀器的發現,包括磁場傳感器、兩種用於檢測高能粒子的儀器,以及兩種研究等離子體的儀器。 NASA報導稱,這些發現有助於描繪這條宇宙「海岸線」,即太陽風層頂。
  • 美國「旅行者2號」星際穿越看到了什麼?觀測數據印證此前一個驚人...
    「旅行者2號」從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看到了什麼?本周出版的新一期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刊發一組論文,詳解「旅行者2號」傳回的首批「星際穿越」數據,讓人們得以窺見太陽系與星際空間「接壤」之處的神秘圖景。觀測到對稱的日球層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在一份公報中介紹,「旅行者2號」搭載了5個科學探測設備。
  • 旅行者1號駛入星際空間
    圖片來源: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1號飛船發回的新數據表明,這艘飛船確實已經離開了日球層的懷抱,駛入了寒冷黑暗的星際空間。所謂的日球層(heliosphere),指的是包裹在太陽周圍的一個由熾熱的高能粒子構成的氣泡。自1977年發射以來,旅行者1號一直在急速飛離太陽。最新測量數據顯示,飛船周圍等離子體的密度,已與理論預言的星際介質密度相符。
  • 第二顆星際彗星含有外星水
    DePasquale (STScI)天文學家發現新跡象,表明2I/Borisov彗星正從星際空間飛向太陽他說,這個發現並不奇怪,因為大多數彗星都含有大量的水。但在星際彗星中確認它的存在是了解水如何在恆星間流動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