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其它太陽系跑來的這顆彗星上,發現氰化物氣體!這可是劇毒啊

2020-10-18 博科園

當這個被稱為「Oumuamua(奧陌陌)」的神秘天體在2017年10月經過太陽系時,天文學家們歡欣鼓舞。除了是在我們太陽系中探測到的第一個星際物體之外,它的到來讓我們看到了這類事件發生的頻率。由於小行星和彗星被認為是行星系統形成後留下的物質,它也提供了一個研究太陽系外系統的機會。不幸的是,在任何這樣的研究進行之前,奧陌陌就離開了我們的太陽系。但又幸運的是,今年夏天探測到的彗星C/2019Q4(Borisov)為研究放氣留下的物質提供了新機會。

利用威廉·赫歇爾望遠鏡(WHT)收集的數據,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發現2i/Borisov含有氰化物,但正如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的名言:「不要恐慌」!這項研究現在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快報》期刊上,由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天體物理研究中心的Alan Fitzsimmons教授領導。歐洲南方天文臺(ESO)、天文學研究所、STAR研究所、歐空局近地天體協調中心、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INAF)和多所大學的成員也加入了研究行列。正如菲茨西蒙斯教授和同事在研究中指出的那樣:

像「奧陌陌」這樣的星際物體探測,為研究太陽系外的行星系統開闢了新可能性。本質上,天文學家可以檢查這些物體在接近太陽時產生的光譜,並在放氣過程中釋放物質。由於彗星和小行星基本上是行星系統形成後留下的物質,這些研究將使科學家能夠對太陽系外行星形成所涉及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施加限制。基本上,這就像能夠研究太陽系外的行星,而不必親自去那裡。星際物體是來自其他恆星的行星系統材料樣本,被送到我們的家門口,或者至少送到了我們的太陽系。

物理性質提供了關於其他恆星系統如何演化的線索,以及可能存在的小天體類型。通過測量成分,可以將發現與數十年來對彗星和小行星繞太陽運行的研究進行比較。為了研究,Fitzsimmons教授和同事使用位於ESO的La Palma天文臺4.2米WHT和中間色散光譜儀和成像系統(ISIS)來觀察彗星。觀察到的是一片薄雲,顯示出來自氰化物氣體(CN)的強烈信號,換句話說,這是一種表明氰化物存在的有毒蒸氣。利用其他天文臺進行了後續研究,以確認他們的發現:

根據WHT數據,加上使用Hawai的Gemini-North望遠鏡和摩洛哥的Trappist-North望遠鏡進行額外觀測,測量了彗星噴射塵埃粒子和CN氣體的相對量。發現了與太陽系彗星非常相似的數值,儘管它可能比平均水平略微「氣體」多一些。這些計算表明,中央冰核的直徑在1.4公裡到6.6公裡之間。但隨著彗星中觀察到更多氣體,這些數字可能會發生變化。但在任何人開始認為這可能對地球上的生命構成危險之前,有幾點警告是必要的。

首先,根據2i/Borisov的軌道,彗星將越過火星軌道。到2019年12月8日,它將最接近太陽,達到2AU以下的距離(或兩倍於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這意味著地球沒有機會穿過彗星的尾巴,因此它的大氣中不會有任何氰化物氣體。第二,1910年發生了非常類似的事情,當時地球經過哈雷彗星的軌道,地球大氣層在尾巴刷了六個小時。在此之前,天文學家宣布已經獲得了光譜,表明其尾部存在氰化氣體。

雖然大多數天文學家堅持認為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但一位法國天文學家(Camille Flammarion)並不樂觀。2i/Borisov的發現證實了天文學家自「Oumuamua」兩年前穿過太陽系以來一直懷疑的一些事情。其觀察到的成分也相當有說服力。這一發現證實了恆星系統可以將大量冰冷的小行星噴射到星際空間的預測,如果它們通過足夠接近我們的太陽,就可能成為活躍的彗星。這與我們認為在行星形成和遷移期間太陽系發生的情況相匹配。令人驚訝的是2i/Borisov現在看起來多麼「正常」。

這可能表明其他太陽系中類似的彗星形成區域,但對2i/Borisov進行更多的研究,並發現更多的星際彗星,我們就會知道得更多。簡而言之,對星際物體的研究可以提供對其他恆星系統本質的洞察,而這個特殊的物體表明它們可能與我們太陽系非常相似。誰知道呢?也許這是一個很好的跡象,表明宜居行星也可能存在於其中。至少我們知道形成它們所需的所有化學和物理性質都存在。

博科園|文:Matt Williams/Universe Today

參考期刊《arXiv》《天體物理學快報》

Cite: arXiv:1909.12144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哦

相關焦點

  • 這可是劇毒啊,從其它太陽系跑來的這顆彗星上,發現氰化物氣體
    通過測量成分,可以將發現與數十年來對彗星和小行星繞太陽運行的研究進行比較。為了研究,Fitzsimmons教授和同事使用位於ESO的La Palma天文臺4.2米WHT和中間色散光譜儀和成像系統(ISIS)來觀察彗星。
  • 天文臺觀測到大型彗星闖入太陽系,拖出足有16萬公裡長的慧尾!
    16萬公裡的白色軌跡,目前科學家一直在密切關注這顆彗星的走向,這顆名為Borisov的彗星也成為今年第二個闖入太陽系的流浪天體,也可能會成為人類發現最大的流浪彗星。,這是一顆被厚厚的冰層包裹的大型天體,雖然Borisov的光芒看起來很漂亮,但科學家指出彗星散發出來的氣體是含有劇毒的,氣體的主要元素是由氰化物構成,這是科學家通過對Borisov彗星進行光譜分析得出的結果,顯然其16萬公裡的慧尾對於地球而言並不是友好的。
  • 又發現一個從其他太陽系,跑到我們太陽系的星際天體!這次是彗星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包括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有了一個歷史性的發現,在一顆從另一顆恆星系統中漂泊到我們太陽系的彗星中檢測到了氣體分子。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能夠在星際物體中探測到這種類型的物質。
  • 又發現一個從其他太陽系,跑到我們太陽系的星際天體,這次是彗星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包括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有了一個歷史性的發現,在一顆從另一顆恆星系統中漂泊到我們太陽系的彗星中檢測到了氣體分子。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能夠在星際物體中探測到這種類型的物質。
  • 第二顆星際彗星含有外星水
    上圖是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2I/Borisov彗星圖片,這是第二個被確認進入太陽系的星際物體。圖片來源:NASA、ESA和J.自從8月30日2I/Borisov被發現以來,天文學家們就一直熱切地追蹤著它,因為這顆彗星的軌跡表明它來自外太空深處——而不是像大多數彗星那樣來自太陽系外周圍。
  • 彗星之謎,彗星的活動與地球怪象有關嗎?
    在太陽系這個大家庭裡,有一種相貌奇特帶尾巴的星星,人們稱它們為「彗星」。其中最著名的是哈雷彗星。1910年,當這顆彗星和地球相接近的時候,天文學家們推斷,它將和地球相撞。這一年的5月19日,哈雷彗星果然來到地球附近,使人們驚喜的是彗星並沒有和地球相撞而是擦肩而過。
  • 哎喲,這顆彗星不錯喲
    其名稱中的C表示這顆彗星為非周期或二次回歸的彗星,而2019 Y4則表示其是2019年十二月下半月發現的第四顆彗星。 起初,觀測者們並不看好這顆彗星,並預測其將在今年3月15日左右增亮到15星等,並將在5月31日達到距離太陽0.25個天文單位(也就是日地平均距離的四分之一)處的近日點。如果這顆彗星能夠在烈日下倖存下來,那麼它將有較大的機率照亮天空。
  • 地球上看到的彗星來自哪裡?發現彗星通往內部太陽系的門戶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由中佛羅裡達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彗星如何從太陽系外圍到達並被輸送到更接近地球的內部太陽系的理解。在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快報》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Gal Sarid及其合著者報告了許多彗星在接近太陽系之前通過的軌道「門戶」發現。這個入口是模擬在木星和海王星之間混沌軌道上移動的小冰體。
  • 地球上看到的彗星來自哪裡?發現彗星通往內部太陽系的門戶!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由中佛羅裡達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彗星如何從太陽系外圍到達並被輸送到更接近地球的內部太陽系的理解。在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快報》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Gal Sarid及其合著者報告了許多彗星在接近太陽系之前通過的軌道「門戶」發現。這個入口是模擬在木星和海王星之間混沌軌道上移動的小冰體。研究小組模擬了來自海王星軌道之外,穿過這顆巨大行星的區域,以及木星軌道內的天體的演化。這些冰體被認為是太陽系誕生以來幾乎原始的物質殘留物。
  • 太陽系瘋狂的「石頭」?冰彗星散發大量塵埃與氣體並快速移動
    什麼是冰彗星:據天體物理學家稱,一顆名為「C/2019Y4 Atlas」的冰狀彗星,其核心已被分解,並觀察到4個主要的碎屑核。這顆彗星被命名為 C/2019Y4 Atlas。該彗星於2019年12月底由「小行星碰撞最終預警系統」發現,並以 ATLAS系統命名。
  • 太陽系外圍有一個空間,有上千顆彗星,總質量相當於100個地球
    地球是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而人類的誕生也讓這顆生命星球升級為文明星球。當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開始探索地球的奧秘,探索地球生命的起源。那麼地球早期的生命是如何來的呢?要知道太陽系有八大行星,目前發現只有地球是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而且物種非常豐富。為什麼地球會成為一顆如此美麗不凡的生命星球呢?
  • 「羅塞塔」首次在彗星上發現氧分子
    對太陽系形成理論發起挑戰  「羅塞塔」發現彗星上存在氧分子。圖片來源:ESA/Rosetta本報訊 科學家日前在彗星67P/Churyumov Gerasimenko彗核周圍的氣體中探測到氧分子——這一意想不到的發現或許將挑戰太陽系形成理論。10月28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刊登了由歐洲空間局(ESA)「羅塞塔」彗星探測器獲得的這一發現。
  • 太陽系存在過的最大天體是太陽嗎?不,這顆彗星可在當時獨佔鰲頭
    1892年,英國人Edwin Holmes在平時對太空的觀測研究中發現了一顆不起眼的彗星,並將其命名為霍爾姆斯彗星(17P/Holmes),這是一顆初來乍到的周期彗星,每6.88年繞太陽公轉一周,和絕大多數彗星一樣,除了新奇也沒什麼令人關注的地方,更何況就算運動到離地球最近的位置它也只是一顆17等星(表亮度,數字越大,亮度越小),人類只能用肉眼看到
  • 放心啦,這顆以16萬千米的速度,衝向太陽系的星際彗星,離開了!
    這兩張由哈勃拍攝的圖像,捕捉到了彗星2i/Borisov穿過我們太陽系並返回星際空間的過程,這只是已知第二個穿過太陽系的星際物體。這顆彗星出現在一個遙遠的背景螺旋星系前面(2MASX J10500165-0152029)。因為哈勃在跟蹤彗星,所以圖像中塗抹了銀河系明亮的中心核心。在這次曝光中,鮑裡索夫彗星距離地球大約2.03億英裡,它噴出的塵埃尾巴向右上方划去。
  • 那顆星際彗星一路向太陽系奔來便是奔向滅亡
    科學家們後來仔細研究了觀測數據,發現這顆彗星的圖像可以追溯到圖源:universetoday這是因為在太陽系中有兩種類型的彗星。,人們知道,從動力學上講,新彗星解體的可能性是短周期彗星的10倍,這可能是它們的原始狀態和較弱的結構強度造成的。」。
  • 這顆意外的恆星穿過了我們的太陽系
    這是一個七萬年前穿過我們太陽系的流氓恆星的故事。如果你喜歡這個文章,那麼讓我知道,我也會開始製作最新的科學新聞文章。70萬年前,一個外星人穿過我們的太陽系。但不是一個坐在飛碟裡的小綠人,一個燃燒著氣體的大球。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真正的流星,比我們現在的近鄰近鄰近五倍半人馬座。
  • 海爾·波普:這顆世紀顆彗星成就了他們共同的名字
    這本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但是誰都沒有想到,接下來一個特別的發現,把他和另一個人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了一起。就在這天凌晨,波普把他的望遠鏡對準了梅西耶天體M70,這是一個位於人馬座的球狀星團。忽然,一個模糊的光斑出現在視野之中——他立即意識到這可能是一顆從未發現過的彗星。
  • 天文學家發現首顆帶有類似彗星尾巴的木星小行星
    周三,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們宣布通過小行星地表撞擊最後警報系統(ATLAS),發現了第一顆帶有類似彗星尾巴的木星木馬小行星-2019年LD2號小行星。 2019年LD2號小行星屬於木星木馬小行星的範疇。
  • 這一夜,讓我們來談談彗星
    在奧爾特雲這片包圍著太陽系的球狀地帶,有數以萬億計的彗星存在,它們都是太陽系形成時的殘留物,保留下了太陽系形成初期重要的化學組成信息。這些彗星中的少部分,偶爾因為太陽附近「路過」的恆星影響,或周圍行星的引力攝動,或彗星相互之間的碰撞作用,離開了它們原來平淡無奇、波瀾不驚的軌道,進入了一場前往內太陽系的冒險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