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外圍有一個空間,有上千顆彗星,總質量相當於100個地球

2020-12-03 探索宇宙說

地球是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而人類的誕生也讓這顆生命星球升級為文明星球。當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開始探索地球的奧秘,探索地球生命的起源。

那麼地球早期的生命是如何來的呢?要知道太陽系有八大行星,目前發現只有地球是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而且物種非常豐富。為什麼地球會成為一顆如此美麗不凡的生命星球呢?這其中必然有其緣由的。生命的誕生需要滿足一些條件才行,首先它必須要處於宜居帶內,能夠得到太陽適宜的溫度和光照,其次要有厚厚的大氣層,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有豐富的液態水資源。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地球早期的生命是起源於海洋,而地球生命包括人體大部分的物質其實就是水,比如人體內70%的物質是水,由此可見,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不會有地球生命的誕生,更不會有人類的誕生。那麼地球早期的水是如何來的?

要知道,地球形成了46億年前,那個時候的地球可是一滴水也沒有,而且地球離太陽比較近,周圍的太空也不大可能有水分子的存在。因此科學家猜測地球早期的水是來自於彗星的撞擊,是彗星給地球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才讓地球有了生命誕生的源泉。

地球生命的誕生,人類的出現都應該感謝彗星,沒有彗星就不會有現在生命種類繁多,美麗的地球。那麼這些彗星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太陽系的內星系不可能會有彗星的存在,曾經有人認為這些彗星來自於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可是不要忘了,柯伊伯帶的形成要晚於各大行星,它其實是太陽風將內星系的塵埃等物質吹到太陽系邊緣形成的星環帶。

因此,撞擊地球早期的彗星不可能來自於柯伊伯帶,那個時候柯伊伯帶來沒有形成。這些彗星只可能來自於柯伊伯帶之外更遠的空間,而這個空間曾經科學家認為是太陽系之外的星際空間,可是後來通過觀測研究發現不是這樣。

要知道,太陽系早期進入內星系的彗星數量可不是一顆兩顆而是非常多,木星和土星的不少被冰覆蓋的衛星都有可能是當時來到太陽系的彗星,最後被木星和土星的強大引力吸引成為了彗星。有一些彗星還撞擊了木星和土星,撞擊了地球,火星和火星。

由此可見,太陽系早期進入太陽系內星系的彗星數量是非常多的,如此多的彗星不大可能是來自於太陽系外的星際空間。於是科學家猜測太陽系的外圍還有一個特別的空間,這個空間裡有著上千顆彗星,總質量相當於100個地球。

相信很多朋友已經想到了這個特別的空間是什麼,沒錯,它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奧爾特星雲。奧爾特星雲早在太陽系沒有誕生之前就存在了,它其實是恆星太陽和太陽系的誕生之地。現在科學對恆星的起源,認為它是起於星雲的中心,星雲中的物質不斷凝聚聚合最後形成了恆星。

太陽的誕生自然也差不多,50億年前,奧爾特星雲的中心物質開始凝聚形成了最初的天體,這個天體的質量不斷壯大,最後凝聚了奧爾特星雲大部分的物質終於點燃了內部的核聚變演變為恆星太陽。太陽形成之後,殘餘物質形成了八大行星,太陽和八大行星並沒有將奧爾特星雲中的物質全部消耗完。

太陽及行星形成後的的星雲殘餘物留在了太陽系的外圍,將太陽系包圍就形成了現在這種奧爾特星雲包圍太陽系的結構。這種結構其實在宇宙中並不稀奇,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也觀測到了不少的類似星雲,在這些星系的中心都有恆星閃耀,說明那裡有一顆恆星,有恆星的地方大概率會有一個星系存在。

奧爾特星雲的覆蓋範圍非常廣闊,直徑達2光年,雖然它非常廣闊,但是其內部的物質密度分布非常大,雖然不像太陽系外的星際空間那麼稀少,但是比太陽內星系的物質密度要空闊很多。而在這個廣闊的奧爾特星雲中,科學家猜測至少會有1000顆彗星存在。除了彗星還會有其它的一些天體和塵埃存在。

奧爾特雲是彗星集中地,有些彗星從那裡到達太陽附近需要經歷千餘年時間,比如著名的池谷關彗星,但是有些長周期彗星耗時可能長達數百萬年。不過奧爾特雲中也可能存在一些個頭和質量較大的天體,比如塞德娜小行星,它就被認為可能是屬於奧爾特雲內層的天體,而科學家猜想中的第九大行星也有可能屬於奧爾特雲,它圍繞太陽運行一周需要一兩萬年。

由於奧爾特星雲距離我們比較遙遠,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想要派出探測器去探測也不現實。事實上,人類速度最快,飛得最遠的旅行者一號飛船,它已經飛過柯伊伯帶,現在正朝著奧爾特雲的內層邊緣前進,大約在530年之後就可以進入奧爾特星雲,而要穿越整個奧爾特星雲,可能需要至少一萬年的時間。

奧爾特星雲才是太陽系最神秘的一個區域,我們目前只能通過天文望遠鏡進行模糊的觀測分析,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進步,有了速度更快的飛船之後,我們就可以飛進追上旅行者一號,提前進入奧爾特雲內部進行探索,揭開那裡的彗星之謎。有可能我們會在那裡發現太陽系真正的大秘密,甚至是地球生命起源之謎。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外圍有個彗星的「故鄉」,內有千億彗星,質量達上百個地球
    在我們太陽系的外圍,是一個被叫做奧爾特雲的東西,如果說我們的太陽系是一個雞蛋,那麼奧爾特雲就是雞蛋的蛋殼。不過要把奧爾特雲當做太陽系的邊緣的話,那麼太陽系這個「雞蛋」縱橫將達兩光年。奧爾特雲是太陽系中的彗星主要來源地,有很多彗星就出入於奧爾特雲和太陽之間,天文學家們估計奧爾特雲中包含著一千億顆彗星,總質量大約相當於100個地球的物質,這些彗星主要有塵埃和水冰組成,因此又有人稱奧爾特雲是太陽系的「冰庫」,它們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就存在了,是50億年前形成太陽及其行星的星雲之殘餘物質,並包圍著太陽系。
  • 地球有生命,離不開四個「保護神」,最後一個基本沒人知道
    地球上為什麼會有生命?一直以來,生命的起源都是一個大謎團,目前人類給出的相對合理的解釋是:因為地球上有適宜的大氣層,有太陽光照,有液態水,所以就有了生命。那事實真是如此嗎?地球早期受到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忒伊亞」撞擊,撞擊所產生的碎片(即兩個天體的矽酸鹽幔的一部分)在地球外圍匯聚,最終形成了月球。
  • 新研究稱太陽系曾是個雙星系統,那麼太陽的「雙胞胎兄弟」哪去了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只有太陽這一顆會發光發熱的恆星,地球、金星、火星、木星等都是行星,所以太陽系是個單一恆星的行星系統。但是天文學家們發現在銀河系等星系中,像太陽系這樣的單一恆星系統並不是特別多,大多數行星系統都是有多顆恆星的。
  • 新研究稱太陽系曾是個雙星系統,那麼太陽的「雙胞胎兄弟」哪去了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只有太陽這一顆會發光發熱的恆星,地球、金星、火星、木星等都是行星,所以太陽系是個單一恆星的行星系統。但是天文學家們發現在銀河系等星系中,像太陽系這樣的單一恆星系統並不是特別多,大多數行星系統都是有多顆恆星的。
  • 小行星主帶的小行星有幾多,總質量超過了地球嗎?
    有研究認為,早先的小行星帶加起來,質量和地球相當,現在沒有了,只有地球的0.1%。這就實際上還沒有一個月球大了,月球質量約地球的1/81。主流理論認為,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形成初期,吸積盤裡的一群星子。何謂星子?就是各種小天體,是形成行星的基礎物質。這些星子相互碰撞凝聚,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後像形成地球一樣的形成一顆行星。
  • 小行星帶總質量相當於一顆多大的星球?
    婚神星和第四顆灶神星;隨著觀測手段的提高,到了1923年,小行星的數量是1,000顆,1951年到達10,000顆,1982年更高達100,000顆。目前,已經被編號小行星有120,437顆。而總體的小行星數量估計在50萬顆以上。
  • 如果太陽系外圍真的存在奧爾特星雲,人類或永遠無法飛出太陽系
    眾所周知,太陽系中彗星很多,而且這些彗星都來自太陽系內部,於是,在1932年,就有天文學家提出,在太陽系的外圍,可能存在著一個至少存在數百萬顆彗星,並且可以不斷產生大量新彗星的雲團,通過研究,這個雲團的誕生時間,或許要比柯伊伯帶還要早。
  • 1994天文奇觀——彗星撞擊木星,能量相當於20億顆原子彈
    1994年7月17日4時15分到22日8時12分的5天多時間內,SL9的20多塊碎片接二連三地撞向木星,這相當於在130多個小時中,在木星上空不間斷地爆炸了20億顆原子彈,釋放出了約40萬億噸「TNT」烈性炸藥爆炸時的能量。
  • 土星成太陽系中的「衛星之王」,新增20顆衛星至82顆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其中包括八大行星,由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包括四個柯伊伯帶天體,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和彗星,要說到8大行星中誰的衛星最多,之前可以說是木星。
  • 太陽系總共有多少顆星球?包括衛星?
    所以太陽系裡老爺子有絕對權威,咳嗽一聲或者打個噴嚏,都讓這些徒子徒孫吃不了兜著走。而這些徒子徒孫只有俯首稱臣的份,對老爺子是毫無一點辦法。為了維持大家族秩序,老爺子手下設有八大金剛,號稱行星。本來有九個兄弟,後來覺得老九不夠格,就清除出去了。
  • 27年前彗星襲擊木星,留下比地球大的窟窿,相當於20億顆原子彈
    近代考古學家考察發現,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有一個十分巨大的隕石坑,經過細緻研究,考古學家指出,當時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位置正是在這裡!這個巨大的發現,也向我們傳遞出這樣的信號,宇宙的力量真的強大到讓我們每個人類都要心存敬畏的地步,如若不是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那場驚天劫難,將恐龍這樣的巨大族群滅絕的話,那麼作為人類先祖的森林古猿將根本沒有生存空間與立足之地。
  • 超大彗星撞擊地球,威力相當於20億顆原子彈,卻被木星及時制止了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0.1%,並且它一個比其他七個行星的質量,加起來還要大,由於它的質量大,引力也非常的大,在它的引力作用下,使得不少小行星改變了飛行軌道並撞向木星,可以說,如果沒了木星,地球被小行星撞擊的概率會成倍增加。
  • 人類永遠無法忘記1994年慧木相撞事件,威力相當於20億顆原子彈
    ——蒙田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人對宇宙也有了了解,地球不過是宇宙中1萬個天體中的一個。近代以來,宇宙中的無數個未解之謎都吸引著眾多科學家進行探索。宇宙中的每一個天體都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運動,正常情況下它們都有著自己特定的運行軌道,不會相撞。
  • 彗星的「故鄉」在遙遠的天際~奧爾特星雲是一個巨大的冰庫
    而假想的奧爾特雲距離我們約50000~150000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約1.5億公裡),也就是7.5萬億~22.5萬億公裡。奧爾特星雲不是一個天體,而是一個包裹著太陽系的彗星雲,在那裡是彗星的「故鄉」,不斷有新的彗星在產生。這個假設是荷蘭天文學家簡·亨德裡克·奧爾特於20世紀50年代提出來的,由此科學界把這個太陽系邊際結構稱為「奧爾特星雲」。
  • 威力相當於20億顆原子彈!震驚世界的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宇宙事件
    1994年,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闖入了太陽系。本來他最終的目標是墜入太陽的,可是在他靠近太陽的過程中,被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強大的吸引力給吸引住了,為什麼會被木星吸引而不是被鄰近的火星或者地球吸引呢?這是因為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多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巨大的質量,讓木星在太陽系中產生了巨大的引力場。
  • 26年前彗星撞擊木星事件,如果沒有木星的阻攔,地球會怎麼樣?
    木星是太陽系內質量最大、體積也是最大的一顆行星,它的質量達到了1.9*10^24噸,是地球質量的318倍,是太陽系內其它八大行星總質量的2.5倍。經美國天文學會研究發現,這顆彗星有很大的可能會撞擊到木星,而且預測出了撞擊的時間為1994年7月16日。
  • 26年前的彗星撞擊木星事件,如果沒有木星阻擋,地球會怎麼樣?
    在1993年的時候,美國的幾位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同時發現了一顆彗星進入到了太陽系內,這顆彗星後來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即「蘇梅克-列維九號」。經美國天文學會研究發現,這顆彗星有很大的可能會撞擊到木星,而且預測出了撞擊的時間為1994年7月16日。
  • 140萬年後,太陽系可能會迎來第二顆「太陽」,地球有危險嗎?
    有了穩定的星系環境之後,地球的生命才具備了誕生的條件。地球穩定環繞太陽運行,月球環繞地球運行,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簡單的天體系統。當然,太陽系最核心的天體是中心的太陽,它是一顆恆星,質量佔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除了太陽之外,還有八大行星,數不盡的小行星以及其它的天體碎片。
  • 太陽系邊緣最神秘的「柯伊伯帶」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荷蘭天文學家柯伊伯在研究彗星的起源時,提出在距離太陽40~50個天文單位的位置,低傾角的軌道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石塊和冰封物體,它們非常緩慢地繞著太陽運行,只有偶爾發生碰撞或受到引力的擾動,改變軌道,才進入到太陽系的內部來,成為彗星,這裡就是柯伊伯帶。
  • 木星有多可怕?如果不是它的幹擾,也許太陽系有3顆「地球」!
    原本太陽系至少3顆「地球」,因木星的2大不足,如今只剩一個!人類是最幸運的高等生命體,擁有地球這樣富有生機的星球,充滿大量的資源,孕育萬物生長,為整個地球點綴不少色彩。與火星、月球相比,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過了這麼久人類都不敢貿然登陸這顆星球,它似乎在警告著人類,如果登陸了木星,面臨的將會是死亡。那麼木星到底有何可怕之處呢?原本太陽系至少3顆「地球」,因木星的2大不足,如今只剩一個!木星的2點可怕之處首先第一點就是引力,它的質量比地球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