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臺觀測到大型彗星闖入太陽系,拖出足有16萬公裡長的慧尾!

2020-12-03 痴狂科學

本月國外一些天文臺和哈勃太空望遠鏡都觀測到了又一個闖入太陽系的不速之客——一個有巨大彗尾的流浪彗星Borisov,根據位於夏威夷的凱克天文臺拍攝到的Borisov照片來看,這顆彗星的核心直徑大約在1.6公裡左右,其進入太陽系以後形成的彗尾在太空中拖出一條長度達到16萬公裡的白色軌跡,目前科學家一直在密切關注這顆彗星的走向,這顆名為Borisov的彗星也成為今年第二個闖入太陽系的流浪天體,也可能會成為人類發現最大的流浪彗星。

凱克天文臺拍攝

這顆泛著藍色光芒的彗星從一進入太陽系就被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了,與前幾年著名的「奧陌陌」流浪天體不同的是,這是一顆被厚厚的冰層包裹的大型天體,雖然Borisov的光芒看起來很漂亮,但科學家指出彗星散發出來的氣體是含有劇毒的,氣體的主要元素是由氰化物構成,這是科學家通過對Borisov彗星進行光譜分析得出的結果,顯然其16萬公裡的慧尾對於地球而言並不是友好的。

哈勃發現Borisov

說到闖入太陽系的神秘天體一定離不開2017年發現的「奧陌陌」,這顆狹長的巖石天體以奇怪的軌跡衝向太陽系又加速離開,許多人認為這顆神秘的天體可能是偽裝的外星飛船,雖然科學家認為「奧陌陌」是在太空中漂流時遭遇了猛烈撞擊才飛進太陽系的,但是卻不能解釋為什麼在到達太陽附近以後會突然加速離開,如果「奧陌陌」沒有這段加速可能會成為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至此以後人們非常關注那些進入太陽系的流浪天體。

此次發現的Borisov彗星由於速度較快,達到了驚人的每小時177,000公裡,按照這種速度彗星將在12月下旬會到達最接近地球的位置,不過在地球上也無法用肉眼直接觀測到,因為此時Borisov彗星依然距離地球還有2億公裡以上,其發出的光芒只能藉助天文設備才能看到,不過天文學家認為分析這些流浪彗星的物質成分能了解彗星對於地球生態系統的影響,尤其是這種帶有劇毒物質的彗星會不會對地球生物造成傷害。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

相關焦點

  • 闖入太陽系的Borisov彗星開始解體,地球上的生命來源於彗星?
    去年十月份由夏威夷的凱克天文臺發現的Borisov彗星已經漂泊了半年時間,這顆流浪彗星是人類發現的第二顆系外天體,第一個是前年突然闖入太陽系的「奧陌陌」,隨著觀測設備越來越先進,科學家如今能夠很快地發現闖入太陽系的各種天體,Borisov彗星被發現時就因為其發出炫麗的光芒而被關注,現在這顆流浪彗星正越來越靠近太陽,可能即將被太陽的高溫烤化。
  • 推薦深度好文: 觀測指南|年度最亮彗星46P伴壯觀雙子座流星雨強勢...
    本周日(12月16日), 46P將到達近地點,即最亮的時刻。這也是近年來離地球最近的一顆彗星,僅1150萬公裡的距離足以讓它在近現代路過的彗星中躋身前十。之前不少讀者留言詢問流星和彗星的區別,本篇我們就從觀測的角度來對比一下這兩種天象有啥不同。146P/Wirtanen彗星46P/Wirtanen彗星於1948年1月17日由美國天文學家Carl A.
  • 太陽系又被入侵?科學家觀測到1公裡大的系外來客,正向地球奔來
    雖然很多朋友還都沒有見到過彗星,但是它並非太陽系中的罕見天體,從本質上來說,它也是一種體積比較大的小行星,只是由於含水量較大,它在向著太陽進發且距離較近的時候被強烈的陽光蒸發出了水汽,由於水汽前進的速度跟不上星體主體前進的速度,於是落在了後面,形成了長長的尾巴,夜空中的彗星看上去都像一個大掃帚,因此民間又稱其為掃帚星。
  • 太陽系存在過的最大天體是太陽嗎?不,這顆彗星可在當時獨佔鰲頭
    我們都知道在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天體就是太陽,它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其質量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直徑為139萬公裡,是地球的109倍,其顆粒能波及影響太陽系所有行星,確實稱得上是龐然大物了,可神秘的宇宙就是會出現任何讓人類科學意想不到的事情。
  • 為什麼說彗星的軌道非常特別,不同於太陽系其它的天體?
    這可以說真的是在風中凌亂了,而且大家想彗星離太陽越近的話,日光的強度就會越高。當然要提醒大家的是,這只是一種解釋,對于慧尾我們還有很多沒搞明白的地方。另外彗星氣體當中含有很多的微塵日光漫射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或許這也成為慧尾為何如此顯眼的重要原因。它的主體那麼的小,而且其實非常非常的稀薄,而且有的慧尾真的跨度很大。
  • 彗尾長16萬公裡,相比之下地球太小了
    它是天文學家在2017年發現奧陌陌之後,第二個進入太陽系的星際物體。耶魯大學的天文學家利用位於夏威夷的W.M.凱克天文臺低解析度成像光譜儀,11月24日對這顆星際彗星進行了今年夏天首次發現以來的最近距離觀測。他們還創建了一張圖像對比圖,來展示它與地球的關係。
  • 帶著15萬公裡的尾巴!這是首個來到太陽系的星際彗星!
    科學家正式通告:這次來到太陽系的物體是出自太陽系外的是首個星際彗星,同時也是人類所觀測到的第二位系外來客!雖然這是迄今發現的第一顆星際彗星,但是它似乎和我們太陽系的彗星並沒有什麼區別,彗頭和彗尾,狀如掃帚。
  • 放心啦,這顆以16萬千米的速度,衝向太陽系的星際彗星,離開了!
    星際彗星2i/Borisov,這位來自太空深處的神秘訪客,是第一顆從另一顆恆星到達我們太陽系被確認的彗星。不知道彗星何時何地開始朝向我們的太陽飛來,但它不會停留很長時間。因為太陽的引力稍微偏離了它的軌道,但由於其軌道形狀和大約每小時10萬英裡(約16萬千米)的高速,根本無法捕捉到它,世界各地的望遠鏡一直在觀察這位稍縱即逝的訪客。
  • 闖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 揭秘天體與生命起源?
    /發現/ 闖入太陽系的天外來客2017年10月19日晚,位於夏威夷毛伊島上哈雷阿卡拉天文臺的泛星計劃望遠鏡打開圓頂,準備開始晚上的巡天觀測。奧陌陌長約100米,長短軸比例為6:1–10:1,遠遠大於已知太陽系內小天體的長短軸比例,具有極其特殊的狹長外形。它在運動過程中伴隨著快速旋轉,並且自轉軸不固定。在奧陌陌被發現之前,現有的行星系統理論認為,彗星更容易被其原有行星系統甩出,並且由於彗星比同尺寸的小行星更為明亮,可觀測到的星際天體應多為彗星。
  • 勇於探索的人--哈雷與哈雷彗星
    彗星是太陽系內質量很小的一種天體,只有地球質量的幾千億分之一,其軌道為扁圓形,繞行太陽一周的時間從幾年到幾百年各不相同。彗星的外觀呈雲霧狀,由慧核、慧發、慧尾構成。慧核是其主要部分,由冰物質組成。慧核的冰物質在彗星接近太陽時升華成為氣體,這層雲霧狀的氣體即慧發。太陽風推斥慧發中的氣體和微塵,在背向太陽一面形成彗尾。
  • 勇於探索的人——哈雷與哈雷彗星
    彗星是太陽系內質量很小的一種天體,只有地球質量的幾千億分之一,其軌道為扁圓形,繞行太陽一周的時間從幾年到幾百年各不相同。彗星的外觀呈雲霧狀,由慧核、慧發、慧尾構成。慧核是其主要部分,由冰物質組成。慧核的冰物質在彗星接近太陽時升華成為氣體,這層雲霧狀的氣體即慧發。
  • 彗星長啥樣?哈雷彗星慧核的首張近距離彩色照片!由各國合作拍攝
    其他彗星從地球上看起來可能比哈雷彗星更壯觀和美麗,但那些彗星普遍要上百上千年才會光臨地球一次。無論如何,哈雷彗星在人類的歷史上都有著特殊的地位。人類歷史中的哈雷彗星早在公元前613年,中國人就在《春秋》中記錄過哈雷彗星的出現:「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鬥。」
  • 這一夜,讓我們來談談彗星
    絕大多數的彗星目前被認為來自於冥王星軌道附近的「柯伊伯帶」 (Kuiper belt)和距離太陽數萬天文單位(接近一光年)的「奧爾特雲」 (Oort cloud)。在奧爾特雲這片包圍著太陽系的球狀地帶,有數以萬億計的彗星存在,它們都是太陽系形成時的殘留物,保留下了太陽系形成初期重要的化學組成信息。
  • 這一夜,讓我們來談談彗星
    當彗星進入到太陽系的 「雪線」(snow line)之內時(大約為三倍的日地距離),太陽輻射強到足以加熱彗星使其表面冰物質揮發的程度,彗星才開始進入活躍狀態,揮發出來的物質在彗核周圍形成彗發(Coma),並拖出一條彗尾來。往往到這時,它們才開始被地球上的人們在夜空中發現並加以研究。
  • 美科學家發現古老彗星碎片有可能重返太陽系
    ,但在形成不久之後就被甩出太陽系。觀測數據表明,C/2014 S3(PANSTARRS)更像是古老的巖質天體,而不像是在近代形成而游離於外太空的小行星。正因為如此,它被認為是形成像地球這樣的巖質天體的潛在構造之一,但在形成後不久就被分離出太陽系,在奧爾特雲深處的冰冷區域被冷藏長達十幾億年。
  • 彗尾長16萬公裡,離地球越來越近
    不過,我們常見的小行星等小天體基本上都是太陽系內的物體,對於太陽系以外的物體,我們的認識還是比較少,因為我們暫時還沒辦法飛出太陽系去看看其他的星系。雖然,我們暫時沒法離開太陽系,但是偶爾會有一些來自太陽系以外的「客人」造訪我們太陽系。
  • 多圖欣賞彗星,長星貫夜天下驚,化作霓裳添新瀲
    當彗星軌道把它帶到十分靠近太陽的位置時,彗星便被加熱沸騰起來,噴射出大量氣體與塵埃,形成一個比大多數行星還要大的巨大的發光彗頭,它噴射的氣體和塵埃可形成背離太陽延伸幾百萬英裡的慧尾。在柯伊伯帶(Kuiper belt)和更遙遠的奧爾特雲(Oort cloud)中,可能有數十億顆彗星繞著太陽運行。
  • 美麗的流星和彗星!
    這一事件說明,太陽行星和衛星並不是太陽系僅有的天體。太陽系中還有很多體積較小的天體。它們大都被歸類為彗星小行星或流星。彗星在夜空中會心是你能看到的光彩奪目的天體之一但究竟什麼是彗星呢?你可以把慧星想像成一個像一座山那麼大的髒雪球,衛星是冰塊塵埃和較小的巖石顆粒的聚結物,它們的軌道是一個很長很扁的橢圓。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內第二個星際天體:C/2019 Q4彗星
    根據C/2019 Q4觀測團隊的估計,該天體可能會在太陽系內停留6個月到1年,這意味著天文學家可能會對它的特徵或亮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雙子星天文臺的安德魯·史蒂芬斯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之所以能捕捉到這幅圖像,是因為雙子星天文臺可以快速調整觀測參數,從而發現這一可見窗口極短的物體。」該圖片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拍攝的。
  • 太陽系遙遠的邊緣,長周期彗星之源
    例如賽丁泉彗星,在2014年曾近距離飛掠火星,但是下一次進入內太陽系卻要到74萬年之後了。(公裡、英裡)都不太適用了,我們在這裡使用天文單位(AU,相當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雖然說科學界認為觀測到的長周期彗星來源於奧爾特雲,但是到目前為止,卻沒有直接觀測到奧爾特雲本身中的任何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