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流星和彗星!

2020-12-06 東哥說科學

想像一下,你看到彗星相撞的情景,其實這在1994年的7月也確確實實發生過,在此之前發現一顆彗星已在木星附近破裂成碎片,當這些碎片的運行軌道再次接近木星時,

它們就會墜落到木星上。在地球上,很多人對這次大爆炸看著目瞪口呆,有些爆炸區域面積竟然大於地球。這一事件說明,太陽行星和衛星並不是太陽系僅有的天體。太陽系中還有很多體積較小的天體。

它們大都被歸類為彗星小行星或流星。彗星在夜空中會心是你能看到的光彩奪目的天體之一但究竟什麼是彗星呢?你可以把慧星想像成一個像一座山那麼大的髒雪球,衛星是冰塊塵埃和較小的巖石顆粒的聚結物,它們的軌道是一個很長很扁的橢圓。彗星的頭部,當彗星離太陽很近時,太陽光的能量會將它融化,釋放出氣體和塵埃,。

這種氣體和塵埃雲團形成了一個絨毛狀的外層稱為慧畫,慧核是彗星的固體內核,慧星最亮的部分是它的頭部由慧核和慧畫構成!彗星的尾部當一顆彗星靠近太陽並變熱的時候,它的部分氣體和塵埃就會向外流出,從而形成慧尾。

在希臘語中慧尾的意思就是留著長發的星星。兩個慧尾都指向遠離太陽方向,彗尾可以長達數億千米,伸展開來可以橫貫大半個天空,儘管伸展很廣,它非常稀薄,質量也不大。

彗星的來源,大多數彗星位於太陽系中兩個遙遠的區域,柯伊伯帶和阿爾特雲。

柯伊伯帶是一個環形區域,它從海王星軌道向外延展的距離是地球與太陽距離的一百倍,奧爾特雲是一個布滿會形的球形區域,它從太陽系向外延展的距離是冥王星與太陽距離的一千倍以上。

小行星

在1801年至1807年,天文學家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發現了四個小天體,並分別把它們命名為穀神星,智神星昏神星和兆神星。

在此之後的80年間,天文學家又陸續發現了300多個這樣的小天體,這些被稱為小行星的巖石狀天體由於體積太小,數量太多,還不能算是成型的行星。

絕大多數小行星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許多軌道上讓太陽公轉。太陽系中這一區域就是人們所知熟悉的小行星帶,天文學家已經發現超過100萬顆的小行星,並且還在不斷地發現更多的小星星,絕大多數小行星很小,直徑不如一千米,只有穀神星,智神星,昏神星和兆神星的直徑超過三百千米。最大的小行星谷行星近年來被重新歸類為矮行星,天文學家曾認為小行星是破碎的行星的殘核,然而全部小行星的質量組合太小,不足以支持這一觀點。現在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假設,認為小行星是早期太陽系留下的殘存碎片,它們永遠不可能聚集到一起形成行星,有些小行星的橢圓軌道使得它們比地球更接近太陽,有朝一日這些近地小行星之中的一顆有可能會撞上地球。

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或幾顆體積巨大的小行星曾與地球相撞,從而使大氣層中充滿了灰塵,煙霧擋住了陽光,照射到地球上,科學家推測,這次撞擊的結果造成了地球上大量物種的滅絕,其中包括恐龍。

流星

夜晚四周漆黑,天氣晴朗,突然你看到一道亮光划過天際,在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每分鐘至少你能看到一次,你看到的便是流星雨。

流星雨總是定期出現,一年中有好幾次,即使沒有流星雨,只要遠離城市燈火,又趕上少雲的天氣!你也能經常看到流星,一般來說大約每隔十分鐘就會有一顆流星划過天際,流星體是太空中一種巖石或塵埃的聚集物,通常來自彗星和小行星。

一些流星體是小行星在太空中相撞時形成的,另外一些則是彗星解體後形成的一種凝撞塵埃,當地球穿過其中一朵塵雲時,這些塵粒就可能進入大氣層。

當一顆流星體闖入地球的大氣層時,它會空氣摩擦,產生熱量,並形成你在天空中見到的那一道亮光。

這就是你看到的流星。

如果流行體太大,它就不會完全燒盡。

那些穿過大氣層撞擊到地球表面的流星體,

被稱為隱星。

月球表面上的那些環形山就是由流星體撞擊造成的。

相關焦點

  • 探尋流星和比拉彗星!
    探尋流星和比拉彗星!哈嘍,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探尋的是流星和比拉彗星。提起三國蜀漢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應該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吧。那就不是一顆普通的流星,應該是顆很亮的「火流星」,老百姓通常叫它「火龍」。要知道火流星在下降時,如果離我們近的話,甚至還能聽到「嗶啵」聲,這是它在崩裂的聲音。不論是一般流星,還是火流星,都叫做「偶發流星」,特徵是零星地單個出現,彼此之間無關,出現的時間和方向等都沒有規律。
  • 科學:小行星,流星和彗星如何消失?
    導語:最近讀到了有關於小行星,彗星和流星消失的論文。你對它們的失蹤的原因有什麼看法嗎?流火,當我們談論流星時,我們指的是被地球的引力吸收並落入其大氣層的小物體(通常直徑小於1米)。流星本身是留在下落物體(流星體)後面的發光尾巴,這是由於空氣的電離和隨後離子的重新組合。
  • 歷史:古代文化如何解釋彗星和流星!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小編又是和大家一起見面了有人說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對著鏡子笑一笑你們都做到了嗎?微笑可以給人帶來好運哦!有這麼可愛的小編每天都為你們帶來不同的文章應該也是非常的開心的。歷史:古代文化如何解釋彗星和流星!彗星和流星因為它們首次在夜空中被發現而對人類著迷。但是,如果沒有科學和太空探索來幫助理解這些巖石和冰塊是什麼,古代文化往往轉向神話和傳說來解釋它們。
  • 衛星會和流星一樣飛向地球嗎?彗星又是為什麼撞擊地球?
    說起脫離軌道的衛星其實和我們看到的流星是一樣的性質,流星也在概率事件中飛向地球,但砸中人或者房屋的事情很少見,那麼我們先從流星說起。其實流星是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太空巖石,當太空巖石飛向地球時,巖石上的空氣阻力使其變得極熱,所以我們就看到了一顆拖著明亮條紋尾巴「流星」。
  • 在各種流星現象中,最美麗、最壯觀的要數流星雨現象!
    在各種流星現象中,最美麗、最壯觀的要數流星雨現象。當它出現時,千萬顆流星像一條條閃光的絲帶。流星雨一種有成群的流星看起來像是從空中的一點中進發出來,並附落下來的特殊天象。這一點或一小塊天區叫做流星雨的輻射點。輻射點是一種透視效果。形成流星雨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彗星主要由冰和塵埃組成。
  • 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小天體蘊藏的大奧秘
    我們太陽系最小的天體——小行星,彗星和流星——蘊藏著大驚喜。小行星,彗星以及一些從它們發出的彗星是我們的太陽系在46億年前形成的遺留產物。當行星和衛星在數千萬年間經歷了變化,但許多這些「小個子」的冰、巖石和金屬並沒有。它們很像記錄著行星演化的化石記錄。目前有 791,384顆已知小行星和3,559顆已知彗星。
  • 小行星和流星,有什麼不同呢?
    小行星和流星都是星際巖石,那它們有什麼不同呢?其實,兩者的區別就在於它們距離地球表面的遠近不同。小行星小行星是太陽系內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流星如果流星體距離地球很近,地球引力的作用會使它的軌道發生改變,於是,它們就穿過了地球大氣層,與大氣分子發生劇烈摩擦而燃燒發光,在夜晚的天空中表現出一條光跡——這就是美麗的流星。
  • 24秒丨沒見過這麼大的流星!哈雷彗星殘骸夜空爆炸猶如煙花
    ,此次爆炸解體的流星是哈雷彗星殘骸,爆炸過程中呈現出美麗的景象,猶如絢麗的煙花。每年10月中旬至下旬,當地球穿過哈雷彗星留下的長尾殘骸時,彗星的塵埃殘骸就化作流星,獵戶座流星雨也就如約而至。Nick告訴記者,當天自己原計劃是在克倫城堡拍攝獵戶座流星雨的星軌,沒想到意外收穫了流星爆炸的罕見場景,能看到這麼大的流星是很不尋常的。他用一系列連續拍攝的30張照片製作了流星爆炸場景的視頻,讓大家更直觀地觀賞這一奇觀。
  • 流星,小行星和彗星在夜空中轉瞬即逝,這其中有什麼奧秘?
    提問:我在報紙上讀到了有關小行星,彗星和流星消失的信息。您對失蹤原因有任何想法嗎?回答:您的問題很有趣,我將儘可能簡短地答覆。小行星,彗星和流星消失的機制是不同的,所以我的回答分為三個部分。流星當我們談論流星時,我們指的是被地球引力吸引並落入大氣的小物體(通常直徑小於一米)。流星本身就是留在下落物體(流星體)後面的發光尾巴,這是由於空氣的電離和隨後離子的重組所致。大多數流星實際上消失了,因為它們完全在大氣層中燃燒了。但是,一些最大的物體成功到達地面。我們稱這些物體為隕石。
  • 流星短暫而美麗,但你可能還不知道它的來源
    流星雖然短暫,但是美麗無比。流星的光度有著巨大差異,但是越明亮的數目越少。一個常常在野外露營的人,平均一年也就能見到一次明亮的流星。如果幸運的話,很可能會看見一顆能夠將夜空照亮的流星。在任何一個晴朗的夜晚,一個天文觀測者在一個小時內幾乎總會看到三四顆流星。但是,有的時候會非常多。
  • 你不知道的美麗流星背後
    但經過一番引導和解釋,我們最終了解到這些流星雨根本沒有任何威脅性,也不是什麼入侵。大多數情況下,流星雨是無害的,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且非常有趣。那麼天空中這些奇怪的光是什麼?它們是來自火星的外星人入侵嗎?彗星是來開啟下一個冰河時代的嗎?又或者是小行星在進入地球大氣層時燃燒起來。
  • 天上的客人——流星
    流星雨(電腦繪圖)這就是美麗的流星。這些天上的客人並不是星星,而是太空中的流星體。它們是闖入地球大氣層的星際物質與大氣層摩擦、燃燒產生的美麗現象。每天都有成千上萬顆星際物質闖入地球大氣層,但他們的數量秋季要多於春季,凌晨要多於白日,因此流星總是在夏夜最常見。
  • 流星和掃把星,古代流星才是主場
    我國最早的流星雨的發現和記載:《竹書紀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的記載。古人的「星隕如雨」就是對流星雨最為直觀地描寫了,這也是我國最早的流星雨記載。當時並沒有流星雨的分類,且描述較為簡單,因此無人斷定這場流星雨屬於哪個星座。
  • 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之間有什麼區別?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它們主要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上環繞太陽運轉;彗星是46億年前太陽系誕生期間形成的大部分冰核及塵埃,因此也被稱為「骯髒的太空雪球」,大多數彗星在越過海王星的太陽系外圍有穩定的軌道;流星體是微小的小行星或彗星碎片它們的尺寸從1粒沙子到1米寬不等,當流星體與行星大氣相撞時,就會成為流星,如果流星在大氣層中存活,並撞擊地球表面,它的遺骸就是隕石。
  • 流星是怎樣形成的?流星是怎樣來到地球的,背後的心酸有誰知
    大家都知道流星雨是非常漂亮的,而它獨特魅力的背後,卻是犧牲自己綻放美麗。流星是怎樣形成的?它又是怎樣發光的呢?太陽系內星際空間存在著大量的塵埃微粒和微小的固體塊,它們繞著太陽運動。當它們接近地球時,可能會闖入地球大氣層。
  • 揭示流星和流星雨
    在太陽系中,有彗星、小行星及一些更小的天體,他們雖小但也和其他行星一樣,在圍繞太陽公轉。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流星。流星雨是一種有成群的流星看起來像是從空中的一點中迸發出來,並墜落下來的特殊天象。流星雨的規模很不相同。有時在一小時中只出現幾顆流星,但他們看起來都是從同一個輻射點中「流出」的,因此也屬於流星雨的範疇;而有時在很短的時間裡在同一個輻射點中能迸發出成千上萬顆流星,就像節日中人們燃放的禮花那樣壯觀。
  • 流星雨和流星是一回事嗎?
    流星雨本是一個美麗而壯觀的天文現象,但很多文學作品在它的背後構築了許許多多的故事。《流星花園》裡男女主人公的甜蜜愛情也好,《流星之絆》裡令人動容的親情也好,都一點點加深著人們對流星雨現象的好奇與嚮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流星雨和流星的奧秘。其實,流星這個現象並不神秘。它起源於一塊石頭,這塊石頭可以是從我們的太陽系剛誕生起就存在於行星際空間中的小石頭,也可以是來自各種小行星帶的石塊。它們在運動過程中相互碰撞,碎裂,當在運動中足夠靠近地球的時候,就會受到地球引力,然後以每秒鐘四十公裡以上的速度進入大氣層。
  • 天空中划過一道閃光,我們如何判斷它是小行星、彗星還是普通流星
    這些天體太小了,不能被稱為行星,它們被命名為彗星、小行星、流星體,如果它們到達地球,就被命名為流星或隕石。如果我們在天空中看到它們,我們應該如何區別?讓我們首先簡要地定義一下它們。小行星:這些是太陽系行星形成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巖石。它們大多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圍繞太陽運行。
  • 獅子座流星雨與彗星
    流星分為兩類,一類為偶發流星,另一類為流星雨(也稱流星群),有時幾顆,有時成千上萬顆,它們像節日的禮花從天空中某一點迸發出來。這一「點」被稱為流星雨的輻射點。流星雨的名字以輻射點所在的星座名或附近的亮星名來命名。獅子座流星雨,它的輻射點就在獅子座裡。流星雨一般都有固定的日期、固定的星座,所以,我們可以預先知道在什麼時間能欣賞到「星隕如雨」或「天女散花」的星空奇觀。
  • 流星許願的正確方式,你最起碼得先知道流星怎麼來的吧
    太陽系中有什麼,除了太陽、行星和衛星以及彗星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塵埃微粒,它們也在宇宙空間中不斷運動,當有更大的天體經過時受引力吸引它們就會衝過去,像是月球這樣的沒有大氣層的天體它們能夠輕鬆抵達,但是地球有大氣層的保護,當它們被引力吸引而經過大氣層的時候,與大氣分子發生劇烈的摩擦從而燃燒發光,小點的塵埃微粒直接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大點的結實點的等抗過了大氣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