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你看到彗星相撞的情景,其實這在1994年的7月也確確實實發生過,在此之前發現一顆彗星已在木星附近破裂成碎片,當這些碎片的運行軌道再次接近木星時,
它們就會墜落到木星上。在地球上,很多人對這次大爆炸看著目瞪口呆,有些爆炸區域面積竟然大於地球。這一事件說明,太陽行星和衛星並不是太陽系僅有的天體。太陽系中還有很多體積較小的天體。
它們大都被歸類為彗星小行星或流星。彗星在夜空中會心是你能看到的光彩奪目的天體之一但究竟什麼是彗星呢?你可以把慧星想像成一個像一座山那麼大的髒雪球,衛星是冰塊塵埃和較小的巖石顆粒的聚結物,它們的軌道是一個很長很扁的橢圓。彗星的頭部,當彗星離太陽很近時,太陽光的能量會將它融化,釋放出氣體和塵埃,。
這種氣體和塵埃雲團形成了一個絨毛狀的外層稱為慧畫,慧核是彗星的固體內核,慧星最亮的部分是它的頭部由慧核和慧畫構成!彗星的尾部當一顆彗星靠近太陽並變熱的時候,它的部分氣體和塵埃就會向外流出,從而形成慧尾。
在希臘語中慧尾的意思就是留著長發的星星。兩個慧尾都指向遠離太陽方向,彗尾可以長達數億千米,伸展開來可以橫貫大半個天空,儘管伸展很廣,它非常稀薄,質量也不大。
彗星的來源,大多數彗星位於太陽系中兩個遙遠的區域,柯伊伯帶和阿爾特雲。
柯伊伯帶是一個環形區域,它從海王星軌道向外延展的距離是地球與太陽距離的一百倍,奧爾特雲是一個布滿會形的球形區域,它從太陽系向外延展的距離是冥王星與太陽距離的一千倍以上。
小行星
在1801年至1807年,天文學家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發現了四個小天體,並分別把它們命名為穀神星,智神星昏神星和兆神星。
在此之後的80年間,天文學家又陸續發現了300多個這樣的小天體,這些被稱為小行星的巖石狀天體由於體積太小,數量太多,還不能算是成型的行星。
絕大多數小行星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許多軌道上讓太陽公轉。太陽系中這一區域就是人們所知熟悉的小行星帶,天文學家已經發現超過100萬顆的小行星,並且還在不斷地發現更多的小星星,絕大多數小行星很小,直徑不如一千米,只有穀神星,智神星,昏神星和兆神星的直徑超過三百千米。最大的小行星谷行星近年來被重新歸類為矮行星,天文學家曾認為小行星是破碎的行星的殘核,然而全部小行星的質量組合太小,不足以支持這一觀點。現在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假設,認為小行星是早期太陽系留下的殘存碎片,它們永遠不可能聚集到一起形成行星,有些小行星的橢圓軌道使得它們比地球更接近太陽,有朝一日這些近地小行星之中的一顆有可能會撞上地球。
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或幾顆體積巨大的小行星曾與地球相撞,從而使大氣層中充滿了灰塵,煙霧擋住了陽光,照射到地球上,科學家推測,這次撞擊的結果造成了地球上大量物種的滅絕,其中包括恐龍。
流星
夜晚四周漆黑,天氣晴朗,突然你看到一道亮光划過天際,在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每分鐘至少你能看到一次,你看到的便是流星雨。
流星雨總是定期出現,一年中有好幾次,即使沒有流星雨,只要遠離城市燈火,又趕上少雲的天氣!你也能經常看到流星,一般來說大約每隔十分鐘就會有一顆流星划過天際,流星體是太空中一種巖石或塵埃的聚集物,通常來自彗星和小行星。
一些流星體是小行星在太空中相撞時形成的,另外一些則是彗星解體後形成的一種凝撞塵埃,當地球穿過其中一朵塵雲時,這些塵粒就可能進入大氣層。
當一顆流星體闖入地球的大氣層時,它會空氣摩擦,產生熱量,並形成你在天空中見到的那一道亮光。
這就是你看到的流星。
如果流行體太大,它就不會完全燒盡。
那些穿過大氣層撞擊到地球表面的流星體,
被稱為隱星。
月球表面上的那些環形山就是由流星體撞擊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