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的流星雨的發現和記載:《竹書紀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的記載。古人的「星隕如雨」就是對流星雨最為直觀地描寫了,這也是我國最早的流星雨記載。當時並沒有流星雨的分類,且描述較為簡單,因此無人斷定這場流星雨屬於哪個星座。

我國對於流星雨最詳細的記錄見《左傳》:「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魯莊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記錄。

這裡需要注意,在古代流星就是叫做流星,它是與掃把星截然不同的兩種。在古代也有明確的不同,切不可隨意分為一類。
掃把星是指彗星,因為彗星的彗尾就像掃把一樣,所以叫慧尾掃把星。古代人們認為彗星是不吉利的象徵是兇兆,後來也用來形容不幹好事令人討人厭的人。
流星是分布在星際空間的細小物體和塵粒,叫做流星體。它們飛入地球大氣層,跟大氣摩擦發生了光和熱,最後被燃盡成為一束光,這種現象叫流星。

流星星體較為細小,速度快,往往是轉瞬即逝的。如果碰上流星雨就更明顯了,星體多且易滅,場面較為壯觀。而掃把星就不一樣了,掃把星,顧名思義,有一條長長的尾巴,看起來如同掃把,速度沒有流星那麼快,看起來更加明顯。這兩者的寓意也是截然不同,流星的說法顯然比彗星多,根據時節氣候,朝代更替,民間有不同的說法,而彗星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什麼很好的請假,掃把星也往往用來形容討厭的倒黴的人。
中國古代佔星家對流星進行分類,有枉矢、營頭、天滑、天堡、頓頑、降石、解銜、天保、地雁、天狗等,說法不一。每一種說法都代表著流星的吉兇禍福徵兆,據《宋書.天文志》記載,南北朝時期劉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軒轅……有流星數千萬,或長或短,或大或小,並西行,至曉而止。」這是在公元461年。當然,這裡的所謂「數千萬」並非確數,而是「為數極多」的泛稱。可見這也是一場盛大的流星雨。
流星體墜落到地面便成為隕石或隕鐵。根據我國《史記.天官書》記載「星隕至地,則石也」的解釋。至北宋時期,沈括更發現以鐵為主要成分的隕石,其「色如鐵,重亦如之」。這說明在古代的天文愛好者,對於隕石也做了充分研究。
流星,彗星,隕石等等的記載,都是我國古代天文學的寶藏,這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充分反映了古代天文學家善於觀察,積極研究的性格,也為現代天文研究提供方向。
現在對於流星早沒有和古代一樣伴有封建的說法,心理佔星學興起,人們也逐漸發現流星景象與人類命運關係不大。隨著從古至今的不斷探索發現,流星神秘面紗也慢慢被揭開。因此流星所顯現的佔星預示徵象,至今已很少有人去相信。碰到流星許願的說法卻一直流傳下來,但這其實也只是一種形式,圖個好彩頭。
相比那些與個人命運掛鈎的封建說法,理智的人們更願意選擇前者。
所以雙子座流星雨,你許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