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流星和比拉彗星!

2021-01-20 糰子說科技

探尋流星和比拉彗星!

哈嘍,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探尋的是流星和比拉彗星。提起三國蜀漢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應該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吧。在《三國演義》一百零四回講到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說是有一顆亮星從天上落了下來:「司馬懿夜觀天文,見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東北方流於西南方,墜於蜀營內,三投再起,隱隱有聲。」我覺得,作為文藝作品,《三國演義》用隕星來襯託諸葛亮之死,這當然是可以的。然而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即使當時真的有隕星的話,那也完全可以肯定,諸葛亮的死與星星的墜落是毫無關係的兩碼事,兩者之間沒有任何聯繫。從天上落下星來,這種現象過去有,現在也有,叫做「流星」或「隕星」。

我覺得流星是星,也不是星。說它是星,是因為大家看到的是與其他星星一模一樣的一個光點,突然亮光一閃劃破夜空,好像是掉了下來。說它不是星,那是從本質上來說的,因為一般所說的星,指的是像太陽那樣自己能夠發光發熱的巨大天體,而流星只是由於流星體以很大的速度闖進地球大氣層,與大氣分子相撞從而產生了燃燒、發光的現象。流星體都很小,我們看到的那些流星絕大多數是由質量不足1克的流星體形成的。地球周圍的空間可說是布滿著無數塵埃狀物體,即流星體,地球在繞太陽運行過程中穿過它們時,就會有些流星體撞入大氣層而成為流星。

由於流星體體積小、質量小,好多流星雖然閃光,但很短也不亮,我們不注意的話根本看不到它們。至於像《三國演義》裡的描述:"大星,赤色,光芒有角」。那就不是一顆普通的流星,應該是顆很亮的「火流星」,老百姓通常叫它「火龍」。要知道火流星在下降時,如果離我們近的話,甚至還能聽到「嗶啵」聲,這是它在崩裂的聲音。不論是一般流星,還是火流星,都叫做「偶發流星」,特徵是零星地單個出現,彼此之間無關,出現的時間和方向等都沒有規律。

有時候,流星出現得比較多,一分鐘出現好幾十個或者更多,甚至能出現大量的流星就像是過節時放的焰火那樣在天空中綻放,這就是流星雨現象,盛大的流星雨更是十分的難得。在發生流星雨現象時,流星好像都是從天空中的同一個「點」向四面八方發射出來的,這一「點」就是流星雨的「輻射點"。一般輻射點在什麼星座,就說是什麼星座的流星雨。輻射點在仙女、獅子、英仙星座的流星雨,就分別稱做仙女座、獅子座和英仙座流星雨。很多流星體集合在一起繞著太陽轉,就是「流星群」,地球從這樣的流星群中穿過時,就會發生流星雨現象。因為每年在差不多相同的日子裡,地球總是會穿過同一些流星群,這也就意味著,在每年的同一個日期前後會重複出現同樣的流星雨。

前面說到流星雨中的流星好像都是從輻射點向四面八方輻射出來的,我覺得,其實這都是由於我們眼睛的錯覺造成的。流星雨中的流星都是平行地射出來的,因為它們離我們很遠,一般講有百十來千米。因此,平行的流星就會容易被看成是從某一點或某一個小區域輻射出來的流星了。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也會有這樣的情況嗎,公路旁兩行排列整齊的樹或電線桿;兩行街燈;以及兩條並行的鐵路軌道,在遠處看起來似乎也都在合在一起了,它們似乎都是從那遙遠的「點」輻射出來的。

彗星與流星群之間其實有著密切的關係,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很多,我們拿比拉彗星作例來說。比拉彗星是顆著名的短周期彗星。它最早是在1772年3月8日被發現的,在三四月間曾多次被人觀測到。轉眼30多年過去,1805年11月10日,它又一次被發現,12月初過近日點前後,更是曾一度亮得憑肉眼就能看到。德國青年天文學家貝塞爾對這顆彗星進行了研究,認為它很可能是1772年那顆彗星的再次回歸。後來,它繞太陽的公轉周期被確定為是6.6年。

又過了20多年,1826年2月27日,奧地利天文愛好比拉又發現了它,稱它為比拉彗星。人們對這顆彗星的觀測持續了8個星期,再次確定它是顆周期6年多的短周期彗星,並證實1772年、1805年和1826年看到的三顆彗星,是同一顆彗星在不同年份的3次回歸。比拉彗星的又一次回歸是在1832年,計算表明它將在11月27日過近日點,而8月份發現它的時候它卻很暗,直到兩個月之後,觀測條件才有所好轉。

1839年7月13日過近日點的那次回歸,沒有人看到過它,原因可能是它最亮的時候恰恰是離太陽最近的時候,彗星被太陽光淹沒了。1846年2月11 日,該是比拉彗星又一次回歸過近日點的日子。人們對比拉彗星的這次回歸寄予很大希望,一則與它闊別已十三四年,中間跳過了一次回歸,再則,預報表明這次回歸的可觀測期比較長,是獲得較精確觀測數據和資料的好機會,人們期待用這些新資料來進一步修訂彗星的軌道。然而,這一次人們卻發現它居然一分為二了。

於是根據計算再次發現,它在1872年將很接近地球,是最適合觀測的時候,可是它那一年卻沒有出現。雖然很多天文學者都在用心探尋,但卻都沒有發現。在那一年11月27日夜裡,當地球穿過比拉彗星的軌道時,在歐洲和北美的很多地方,有人發現降落了一場壯觀的流星雨。我覺得,這說明比拉彗星可能已經瓦解了,而這一流星群就是由拉比彗星所形成的。好啦,這期的探尋流星和比拉彗星就到這裡啦,讓我們下期見。

本文是原創文章,禁止抄襲,轉載請聯繫。

相關焦點

  • 科學:小行星,流星和彗星如何消失?
    導語:最近讀到了有關於小行星,彗星和流星消失的論文。你對它們的失蹤的原因有什麼看法嗎?流火,當我們談論流星時,我們指的是被地球的引力吸收並落入其大氣層的小物體(通常直徑小於1米)。流星本身是留在下落物體(流星體)後面的發光尾巴,這是由於空氣的電離和隨後離子的重新組合。
  • 美麗的流星和彗星!
    這一事件說明,太陽行星和衛星並不是太陽系僅有的天體。太陽系中還有很多體積較小的天體。它們大都被歸類為彗星小行星或流星。彗星在夜空中會心是你能看到的光彩奪目的天體之一但究竟什麼是彗星呢?你可以把慧星想像成一個像一座山那麼大的髒雪球,衛星是冰塊塵埃和較小的巖石顆粒的聚結物,它們的軌道是一個很長很扁的橢圓。
  • 絢爛矚目的流星雨,勾勒出諸多的未解之謎,等待我們前去探尋
    科學地說,流星就是在太陽系行星際空間裡的一些塵粒和微小固體塊在大氣層中摩擦燃燒而發光的現象,而流星雨就是地球的大氣層遇到了一大群宇宙塵粒所造成的如同下雨一樣的天文現象那麼,這些流星體從哪裡來的?說來它與彗星還有不解之緣。我們以比拉彗星為例來說明。比拉彗星早在1772年就被人發現。
  • 歷史:古代文化如何解釋彗星和流星!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小編又是和大家一起見面了有人說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對著鏡子笑一笑你們都做到了嗎?微笑可以給人帶來好運哦!有這麼可愛的小編每天都為你們帶來不同的文章應該也是非常的開心的。歷史:古代文化如何解釋彗星和流星!彗星和流星因為它們首次在夜空中被發現而對人類著迷。但是,如果沒有科學和太空探索來幫助理解這些巖石和冰塊是什麼,古代文化往往轉向神話和傳說來解釋它們。
  • 衛星會和流星一樣飛向地球嗎?彗星又是為什麼撞擊地球?
    說起脫離軌道的衛星其實和我們看到的流星是一樣的性質,流星也在概率事件中飛向地球,但砸中人或者房屋的事情很少見,那麼我們先從流星說起。其實流星是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太空巖石,當太空巖石飛向地球時,巖石上的空氣阻力使其變得極熱,所以我們就看到了一顆拖著明亮條紋尾巴「流星」。
  • 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小天體蘊藏的大奧秘
    我們太陽系最小的天體——小行星,彗星和流星——蘊藏著大驚喜。小行星,彗星以及一些從它們發出的彗星是我們的太陽系在46億年前形成的遺留產物。當行星和衛星在數千萬年間經歷了變化,但許多這些「小個子」的冰、巖石和金屬並沒有。它們很像記錄著行星演化的化石記錄。目前有 791,384顆已知小行星和3,559顆已知彗星。
  • 流星,小行星和彗星在夜空中轉瞬即逝,這其中有什麼奧秘?
    提問:我在報紙上讀到了有關小行星,彗星和流星消失的信息。您對失蹤原因有任何想法嗎?回答:您的問題很有趣,我將儘可能簡短地答覆。小行星,彗星和流星消失的機制是不同的,所以我的回答分為三個部分。流星當我們談論流星時,我們指的是被地球引力吸引並落入大氣的小物體(通常直徑小於一米)。流星本身就是留在下落物體(流星體)後面的發光尾巴,這是由於空氣的電離和隨後離子的重組所致。大多數流星實際上消失了,因為它們完全在大氣層中燃燒了。但是,一些最大的物體成功到達地面。我們稱這些物體為隕石。
  • 流星是怎樣形成的?流星是怎樣來到地球的,背後的心酸有誰知
    流星是怎樣形成的?它又是怎樣發光的呢?太陽系內星際空間存在著大量的塵埃微粒和微小的固體塊,它們繞著太陽運動。當它們接近地球時,可能會闖入地球大氣層。由於這些微粒或固體塊與地球的相對運動速度很高,速度可達每秒11到72千米,然後與大氣層發生劇烈摩擦而燃燒發光。這樣一來,黑夜降臨的時候就會以一條光跡出現,這種現象就是流星。
  • 流星如織,從天而降,「獅子座流星暴雨」你見過麼?
    流星暴雨也易地了,美國設在大西洋加那利群島的拉帕爾馬天文站,在這一時間觀測到2000顆流星。不過在亞洲晴朗的夜空,還是出現了亮流星和火流星的光彩。青島觀象臺,在17日凌晨和18日凌晨分別觀測到249顆和355顆流星,其中火流星此起彼伏,像閃電劃破長空,在空中留下途跡最長時間達9分30秒。
  • 流星和掃把星,古代流星才是主場
    我國最早的流星雨的發現和記載:《竹書紀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的記載。古人的「星隕如雨」就是對流星雨最為直觀地描寫了,這也是我國最早的流星雨記載。當時並沒有流星雨的分類,且描述較為簡單,因此無人斷定這場流星雨屬於哪個星座。
  • 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之間有什麼區別?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它們主要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上環繞太陽運轉;彗星是46億年前太陽系誕生期間形成的大部分冰核及塵埃,因此也被稱為「骯髒的太空雪球」,大多數彗星在越過海王星的太陽系外圍有穩定的軌道;流星體是微小的小行星或彗星碎片它們的尺寸從1粒沙子到1米寬不等,當流星體與行星大氣相撞時,就會成為流星,如果流星在大氣層中存活,並撞擊地球表面,它的遺骸就是隕石。
  • 揭示流星和流星雨
    在太陽系中,有彗星、小行星及一些更小的天體,他們雖小但也和其他行星一樣,在圍繞太陽公轉。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流星。流星雨是一種有成群的流星看起來像是從空中的一點中迸發出來,並墜落下來的特殊天象。流星雨的規模很不相同。有時在一小時中只出現幾顆流星,但他們看起來都是從同一個輻射點中「流出」的,因此也屬於流星雨的範疇;而有時在很短的時間裡在同一個輻射點中能迸發出成千上萬顆流星,就像節日中人們燃放的禮花那樣壯觀。
  • 天空中划過一道閃光,我們如何判斷它是小行星、彗星還是普通流星
    這些天體太小了,不能被稱為行星,它們被命名為彗星、小行星、流星體,如果它們到達地球,就被命名為流星或隕石。如果我們在天空中看到它們,我們應該如何區別?讓我們首先簡要地定義一下它們。小行星:這些是太陽系行星形成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巖石。它們大多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圍繞太陽運行。
  • 夜觀流星的樂趣--中國數字科技館
    20189期待無聲的暴雨彗星在太空中會拋灑出遺撒物,當這群遺撒物進入地球大氣層,一場美麗的流星雨就會來臨。由於彗星的軌道固定,每年都有很多場流星雨按時上演,吸引很多喜歡「看雨」的天文愛好者。這是因為人們按照原有理論預測,這場流星雨將平淡無奇10月9日清晨,在流星天文學家們呼呼大睡的時候,一場流星暴雨悄然降臨,幾乎沒有人專門觀測這場流星雨,人們在分析之後的雷達數據時,才驚奇地發現這是一場足以和2001年媲美的流星暴雨!看來,天文學家又該修改理論模型了,愛「看雨」的人們要在科學的自我完善過程中靜靜期待了。
  • 24秒丨沒見過這麼大的流星!哈雷彗星殘骸夜空爆炸猶如煙花
    ,此次爆炸解體的流星是哈雷彗星殘骸,爆炸過程中呈現出美麗的景象,猶如絢麗的煙花。每年10月中旬至下旬,當地球穿過哈雷彗星留下的長尾殘骸時,彗星的塵埃殘骸就化作流星,獵戶座流星雨也就如約而至。Nick告訴記者,當天自己原計劃是在克倫城堡拍攝獵戶座流星雨的星軌,沒想到意外收穫了流星爆炸的罕見場景,能看到這麼大的流星是很不尋常的。他用一系列連續拍攝的30張照片製作了流星爆炸場景的視頻,讓大家更直觀地觀賞這一奇觀。
  • 小行星和流星,有什麼不同呢?
    小行星和流星都是星際巖石,那它們有什麼不同呢?其實,兩者的區別就在於它們距離地球表面的遠近不同。小行星小行星是太陽系內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流星如果流星體距離地球很近,地球引力的作用會使它的軌道發生改變,於是,它們就穿過了地球大氣層,與大氣分子發生劇烈摩擦而燃燒發光,在夜晚的天空中表現出一條光跡——這就是美麗的流星。
  • 流星的前世今生要不要了解一下
    但是當它們靠近我們的地球時可能會受到我們地球的引力作用,這些引力會改變它們原本的軌道,甚至將它們拉到我們地球上,所以如果它們擺脫不了我們地球的引力的話,那麼就會變成流星體墜落到我們地球上,這就是流星的由來了。
  • 流星是怎麼來的? 流星的光芒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其實流星發光發熱並不是因為和大氣摩擦燃燒所產生,它是流星進入地球大氣層時,位於其前方的壓縮空氣才是它發熱發光的原因。當流星以超快的速度向地球方向墜落時,壓縮空氣與流星的表面產生了巨大摩擦,從而讓   原標題:流星是怎麼來的? 流星的光芒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 落入人間的星星,細說地球上壯觀的流星和流星雨
    今天,我們就聊一聊流星和流星雨。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類就發現了星空偶爾有星星一閃而過,就好像是天上的星星掉了下來,這個其實就是流星。那麼你知道流星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嗎?我們都知道,地球每天都在圍繞著太陽轉,就好像是跑道上跑步的人一樣。
  • 今夜,流星綻放
    根據國際流星組織的預報,8月12日21時,英仙座流星雨出現極大,每小時預計會有100顆流星(ZHR=100)綻放天際,妝點星空。流星雨與星座英仙座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象限儀流星雨和雙子座流星雨。漫天飛舞的流星雨怎麼會和固定的星座產生聯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