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系中,有彗星、小行星及一些更小的天體,他們雖小但也和其他行星一樣,在圍繞太陽公轉。如果他們有機會經過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幾十千米的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其上的物質由於與地球大氣發生劇烈摩擦,巨大的動能轉化為熱能,並引起物質電離而發出耀眼的光芒。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流星。
流星雨是一種有成群的流星看起來像是從空中的一點中迸發出來,並墜落下來的特殊天象。流星雨的規模很不相同。有時在一小時中只出現幾顆流星,但他們看起來都是從同一個輻射點中「流出」的,因此也屬於流星雨的範疇;而有時在很短的時間裡在同一個輻射點中能迸發出成千上萬顆流星,就像節日中人們燃放的禮花那樣壯觀。當每小時出現的流星數超過1000顆時,稱其為「流星暴」。
1866年,法國天文學家坦普爾發現了一顆新的彗星,後來這顆彗星被命名為「坦普爾——塔特爾」彗星。坦普爾——塔特爾是一顆在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運行的周期彗星,通過計算得到坦普爾——塔特爾的周期是33年。而且,坦普爾——塔特爾的軌道與獅子座流星雨的軌道也幾乎完全相同。於是,天文學家們認為,獅子座流星雨和彗星坦普爾——塔特爾很可能密切相關。
根據現在的理論,彗星的主要部分是低溫物質結成的空間「冰雪球」,在接近太陽的時候,由於太陽輻射作用,「冰雪球」可能部分的升華或瓦解、碎裂,變成成群結隊的小塊物質,但仍然在原來所在的橢圓軌道上運行。如果他的橢圓軌道和地球繞日公轉的軌道相交,當地球運行到交點位置上的時候,就有可能有成群的小塊物質進入地球大氣層,形成流星雨。
當地球運行到軌道交點位置上,又恰好與小塊物質的密集區相遇時,就會出現大規模的流星雨。對於獅子座流星雨,這種機會大約每33年才可能發生一次,這就是獅子座流星雨33年周期的由來。
流星雨是一種天文現象,一般情況下他不會在地球表面造成任何危害。人們看到流星雨許下的願望,只能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能否實現與流星雨的出現沒有多大關係,還需我們自身多做努力,來實現自己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