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頭頂的外太空有數量眾多的人造衛星,它們搭載著各種設備運行在自己的軌道上,用來服務或者科研工作,然而這些重達上千公斤的人造衛星也有壽終正寢的時候,這些失去「生命」的衛星將脫離軌道漫無目的的漂浮在宇宙中,有的則徑直地衝向地球,但這些衛星會飛到到地球上,砸到我們嗎?
說起脫離軌道的衛星其實和我們看到的流星是一樣的性質,流星也在概率事件中飛向地球,但砸中人或者房屋的事情很少見,那麼我們先從流星說起。
其實流星是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太空巖石,當太空巖石飛向地球時,巖石上的空氣阻力使其變得極熱,所以我們就看到了一顆拖著明亮條紋尾巴「流星」。其實明亮的條紋實際上不是巖石本身所發出來的光亮,而是熾熱的巖石與大氣層摩擦燃燒的共同產物,當然進入大氣層的人造衛星碎片也是一樣。
這些流星在沒有阻力的天空中並不會燃燒,保持原來的形態與大小,有的上幾噸,有的只有幾百公斤,當進入大氣層中,就會被大氣層所摩擦燃燒,比原來體積更小,有的幾乎還沒有落到地球上就被大氣層摩擦而消失殆盡了,而衛星相對於這些我們能看到到的流星來講,就有點小巫見大巫了,所以這些衛星在進入大氣層中會像流星一樣冒著火光化為雲煙,幾乎落不到地球上。
當地球一次遇到許多流星體時,我們稱其為流星雨,那麼,為什麼地球會一次遇到許多流星體?像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樣,彗星也繞太陽旋轉,與行星的近乎圓形的軌道不同,彗星的軌道通常偏斜。
隨著彗星越來越靠近太陽,它的表面會沸騰,釋放出許多灰塵和巖石顆粒。這種彗星碎片沿著彗星的原來的路徑散落開來。然後,每年地球幾次繞太陽飛行,其軌道會越過彗星的軌道,這意味著地球會撞擊成一堆彗星碎片,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流星雨了,所以彗星是一直以碎片形成的流星雨撞擊地球,如果這些彗星碎片足夠大,如果進入大氣層不能被消滅到地球所承受的撞擊力度,就屬於一個巨星流星擊地球了,但這是概率事件,需要一定的巧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