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之間有什麼區別?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2020-12-03 FUN知識點

太陽系中,有數十億甚至數萬億個天體繞著太陽運行,除了八大行星外,還有許多因太小而不能被稱為行星,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體等等,如果它們墜落地球,就又有了新的稱呼如流星、隕石。有時我們會覺得難以區分,事實上,只要搞懂最基本的定義,就不會搞混它們了。

小行星是太陽系中行星形成時遺留的巖石殘骸。它們主要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上環繞太陽運轉;彗星是46億年前太陽系誕生期間形成的大部分冰核及塵埃,因此也被稱為「骯髒的太空雪球」,大多數彗星在越過海王星的太陽系外圍有穩定的軌道;流星體是微小的小行星或彗星碎片它們的尺寸從1粒沙子到1米寬不等,當流星體與行星大氣相撞時,就會成為流星,如果流星在大氣層中存活,並撞擊地球表面,它的遺骸就是隕石。

小行星看起來與普通的太空巖石無異,大部分小行星質量都不大,看起來像一個個太空土豆,它們的表面由於其他小行星的碰撞保存著許多隕石坑。最小的小行星寬不過1米,而最大的小行星穀神星直徑約950千米,達到了月球的1/4。所有小行星中,只有質量足夠大才會因引力作用形成像穀神星這樣的球體。小行星的成分主要為粘土和矽酸鹽巖,以及鐵、鎳等金屬混合物。

小行星基本上都在火星到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活動,有科學家認為,在太陽系遠古時期,有一顆行星被不明原因擊碎了,它的殘骸散落在太空中,就成了無數小行星,所有太陽系內的小行星加起來也沒有月球大。

彗星由於獨特的長尾以及異常的景象,長久以來人們對它都充滿了敬畏和恐懼。許多電影都有著與彗星相關的背景,比如《彗星來的那一夜》《完美陌生人》《這個男人來自地區》。古代天文學家們認為彗星意味著不祥和戰爭。如今我們知道,彗星實際上就是數十億年前形成的冰和巖石殘骸。

美國天文學家弗雷德·惠普爾(Fred Whipple)是第一個將彗星描述成「髒雪球」的科學家。雪球是彗星的核心,當彗星接近太陽時,冰核就會變暖,冰開始從固體升華為氣體,這些朦朦朧朧的氣體圍繞著彗星,可長達數千千米,當來自太陽的輻射吹散這些氣體中的塵埃顆粒,就會產生明亮的彗尾。

雖然小行星和彗星在同一時間形成,但是由於形成條件的不同,它們各有各的特點。太陽系是由太陽星雲形成的,在星雲中心,太陽通過引力坍塌而誕生,這個過程伴隨著熱量的釋放,星雲中心區比其外圍地區更熱,行星形成於星雲中心附近,在極端溫度下只有巖石或金屬能夠保持固態,而彗星形成於星雲外部,那裡溫度較低,水和二氧化碳等氣體會凍結。因此,彗星一般只存在於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這兩個太陽系遠端地區。

流星體是太陽系中的顆粒狀碎片,它們的尺寸小於1米,有的甚至只有灰塵般大小,它們太小而不能被視為小行星或者彗星,一些流星體來源於行星或衛星撞擊引起的噴射碎片。

流星體在進入行星,如地球的大氣層時,就會成為明亮的流星。流星在大氣層燃燒時發出的閃光格外明亮,這也是它們得名的原因。如果流行在大氣層中下降並撞擊到地面,就會成為我們常說的「隕石」。據科學家推算,每天有大約4.35萬公斤的隕石落在地球上。

歡迎隨手關注、點讚、評論,每天一點泛閱讀!

相關焦點

  • 「刀魚」和「帶魚」有何區別?別再傻傻分不清楚了!
    導讀:「刀魚」和「帶魚」有何區別?別再傻傻分不清楚了!近年來生活水平提高了,在飲食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了。在過去,海鮮一般只有有錢人能吃得起,畢竟在過去交通不便利,海鮮的運輸和保鮮成本太高了,所以在市場上售價比較高,而對於海鮮,相信魚類是很多人最常有的選擇海鮮食品了,而其中帶魚與刀魚是非常常見的魚類食品,它們都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但是很多人不太會分得清楚,那麼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刀魚」與「帶魚」的區別,別再傻傻分不清楚了!首先,刀魚是淡水魚類,而帶魚是海水魚類。
  • 小行星與彗星究竟有什麼區別?
    在每一次關於我們太陽系各個成員的討論中,他們的名字總是會出現。儘管它們有著不同的名字,而且一直被歸為不同的天體類別,但根據過去十年以來建立的觀點,天文學家認為這兩個被束縛的天體比人們最初認為的更相似。在本文中,我們將研究小行星和彗星之間的一些相似之處和不同點。讓我們從基礎說起。
  • 小行星和流星,有什麼不同呢?
    小行星和流星都是星際巖石,那它們有什麼不同呢?其實,兩者的區別就在於它們距離地球表面的遠近不同。小行星小行星是太陽系內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這是小行星——愛神星的一張近距離照片太陽系中絕大多數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
  • 理科和工科有什麼區別?主要有3點不同,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實際上,還是有不少的家長學生,對於理科和工科專業,還是分不太清楚的,理科、工科在本科專業裡面,屬於兩大核心專業,尤其是工科專業,它的數量是在各大類之首,在報考的時候,人們總是習慣性地把理科和工科合在一起,稱之為理工科,雖然兩者之間有聯繫,但其實這兩個卻是截然不同的,就業前景也是完全不一樣的,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
  • 長得一模一樣,海蠣子和生蠔到底有什麼區別?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長得一模一樣,海蠣子和生蠔到底有什麼區別?別再傻傻分不清楚!現在我們的生活是過得越來越好了,那麼對於海鮮來說也成為了我們在家裡餐桌上面的常客了,海鮮的種類特別的多,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大家吃得最多的就是生蠔了,再去燒烤攤上面都是會點上一份烤生蠔。
  • 科學:小行星,流星和彗星如何消失?
    導語:最近讀到了有關於小行星,彗星和流星消失的論文。你對它們的失蹤的原因有什麼看法嗎?流火,當我們談論流星時,我們指的是被地球的引力吸收並落入其大氣層的小物體(通常直徑小於1米)。流星本身是留在下落物體(流星體)後面的發光尾巴,這是由於空氣的電離和隨後離子的重新組合。
  • 流星,小行星和彗星在夜空中轉瞬即逝,這其中有什麼奧秘?
    提問:我在報紙上讀到了有關小行星,彗星和流星消失的信息。您對失蹤原因有任何想法嗎?回答:您的問題很有趣,我將儘可能簡短地答覆。小行星,彗星和流星消失的機制是不同的,所以我的回答分為三個部分。流星當我們談論流星時,我們指的是被地球引力吸引並落入大氣的小物體(通常直徑小於一米)。流星本身就是留在下落物體(流星體)後面的發光尾巴,這是由於空氣的電離和隨後離子的重組所致。大多數流星實際上消失了,因為它們完全在大氣層中燃燒了。但是,一些最大的物體成功到達地面。我們稱這些物體為隕石。
  • 小行星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它與彗星之間有什麼區別?
    我是二年級的學生,正在一個做關於小行星的科學項目。你們能否告訴我小行星是怎麼形成的?小行星與彗星之間有什麼區別嗎?」答:小行星由小塊的巖石和金屬構成,就像太陽的內部系統其餘物質一樣。細小微粒互相撞擊,如果沒有劇烈的撞擊,它們也將會粘在一起。這是為什麼小行星不會繼續成長為像其餘行星一樣的原因,是因為它們太接近木星了。
  • 天空中划過一道閃光,我們如何判斷它是小行星、彗星還是普通流星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有數十億甚至數萬億顆不正常的天體繞著太陽運行。這些天體太小了,不能被稱為行星,它們被命名為彗星、小行星、流星體,如果它們到達地球,就被命名為流星或隕石。如果我們在天空中看到它們,我們應該如何區別?讓我們首先簡要地定義一下它們。小行星:這些是太陽系行星形成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巖石。
  • 農村建房,「磚混」和「框架」的區別是什麼?別傻傻分不清楚
    導讀:農村建房,「磚混」和「框架」的區別是什麼?別傻傻分不清楚現在農村建房子,問他建房子怎麼建?他肯定會答用磚砌。這麼說也沒毛病,但是現在建房子像說的那麼簡單嗎?就如,前段時間和一些農村剛剛建完房的人在聊天的過程中,發現很多人分不清框架結構和磚混結構,以及地基和基礎的概念混淆了。他們只知道一些淺顯的概念,至於農村建房用的什麼樣的結構,他們都搞不清楚,我們都知道農村建房,最常見的建築結構是磚混結構和框架結構,可是真正能有人將其二者區別開,我相信會很少吧!
  • 美麗的流星和彗星!
    這一事件說明,太陽行星和衛星並不是太陽系僅有的天體。太陽系中還有很多體積較小的天體。它們大都被歸類為彗星小行星或流星。彗星在夜空中會心是你能看到的光彩奪目的天體之一但究竟什麼是彗星呢?你可以把慧星想像成一個像一座山那麼大的髒雪球,衛星是冰塊塵埃和較小的巖石顆粒的聚結物,它們的軌道是一個很長很扁的橢圓。
  • 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小天體蘊藏的大奧秘
    我們太陽系最小的天體——小行星,彗星和流星——蘊藏著大驚喜。小行星,彗星以及一些從它們發出的彗星是我們的太陽系在46億年前形成的遺留產物。當行星和衛星在數千萬年間經歷了變化,但許多這些「小個子」的冰、巖石和金屬並沒有。它們很像記錄著行星演化的化石記錄。目前有 791,384顆已知小行星和3,559顆已知彗星。
  • 別再傻傻分不清楚了
    別再傻傻分不清楚了夏天到了,又到了吃麻辣蛤蜊和花甲粉絲的時候,鮮香麻辣的蛤蜊和花甲,想起來都流口水。但是你有沒有花甲、花蛤、蛤蜊傻傻分不清楚呢?看起來一模一樣的東西,有人叫它蛤蜊,有人叫花甲,有人又叫它花蛤,因此很多人就誤以為它們就是同一種東西,其實不是的哦,它們還是有一定區別的。1、花甲和花蛤是同一種東西嗎?
  • 小行星、流星以及化成灰燼的隕石,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
    你很可能聽說過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巨大的小行星帶,在那特殊的行星帶中大約有750000顆小行星。小行星也可以非常大,實際上,一個叫穀神星的著名小行星(有時也被稱為「矮行星」),它的直徑有945公裡寬。流星雨流星有時也被理解為「發射的星星」或者「墜落的星星」。
  • 太陽系當中騷動的小體量星體:小行星、彗星、流星體
    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宇宙中的各種星體,都是在中心天體的引力下繞著中心天體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小體量的星體也一樣。但是由於自身質量較小,容易受到周圍大體量星體的吸引,於是就變得騷動起來了,我們來看看它們都幹了什麼吧!
  • 陪你去看流星雨,你真的分得清流星、彗星和小行星嗎?
    這些飛行物的體積太小不能算作行星,所以被稱為彗星、小行星和流星體,如果流星體到達地球,就稱作流星或隕石。有這麼多稱呼,很難將它們區分清楚。讓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它們各自的定義。小行星:這是一些由太陽系中的行星形成時產生的質地緊密的巖質殘留物。
  • 酵素是酵素,酵母是酵母,別再傻傻分不清楚了!
    近年來酵素在我國早已成為熱門話題,酵素養生的觀念也在悄然興起,但還是有許多不甚了解酵素的人,容易把酵素和酵母的概念弄混。 酵素酵母,單看名字確實很接近,也難怪很多產品成分上都打著酵母提取物,而品名卻又叫XX酵素產品。那麼,酵母真的就是酵素嗎?
  • 天文冷知識:小行星與彗星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雖然小行星和彗星都是在太陽系形成的早期形成的,但小行星是主要存在於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的巨大巖石體,而彗星則是由氣體、冰和巖石物質組成的冰凍球體。
  • 別再傻傻分不清楚了,多角度闡述龜和鱉的區別
    上午發了個關於鱉的微頭條,那麼為什麼大家都是吃甲魚(也就是鱉,又叫王八),而很少有吃烏龜的呢?是不是很多同學對於鱉和龜還傻傻分不清楚呢?下面我來科普一下。鱉和龜都是有殼的爬行動物。但它們其實存在很多不同。
  • 我的世界:「水草」和「海草」傻傻分不清楚?萌新們別再搞混了!
    在沙盒遊戲我的世界中,草叢是主世界最常見的植被之一,而它們在原主機版中是被稱之為高草,這是玩家們用來獲取種子的非固體植物,它們的顏色主要取決於所在的生物群系,通常跟草方塊的顏色一致!當玩家們使用普通的方式破壞草叢的時候,所有的草叢變種都會掉落種子或者什麼都不會掉落,而用剪刀獲得物品形式的草叢!眾所周知,水流會破壞在它們流動路徑上面所出現的任何草叢!可是,萌新玩家有時候在外出冒險的過程中有機會遇見漂浮在水面上的草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是很早之前就被玩家們發現的一個「特性」,說白了也就是系統漏洞問題,使得草叢莫名其妙地生成於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