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發了個關於鱉的微頭條,那麼為什麼大家都是吃甲魚(也就是鱉,又叫王八),而很少有吃烏龜的呢?是不是很多同學對於鱉和龜還傻傻分不清楚呢?
下面我來科普一下。
鱉和龜都是有殼的爬行動物。但它們其實存在很多不同。
龜屬於脊索動物門爬行綱龜鱉目龜科,而鱉屬於龜鱉目鱉科,它們同屬龜鱉目,但是科不同,所以有很多相似之處。
第一,殼不同。龜殼硬,這就是我們為何故事中的烏龜碰到敵人,就會縮到殼裡去,因為它的殼夠硬,能抵抗各種風險,這就是「縮頭烏龜」的由來吧。而鱉呢,吃過甲魚的人都知道,除了幾根支架型的骨頭,它的殼幾乎是軟的,富含膠原蛋白。從殼的不同就解釋了為何大家吃的都是甲魚,而不是烏龜了,因為後者的殼實在太硬了,處理太麻煩,相比而言鱉就簡單多了,殼還能吃,哈哈。
第二,頭和嘴不同。網上之前瘋傳過一張成年男子與鱉熱吻的照片,那真的是看著讓人無比疼痛啊。沒錯,鱉它的頭部可以伸縮,嘴裡還有牙齒,極具攻擊性,你要是惹它不高興了,嘬你沒商量,絕對叫你哭天喊地,痛苦到懷疑人生,所以千萬別輕易招惹它。而龜呢,就溫順多了,頭部圓形,沒有牙齒,脖子也不會伸出老長,沒啥攻擊性,這也就是為何大家都喜歡養龜做寵物,而不會養鱉了。
第三,四肢不同。龜的四肢往往會帶有一些花紋,並且遇到危險可以縮到殼裡,而鱉呢,是不帶花紋,而且也不能縮到殼裡的。我的理解是,它的性情已經足夠彪悍,不需要再畏畏縮縮。
上圖為龜,下圖為鱉,不是現在一目了然了。
來點乾貨。龜和鱉呢,都可以作為中藥,分別叫龜甲和鱉甲。龜甲有兩塊,背甲和腹甲都能入藥,而鱉甲只有背甲。兩者都具有滋陰潛陽的作用,而龜甲更擅長於補心、補腎,具有益腎健骨,養血補心的作用,鱉甲長於清熱,軟堅,具有退熱除蒸,軟堅散結的作用。
所以如果有補益方面的需要,還是不要去自己捕捉野生的鱉了,直接去醫院,讓醫生辯證給藥,如果真的對症,去醫院裡抓一些鱉甲入藥,絕對效果更好,而且享受一條龍服務,直接可以代煎好,拿回家放冰箱慢慢服用。
鱉甲,只有腹甲,且有刺突狀的骨
龜甲,包括背甲和腹甲
最後,來點有趣的冷門知識。
前段時間研究樟幫炮製,炮製就是將中藥以各種方法進行處理,以達到增加療效,減少毒性的作用。裡面講了用鱉血作為輔料炮製柴胡。我很好奇,如何取這個鱉血呢?而且一隻鱉能有多少血。下面的內容有點血腥,請選擇閱讀。
具體過程就是將鱉取來,拿一根棍子讓它咬著(鱉只要受到威脅都會攻擊的),然後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將其頭砍下,接血。確實有點殘忍啊,可能是因為鱉有滋陰的功效,如果用鱉血炮製可以增強藥物這方面的功能。不過,現在應該很少採用了。中醫藥有時候也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地去繼承和發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