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普通人對天文學的了解非常淺顯,但是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流星。流星雖然短暫,但是美麗無比。流星的光度有著巨大差異,但是越明亮的數目越少。一個常常在野外露營的人,平均一年也就能見到一次明亮的流星。如果幸運的話,很可能會看見一顆能夠將夜空照亮的流星。
在任何一個晴朗的夜晚,一個天文觀測者在一個小時內幾乎總會看到三四顆流星。但是,有的時候會非常多。在歷史上,有幾次流星的數目非常多,這讓人們覺得詫異和恐慌。這種情況出現在1799年、1833年、1866年和1867年中,而最後一次最為壯觀,非洲南方的黑人為了紀念這件事情,竟然形成了一種習俗並流傳下去。
流星到底是什麼

19世紀天文學家才逐漸弄清楚流星的來源。在太陽系中,除了眾所周知的行星、衛星和彗星之外,還有許多望遠鏡都觀察不到的小天體在圍繞著太陽運行,大部分都類似於小石頭,只是比沙粒大一點點而已。在地球繞著太陽公轉的過程中,常常與它們相遇。此時,它們的相對速度高達每秒鐘幾十千米,甚至是一百多千米。這樣高的速度從地球周圍的稠密大氣鍾穿過時,一定會產生巨大的摩擦力,從而使它們的溫度迅速上升,無論組成物質多麼堅固都會轉化成一道亮光,逐漸消失在空中。我們看見的就是它們在空中燃燒的過程。

顯然,流星越大就越堅固,而且會更加明亮,燃燒的時間更長,有時竟然在距離地面只有幾千米的地方才會徹底消失。這時候,在它下面的人們就會看見一顆非常明亮的流星。在這種情況下,當流星消失幾分鐘後,人們會聽到鳴炮一樣的響聲,這是流星划過大氣層時壓縮空氣的震動造成的。
有時候,流星到達地面之後還沒有燃燒殆盡,所以便形成了隕石。一年中,在不同的地方總會出現幾次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