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天體難逃人類視野,科學家找到方法,它們進入太陽系就被發現

2020-12-04 奇點使者

星際天體,一般指的是來自系外的天體,而在太陽系中,能夠被人類發現的星際天體實在太少了,就目前來說,人類就只發現了2顆星際天體,其中第一個是奧陌陌小行星,一顆於2017年10月18日發現的雙曲線小行星,其形狀如雪茄,長約400米,寬約40米,呈偏紅色,具有後固態表面。

而第二個星際天體則是鮑裡索夫彗星,最初被稱為C/2019 Q4,後來在2019年9月24日,被天文學聯盟正式命名為2I/Borisov,並確認這是一顆彗星星際天體。

但和奧陌陌小行星不同的是,鮑裡索夫彗星的表面被彗發和塵埃以及氣體雲包圍,所以,在其高速飛行的過程中,鮑裡索夫彗星一直在損失自身的物質。另外,因為一些原因,人類想要觀測鮑裡索夫彗星也十分困難。

《科技日報》6月3日中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針對這一情況,已經提出了一種利用太陽「彈弓」技術的方式,來實現近距離觀測星際天體的想法。

這是一種依照什麼原理製作的觀測方式?

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航空航天系教授Linares提出,或許可以通過「動態軌道彈弓」的方式讓人造衛星和星際天體進行會面,所謂的「彈弓」其實就是因為衛星和星際天體的運行軌跡和太陽形成一種類似彈弓的樣子。

而根據Linares教授的計劃,是先通過發射一組靜態衛星,然後讓這組衛星從地球的軌道逐步運行到太陽系的邊緣軌道上,然後,開始進入靜態環節,開始守株待兔般的等待「星際天體」。

這會需要等多久?有天文學家認為,來到太陽系的星際天體其實每年都會有,而且,數量應該也不少,但我們之所以到現在只發現了2顆星際天體,其原因在於我們現有的觀測技術水平很低,由此造成了我們無法準確的觀測星際天體。

畢竟,星際天體的運行速度很快,像奧陌陌進入太陽系的時候,其速度達到每秒26公裡,比起旅行者1號探測器的速度(約為每秒18公裡)還要快,而鮑裡索夫彗星的飛行速度更高,達到每秒32.2公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不注意觀察的話,即使星際天體進入太陽系,都很難會被我們發現。

而Linares所提到的這個計劃,就是將這種處境進行扭轉,讓我們能夠更加充分地去觀測星際天體。但是,這種計劃是否能夠順利達到觀測目的,還很難說。

「發射衛星靜候星際天體」計劃是否可行?

根據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研究員季江徽的看法是,這種計劃存在幾點模糊的地方,例如,太陽系的邊緣軌道究竟是指哪個太陽系的邊緣,因為,在學界內關於太陽系的邊緣有多種說法,有人認為奧爾特星雲是太陽系的邊緣,但也有人認為旅行者1號探測器所處於的星際空間是太陽系邊緣。

此外,要將一組靜態衛星從地球軌道移到太陽系邊緣軌道上,存在很大的技術難點,雖然我們有旅行者1號、2號這樣的星際飛船,但是,將靜態衛星發送到太陽系邊緣卻是人類從未做過的事情,還有,太陽系的邊緣很大,我們如何能夠確認,星際天體是從哪個方向進入太陽系呢?

如果星際天體是從東面的太陽系邊緣進入,而我們卻將靜態衛星部署到西面,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是無法觀測到星際天體的。

而如果要將太陽系的邊緣都部署上靜態衛星的話,這其中的成本將會很高,相信要實施起來會有很大的阻力,所以,季江徽研究員的看法是不太認為這個計劃可行。

總結:

當然,這個計劃雖然成功率很低,但卻能夠給我們一個啟發,據了解,我國科學家曾提出過要探索太陽系邊際探測的計劃,但是其中所需要用到的太空飛行器究竟需要用到什麼樣的科技,目前還在思考,不管Linares所提到的這個靜態衛星計劃中提到的一些科技,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靈感。

如果,我們能夠在其中找到一種提升飛船速度的技術,或許還能讓我們更快的飛出太陽系,從而去系外進行探索,據說在距離地球4.2光年的地方,有一顆名叫比鄰星b的行星,當我們有了更快的飛行技術的時候,就可以去這顆星球探索一番了。

參考消息:

《科技日報》6月3日文章發表文章《發射衛星靜候星際天體?守株待「星」也非易事》

相關焦點

  • 闖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 揭秘天體與生命起源?
    人類發現的首個來自太陽系外的星際天體「奧陌陌」的起源,被兩位華人科學家揭開。北京時間2020年4月13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在線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張韻博士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林潮教授的研究論文。
  • 人類發現的第一個星際天體「奧陌陌」身世被「公開」
    人類發現的第一個星際天體的起源剛剛被揭曉了。4月13日,《自然-天文》在線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博士後張韻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教授林潮的研究論文,揭示了一顆叫做奧陌陌的星際天體的形成機制和成為星際天體的過程。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內第二個星際天體:C/2019 Q4彗星
    根據現有的觀測結果,C/2019 Q4的偏心率約為3,這意味著它很可能是一個正在進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天文學界常用偏心率來描述軌道形狀,如地球環繞太陽運轉的軌道幾乎為圓形,偏心率接近1。偏心率在0和1之間的軌道為橢圓形;偏心率大於1的則為雙曲線,按照這種軌道運行的天體會在星際間漫遊。
  • 天文學家揭示太陽系首個到訪星際天體「奧陌陌」起源
    國家天文臺 供圖  2017年10月,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闖入太陽系的系外小天體,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其命名為「奧陌陌」。作為人類觀測到的首個星際天體,奧陌陌的到來引起全球廣泛關注,其獨特的性質也引發學術界對原有星際天體形成和演化機制的重新討論。
  • 3個無法解釋的天體謎團,洩露了太陽系曾發生過星際戰爭的內幕
    科學家們在探索過程中了解到太陽系的邊緣有一條布滿小型天體的柯伊伯帶,我們甚至有望從中找到太陽系誕生之初的線索,這是恆星系統中普遍存在的部分。雖然它們如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著地球,但是科學家們認為,或許在很久以前,有一顆行星被神秘的力量擊碎,才慢慢形成了這條特殊的小行星帶。
  • 神秘天體帶來驚天事實:不屬於太陽系的它,或是外星人製造?
    今年10月,一顆神秘小行星進入地球望遠鏡的視野中,當科學家們對其進行詳細研究後發現了一個驚天事實:這個天體速度高達44千米每秒,達到第三宇宙速度水平,同時,軌道具有極大的偏心率,因此,被認為是第一個來自星際空間的流浪天體,被命名為A/2017 U1。
  • 太陽系曾經可能發生過星際戰爭,人類找到相關證據,這可能嗎?
    太陽系曾經可能發生過星際戰爭,人類找到相關證據,這可能嗎?大家都知道,從古至今,宇宙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屬於非常神秘的區域,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類對於宇宙也有了比較全新的認識,就地球的歷史來說,我們人類的發展的時間確實非常的短暫,但是卻極其的迅速,尤其是進入現代工業社會之後,人類在對宇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常驚人的成果。
  • 太陽系邊緣的大量神秘天體,到底在保護人類,還是將人類囚禁?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太陽系太大了,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足夠的技術能讓人類的宇宙飛船飛到太陽系的邊緣去看看太陽系的極限在哪裡。科學家們給出了很多答案,每一個答案都有其成立的基礎,但同時也存在著漏洞。「旅行者2號」在人類歷史上第二次突破太陽風最高層,去年它又傳回了一個消息:它飛行了41年,穿越了200多億公裡。看起來這距離就是太陽的極限?
  • 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內發現系外天體 命名Oumuamua
    軌跡路線圖 據澎湃新聞11月10日報導,這是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內發現系外天體11月6日,國際天文聯合會將該小天體命名為1I/ʻOumuamua。I是專為它新設的星體編號,意為星際天體(Interstellar object)。這顆小行星被命名為Oumuamua,在夏威夷語中意為「遠方的信使」。 目前,Oumuamua受到太陽引力拋擲後,正在離開太陽系。
  • 人類未來有望走出太陽系嗎?科學家:找到了小鼠生命的「暫停鍵」
    ,當我們進入星際空間時,我們已經是年近半百了。這有點類似於一些兩棲動物的冬眠,當進入冬眠狀態,這些動物的呼吸減慢、心跳減慢、能量消耗也會大大降低。如果我們人類也能夠實現冬眠,意味著我們太空人的新陳代謝也會降低,對各種物資的消耗也會降低,如氧氣、食物等,或許有助於我們人類走向宇宙深處,甚至邁向太陽系外。但是,這樣的情況是否能夠實現呢?
  • 又發現一個從其他太陽系,跑到我們太陽系的星際天體!這次是彗星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包括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有了一個歷史性的發現,在一顆從另一顆恆星系統中漂泊到我們太陽系的彗星中檢測到了氣體分子。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能夠在星際物體中探測到這種類型的物質。
  • 又發現一個從其他太陽系,跑到我們太陽系的星際天體,這次是彗星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包括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有了一個歷史性的發現,在一顆從另一顆恆星系統中漂泊到我們太陽系的彗星中檢測到了氣體分子。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能夠在星際物體中探測到這種類型的物質。
  • 人類發現的第一個太陽系外天體「奧陌陌」起源剛剛被揭示
    奧陌陌是一個闖入了太陽系的小天體,2017年10月被天文學家觀測到。這是迄今為止人類觀測到的第一個星際天體,因而廣受天文愛好者關注。它的的長度約為100米,長軸和短軸之比為6:1-10:1,遠大於已知太陽系中小天體的長軸和短軸之比。它具有極窄且較長的形狀,在運動過程中伴隨快速旋轉,並且其旋轉軸不固定。
  • 旅行者2號為人類傳回了太陽系邊緣的數據,科學家看到後高興不已
    搜尋外星文明是否存在主要有兩個方法,一個是通過射電望遠鏡搜尋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信號,如果我們能夠搜尋到這裡的信號,並將其破解,那麼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也就找到了。另一個方法就是派出探測器前往太陽系外,如果運氣足夠好,或許也能夠發現外星文明。
  • 科學家在太陽系內發現19顆特殊小行星,懷疑都來自於星際空間
    ​法國研究人員在太陽系內發現19顆特殊小行星,懷疑它們來自於星際空間,最後全被留在太陽系內。或許你聽說過奧陌陌這個名字,一個來自星際空間的小天體,2017年,當奧陌陌開始轉身離去時,天文學家才首次發現了它,並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研究。
  • 太陽系邊緣的奧陌陌,可能不是普通天體,科學家:是外星產物
    太陽系邊緣的奧陌陌,可能不是普通天體,科學家:是外星產物宇宙是我們目前非常好奇的地方,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於宇宙空間的探索也在不斷地增加,當然,以我們人類現在的科學技術來說,也只能勉勉強強探索太陽系內部的,一部分天體和宇宙空間,甚至我們連自己所處的太陽系,也未必真的全部了解
  • 科普:如果我們捕捉到星際天體「奧陌陌」,我們會有哪些發現?
    奧陌陌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顆可以穿過太陽系的天體,奧陌陌的軌道離心率是太陽系內已知最高的,為1.1922,因此奧陌陌不會受到太陽引力的約束。它會以高離心率進入太陽系,然後以高離心率離開太陽系,因此奧陌陌是一顆星際天體。
  • 科普:如果我們捕捉到星際天體「奧陌陌」,我們會有哪些發現?
    奧陌陌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顆可以穿過太陽系的天體,奧陌陌的軌道離心率是太陽系內已知最高的,為1.1922,因此奧陌陌不會受到太陽引力的約束。它會以高離心率進入太陽系,然後以高離心率離開太陽系,因此奧陌陌是一顆星際天體。
  • 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內發現系外天體「奧陌陌」,顏色偏紅呈現雪茄狀
    太陽系外天體「奧陌陌」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空間不斷膨脹,目前人類觀測的可見宇宙半徑約為466億光年,這是一個難以想像的空間尺度,在如此廣闊的空間內,那些恆星的分布其實是十分稀疏的,在恆星和恆星之間存在巨大的星際空間
  • 首個星際天體「奧陌陌」起源被揭曉 激發人類探索生命起源
    在奧陌陌消失兩年後,關於它的形狀和非引力加速度的謎團仍未解開,它的起源和成為星際天體的過程令天文學家們十分困惑,甚至有科學家猜測奧陌陌與外星生物存在有所關聯。上述論文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張韻談到,「正是這一個最平凡的性質啟發了我們著手研究潮汐撕裂星際天體形成理論。」通過使用超級計算機對天體近距飛越恆星過程中的結構和熱力學演化展開高解析度的數值模擬研究,他們發現恆星的潮汐力會將天體撕碎成許多的細長型碎片,同時潮汐作用可使部分碎片的速度增大至超過恆星的逃逸速度,使它們成為星際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