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未來獎揭曉,這才是未來該有的樣子

2020-12-01 博雅德學

11月25日,德國聯邦總統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在柏林舉行的頒獎典禮上宣布了2020年德國未來獎的得主。


憑藉「EUV光刻技術-數字時代的新光輝」項目,來自弗勞恩霍夫應用光學與精密工程學院的Sergiy Yulin博士,卡爾蔡司的PeterKürz博士和通快雷射系統公司的MichaelKösters博士獲得了技術創新獎。


延續人類發展的動力

「在最小成本的前提下,集成電路所含有的元件數量大約每年便能增加一倍」

摩爾定律是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的經驗之談,在數位化的大潮下,技術不斷更迭,這句話越發成為一個即將被打破的預言。

每18到24個月,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目便會增加一倍,晶片的性能也會隨之翻一番,這樣的定律是否還有效呢?

關於摩爾定律是否還有效科學界大致分為鮮明的兩派,以Intel、AMD、華為等為代表的在不同場合表態認為摩爾定律不會失效。

而晶片生產商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公開表示,2025年很可能是納米時代終結的日子。

然而就在科學界爭論不休之時,全球光刻機之王ASML(阿斯摩)的CEO Peter Wennick給人們吃了一顆定心丸,公開表示他們的製造技術規劃已經推進到了2030年。能給Peter Wennick如此底氣的,就是EUV(極紫外線)光刻技術的突破。


德國與歐洲的勝利

上文中提到的ASML是世界上唯一的EUV光刻機製造商。作為集成商,該公司設計了總體系統架構。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些系統的關鍵部件大功率雷射器來自於德國雷射工具機製造商TRUMPF通快集團,其中最為關鍵的多層塗層鏡、反射投影掩膜板以及完整的曝光系統都來自於耶拿的卡爾蔡司。

在世界上最強大的脈衝工業雷射器其用於產生光源以實現EUV光刻

在ASML、通快、卡爾蔡司和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的通力合作下,人類再一次突破了技術的極限,這項關鍵技術將計算機晶片的納米製程進一步減小,可以更加經濟高效生產,性能更高、更具有經濟性的晶片,使摩爾定律之爭再次被推後10年。

只有在歐洲充分的信任與合作才能完成這一壯舉,這也是歐洲在晶片製造技術領域再一次超越美國。

受限於製程

英特爾真的江郎才盡了

(雖然與本文沒什麼關係)


地球上最強的光學系統

「卓越的光學精度,是晶片生產的關鍵因素,它決定了晶片的製程。」

眾所周知光刻技術的使用的光源波長越來越短,可在某個區域中封裝更多電晶體,但是由於短波容易被空氣吸收,此方法已達到其極限。

彼得·庫爾茲博士(PeterKürz)是蔡司半導體製造技術公司負責EUV領域的副總裁,負責下一代EUV光學器件的開發。在他的帶領下,卡爾蔡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由多個反射鏡和真空腔組成的光刻系統。

它的精密程度誇張到,如果將鏡面延伸到全德國土地面積的大小,它的曲度誤差不會超過0.1毫米,這樣的鏡面共擁有100個獨立層,每層疊加的精度以原子精度計量。


一家公司兩次提名

除了頂尖的晶片製造技術之外,此次一同獲得德國未來獎提名的還有卡爾蔡司KINEVO 900機器人手術顯微鏡。

早在2017年KINEVO 900 就已經推出,通過引入機器人技術、數字可視化和現實增強技術,該系統在神經和脊柱外科手術中極大的減輕了醫生的負擔。

醫生不需要再手術過程中反覆調整鏡頭,在人工人工智慧的輔助下,可以對不同位置的病灶快速對焦,找到可能的出血點,並通過4k3d顯示技術分層查看。

目前該系統已經進行了30多萬次的外科手術,在德國幾乎所有的外科病房都配備了該設備。而這一次「晚到」的提名也讓卡爾蔡司公司成為為數不多的,在同一年度內的獲得兩項提名的德國公司。


結語

從1997年以來,德國聯邦每年都會評選出當年的德國未來獎(Deutsche Zukunftspreis),它是德國最高的科學榮譽之一。它表彰那些在技術,工程和生命科學方面取得了傑出成就的產品。

德國未來獎展覽

從2006年以來,獲獎者的作品一直被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館收藏並永久展出。它們代表著德國人眼中的未來的樣子,更加精確、更加高效、更加健康,這才是未來該有的樣子。

相關焦點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賀莉萍 虞涵棋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將未來科學大獎頒發給他,是為了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提高金屬材料的強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領域中最核心的科學問題之一。通常材料的強化均通過引入各種缺陷以阻礙位錯運動來實現,但材料強度提高的同時會喪失塑性和導電性,這導致了材料領域著名的長期未能解訣的材料強度與塑性(或導電性)的倒置關係。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甘肅老鄉盧柯喜獲「物質科學獎」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甘肅老鄉盧柯喜獲「物質科學獎」盧柯>每日甘肅網9月7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9月6日上午,被很多人視為「中國的諾貝爾獎」的中國首個民間科學大獎——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獲得「生命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1965年出生於我省華池縣上裡塬鄉的著名材料科學家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南理工校友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現代快報訊(記者 舒越)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南京理工大學校友盧柯憑藉「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
  • 2018年菲爾茲獎出爐
    月1日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市舉行的第28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揭曉,獲獎者為伊朗裔數學家Caucher Birkar、義大利數學家Alessio Figalli、德國數學家Peter Scholze,以及印澳裔數學家Akshay Venkatesh。
  • 科學改變未來,2020未來科學大獎剛剛揭曉
    剛剛,2020 年未來科學大獎重磅揭曉,三大獎項獲獎者分別為: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張亭棟、彭實戈發展了非線性數學期望的理論,這與傳統的線性數學期望有本質上的不同,但相似的數學理論仍能夠建立。這對風險的定義和定量有重大應用。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已經步入第五年,五年的榮耀離不開科學家、企業家群體的貢獻、堅持與信念。
  • 「中國版諾獎」 頒布!7位頂尖科學家獲獎 | 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在北京揭曉。「生命科學獎」由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分享,馬大為、周其林、馮小明共同獲得物質科學獎,而來自臺灣的林本堅收穫了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在接受連線採訪時,李家洋表示:「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極具影響力的獎項,獲得這個獎項非常激動,也很感動,希望這個獎項能為未來科學做出巨大貢獻。」
  • 王一博穿搭很新潮,活力感十足,這才是年輕人該有的樣子!
    眾所周知,王一博作為當之無愧的酷蓋,會玩滑板,會唱歌,會跳舞,會騎摩託車,當然,作為97年出生的年輕人,穿搭也是極為個性,富有年輕活力,這才是年輕人該有的樣子![減齡衛衣]衛衣作為一件普遍大眾化的時尚服飾,幾乎人手必備。
  • 9月6日 |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即將揭曉
    在獎項評審過程中,有包括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以及數十位美國、法國、德國等國的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參與了未來科學大獎的提名與評議過程。今年三個獎項共接收到200多封推薦信,目前,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即將進行第二輪評審。
  • 科學網—2018年菲爾茲獎出爐
    4位獲獎者對數學領域作出重要貢獻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虞涵棋 張唯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3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世界級民間科學大獎,由未來論壇於2016年創立,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大獎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山東大學數學家彭實戈獲獎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張唯 賀梨萍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彭實戈發展了非線性數學期望的理論,這與傳統的線性數學期望有本質上的不同,但相似的數學理論仍能夠建立。這對風險的定義和定量有重大應用。彭實戈於1947年出生於山東,1985年獲法國巴黎九大(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博士學位,1986年獲普魯旺斯大學(University of Provence)博士學位,目前擔任山東大學教授。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兩位美國經濟學家獲得
    至此,2020年諾貝爾獎六大獎項全部揭曉完畢。北京時間10月12日17點,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1993年,米爾格羅姆接受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委託,參與(FCC)美國聯邦電信委員會的電信運營執照的拍賣工作,天才地完成了拍賣機制的主要設計,使FCC的拍賣大獲成功,因此,米格羅姆成為全球拍賣領域和產業經濟學界最知名的人物之一。
  • 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遼寧副省長盧柯上榜獲獎百萬美元
    遼寧副省長也是「最年輕中科院院士」 因克服金屬材料難題獲獎綜合上海澎湃新聞、中新社報導,北京時間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盧柯及其研究團隊獲獎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其中一位得主系女性
    斯德哥爾摩消息:當地時間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今年的物理學獎一半被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被授予德國科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科學家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在「黑洞研究及發現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方面的貢獻。
  • 第七屆未來科幻大師獎揭曉 成都元素科幻小說獲一等獎
    昨日,第七屆未來科幻大師獎頒獎暨科幻創作主題論壇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文華活動中心隆重開幕。  本屆未來科幻大師獎徵文自7月12日正式啟動,10月10日截稿,共收到參賽作品319篇。大賽首次採取了現場直播的評審模式,劉慈欣、鄒禾、韓松、何夕等知名科幻作家擔當大賽終審評委。
  • 白玉蘭獎名單揭曉,中國紀錄片《熱流》獲最佳紀錄片獎
    白玉蘭獎名單揭曉,中國紀錄片《熱流》獲最佳紀錄片獎 2020-08-08 21: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臺灣秀傳醫院李佩淵:這必將是未來醫療該有的樣子
    所以,放眼未來,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行動監控平臺等ICT技術應用於健康醫療產業,智慧醫院、無界醫院、雲醫院將是未來必然的醫療形態。圍繞李佩淵院長對於未來醫療的預測和展望,與會嘉賓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並交換看法,交流會在熱烈的氛圍中持續進行。
  • 最新揭曉!2020未來科學大獎得主有咱河南老鄉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使用方式不受限制。通常材料的強化均通過引入各種缺陷以阻礙位錯運動來實現,但材料強度提高的同時會喪失塑性和導電性,這導致了材料領域著名的長期未能解決的材料強度與塑性(或導電性)的倒置關係。如何克服這個矛盾,成為國際材料領域幾十年以來一個重大科學難題。盧柯及其研究團隊發現了兩種新型納米結構可以提高銅金屬材料的強度,而不損失其良好的塑性和導電性,在金屬材料強化原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 2017未來科學大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分獲百萬美金
    該團隊還率先發展了包括糾纏交換和糾纏純化、量子存儲和相位穩定方法在內的量子中繼技術,來最終取代這些可信中繼。潘建偉發展的多光子幹涉在這些技術中再次發揮關鍵作用。潘建偉團隊還成功實現了世界上第一個衛星與地面之間的雙向量子鏈路,使得星地間的量子密鑰分發可以超過千公裡,成碼率超過1kbps。這是一個在極端條件下(大氣湍流、強震動、強溫差、宇宙射線等)首次達到的高精度量子光學操控實驗。
  • 未來科學大獎揭曉,施一公、潘建偉、許晨陽分獲百萬美元獎勵
    9月9日下午,有「中國版諾貝爾獎」之稱的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據澎湃新聞報導,清華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北京大學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許晨陽分別獲得「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各為1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