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 |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即將揭曉

2020-08-29 未來論壇


科學改變未來。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已經步入第五年,五年的榮耀離不開科學家、企業家群體的貢獻、堅持與信念。回首百年前「賽先生」將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引入中國,從科學救國、科教興國到科技強國,向未知世界不斷開疆拓土、為我國科學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用科學改變未來的科學家,皆因未來而成為我們的時代英雄。

未來科學大獎在2016年創立,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在獎項評審過程中,有包括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以及數十位美國、法國、德國等國的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參與了未來科學大獎的提名與評議過程。今年三個獎項共接收到200多封推薦信,目前,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即將進行第二輪評審。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將於北京時間9月6日上午10:00舉行,揭曉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三大獎項獲獎者



歷屆獲獎人

2016年至今,未來科學大獎共評選出16位獲獎者,獲得了科學和社會領域的廣泛認可。他們均是來自生命科學、物理、化學、數學、計算機等基礎和應用研究領域極具成就的科學家。他們分別是:


生命科學獎

2016 盧煜明(Yuk-Ming Dennis LO)

2017 施一公

2018 李家洋 袁隆平 張啟發

2019 邵峰


物質科學獎

2016 薛其坤

2017 潘建偉

2018 馬大為 周其林 馮小明

2019 王貽芳 陸錦標(Kam-Biu LUK)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2017 許晨陽

2018 林本堅(Burn J. LIN)

2019 王小雲


這些為全球科學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之光」正在用自己卓越的科研成果極力推動人類社會和文明發展,以理性的科學思想激發創新生態及科研動力,以求真求知的純粹精神引領青年科學工作者探索世界。



未來科學大獎


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正式設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作為中國大陸首個非官方、非營利、民間發起的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大中華區做出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

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置「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科學應當被看見,科學家應當被看見。讓無數一直堅持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在大中華區做出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讓為社會進步、為人類文明作出探索與貢獻的科學家得到尊重和獎勵,是未來科學大獎始終如一的使命。並通過這份學術領域最頂尖的榮耀,見證為全球科學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激勵更多在科學道路上不懈前行孜孜以求的年輕科學學者。


附:常見問題


下面解答一些關於未來科學大獎的常見問題:


01 未來科學大獎是怎樣評選的?



1. 2020年1月,評審啟動


2. 2020年1-5月,提名期

  • 啟動提名邀約工作

採用提名邀約制,邀請全球範圍內資深學者及前沿領域的青年科學家進行提名。


  • 5月,第一次評審會

本獎項的科學委員將逐個解讀每位候選人的工作和貢獻,解答全體委員的提問,全體委員投票產生第一輪候選人。


3. 2020年6-8月 國際同行評議期

  • 2020年6月 邀請同領域的世界級專家撰寫同行評議信(Reference Letter)

參照諾貝爾獎與圖靈獎等國際著名獎項評選制度,未來科學大獎採取國際同行評議制,科學委員根據候選人的學科,從大同行、小同行、競爭對手等多個維度邀請評議人對候選人的工作成就、創新性、影響力等方面跟國際同行做橫向和豎向比較。每年受邀的評議人代表著該領域的世界最高學術水平,其中包括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拉斯克醫學獎(Lasker Medical Research Awards)、費爾茲獎(Fields Medal)、圖靈獎(A.M Turing Award)、沃爾夫獎(Wolf Prizes)等各學科最高獎項得主,每位候選人將會收到10封左右來自國際同行的評議信。


  • 2020年8月 第二輪評審會

科學委員詳細解讀同行評議信,參考國際專家的評議內容,進行第二輪討論,全體委員投票選出最終候選人名單。


4. 2020年9月 第三輪評審會(終評)+新聞發布會

9月初全體科學委員將進行第三輪討論,投票產生本年度獲獎結果。9月6日上午將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向公眾宣布獲獎者。


5. 2020年11月 舉辦未來科學大獎周

11月17-22日,將於北京舉辦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大獎周期間,獲獎者學術報告、科學峰會、青少年對話獲獎者及星光璀璨的頒獎典禮輪番上演。頒獎典禮上,將對為全人類做出重大科研成果的科學家予以表彰。


02 誰能提名未來科學大獎?是否可以申請或機構推薦?

未來科學大獎採取提名邀約制,根據《未來科學大獎章程》,未來科學大獎各獎項的候選人由科學委員會審核通過的提名人提名產生,不接受個人申請與社會推薦。提名人由科學委員推薦產生,各科學委員推薦的提名人需經科學委員會確定並認可,方可具備提名權。

每位提名人每年可提交一次提名,提名的有效期最長為五年。每位提名人的推薦工作須獨立進行,不能採取聯名推薦方式。


03 未來科學大獎的評獎標準是什麼?

- 產生巨大國際影響;

- 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

- 主要在大中華地區完成(包含中國大陸地區、香港、澳門及臺灣)。完成者的國籍不限。


04 如何保證未來科學大獎的公平、公正、公信?

未來科學大獎的評審體系主要參考諾貝爾獎、圖靈獎等國際著名獎項。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

候選人由科學委員會邀請的提名人提名產生,不接受個人申請與機構推薦。每位提名人的推薦工作須獨立進行,不能採取聯名推薦方式。在確定候選人後,由科學委員會確定五位以上該領域的國際專家,對各候選人被提名的工作成果在工作成就、創新性、影響力等方面進行橫向和豎向比較。

最終的獲獎者名單由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參考國際同行評議不記名投票確定。同時邀請高西慶教授擔任監督委員會主席,監督整個評獎過程。


高西慶

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紅天講席教授

未來科學大獎監督委員會主席


05 中國是人情社會,如何避免人際關係影響?

秉持「信譽高於一切」的原則。評審過程中,科學委員第一次看到被提名人名單時,即應對自己是否有利益衝突做出披露。

其中利益衝突關係包括師生關係、親友關係、項目合作關係、商業合作關係、競爭關係及可能影響評審工作公正性的其他關係。披露的具體程序由管理委員會制定,由監督委員會監督執行。

對於與評審工作存在利益衝突的委員,我們也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該委員是否需要在評審中迴避及放棄投票權。此外,科學委員在任職期間及卸任後2年內必須放棄成為獎項候選人的資格。


06 評選過程及提名人選可否對社會公開?

所有參與未來科學大獎評審的工作人員(包括科學委員會委員、監督委員會委員)都負有對全部評審工作的保密義務,籤訂保密協議,保密期為50年。


9月6日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三大獎項獲得者即將揭曉

敬請期待!


想要了解更多未來科學大獎內容,

請關注公眾號「未來論壇」,

或參閱未來科學大獎官網(http://www.futureprize.org)

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可直接進入


相關連結(可關注未來論壇官方公眾號查看)

  1. 2020未來科學大獎三大獎項提名即將結束,今年有何亮點?
  2. 2019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布: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雲獲獎
  3. 未來科學大獎公布2018獲獎名單,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馬大為、馮小明、周其林、林本堅獲獎
  4. 【官方獨家】2017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及完整獲獎理由
  5. │未來•LIVE│2016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名單隆重揭曉&獲獎者成就介紹


未來科學大獎

影響人類認知新百年



關注未來論壇

一個承載人類科技夢想

用科學改變未來的公益平臺

一個連接前沿科技

解讀未來趨勢的思想平臺


相關焦點

  •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揭曉 獲獎名單資料貢獻介紹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揭曉 獲獎名單資料貢獻介紹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於9月6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因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科學」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醫谷訊,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院士獲未來科學大獎於2016年設立,是中國大陸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評審體系主要參考諾貝爾獎、圖靈獎等國際著名獎項,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每年評選一次,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
  • 2020「中國諾貝爾獎」獲獎人揭曉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了獲獎人。該項獎有「中國諾貝爾獎」的美譽,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是我國內地首個非官方科學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生命科學獎」的獲獎者為張亭棟、王振義。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物質科學獎」的獲獎者為盧柯。
  • 2020「中國諾貝爾獎」獲獎人揭曉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了獲獎人。該項獎有「中國諾貝爾獎」的美譽,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是我國內地首個非官方科學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生命科學獎」的獲獎者為張亭棟、王振義。
  • 今日熱搜:2020未來科學大獎
    1.中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揭曉:張亭棟、王振義斬獲「生命科學獎」
    9月6日,號稱「中國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榜。今年的2020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得主花落誰家?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其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等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自2016年設立至今,一共頒發給了20位獲獎者。
  • 必看常識:未來科學大獎
    9月6日上午10點,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三個獎項陸續揭曉,共誕生了4位獲獎人。未來科學大獎的成立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至今已歷5屆。這是中國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有「中國版諾貝爾獎」之稱。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賀莉萍 虞涵棋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世界級民間科學大獎,由未來論壇於2016年創立,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大獎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在獎項評審過程中,有包括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以及數十位美國、法國、德國等國的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參與了未來科學大獎的提名與評議過程。
  • 最新揭曉!2020未來科學大獎得主有咱河南老鄉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使用方式不受限制。盧柯,男,1965年5月出生,河南汲縣人,1990年4月參加工作,1993年加入九三學社,工學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盧柯現任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負責科技、衛生健康、體育等方面工作。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甘肅老鄉盧柯喜獲「物質科學獎」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甘肅老鄉盧柯喜獲「物質科學獎」盧柯>每日甘肅網9月7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9月6日上午,被很多人視為「中國的諾貝爾獎」的中國首個民間科學大獎——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獲得「生命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1965年出生於我省華池縣上裡塬鄉的著名材料科學家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
  • 公考常識積累:未來科學大獎
    9月6日上午10點,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三個獎項陸續揭曉,共誕生了4位獲獎人。  未來科學大獎的成立  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至今已歷5屆。這是中國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有「中國版諾貝爾獎」之稱。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正式揭曉名單
    【CNMO新聞】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正式公布本次大獎的獲獎名單,業內多名大人物獲獎。其中,張亭棟和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上述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00萬元。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獎
    據人民日報消息,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張亭棟、王振義榮獲「生命科學」獎,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圖片來源:未來論壇FutureForum官方微博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
  • 「中國諾獎」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正式設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作為中國大陸首個非官方、非營利、民間發起的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大中華區做出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
  • 盤點歷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猜猜2020誰將折桂?
    未來科學大獎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將於北京時間9月6日上午10:00舉行,揭曉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三大獎項獲獎者。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置「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約700萬人民幣,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其中,生命科學獎由丁健、李彥宏、沈南鵬、張磊共同捐贈。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盧柯獲獎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2001年7月,盧柯出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所長、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主任。2003年11月,年僅38歲的他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當時最年輕的院士。2018年10月,盧柯獲任遼寧省副省長。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獎項的單項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2020年「生命科學獎」獲得者
  • 單項獎金700萬,「中國版諾貝爾獎」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
    來源:未來科學大獎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歷屆獲獎人2016年至今,未來科學大獎共評選出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正式設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作為中國大陸首個非官方、非營利、民間發起的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大中華區做出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
  • 未來科學大獎,Science或出現首篇被撤稿中國論文|紅黑榜
    年未來科學大獎三個獎項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王振義9月6日早10點,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三個獎項陸續揭曉,共誕生了4位獲獎人。今年的獲獎者中,有兩位高齡獲獎者—— 張亭棟和王振義,其中王振義教授以96歲的高齡摘得這一榮譽,成為未來科學大獎自創立以來年齡最大的獲獎者。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獎
    2020未來科學大獎9月6日在北京揭曉。張亭棟、王振義榮獲「生命科學」獎,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等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借鑑了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國際知名科學獎項的經驗,同時也做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