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朝輝院士:磁共振波譜儀產業化需完善創新鏈條

2020-11-30 儀器信息網

  近日,「王天眷講壇」第八講暨磁共振專題國際交流報告會在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成功舉辦。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劉買利所長主持會議。包括4名美國科學院院士在內的16名國際磁共振科學家分享交流了各自的最新成果。

  談及國內核磁共振研究狀況時,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朝輝欣喜地表示,「隨著核磁共振技術在新藥研發、肺癌早期診斷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進展,核磁共振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普遍。」

  據葉朝輝介紹,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核磁共振領域的科學家已經5次獲得諾貝爾獎,分別代表了學科發展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核磁共振波譜學原理和方法的創造時期,該領域的科學家獲得兩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二個階段是核磁共振在化學學科得到應用,被廣大的化學家掌握和認可,並獲得兩次諾貝爾化學獎;第三個階段是核磁共振在生物和醫學上的廣泛應用,成為醫學界一種無損的影像診斷工具,在2003年,該領域的科學家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它的學科跨度從物理原理、技術方法的確立,到化學和生物、醫學的應用研究,發展得非常快,學科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止。」葉朝輝介紹說,「王天眷講壇」的設立,旨在紀念我國核磁共振波譜學的奠基人王天眷先生,傳承和弘揚老一輩科學家崇尚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同時聚集精英學者,傳播創新知識,弘揚科學文化。

  葉朝輝表示,自1961年王天眷先生創立磁共振波譜學科以來,雖然研究內容不斷發生變化,但是研究所整體的研究方向是固定的,從學科發展和科學文化上講,也是一脈相承的。

  目前,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已經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核磁共振研發基地,多項工作站在國際前沿,還在自主研製核磁共振譜儀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成功研製了500MHz液體核磁共振譜儀,在「用於人體肺部重大疾病研究的磁共振成像儀器系統研製」方面進展順利。

  「新儀器和新技術是創新的重要源泉。」葉朝輝表示,先進科學儀器大多被國外的大公司壟斷,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大力發展自主儀器研製,讓他們對中國市場重新評估。

  葉朝輝介紹說,目前由研究所控股的中科開物技術有限公司已入住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未來將打造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磁共振波譜儀產業化基地」。

  在談到自主儀器研發麵臨的問題時,葉朝輝認為,雖然近年來國內各大開發區的環境有了較大提升,特別是引進了很多海外人才回國創新創業,但是創新的鏈條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成熟的開發區,哪怕是一個小螺絲釘或者元器件,都可以在周邊找到。」葉朝輝舉例說,比如美國的矽谷,它的集成度很高,創新的要素非常集中。但是我們在儀器研製方面,很多元器件和電子設備需要進行全球採購,這就會影響整體的進程。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朝輝:核磁共振發展已進入良性循環之中
    12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朝輝來到了金壇區第四中學,作《操控原子核自旋,探索生命奧秘——有趣的核磁共振波譜學》主題報告,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同學們講述核磁共振波譜學的奧秘。葉朝輝圍繞怎麼操控原子核自旋?(什麼是核磁共振NMR?)、五個諾貝爾獎:三個裡程碑式的發展歷程、NMR在生命科學中能做什麼?好玩的腦功能成像研究等方面展開分享。
  • 葉朝輝院士生動講解核磁共振成像(圖)
    葉朝輝院士生動講解核磁共振成像    3月26日下午,武漢分院院長葉朝輝院士為武漢教育基地研究生做了一場題為「核磁共振成像--解讀2003年諾貝爾化學/醫學獎」的報告,教育基地偌大的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華中科技大學有關專家學者以及研究生也專程前來聽取報告。
  • 核磁共振波譜儀出海 高端科研儀器國產化值得期待
    此外,高端科研儀器的創新、製造和應用水平,也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和工業實力的重要標誌,對於支撐創新活動乃至經濟社會發展都有較大的作用。  雖然我國的儀器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工作已取得較大進展,然而在高端科研儀器領域,除核磁共振波譜儀外,常用的高分辨質譜儀等大型分析儀器、大部分的生命科學儀器如磁共振成像儀、超分辨螢光成像儀、冷凍透射電鏡等還大量依靠進口。
  • ——「創新100」走進國儀量子(合肥)技術...
    ,實驗室負責人杜江峰院士凝練出了「出國際一流成果、育國際一流人才、建國際一流科學研究平臺、促國際一流民族科學儀器產業發展」的發展目標。為了加快科學儀器的產業化進程,2016年12月,國儀量子成立,博士在讀的賀羽出任總經理。在成立不到3年的時間裡,國儀量子不僅推出了量子鑽石單自旋譜儀、脈衝式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金剛石量子計算教學機、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等科學儀器,而且發展了以量子傳感器為代表,包括任意序列發生器、量子態控制與讀出系統、SD5000智能工控主板等系列核心器件。
  • 國產高場核磁 多方攜手攻堅——「創新100」走進武漢中科牛津波譜...
    據了解,截至2018年,中國高場核磁共振波譜儀的市場保有量約為1800臺,其中進口儀器廠商份額高達97%,而當前國產廠商中只有武漢中科牛津波譜技術有限公司試圖在這塊「蛋糕」中分一杯羹。  那麼,如何提升國產核磁共振波譜儀的技術實力、核心競爭力迫在眉睫。
  • 【安徽日報】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教授杜江峰——「我們又攻下了...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杜江峰院士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視察,對實驗室在科學研究和核心技術研發上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和讚賞,勉勵大家要把科學精神傳承下去,為祖國的科技創新事業作出更大貢獻。「總書記的到來,極大鼓舞了實驗室全體師生的幹勁。我們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上攻關,取得了一系列喜人進展。」杜江峰院士說。
  • 皖企發布國內首臺脈衝式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
    皖企發布國內首臺脈衝式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 2018-10-17 09:07:00來源:中安在線
  • 國內首臺脈衝式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在合肥高新區發布
    10月16日,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在合肥高新區召開發布會,宣布國內首臺脈衝式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誕生。該產品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填補國內空白,在微波脈衝產生、高精度時序控制器、任意波形發生器、探頭設計等核心技術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在科研和產業等方面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 葉朝輝院士赴武漢三中作「核磁共振造福人類」科普講座
    9月22日,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武漢科學家科普團團員葉朝輝來到武漢市第三高級中學,為該校近900餘名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超控原子核自旋 探索生命奧妙——核磁共振造福人類健康》的科普講座。  什麼是核磁共振?
  • 碧海社區 加強「波譜儀」管控
    為進一步加強核磁共振波譜儀(「波譜儀」)管控工作,打擊製販新精神活性物質犯罪活動,連日來,觀山湖區碧海社區禁毒辦,接碧海社區綜治中心調度,聯合碧海派出所對轄區內的社區醫院、民營醫院、貴陽三中及企業進行了排查。
  • 四川大學498萬元採購核磁共振波譜儀
    3月5日,四川大學委託中機國際招標有限公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對項目編號為0702-2041CITC6076-01的四川大學2020年600M核磁共振波譜儀及配套設備採購項目進行公開招標。 根據招標公告可知,本項目預算498萬元採購一批600M核磁共振波譜儀及配套設備。
  • 中國首臺9.4T超高場動物磁共振亮相
    楚天都市報11月12日訊(記者劉迅)今日,在第二屆健博會上,中國首臺超高場動物磁共振uMR9.4T成為焦點。據悉,它一舉打破國外壟斷,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未來將在武漢研發生產,打上「武漢造」的烙印。現場亮相的這臺超高場動物磁共振uMR9.4T,由聯影醫療與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原武漢物理與數學所)合作,實現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並在多個參數上實現全新突破。
  • 武漢物數所舉辦第六屆國際磁共振波譜學前沿研討會
    會議由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中科院生物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和武漢磁共振中心承辦,來自海內外的140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圍繞磁共振方法、技術及其應用等多方面的最新進展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和深入交流。
  • 科研必備「武器」之核磁共振波譜儀
    儀器介紹核磁共振波譜儀是利用不同元素原子核性質的差異分析物質的磁學式分析儀器。常見分類1.連續波核磁共振波譜儀連續波核磁共振波譜儀產生的射頻波按頻率大小有順序地連續照射樣品,可得到頻率譜。2.脈衝傅立葉變換核磁共振波譜儀脈衝傅立葉變換核磁共振波譜儀是採用在恆定的磁場中,在整個頻率範圍內施加具有一定量的脈衝,使自旋取向發生改變並躍遷至高能態。高能態的核經一段時間後又重新返回低能態,通過收集這個過程產生的感應電流,即可獲得時間域上的波譜圖。
  • 布魯克核磁共振波譜儀緣何獨家中標1741萬採購大單
    12與6日,據中國政府採購網最新獲悉,布魯克科學 儀器 香港有限公司AVANCE NEO 800核磁共振波譜儀成功中標天津大學超導液體核磁共振波譜儀1741.7萬採購大單。布魯克基於核磁共振(NMR)和電子順磁共振(EPR),目前已經推出多款適用於化工和製藥行業小分子核磁共振表徵的創新藥物發現、藥物研發和過程控制的全新產品和分析解決方案。
  • 陳群教授:磁共振研究與應用方興未艾—新聞—科學網
    本次會議是該大會首次在中國大陸召開,吸引了來自30多個國家的近 700位科學家參會,其中包括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員Ad Bax,麻省理工學院的Robert Griffin,杜克大學的Warren Warren,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劍橋大學教授Clare Grey等一大批知名學者。
  • 臺式核磁共振波譜儀獲重大突破(圖)
    2013年5月2日,牛津儀器正式推出Pulsar核磁共振波譜儀(NMR),這臺Pulsar有望對實驗室NMR產生革命性變革。 Pulsar核磁共振波譜儀   該儀器採用創新的設計和先進的電子技術,為NMR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