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朝輝:核磁共振發展已進入良性循環之中
12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朝輝來到了金壇區第四中學,作《操控原子核自旋,探索生命奧秘——有趣的核磁共振波譜學》主題報告,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同學們講述核磁共振波譜學的奧秘。葉朝輝圍繞怎麼操控原子核自旋?(什麼是核磁共振NMR?)、五個諾貝爾獎:三個裡程碑式的發展歷程、NMR在生命科學中能做什麼?好玩的腦功能成像研究等方面展開分享。
-
葉朝輝院士生動講解核磁共振成像(圖)
葉朝輝院士生動講解核磁共振成像 3月26日下午,武漢分院院長葉朝輝院士為武漢教育基地研究生做了一場題為「核磁共振成像--解讀2003年諾貝爾化學/醫學獎」的報告,教育基地偌大的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華中科技大學有關專家學者以及研究生也專程前來聽取報告。
-
葉朝輝院士:磁共振波譜儀產業化需完善創新鏈條
近日,「王天眷講壇」第八講暨磁共振專題國際交流報告會在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成功舉辦。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劉買利所長主持會議。包括4名美國科學院院士在內的16名國際磁共振科學家分享交流了各自的最新成果。
-
葉奇蓁院士在九江作核電科普講座
5月28日,應江西省核學會理事單位——中電投江西核電有限公司的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核反應堆及核電工程專家葉奇蓁在九江作核電科普講座《核電的安全性與我國核電的安全水平》。 葉奇蓁院士從發展核電刻不容緩、核電的安全性、核電站廢物得到嚴格的控制和處理、內陸核電站建設、我國核電的安全水平、核電建設將促進我國科技及產業向高端發展六個方面,作了深入淺出、具體生動的講解。報告內容豐富,講解生動,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工程的實踐,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通過兩個多小時的講座,大家對我國核電發展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認識,對核電的安全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Edward Carroll Stone教授在北京大學作科普講座
2016年6月6日晚,應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邀請,著名天文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Edward Carroll Stone教授在北京大學理科教學樓202室為近300名師生及各界學者作了題為「星際空間中的旅行者號與高解析度下的宇宙」的科普講座。
-
科學網—化物所的核磁共振研究回顧
1987年初至1988年,我赴瑞士、西德進修,學習和掌握了現代脈衝NMR理論和二維核磁共振實驗技術。1988年以後,北京藥物所引進了國內第一臺500兆超導譜儀,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和蘭州大學先後裝備了400兆超導譜儀,我應邀擔任它們的核磁共振指導和顧問。而此時化物所FT-80A譜儀的功能已遠遠不能滿足研究的需要了。
-
李燦院士訪問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
應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的邀請,4月18日至19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籌)主任李燦院士對其進行訪問,就國家實驗室的籌辦進行交流,並在第62期武漢光電論壇上作了專題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副主任謝長生教授主持,研究人員與研究生100餘人參加了報告會。
-
「院士專家校園行」 來了!10場線上科普講座等你參與
今年,廣州 「院士專家校園行」活動 邀請到不同領域的專家錄製了10場線上講座,內容包括青少年比較感興趣的身體保健、防疫知識、海洋生態、實驗動物等,內容豐富、通俗易懂。各位校園師生及家長可以登錄騰訊 視頻搜索「穗青少年科普」或掃描下方二維碼獲取講座視頻。
-
人類基因組計劃:從「生」前開始造福人類健康 ——中國科學院...
【每日科技網】 3月24日,2010年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HUGO)「卓越科學成就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楊煥明院士做客杭州科學大講堂第128講,作「人類基因組計劃和健康中國」的主題科普講座。
-
9名院士進湖南高校為學子作科普報告
走近學術泰鬥 感受數學之美 9名院士進學校為學子作科普報告 湖南日報10月21日訊(記者 曹輝 通訊員 王成奇)今天,出席中國數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的9名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來到湖南高校及中學作數學科普報告,提升大家對數學的認識和了解,
-
「中原科普講壇」樊會濤院士航空主題講座在鄭大舉行
2020年11月17日下午,由河南省科協主辦、河南省力學學會和鄭州大學力學與安全工程學院承辦的中原科普講壇在鄭州大學開講。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空空飛彈專家樊會濤教授受邀為師生們帶來「回顧航空百年,展望航空強國」的主題講座。鄭州大學和力學與安全工程學院有關負責人以及部分師生出席了線下活動。
-
席南華院士在湘中學作科普報告—新聞—科學網
3月23日至2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席南華在湖南石門縣第一中學、澧縣第一中學和桃源縣第一中學作科普報告。
-
鄭守儀院士青島海底世界舉行科普主題講座
鄭守儀院士青島海底世界舉行科普主題講座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3日 22:15 來源: 大眾網訊(通訊員 閆政 報導)為豐富暑期學生們的生活,啟發孩子們學習海洋知識的興趣,8月3日下午,青島海底世界海洋科普俱樂部舉行科普主題講座,特邀我國著名海洋原生動物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鄭守儀院士進行主題為「精彩的海洋世界——有孔蟲的秘密」的科普知識講座。
-
武漢文獻中心舉辦「模式生物斑馬魚及基因編輯技術」科普講座
7月14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舉辦2018年第2期科學文化漫談——「模式生物斑馬魚及基因編輯技術」科普講座,中科院武漢教育基地青年志願者協會負責人陳正芳為師生、周邊社區居民和青少年,帶來一場生動精彩的科普盛宴。 你知道神奇的斑馬魚嗎?斑馬魚和模式生物有怎樣的聯繫?基因編輯技術發展的「前世今生」又是如何呢?
-
【會議】第六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杭州舉行
我國核磁技術領域的帶頭人葉朝輝院士出席了此次會議,並且全程聽取了交流報告。「低場和強場核磁共振技術原理上是一樣的,只是在應用層面上有所區別。低場核磁產生較容易,較多的用在自然條件下、生產過程中的分析檢測。過去,公眾對該技術了解不多,但隨著這些年應用需求的驅動,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所認識,」葉朝輝院士說,「從此次會議報告中可以看到,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多個領域已經有了應用。
-
陳祖煜院士訪問武漢巖土所作學術交流---中國科學院
10月9日下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陳祖煜院士作客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論壇,並作「梯級水庫風險分析與安全設計標準」學術報告,報告會由中囯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副所長盛謙主持。獲茅以升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大獎、黃文熙講座撰稿人等國內巖土屆的最高榮譽。曾任三峽、小浪底、長江幹堤加固等工程的安全鑑定、驗收和諮詢專家,並成為汶川地震專家組成員。先後提出並解決了小灣、天生橋、漫灣、二灘、天荒坪等大型工程滑坡險情的工程措施並成功實施,編制的邊坡穩定分析軟體STAB已形成一個具有上百個應用單位的用戶網。
-
上海生科院神經所科普志願者赴位育初中開展科普講座
上海生科院神經所科普志願者赴位育初中開展科普講座 2017-05-31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圍繞「視覺魔術」、「睡眠與大腦功能」、「感官世界」、「探索記憶的奧秘」、「生命之窗-眼的進化」、「眼見不為實」、「嗜神經病毒」、「如何才能好好學習」八個主題,通過大量通俗易懂的視頻、音頻及圖片資料,為初一八個班的同學們開設了八堂別開生面的科普講座,為大家普及了腦神經方面的科學知識。
-
冬運中心邀請中國工程院俞夢孫院士作專題講座
冬運中心邀請中國工程院俞夢孫院士作專題講座 2020-05-13 04: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技周首期氣象科普講堂在京舉行 許健民院士做講座
中國氣象報記者吳鵬報導8月27日下午,在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第一期「氣象科普講堂」活動在北京舉行。活動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做專題講座,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同時進行。許健民院士以「衛星雲圖上看到的2020年長江流域洪水」和「從對流雲的外觀表現理解對流-輻射平衡理論」為題,分析了今年汛期雨帶在長江流域滯留的基本原因,並將衛星雲圖與他在飛機上拍攝到的雲圖結合起來對比分析,解釋了對流雲的發生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