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然而Vtuber的"始皇帝"絆愛打下這片江山一點都不易,只不過如今前來攻城掠地的洪水猛獸,面目實在是太過猙獰。
自今年的5月25日起,初代絆愛中之人的事件就不斷發酵,來自企業勢一方的Vtuber終於是面臨了意料之中的重大商業危機,而且矛頭直指Vtuber圈子裡的"開國皇帝"絆愛。
這起事件最終還導致了粉絲大規模的"為愛取關",也算得上是史無前例了。
絆愛頻道的關注數量變化
2016年年底,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Virtual YouTuber正式誕生,畢竟她本人也是這麼"自稱"的,她自然就是本文的主角絆愛(キズナアイ)。
直至次年的3月23日,絆愛的A.I.Channel訂閱人數才終於突破20萬,視頻更新也從周更變成日更。然後又過去了將近一年時間,A.I.Channel的訂閱人數終於突破100萬大關,而這個2018年,又被部分日本媒體稱為"Vtuber元年"。
在這一年裡,本來甚至連行業都還稱不上的Vtuber產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企業對Vtuber選拔的正式化、24小時輪播的大規模Vtuber運營團隊,以及人人都能參與的Vtuber形象自製及發布一體化軟體的誕生,都象徵著這一新興行業的正式崛起.
從2018年2月至7月期間,僅僅半年不到的時間,Vtuber的數量就從500個左右突破到4000個以上,訂閱人數更是達到將近翻了六倍的900萬。這和一年前絆愛花去數個月時間方才達成20萬人訂閱的"拓荒時代"相比,的確稱得上是Vtuber的黃金元年。
而絆愛,或者說將這個角色盤活的中之人,確實是功不可沒。
可以將定製好的角色發布到Vtuber的《角色定製大師》
如今"中之人"這個詞既然會用來代表聲優,也會用來代表Vtuber背後的主播,這裡的中(なか)實際上還有背後(せなか)的意思。中之人無論用來描述聲優還是Vtuber的主播,都十分符合他們幕後演員的身份。
但和聲優這種白紙黑字寫在Staff表上的幕後演員不同,Vtuber的主播,或者說Vtuber的中之人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畢竟Vtuber是為了切入二次元群體這個直播行業中曾經的空白領域而誕生的,其本質就是去飾演一個虛擬角色,無論演出期間主播只是遵循虛擬角色的設定,還是在表現真正的自我,到頭來都要歸屬於角色。
這是Vtuber和觀眾之間的一種共識,雖然隨著產業鏈和圈子的擴大,也出現了許多不在乎這一問題的Vtuber和觀眾,甚至還有直接公開中之人身份的Vtuber,但中之人始終是圈子裡需要逢事留三分的話題,絆愛也是如此。
然而到了現在,不但有粉絲通過聲紋對比確認了初號絆愛的中之人身份,甚至就連春日望本人都不斷在推特上"暗示"著這一切,可見事態發展已經到了何等嚴峻的地步。
中之人這個表述還會產生一種誤解,那就是"Vtuber的主播=虛擬形象的聲優"。
從Vtuber的表象,以及這一行業早期對中之人保密的嚴格程度來看,會讓部分人產生這種誤解的確是情理之中,並且這兩者同樣使用"中之人"來指替,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一些問題。
但Vtuber的虛擬形象和影視作品中的角色有一個根本性的區別,除了極個別的作品之外,聲優基本都是為角色服務的,但在Vtuber這個行業裡,Vtuber的虛擬形象卻往往會反過來為主播服務。
上面的這段描述裡,特意把Vtuber的"虛擬形象"單獨拿出來比較,就是因為Vtuber這個概念既包含了虛擬形象,也包含了背後的主播,當這些要素結合起來之後,方才是Vtuber。
由此可見,角色更換聲優影響到的只是影視作品本身,尤其是從輕小說或漫畫改編而來的作品,對原作更是沒有絲毫影響。但如果Vtuber更換了中之人,那就是從根本上動搖一個IP。
株式會社Activ8正在幹的,就是這麼一件事。
2019年5月25日,A.I.Channel發布了一個名為"如果說絆愛有四個你會相信嗎?"的視頻,內容正如它的標題所說,以"介紹幕後工作環境"為主題出現了共計四個絆愛的形象。
結合絆愛歷來自稱人工智慧實則人工智障的直播風格,絕大部分的觀眾都認為這個不到兩分鐘的短片只是一次例行灌水。
但當時間邁入六月,越來越多"絆愛"和"絆愛"之間互動的視頻放出,觀眾們也終於開始察覺到事情似乎並不簡單,Activ8的絆愛分身計劃開始浮出水面,不久前那段看似普通的灌水視頻,就正是這一切的開端。
目前出現的"分身"共有三人,分別是二號愛、三號愛、以及中國區特供的四號愛(也因此被成為"中文愛")。
就在二號愛正式登場的那天,ID為"十頓 工材"的網友就發表了一篇文章,闡述了Activ8絆愛企劃組近期的內部人員更替,指出早期負責該企劃運營的五人小團隊如今僅剩一人,並表明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Activ8的董事副島雄一。
隨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都在逐漸證明這篇文章的真實性。
6月30日,也就是絆愛慶生的當天,中國上海分會場只出現了中國愛一人,同日絆愛發布的新歌《sky high》中帶有歌詞"原型終將睡去,繼承而來的基因,如雪之降臨";7月11日,作為分身的三號愛首次在遊戲頻道進行獨播,約一周後於主頻道進行獨播,並且初號愛的出現頻率開始降低;7月24日,出現了二號愛和三號愛同臺,初號愛卻沒有登場的視頻。
7月25日,春日望在推特上發布了這麼一條信息,表示自己"不想輸給討厭的大人和愚蠢的人,不想就此消失"。這條推特徹底引爆了粉絲們的情緒,接著出現了集體勸退的情況,也就是一開頭說的"為愛取關"。
春日望也在推特上說:"不想輸給討厭的大人和愚蠢的人"
從企業的立場出發,絆愛這個IP始終是握在資本手中,無論從風險的角度還是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他們必然不願意看到春日望和絆愛這個虛擬形象徹底綁定在一起,於是就有了如今的絆愛分身計劃。
只不過從目前來看,這個"分身"計劃實際上是搞成了更加惡劣的"取而代之"。
Activ8可能是低估了中之人對Vtuber的影響,也可能是他們的市場調研沒有搞清楚觀眾的核心需求。對於此事,較為中立的媒體將之稱為"最危險的實驗",但其中不乏仍然把Vtuber的中之人等價為"聲優"的觀點,這非但無法觸及真正的觀眾需求,甚至還會犯下和Activ8一樣的錯誤。
因為無論再如何"換皮",Vtuber的本質依然是一種直播產業,觀眾的核心需求既非那精心設計的外觀,亦非那中之人的聲音,而是諸多要素融合而成的這名"主播"所帶來的節目效果,或者說——快樂。
可以看到,許多比較激進的評論都在直接痛斥Activ8的過橋抽板行為,暫且不論Vtuber圈子對中之人的禁忌是否在逐年放鬆,即使時間回到那個"始皇帝"也仍在拓荒的年代,觀眾也絕對不會認為"Vtuber更換中之人就是"換個聲優"這麼簡單。
正如上文所說,只有當虛擬形象和中之人結合在一起時,方才是觀眾們所熟知的那個Vtuber。
文: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