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物恐懼」真不是膽小

2020-12-05 昭德培訓

自然博物館的史前動物館,帶著兒子站在巨大的恐龍模型前感受曾經的地球霸主帶來的震撼,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原本喜歡各種恐龍玩具的兒子看著眼前的恐龍,神情中卻並沒有表現出欣喜,反而往我身後躲了躲,同時抓緊了我的手,眼神中閃過一絲恐慌。

我猛然意識到,孩子在突然面對這個超出他想像之外的龐然大物時,那種意想之外的巨大生物所帶給他的壓迫感,這種壓迫感可能會對他帶來恐懼。

你有沒有巨物恐懼症

我們來做個測試,來看一下常見的動物放大幾百倍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怎麼樣,你還好嗎?

我承認在第一眼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視覺上的衝擊力確實給心裡帶來了極大的震撼感,這是否就是巨物恐懼症呢?

巨物恐懼症到底是什麼?

我們首先要澄清一下概念,人們在面對超出自己認知之外的巨大事物時產生壓迫感,其實並不意外,也不鮮見,幾乎每個人都在面對這些事物的時候產生過心理上的衝擊,緊張、呼吸急促、腎上腺素激升、汗毛直豎等等。

如同下圖一樣,人類的身軀在這些巨大的形體面前顯得過於弱小,但是,這種感覺並足夠定義為巨物恐懼症,事實上,這種震撼感或壓迫感並不比我們小時候與一個比我們更高更壯的人產生衝突時帶來的情緒體驗更深。

巨物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這種恐懼症的定義來自於西方,在中文語境裡多數自稱有巨物恐懼症的人,他所表達的其實更傾向於「震撼」。

人們在現實中面對巨大事物時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而巨物恐懼症與其他類型的恐懼症一樣,是在非現實中面對這種事物的時候產生的一種非理性的恐懼表現。

舉個例子,如同一個怕狗的小孩,他可能在看狗的瞬間有恐懼的症狀表現,情緒緊張、尖叫或者逃避,但是在看到狗的照片時卻並不會有這樣的現象。

而有巨物恐懼症的人完全無法接受任何與巨大事物相關的信息,哪怕是一張照片,或者在與人交談時談起那種感受都會讓他感到超出正常情況的恐懼,這是種極端的焦慮,而且這種恐懼帶來的焦慮感從外人看來是不合情理的。

這也就是豆瓣上居然會火起來的「樂山大佛受害者」小組,這種「奇怪組織」的原因。

因為無論是樂山大佛本人還是照片,它的「壓迫感」對於巨物恐懼症的人們都同樣存在的。

正常人也會有恐懼和焦慮,但恐懼症明顯超出了理性的範圍,嚴重的甚至可能會干擾到正常的生活,因為人們無法多數情況下無法預測接下來會遇到什麼樣的情境,而這種情境偏偏會給你帶來恐懼。

巨物恐懼症有哪些症狀?

我們把巨物恐懼作為一種特定的類型來闡釋,並不表示說巨物恐懼症的症狀與其他類型的恐懼症有多少明顯的差別,只是因為巨物恐懼症的觸發誘因與其他類型的恐懼症不同,其實你也可以把這些症狀看作是其他恐懼症的症狀表現。

動漫《海賊王》

人們在恐懼發作的時候會有胃部不適、嘔吐或腹瀉、窒息感、哭泣、恐慌、心率加快、輕度胸痛、出汗、暈眩等身體症狀。

在一些非常嚴重的情況下,患者會因為巨物恐懼症而引發恐慌,有更嚴重的症狀出現,如害怕失去對身體的控制、感到絕望、難以集中注意力、情緒波動劇烈,甚至有可能誘發抑鬱症。

好好的巨物,怎麼就恐懼了?

簡單來說巨物恐懼症是一種由於巨大物體導致人產生的極端焦慮,比如巨大的雕像、飛機、船隻、大型車輛、龍門吊車、大型動物等等。

筆者曾經帶孩子到浦東機場去看飛機起降,當空客A380巨大的機體從頭頂滑過時,確實是給心靈強烈的震撼。很多科幻類型的電影也會利用這種強烈的反差來製造壓迫感,從而營造緊張的、令人震驚的場景和氛圍。

電影《進擊的巨人》

巨物恐懼症的發生往往是由於一個人在童年或成年後早期發生的創傷性事件造成的,而這些可怕的場合通常包括大型事物。

但是巨物恐懼症患者可能並不僅僅害怕大的物體,有時在靠近一個超出自己預期的不相稱的物體時,也會感到不安或焦慮,就如同前圖放大的動物那樣。

而且巨物恐懼症患者不一定要暴露在真實情境下才會出現症狀,大腦不一定要在現實情境下才會做出應激反應,面對一張照片也有可能會誘發症狀出現,使人冷汗直流,呼吸急促,甚至出現無法逃離的情況。

如何來面對巨物恐懼?

需要明確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恐懼的東西,這不是值得感到羞恥的事情。

當我們面對一個巨物恐懼症患者時,需要嘗試理解他們的情緒,而不是因為無法理解或感同身受因而嘲笑對方。

《生活大爆炸》

我們要理解恐懼症,首先要了解情緒反應的機理是什麼。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1884年《什麼是情緒》中反駁了當時流行的情緒理論,當時的人們認為「情緒是某種心理意識狀態,是我們對環境中的事實或改變的反應,而這種心理感知會觸發一系列身體反應。

將這種理論應用在恐懼上就是:「在樹林中看到熊首先會讓我們感到害怕,接下來恐懼的狀態讓我們開始發抖。」詹姆斯認為這種事件的順序是錯誤的,真正的情況正相反。他說我們是因為發抖而意識到害怕,而不是因為害怕而發抖。

情緒首先是身體反應,然後我們才有了感受,或者說意識到了情緒的存在。這個理論至今仍有深遠的影響力。

人們在恐懼發作的時候,並不是先意識到危險或壓迫然後才會感覺到恐懼,而是身體這一整套恐懼反應在無意識間發生,而且反應速度非常快。

人們會由於這些反應的發生而意識到恐懼,實際上即使沒有意識到恐懼,恐懼反應的症狀一樣會發生。

所以,當出現恐懼症急性發作時,我們可以做什麼?

首先就是緩解症狀。

《生活大爆炸》

當出現恐懼症急性發作,身邊又沒有醫生可以幫助,尤其是患者伴有呼吸急促、或感到氣短手腳發麻的情況下,嘗試用紙袋或者塑膠袋堵住口鼻,可以有效緩解此類症狀。

這樣做是有科學依據的,原因在於人在快速呼吸時,由於肺部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增加,使人體血液中的氧氣增加和二氧化碳減少,後者導致人的血液暫時鹼性化,從而導致大腦血流減少心跳加快呼吸肌疲勞以及血液電解質紊亂等短暫生化效應,這些生化過程就導致了頭昏眼花胸悶心慌手腳發麻冰涼等不適症狀,這在醫學上有個名詞叫「呼吸性鹼中毒」。

同時這些不適症狀又會激發更多的關於危險的推斷和想法,從而循環進入交互效應過程。因此紙袋呼吸法增加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從一定程度上就阻斷了軀體反應的發生。

在一些二戰電影中有美軍士兵由於在戰場上的緊張、恐懼而呼吸急促、身體不受控制,手中拿一個紙袋狂吹的鏡頭,就是利用了這個原理。

《拯救大兵瑞恩》

但是上述的方法只適合在緊急情況下使用,而且僅僅是緩解了症狀,對於恐懼症的消除並沒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由於當前科學並沒有對恐懼症的形成有一個完全的非常明確的共識。

所以對於恐懼症而言,多採用認知行為療法,或者系統脫敏來做相應的處理,有不少的成功案例,下面我們就簡單說明一下相關的治療過程的基本原理。

1) 認知行為療法CBT

使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師會幫助患者了解恐懼焦慮的來源,認識到為什麼你的焦慮是不現實的,幫助患者建立一個積極的、理性的、肯定的認知以取代他的消極思想與恐懼,這種類型的治療試圖通過建立對事物新的認知的方式來改變患者對恐懼症的想法,以改善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讓患者更好地理解為什麼他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與他們的非理性恐懼有關。

使用這種方法之前要明確治療的目標,由於對巨大事物的恐懼感是自發的情緒反應,所以我們首先就要改變患者事物的認知和想法,通過訓練強化這種改變,以抵制自發的反應。

當人們遇到下面這個情境的時候,壓迫感、焦慮感會自動出現,但是在看到船的整體時,卻並不會出現類似的情緒,我們可以通過這種訓練來改變患者在遭遇這種情境時的想法,來幫助消除患者的恐懼。

2)系統性脫敏

這是由南非心理醫生約瑟夫·沃爾帕提出的一種治療方法,又稱交互抑制法。這種方法基於經典的條件,與認知心理學與應用行為分析有共通之處。

治療師使用這種治療方法時,誘導患者逐步暴露出導致恐懼的情境,並通過心理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同時可以通過真實和想像的交互來慢慢減少症狀並使體徵放鬆,一般會包含三個步驟:

a.了解患者的恐懼來源,建立恐懼或焦慮的等級層次;

b.針對不同的層次進行放鬆訓練;

c.要求患者在放鬆的情況下,按某一恐懼或焦慮的等級逐次進行脫敏治療。

《外星女生》柴小七開啟脫敏治療

當然針對恐懼症的治療還有很多種不同的嘗試,如辯證行為療法(DBT)、暴露療法、藥物治療等,在一篇文章中不可能完全地闡明,但一般不建議使用強烈的暴露治療或藥物,由於不同的患者對於強烈的暴露適應性不同,有可能會導致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對於藥物治療,由於並沒有非常明確的科學證據證明恐懼的確實來源,所以多數藥物受限於緩解症狀,除非遇到無法控制身體等非常嚴重的情況時,可以將藥物作為輔助治療手段。

3)在日常生活中建立防線

每個人都有恐懼的事物,不同類型的人對於恐懼有不同的體驗。

對於巨物恐懼症,我們除了上述一些治療手段之外,還有在日常生活當中的一些建議來幫助個人建立防線,以抵禦恐懼症狀的侵襲。

a)加強對自身和恐懼症的了解,學習巨物恐懼症的相關知識是克服恐懼的重要開端,形成理性的思考框架,正視恐懼。

b)多進行辯證性思考訓練,通過這種訓練提升面對同一事物時的認知水平,改變對這一事物的單一想法。

c)學習建立積極的應對策略,針對同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應對方法,平時多思考不同方法之間的利弊,努力找到好的方法和應對的策略。

d)保持平靜穩定的心態,平時可以做一些放鬆訓練,如瑜伽、冥想、肌肉放鬆等,不僅在平時對健康有益,在治療過程中也可以幫助人們處理情緒和身體的症狀。

《外星女生》

這些手段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訓練和積累,也許並不會馬上對恐懼症生效,但每走一步其實都是對心理防線的一次強化。

當這種強化成為一種內化的狀態時,或許在下一次再遭遇類似情境的時候會讓你有多一點反應的時間,讓你調動意識來處理面對的境況,而這一點時間也許就是真正幫助你走出恐懼的鑰匙。

-END-

策劃:雨 青

作者:局 新

編輯:番 薯

設計:昊 昊

(文中所有圖片均來源網絡,侵權可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這些巨物,會令我們從心裡感到恐懼
    所謂巨物恐懼症,其實是來源於作為生物的人類對猛獸、惡劣天氣等威脅到自身生存的事物產生的一種本能的畏懼感,對人來講,其常表現為恐慌和強烈的壓抑感。因此巨物恐懼症的癥結關鍵不在於巨物的體量,而在於這種體量的巨物潛藏的死亡暗示。
  • 直面恐懼!盤點海洋中的龐然巨物
    當然,有實力的不僅僅只有大象和鯨魚而已,接下來 ,讓我們一起潛入神秘的大海深處,來看看這些令人心生恐懼的海洋巨物。大王酸漿魷大王酸漿魷又名巨小頭魷魚、巨槍烏賊,屬於十腕目酸漿魷科,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無脊椎動物。它們多數生活在南極大陸附近海域裡,一般在300~4000米的海洋深處。
  • 看下這些圖片,體驗巨物恐懼症
    巨物恐懼症(megalophobia)是指對大型物體的恐懼,例如,比真人大許多的雕塑,或者是巨大的移動物體,比如船、飛機和漂浮物等等,有時候甚至像大象這樣的大型動物。患有巨物恐懼症的人,在面對一些巨大的物體時通常表現出呼吸急促,顫抖,頭暈,心跳加快,胸痛,驚恐發作等等一系列不良反應,有些厲害的甚至可能暈倒。
  • 如果你看到這些感到頭皮發麻的話...你多半是巨物恐懼症了...
    巨物恐懼症,是指人們對於過於巨大的物體產生的一種不理性的恐懼狀態。雖然害怕得要命,但巨物恐懼症患者往往也知道自己的恐懼是毫無道理的。因為迷路的恐懼,導致孩童時的自己將巨大的物體和恐懼感之間產生了聯繫。把不同恐怖等級的圖片按順序讓患者一一去看,從低到高,讓他們直面自己的恐懼。通過長時間地看巨物圖片,讓恐懼感慢慢降低,直到麻木。然後再看下一張照片,讓重新湧起的恐懼感再一次慢慢消減….在對巨物照片脫敏之後,治療師需要再帶患者去看現實中的建築或者雕塑,剛開始是小雕塑,然後慢慢去看大雕塑….用這種方法,讓患者們對於現實中的巨物也脫敏。
  • 淺談巨物恐懼症
    小夥伴們大家好呀,今天想和大家談談關於巨物恐懼症的相關資訊,巨物恐懼症(megalophobia),也就是非常害怕巨大的東西,看見輪船、飛機甚至是大雲團都會暈倒。巨物恐懼症常見特徵是,一些平常的物體會變成大怪獸,如果盯著它們看太久,就會在它們身上看出臉來。另外,雖然知道巨大物體會讓自己害怕,但卻忍不住看各種照片來折磨自己,這也是該病的一個常見特徵。
  • 來自深海的巨物恐懼:西瓜視頻帶你了解挪威海怪,它真的存在嗎
    在好萊塢製作的怪獸電影中,怪獸的體格往往大得誇張,比如《史前巨鱷》、《金剛》等等,這些體格巨大的怪獸只要站在那裡,觀眾就不會不由自主地感受到極強的恐懼和壓迫感。這些怪獸之所以被塑造的如此巨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人們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巨物恐懼」。可是你知道嗎?
  • 4張圖讓你了解「巨物恐懼症」,看完這組巨物圖片,你就秒變王者
    4張圖讓你了解「巨物恐懼症」,看完這組巨物圖片,你就秒變王者!  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往往是阻擋人們前進腳步的一個巨大的絆腳石。很多人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產生一些非常奇特的心理。  1.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恐懼症,只不過我們在沒遇到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是這樣的,而且呢,像是密集物體,深海幽閉聚物等恐懼症,都是我們在自己的基因裡面就會覺得害怕的東西,也並不是矯情,所以說有些不理解的人也應該學會體諒。
  • (多圖)巨物恐懼症,那些令人無比震撼幻想生物,來試著挑戰一下
    巨物恐懼症:指人們對於過於巨大的物體產生的一種不理性的恐懼狀態,比如說巨大的雕塑、巨大的郵輪等等,看到它們會頭皮發麻、呼吸不暢。但是人這種奇怪的生物,對於產生恐懼的事物總是秉著好奇的心理,主動去體會那種感官刺激,那麼,讓我們來過一下癮吧!當你在海邊悠閒的享受日光浴時,是否曾幻想過背後有一個龐然大物正在向你「投懷送抱」。
  • 27張巨物恐懼症照片,99%的人看的頭皮發麻!
    雖然不是身臨其境,看完還是讓人又爽又害怕!看著它們,如果你有一點頭皮發麻,大腦發脹,心跳加速,有點兒喘不過氣的感覺的話,那你很可能有一定的巨物恐懼症...2、原本可愛的修女,一旦放大到超出認知範圍,帶給人們的將不再是親切,而是恐懼11、在水上你看到的也只是冰山的一角,在水下……令人窒息!
  • 他畫了一頭會飛的鯨魚,體型巨大、色澤灰暗,網友:巨物恐懼症?
    長大後的Dawid Planeta為了戰勝這些恐懼,同時也為了和那些患有同樣精神疾病的人共勉,Dawid Planeta決定用筆畫下那些讓他恐懼的怪物。就這樣,一組名為《迷你人》的灰色系畫作,就此誕生。我們先來看一幅Dawid Planeta的代表作,參照下圖。
  • 【Fy故事會】黑皮最膽小 演走天哥的真的不是我
    【Fy故事會】黑皮最膽小 演走天哥的真的不是我 DOTA2 178整理 ▪ 2020-05-20 15:14:22
  • 4張「巨物恐懼症」測試圖片,詭異而震撼,網友:越看越有味!
    4張「巨物恐懼症」測試圖片,詭異而震撼,網友:越看越有味!不難看出,這張圖是後期製作出來的,不過有些巨物恐懼症的人看完之後,還是感覺很害怕的,可能是因為背景暗的原因吧。看到這張圖,不免想到夏日太陽下山前的場面,紅彤彤的太火球似的。
  • 看下這些圖片,你就明白啥叫巨物恐懼症
    如果大家到知乎或者豆瓣上搜索一下恐懼症這三個字的話,相信一定會刷新你的世界觀,因為你能夠發現非常多奇奇怪怪的恐懼症,什麼深海恐懼蜘蛛恐懼,這些都已經算是小打小鬧了,而其中有一種叫做巨物恐懼症的現象,被很多人批評說是矯情。
  • 測試你有沒有「巨物恐懼症」,這5張圖,堅持看完的人真的不多!
    測試你有沒有「巨物恐懼症」,這5張圖,堅持看完的人真的不多!其實這就是巨物恐懼症,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症狀,但是他們卻從來沒有注意過,覺得有巨物恐懼症的人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其實巨物恐懼症的存在和恐高症密集恐懼症的存在是一樣的,有人害怕高處有人害怕密集的東西,而有人害怕體型比較大的物體。
  • 5張圖測試你是否有「巨物恐懼症」,張張令人窒息,膽小者慎入!
    人們總是對一些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懼,那麼小編來給你們看看幾張讓人感到恐懼害怕的圖片,保證張張讓你頭皮發麻,看看你的膽子和心理承受能力怎麼樣吧。5張圖測試你是否有「巨物恐懼症」,張張令人窒息,膽小者慎入!
  • 長頸鹿搬家 「個高膽小」真不易
    長頸鹿搬家 「個高膽小」真不易 由於個子太高,又天生膽小,動物園工作人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給2頭長頸鹿搬好家。為了給近1噸重的長頸鹿搬家,動物園找來了大吊車和卡車來轉運它們。 雲南野生動物園 供圖
  • 4張圖測試你是否有「巨物恐懼症」,看完如果感覺心慌,那就中了
    人的一生中,總是有很多自己恐懼的事情,比如恐高、恐黑,或是怕陌生人和陌生空間,還有一些人,它們害怕巨大物體,若是看見巨物,總感覺自己會被它們瞬間吞噬,進而產生頭暈目眩的感覺。 下面小編給大家準備了4張圖,來測試一下你是否有「巨物恐懼症」吧,如果看完感覺心慌,那就中了。
  • 動物們變大幾百倍後的世界,巨物恐懼症患者:要窒息了
    如果沒有巨物恐懼症的話這些創作無比逼真的幻想畫面,讓人們身臨其境的體驗了一把巨物恐懼的感覺
  • 孩子恐懼黑暗不敢一個人睡,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今天和家長們聊一聊,孩子為何會恐懼黑暗,不敢獨自一個人睡。也許家長們會說,孩子還小這很正常啊,長大了自然就會好。有這樣想法的父母,估計不在少數。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孩子上了小學還在和媽媽一起睡。孩子恐懼黑暗並非與生俱來,而是由於後天因素造成。所以家長們務必要引起重視,並加以正確引導。不然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造成不良影響。就像很多成年人,也會恐懼黑暗一樣。
  • 中國李大毛,與英國傑瑞米瓦德,誰才是真正的巨物殺手?
    李大毛在遊釣中國中是主角,遊釣中國每一集我都看過,見證過李大毛老師垂釣到的每一條巨物。 我記得李大毛老師在遊到中國第4季第10集,河南信陽新縣,釣獲一尾超過150斤的巨物青魚,李大毛與這條大青魚在水中大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