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生生不息,生命基「碳」運行的熱源,究竟是什麼?

2021-01-07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簡介:板塊構造並不是行星宜居的必要條件。在找尋宜居星球時,往往會考慮二氧化碳因素。其中,板塊運動形成的火山被視為重要因素。但構造模型研究顯示,即使沒有板塊運動,在一個巨型地殼上,也可以使星球保持足夠的溫度,只是沒那麼長而已。

相較而言,產熱元素被考慮作為行星宜居的更好標誌。

長遠來看,即使是沒有出現板塊運動的行星,其仍可產生足夠的熱能以維持生命存在。圖源:NASA。

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地球科學的科學家們的研究表明,板塊運動事實上並不是行星宜居的必要條件。宇宙中,可能有比目前人們所認為的還要多的宜居行星存在。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圖源:usaedu。

當科學家們探索宜居行星或地外文明時,往往會在大氣層中搜尋可作為「生命信號」的二氧化碳。究其原因,二氧化碳量的增加,導致產生溫室效應,從而促使行星熱量增加。同時大氣中的碳元素也會達到地表下,然後再通過自然力以碳化物的形式重返大氣,完成碳循環。

地球上碳循環示意圖。通過火山活動或生物的呼吸作用等釋放二氧化碳(CO2)到大氣,再經過風化作用等將碳沉積下來。周而復始,即完成碳循環。圖源:image.baidu。

地球科學副教授布拉德福德·福利(Bradford Foley)介紹道:「火山運動將這些氣體重新帶回大氣中。然後,通過風化作用,又會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牽引到巖石中,二氧化碳在巖石中以沉積物的形式保存下來。當釋放和吸收二氧化碳的這兩個過程達到平衡時,二氧化碳量將在一定水平上保持穩定。這樣一來,氣候保持溫和,也就適合人類居住了。」

地球上的火山爆發大都發生在地殼構造板塊的邊界上,科學家們相信這是生命存在所需的條件之一。而對於靠板塊碰撞將構造板塊推入地表下的俯衝帶來說,其可通過將碳元素推入地幔,從而推動碳循環的進行。

俯衝帶主要的輸入、產出、流體、巖漿通道以及島弧地殼結構示意圖。 圖源:adearth。

沒有板塊運動的行星被稱為「停滯蓋行星(stagnant lid planets)」。在這些行星上,地殼如同一個巨大球殼一般,而非零散分散地置於地幔上方。一般認為,相較於有板塊運動的行星,這些行星在宇宙中的更加普遍地存在著。事實上,地球也確實是當下確定的唯一具有板塊運動的行星。

地球板塊構造示意圖。圖源:zjfw。

福利和另一位地球科學副教授安德魯·山姆耶(Andrew Smye)現已製造出一種模擬行星生命循環的計算機模型。基於初始熱量平衡,或行星形成時出現的熱量或產熱元素含量,他們就可以預估氣溫穩定時的熱量。一些元素在衰變時會產熱。例如,元素鈾在衰變時會產生釷和熱量,而釷在衰變時又會產生鉀和熱量。

火山(如埃特納火山)是板塊運動後的產物,其對於促使二氧化碳重返大氣進行碳循環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資料來源:NASA/D. Giannobile。

研究者發現,在改變行星的大小和化學成分進行數百次模擬後,「停滯蓋行星」可存在液態水幾十億年。在最極端條件下,這種行星可讓生命存活40億年,接近現在的地球壽命。

「停滯蓋行星內仍有火山在起作用,但由於沒有足夠多的循環做支持,它的活躍期比有板塊運動的行星的更短。」 山姆耶(Smye)說道:「火山爆發導致出現很多巖漿流,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就像蛋糕層一樣,會一層層地沉積下來。巖石和沉積物溫度越高,表示它們沉積得越深。」

研究者們還發現,在足夠高的熱量和壓力作用下,二氧化碳氣體會從巖石裡逸出,以特有的排氣方式到達地表。山姆耶(Smye)介紹道,同樣的排氣方式在俯衝斷裂帶上含水時也可發生。

福利介紹道,基於行星中達到一定水平的那些產熱元素的種類和產熱能力,這種排氣方法可以更有效。

BD+20 1790b號行星運行想像圖。對年輕行星的探測將有助於研究行星演變的早期階段。而BD+20 1790b作為一顆年輕的太陽系外行星,其所圍繞旋轉的恆星非常活躍,也較難探測。圖源:qdn。

他還說道:「為使行星不被冰封,行星中需含有足夠的二氧化碳,這就有一個最佳範圍,但也不表示,就不能依靠風化作用來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保持氣溫了。」根據該研究模型,這些行星模型中存在產熱元素含量遠遠多於行星宜居所需。

山姆耶(Smye)最後介紹道:「從這項研究中,可得到一個有趣的觀點:要獲得行星宜居帶,行星的初態成分或大小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說,早在行星誕生之初,它的命運就早已註定。」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translate: 解茫號

author: Lee Cavendish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碳基生命永生研究
    什麼是碳基生命隨著人類對生物學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一個典型的生物細胞,其主要構成元素有:氧(65%),碳(18%),氫(10%),氨(3%),其他微量元素合計佔4%。既然氧佔有的總質量最多,為什麼我們不是氧基生命,而是碳基生命呢?
  • 如果人類想探索宇宙,需要從碳基生命進化成矽基生命?這可行嗎?
    如果人類想探索宇宙深處,需要從碳基生命進化成矽基生命?這可行嗎?地球上大多數的生命體都是由碳元素構成的,在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化合物加入了碳元素,之後的結構會相對比較穩定,像人類,我們就把自己稱為是一個碳基生命。
  • 地球生命為何只選擇碳基生命 而不是矽基生命呢?
    為什麼地球生命非得是碳基生命,而不是非碳基生命呢?外星生命有可能是矽基生命嗎?宇宙中到底有沒有非碳基生命?我們就來啃啃這塊硬骨頭。先說說,大自然為什麼讓地球生命自然選擇碳基生命?我們不是以氧為基礎的生命形態嗎?為什麼我們不叫氧基生命,而叫碳基生命呢?是這樣的,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地球生命,活體細胞中多數的氧元素,其實是以水的形式存在的,含在水分子H2O裡了。然而,對細胞結構和功能起關鍵作用的,卻是另外一種元素——這就是碳。所以呢,我們說地球生命都是以碳元素為基礎的,於是就叫碳基生命 Carbon-Based Life。
  • 碳基生命的天堂是地球,而宇宙更適合矽基生命.矽基生命是什麼?
    但是,這些地球以外行星的惡劣環境僅針對於碳基生命。地球上所有形式的生命都是基於碳的。為什麼?生命基於碳的原因還有另一個因素。那就是碳基分子的活性。生物的所有反應都是一種化學作用,包括瞳孔放大,、情感等,只有高活性碳基分子才能保證這些化學反應的快速產生。簡而言之,這就是為什麼地球上的生命是基於碳的。
  • 碳基生命與矽基、硼基生命的比較
    還有一些生物大分子負責催化各種維持生命活動的化學反應。這些複雜的大分子必須要有結構穩定的骨架,地球上的生物大分子主要以碳元素為骨架,所以稱為碳基生物。雖然元素周期表中有那麼多種元素,卻只有硼、矽和碳,才能形成長鏈大分子。硼基生命存在機率很低在硼、矽和碳這三種可以形成長鏈大分子的元素當中,首先可以排除硼。
  • 地球是碳基生命的天堂,而宇宙更適合矽基生命,矽基生命什麼樣?
    在太陽系之中,除去地球,環境最為宜居的行星就是火星了,然而生命要想在火星上生存幾乎是不可能的。火星沒有磁場的保護,大氣異常稀薄,晝夜溫差可以達到200多度,這些都是生命所無法承受的。而地球的另一個鄰居金星,其環境就更加惡劣了。
  • 宇宙中很可能沒有自然產生的矽基生命,碳基才是宇宙主流生命形式
    一說到尋找外星生命,就會有很多朋友說宇宙中的生命不一定都是碳基生物。如果宇宙中有很多生命,相比較與矽基或者其他生物,碳基生物才是更主流的存在,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接著看下去就會明白了。所以,儘管矽在地球上有許多生物學用途,但矽是其他地方生命的主要組成部分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其實我們認為的矽基生物,不是純矽基生物,而是一種結合碳基生物的混合矽基生物,科學家們已經做過類似實驗了。我們可以幫助一個新的物種進化,我們甚至可以創造新的物種,那就是將矽結合到碳基分子中。另外,科學家們早就知道地球上的生命能夠用化學方法與矽融合,但是這僅限於融合。
  • 為什麼說矽基生命比碳基生命高級?矽基生命真的存在嗎?
    事實上並不是如此,可以說碳基生命是地球的專屬!其次,由於矽基的信息傳遞速度比碳基要快,所以矽基生命的運算速度在理論上要比碳基生命快,也就是說,矽基生命更加容易發展出高度發達的文明,他們會比人類更早到達高級的智慧程度!
  • 為什麼地球上都是碳基生命?
    你可能聽過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碳基生命」。但是「碳基生命」真正意味著什麼呢?我們真的是由營火後留下的黑色燒焦的東西,還是鉛筆裡的碳組成的?碳基生物,顧名思義,就是以碳元素為基礎的生命形式。地球生命最初產生和應用的能量是糖,糖又叫什麼?碳水化合物。還是碳。地球上所有已知生命都是主要由碳、氫、氧構成的,生命活動也主要圍繞這幾種元素展開,所以我們都是碳基生物。
  • 矽基生命和碳基生命哪個強?科學家:可以1個打10個
    我們經常能產生這樣的問題,是因為我們關於外星生命的討論經常都是以碳為基礎的,每當我們發現一顆新行星的時候,要想知道它上面有沒有生命首先會確認這個星球上有沒有液態水的存在,因為液態水是地球上碳基生命所必須的載體介質,是我們認為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
  • 矽基生命和碳基生命哪個強?科學家:可以1個打是10個
    如果宇宙中其他星球上存在生命,那麼有沒有可能是矽基生命呢?我們經常能產生這樣的問題,是因為我們關於外星生命的討論經常都是以碳為基礎的,每當我們發現一顆新行星的時候,要想知道它上面有沒有生命首先會確認這個星球上有沒有液態水的存在,因為液態水是地球上碳基生命所必須的載體介質,是我們認為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
  • 矽基生命與碳基生命有何區別?人類成為矽基生命,或能進入宇宙!
    人類如果變成矽基生命,是否能進入宇宙?區別實在太大了!地球上的生命數不勝數,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他們都有共同的特徵,都是屬於碳基生命,都是以碳元素為基礎的。在科學家們尋找地外生命的過程當中,也是以碳基生命為根本,放眼整個宇宙尋找新的生命體。
  • 為什麼生命只能是碳基呢?
    為什麼生命只能是碳基呢?關於生命形式的話題:有的朋友認為,在宇宙中必定存在著其他超乎我們想像的生命形式,關於生命的誕生,首先我們要知道高等生命不是一蹴而成的,生命的進化是由低等生命到高等生命滿滿演化的過程,生命誕生的最初形式必然是十分簡單的,在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是偶然出現的,能夠自我複製的大分子,那麼大家可能又說地球上生命開始的最初形式是細胞結構的,如果在宇宙中的其他地方出現了不是細胞結構的大分子物質呢?
  • 在整個宇宙中,生命的誕生並不容易,碳基生命是否是唯一?
    在整個宇宙中,生命的誕生並不容易,碳基生命是否是唯一?宇宙浩渺,從現有我們地球上的跡象來看,人們經常會懷疑是否有外星文明曾經來訪過我們的地球。因為整個宇宙讓我們很難相信,地球會是當中唯一有生命和智慧文明的星球,僅僅在銀河系中就多達2000多億顆行星。其中甚至有很多與地球擁有相似環境的天體,但是因為目前科技的限制,以及宇宙實在太過浩瀚,加上我們每個星球之間距離過於遙遠,很難進行有效的探索。所以,處於宇宙一隅的我們也至今沒有探訪到外星文明。但是,雖然在整個宇宙當中,生命的誕生並不容易,讓我們也會不禁思考一個問題,碳基生命是否是唯一呢。
  • 為什麼地球上都是碳基生命,科學家探索的矽基生命有沒有可能存在
    為什麼不能是鐵基、矽基之類的呢?又及炭為核心到底有什麼好處?首先,我們現在科學已認證,生物生命是由元素所構造,這是事實,而且,生物生命還生存在元素之中,這也是現實的。以現在的科學研究來看的話,主要原因在於有有機物,人體內那麼多種類的酶,都得益於碳的四個穩定鍵,如果是鐵基生物,那估計這個生物天天都在基因突變,矽雖然好一些但是矽太穩定了,反應太慢,要真有矽基生物,它的生化反應過程也不會是人類這樣的,否則這種矽基生物在咱們人類看來就和石頭沒什麼區別了。總而言之,不是碳基多優秀,全是同行襯託的好,只有碳才能行程穩定且種類豐富的化合物,才能支撐起生命的基礎。
  • 聊聊碳基生命和矽基生命
    宇宙起源,黑洞,蟲洞,多維空間,相對論,量子力學,地外文明,迷失古蹟,不解之謎,科技前沿。從宏觀到微觀,從科技到科幻,我們一一為您呈現!拿對環境刺激的反應為例,從獵豹的飛速追逐獵物,到變色龍刷刷的改變體表顏色,從眼睛遇到強光時的瞳孔收縮,到植物的向光性,都是生物趨利避害的本能。而這些反應實際上都是由生物體內化學反應來支撐。這些化學反應的速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生物反應的速度,而碳基分子的活性則保證了這些化學反應能夠及時地進行,以應對地球上環境可能出現的改變。
  • 地球是碳基生命的天堂,而宇宙更適合矽基生命,矽基生命長什麼樣?
    生命是宇宙中最為神奇的事物,迄今為止,我們已知只有我們地球上有生命體,這裡是屬於碳基生命的世界,但是科學家們根據元素周期表上各種元素不同性質的表現認為,生命未必只會基於碳基存在,另外很可能還有硫基生命、氨基生命、硼基生命、矽基生命、砷基生命等,氨之外的這些元素的某些化學性質與碳元素相類,有可能與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形成某種生命體。
  • 碳基生命、矽基生命、智能AI生命;有多少種可能的生命形式?
    但由於人類是宇宙空間的微塵,時間長河的一瞬,人類無法理解和感知宇宙這種類型的生命。一起來打開腦洞,探索宇宙中可能的生命形式。一,碳基生命。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碳基生物,包括人類在內都是以碳和水為基礎;地球上的碳基生物主要以氧氣和水作為能量來源。因為構成碳基生物的蛋白質,作為遺傳物質的嘌呤和嘧啶等物質都是烴衍生物,所以稱作碳基生物。
  • 為什麼我們是碳基生命而非矽基生命呢?和元素的性質有關嗎
    地球上已經具備宇宙中所有元素,從而演化出碳基生命,會飛的會跑的,有毒的帶刺的,需氧的厭氧的,骨頭在裡面的與在外面的,等等什麼生命形態俱全。
  • 地球上的很多生命都是碳基生命,假如出現了「鐵基生命」會怎樣?
    相信大家也不知道在地球中碳元素的含量是比較高的,在各種反應當中但元素的性質是比較穩定,因此地球上很多生命都是碳基生命,其他的則是一些有有生命體質等各類元素生命,而現如今,人類一直以來都在尋找著外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