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多一點
袋鼠是這樣長大的
袋鼠,雖然在澳大利亞泛濫成災,但在我國卻難得一見,我們大都是從電視上認識它的。它前腿短,後腿長,不會行走,只會跳躍,特別是肚皮上還長有一個大口袋。見過的人都知道它這些奇怪的特點。然而,有一個更奇怪的特點恐怕知道的人不多。
袋鼠媽媽受孕一個多月之後,生下了小袋鼠。在哪裡?怎麼看不見?那不,像個豆粒似的。初次見到的人驚呼,哎呀,這麼小?是的,就是這麼小,僅僅是成年袋鼠的80000分之一到60000分之一,相差懸殊。
真不可思議,這麼個小東西怎麼會長成那樣得健碩、強壯?
小袋鼠出生後,袋鼠媽媽開始用舌頭在自己的肚皮上為寶貝舔出一個通道。它從自己的尾巴根部開始舔起,一直舔到那個袋口。剛出生的小袋鼠雖然還沒有視力,卻能聞著媽媽唾液的味道,沿著媽媽舔出的通道,爬行進入媽媽肚皮上的口袋———育嬰袋。
這是一條生命之路,小袋鼠只有爬進育嬰袋才能說明它生命的開始,否則就是生命的結束。因為,一旦從通道上掉下來,就再也無法進到育嬰袋,必死無疑。
進入育嬰袋後,也不是萬事大吉,必須立即找到媽媽的奶頭,並緊緊咬住,決不鬆口,開始接受媽媽乳汁的餵養。
8個月左右,小袋鼠長大了,可以從育嬰袋向外探頭探腦了,慢慢的,嘗試著爬出育嬰袋,下到地面,看看外面的世界。一有風吹草動或者危險信號,立馬回到育嬰袋裡躲藏起來。直到一年之後,才斷奶,徹底脫離育嬰袋,但還不能離開媽媽的撫養和保護。直到三四年之後,小袋鼠發育健全,開始獨立生活。
從上可見,袋鼠的長大有兩個關鍵過程。一是能爬過媽媽給舔出的生命之路;二是能投入媽媽的懷抱。有了媽媽的呵護,就能從「小不點」「長大成人」。
趙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