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紅旗的來歷,你又知多少?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隨即,在天安門城樓上,一面長5米,寬3.3米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這也是新中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
70年風雨,中國人民攜手走過了這一段艱難的旅途,而今盛世,也如您所願。
那面鮮紅的旗幟,在風中飄搖,那正是我們的驕傲!
五星紅旗的設計者是曾聯松。當初初選委員會從收到的3012幅圖案中選出38幅印發全體代表討論,最後經過全體代表分組討論,與9月25日晚,主席召開了協商座談會,在關於國旗的討論中,表明了以紅色為底色,以四小星拱衛大星的五星紅旗圖案為最終方案。在會議上,主席指出了這面五星紅旗的意義:是革命人民大團結!故而這又是團結,亦是革命。
其實在曾聯松先生設計的初稿之中,在那顆大五角星中有著與蘇聯國旗相仿的鐮刀斧頭標誌,不過在會議中商討出的結論就是:既然是新中國,就應該有新面貌,不應該與別人的一樣。結果就去除了那個鐮刀斧頭標誌,呈現了嶄新的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紅色象徵著生命,亦是革命,其長高為三比二,在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亦是象徵著在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大團結;而五星用黃色則是象徵著紅色大地上所呈現出來的光明。其中五星紅旗中的一星較大,與外接圓的直徑為旗高的十分之三,居左,其餘四星較小,與外接圓半徑為旗高的十分之一,形狀如彎月,一同拱衛著大星於之右側,並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四小星的一個小角都是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個寓意就是億萬中國人民心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如眾星拱北辰。
最後,一份來自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的公函,送到了家住虹口山陰路145弄6號的曾聯松,公函裡面有一封致謝信,並隨信附帶了五百萬元人民幣作為酬謝。
在曾聯松的《我設計的五星紅旗》文章中,他是這樣寫道的:「7月14日,我我偶於報端見到新政協籌備會刊登的公開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和國歌詞譜的啟事,細讀之下,倍受鼓舞,級聯基業難以成眠,輾轉反側苦思著設計方案……我將五星結體排成橢圓形,象海棠之葉,寓表疆土版圖;四顆小星則兼指四千年歷史和文化;星是黃色象徵黃色人種,構思至此,我開始得意起來。
「要畫心中的國旗,最重要的是你心裡有沒有對國家的那份情感。」——曾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