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大巨星」重排系列,在控衛方面,庫西、託馬斯、斯託克頓為首的一批硬實力+榮譽過關的控衛上岸,而依靠場外優勢入選50大的蘭尼-威爾肯斯、戴夫-賓則因為賽場表現不夠優秀,被新時代的基德、納什頂替。
網易體育9月16日報導:
在NBA50周年慶之際,官方曾評選出「50大巨星」,眾多偉大球員入選。現在,距離1996年又過去了近20個年頭,這份名單上的一些球員似乎已經無法坐穩他們的位置,後來人正取代他們。
在「50大巨星」中,入選的控衛一共有9人,分別是奈特-阿奇博爾德、鮑勃-庫西、戴夫-賓、沃爾特-弗雷澤、埃爾文-詹森、奧斯卡-羅伯特森、約翰-斯託克頓、伊塞亞-託馬斯、蘭尼-威爾肯斯。
無爭議人物:
奈特-阿奇博爾德
身高只有6尺1的阿奇博爾德是小個控衛的傑出代表,「小精靈」的綽號完美地詮釋了他的球風。在NBA的13季裡,阿奇博爾德效力過國王、凱爾特人、雄鹿、籃網,職業生涯場均貢獻18.8分、7.4助攻。他曾6入全明星,榮膺過一次全明星賽的MVP,5次入選最佳陣容(3次第一隊)。1981年他幫助凱爾特人奪得總冠軍。1991年入選名人堂,
阿奇博爾德生涯最高光的表現出現在1972-73賽季,當時他場均得到34分11.4助攻,成為NBA歷史上第一個在同一個賽季同時拿下場均得分王和助攻王的球員,這樣的「神跡」也確保了他在重排中繼續坐穩50大的位置。
鮑勃-庫西
凱爾特人歷史上最偉大的控衛,在綠軍徵戰的13載他6度幫助球隊奪冠。在NBA的14個賽季裡13次入選全明星,生涯場均數據18.4分、7.5助攻、5.2籃板。2次拿到全明星MVP,一次常規賽MVP。12次入選最佳陣容(10次第一隊)。1971年入選名人堂。
庫西是NBA最早的超級控衛,是背後傳球的發明者,足夠的數據累計(連續8年得到助攻王在斯託克頓出現之前是NBA的歷史記錄)和出色的球隊戰績兩頭冒尖,堪稱大贏家。更重要的是他在1957年的拿到的MVP——在1987年之前,他和奧斯卡-羅伯特森是唯一拿過MVP的後衛球員。而在艾弗森之前,他是NBA歷史最矮的MVP獲得者。
沃爾特-弗雷澤
紐約傳奇控衛,3個賽季他主要都在尼克斯度過,在這裡他7次入選全明星陣容,並兩度幫助尼克斯奪得總冠軍,是隊史功勳級的人物。弗雷澤曾7入最佳防守陣容(7次皆為第一隊),6次入選最佳陣容(4次第一隊)。1987年他入選名人堂。
弗雷澤最偉大的表現發生在1970年總決賽的最後一場,在威利斯-裡德帶傷只打了幾分鐘的情況下,他一人狂砍36分19助攻,帶隊擊敗湖人奪冠,沒有讓裡德的「王者歸來」成為悲情戲碼。
埃爾文-詹森
詹森綽號「魔術師」,是NBA歷史上最偉大的控衛之一,湖人「show time」時代的核心領袖。12次入選全明星、5奪總冠軍、3獲總決賽MVP、3獲常規賽MVP、10入最佳陣容(9次第一隊),季後賽三雙紀錄保持者,2002年入選名人堂。
作為歷史前5的超級巨星,魔術師和拉裡-伯德之間的針鋒相對成為NBA歷史上的一段佳話,他們用高水平的對抗徹底扭轉了聯盟的形象,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若非因為感染愛滋病毒,他本該擁有一個更偉大的職業生涯,但這也無損他已經獲得的超凡榮譽
奧斯卡-羅伯特森
「大O」羅伯特森是NBA歷史上的三雙王,在1961-62賽季創下整季場均三雙數據的壯舉(30.8分、12.5個籃板、11.4次助攻)。他的職業生涯12次入選全明星,拿過最佳新秀、全明星賽MVP(3次)、常規賽MVP。11次入選最佳陣容(9次第一隊)。1971年他聯手賈巴爾幫助雄鹿奪冠。1980年入選名人堂。
在60年代,大O是唯一打破超級中鋒壟斷斬獲MVP的外線球員,這也讓他在老一輩球迷和媒體中贏得了幾乎不可撼動的超高地位和人氣,整個職業生涯他一共拿了1個得分王和7個助攻王,表現全面而持久。
PS:有關場均三雙——如果你願意把概括的時間坐標軸拉長,你會發現奧斯卡生涯前五個賽季場均能拿到30.4分10.0籃板10.7助攻——連續5年場均大3雙,對於後世的球星來說,這根本是不可超越的神跡。
約翰-斯託克頓
NBA歷史助攻榜第一人,10次入選全明星陣容,2次常規賽搶斷王,還曾榮膺全明星賽MVP,11次入選最佳陣容(2次第一隊)、5次入選最佳防守陣容第二隊。92年美國「夢之隊」成員。2009年入選名人堂。
從球員和教練的內部評價來看,斯託克頓一直是那種「在球迷看來很強,但在球員內部反響一般藍領球星。」由於天賦所限,斯託克頓一直不是那種能改變聯盟格局的超級巨星,而且其關鍵比賽表現向來難以服眾,往往導致馬龍在季後賽中得分壓力過大,使得爵士難以突破瓶頸。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身體天賦平庸的斯託克頓已經做到了白人控衛的極致。依靠隱蔽的小動作斯託克頓能達到遠超其身體能力的防守效果。而在進攻端,他和馬龍心有靈犀,兩人在場上猶如一個靈魂的兩個分身,是NBA二人組合的代表性人物。而他最值得稱道的則是完美無缺的職業態度和傷病恢復能力,這也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將生涯總助攻數刷到歷史第一。
伊塞亞-託馬斯
職業生涯13個賽季託馬斯都是在活塞度過,12次入選全明星,1989年、1990年,他兩度率活塞奪冠,並且拿到了1990年的總決賽MVP,除此之外他還得到過2次全明星賽MVP。另外5次入選最佳陣容(3次第一隊)。
微笑刺客是個人氣質和球隊氣質完美地融合的典範,也是唯一帶隊曾分別擊敗過喬丹、魔術師和拉裡-伯德的球星,堪稱NBA歷史上最具有殺手心態和王者霸氣的小個控衛。微笑刺客球風華麗,同時性格堅忍不拔,1988年他在總決賽中瘸著腿單節砍下25分創下了季後賽單節得分記錄。
爭議人物:
蘭尼-威爾肯斯
威爾肯斯是NBA歷史上比較少見的在當球員和當主教練兩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功的人,他也是唯一一位既入選了50大巨星,又入選了10大名帥之人。在球員時代,威爾肯斯效力過聖路易斯老鷹、超音速、騎士、開拓者,曾9次入選全明星陣容,單賽季MVP榜最高排到過第2。
在執教領域,威爾肯斯的表現更加輝煌,他執教了32年,總戰績1332勝1155負,是NBA歷史上首位千勝教練,歷史上勝場數長時間排名第一(目前第二),並曾率超音速奪冠。1996年,威爾肯斯率領美國男籃奪得奧運會金牌。另外他還擔任過超音速的高層。
然而,威爾肯斯的球員表現卻並不能服眾,生涯場均16.5分6.7助攻,巔峰賽季場均22.4分8.2助攻,數據表現就並不出彩。而且雖然他曾在MVP排行榜上列第二位,但他卻是50大巨星中唯一一個生涯連一次最佳陣容都沒有入選過的球員,硬實力和榮譽都被同時代的韋斯特、羅伯特森、弗雷澤碾壓,面對後來者也沒有優勢。
另外,威爾肯斯在70年代的數據普遍被認為是是有水分的,在30歲之後,他的場均數據突然提升了一個檔次(從場均16+6到場均20+8),而這恰好與ABA的建立時間重合,在個人技術並無精進,球隊打法也沒有太多改變的情況下,這種數據上的進步只能解釋為聯盟天賦被ABA稀釋,所以他的球星地位並不是在最高水平的對抗下拿到的——這也能從側面解釋為什麼他未能入選最佳陣容。
除此之外,威爾肯斯硬實力不足還體現在帶隊能力上,在單核帶領超音速時期,他的球隊長期無緣季後賽,而在他在巔峰時期效力於老鷹時,其球隊地位甚至一度低於非名人堂球星盧-哈德森,所以總體來說,威爾肯斯能入選50大巨星,更多是因為其教練生涯以及和媒體關係優秀的加成。
戴夫-賓
戴夫-賓曾7入全明星陣容,拿過最佳新秀獎,也榮膺過全明星賽的MVP。3次入選最佳陣容(其中2次第一隊)。他是最早以得分為顯著特徵的控衛,可以說是如今遍地皆是的「雙能衛」球員的祖師爺。在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他是聯盟最具攻擊力的外線球員。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長期為密西根州的底特律活塞隊效力,他還是密西根人魔術師-詹森幼年的心中的偶像,也是活塞歷史上最著名的球員之一——這無疑也給他的職業生涯評價加分不少。
但和威爾肯斯一樣,作為50大球星,戴夫-賓的硬實力略顯不足,他的2次入選最佳陣容第一隊都很有爭議,第一次他遇上傑裡-韋斯特受傷單賽季休戰30+場,可以說是撿了大便宜。而第二次入選時,很多人都認為他的表現(場均27+4+5,球隊無緣季後賽)其實不及打出21+7+7,帶隊拿下52勝的弗雷澤。
另外,賓的帶隊能力也很有爭議,在活塞期間僅3度打進季後賽。12個賽季一共僅打了31場季後賽,硬仗能力可見一斑。後來活塞用他單換了凱文-波特(雖然是4屆助攻王,但沒有入選過全明星,如今誰認識他),能夠做這樣的交易,想必在活塞心中對賓的價值評估也不高。
那賓為什麼還能得到如此青睞呢,如你所知,賓在球員時代就被看做是「球員中的政治家」,是NBA中是最早懂的靠媒體造勢來給自己拉票的球員,因此在媒體評選的最佳陣容中評選,他一直很佔便宜。而其生涯結束後成為大亨,之後又當選底特律市長的經理更是給自己的人生增加了傳奇色彩——雖然這一切和籃球並無太大關係,但多少還是成了他入選50大的加分項。
新的50大代替者:
史蒂夫-納什
納什,NBA控衛中的無冕之王。儘管一生無冠,但他5次拿下助攻王,8次入選全明星,7次入選最佳陣容(3次第一隊)。除此之外,他還拿到的兩座常規賽MVP獎盃。
在納什的所有榮譽中,兩次MVP是最核心也是最有價值的,在NBA歷史長河中,只有他和魔術師兩位控衛曾拿到過不只一座MVP獎盃,從這個角度來看,僅靠這一項硬榮譽,納什已經足夠壓倒樓上的絕大多數控衛同行了。
除此之外,納什的偉大之處還在於,他的太陽隊為現代NBA開創了跑轟先河,帶起了一陣跑轟風潮,而當時太陽重視三分球的思路也是建立在他超強的控場及投籃能力上。事實上,這一切都為後來勇士的奪冠積累了戰術基礎。所以說他是為NBA未來戰術發展打開大門的人並不為過,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納什作為跑轟戰術探路者的身份,地位只會越來越高。
傑森-基德
基德,NBA歷史助攻榜排名第2之人,職業生涯早期雖然不精於投射,但組織能力和大局觀均可以載入史冊。在NBA的19個賽季裡,基德5次榮膺單賽季助攻王,12個賽季入選全明星陣容,拿過最佳新秀,6次入選最佳陣容(5次第一隊)。
和管殺不管埋的「納不守」不同,「基不攻」的球風相對更加傳統,陣地戰梳理能力更突出,防守能力也遠超對方一個光年遠,他曾先後9次入選最佳防守陣容,其中4次入選第一隊,在很多人心中,基德得表現或許比納什更接近所謂的「完美控衛」形象。
在職業生涯中後期,基德慢慢練出了投籃,並且悄悄的將自己的三分球命中數升到了歷史第5的高度。某種程度來說,及時順應時代潮流也是基德出色籃球智商的表現——雖然其生涯34.9%的三分命中率相比其他射手還是寒磣了點。
基德最值得一提的還是他的全面,除去奧斯卡-羅伯特森和魔術師,他是NBA歷史上搶籃板最多的控衛,在21世紀前控衛時代來臨前,他是NBA最強控衛的代表——如果有兩個控衛來能作為NBA新時代承前啟後的代表,他和納什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