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為原型,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歷史進程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自九月份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首演以來,便受到廣泛關注,更收穫了各大媒體、業內人士以及觀眾的如潮好評。
據悉,電視劇版本的《大地頌歌》將於2021年1月1號19點30分在湖南衛視播出。今日,《大地頌歌》電視劇的主創人員總導演周雄、演員谷智鑫、劉迦、廖佳琳、張凱麗接受了媒體群訪和視頻採訪,為了大家展現了一幅真實而鮮活的扶貧畫卷。
「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湖南精神也是扶貧精神
飾演十八洞村首任扶貧隊長龍秀林的主演谷智鑫雖然是東北人,但在《恰同學少年》和《中國1921》中兩次飾演偉大主席毛澤東的經歷,讓他對湖南精神有了準確認識。
身為首任扶貧隊長的龍秀林可謂是舉步維艱,從和老百姓初步相識、溝通,到說服他們養魚養鴨等,每一項活動都面臨著挑戰與質疑。「有錢沒錢,咱們幹上三年」,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背後卻有著無數的努力和道不盡的辛酸,「霸蠻」的湖南精神與扶貧精神在龍秀林身上達成了了高度統一。
真實取材緊跟時代,演繹全新扶貧面貌
從湖南衛視《聲入人心》《舞蹈風暴》中脫穎而出的廖佳琳、劉迦將自身的長處在這部融合歌舞元素的作品中充分發揮:
劉迦結合自身文工團經歷,以真實事跡作為驅動力去再現扶貧畫面,將」刨地「等動作融入其中,展現了泥石流時奮不顧身救村民的扶貧隊員;
廖佳琳則飾演了一名網絡帶貨主播,高亢唱腔符合主播特質,也讓觀眾得以看見網絡帶貨對於助農扶貧的重要作用。
從舞臺到電視,《大地頌歌》集藝術精華之大成
本劇的總導演周雄現任湖南衛視黨委書記、常務副總監,也是國家一級導演。
談及劇版《大地頌歌》在二次創作後與舞臺劇版本不同的地方時,他特別提到,和舞臺劇強烈的氛圍感相比,劇版更注重細節的呈現和情緒的記錄,生活化的電視劇臺詞也讓人物情感、表演更加細膩;
此外,劇版《大地頌歌》又融合了戲劇、歌劇、舞臺劇等多種元素,可以說是跨過了藝術門類的限制,集所有藝術精華於一體。
同時,《大地頌歌》「遺傳」了湖南衛視年輕化的DNA,整體呈現出「乘風破浪會有時」的精神活力,讓年輕人也願意走進老一輩的故事中。
真實是最強大的說服力,真情是最貼近的感染力
演員張凱麗在採訪中說:專業的水準和對人物的傾注的情感,是打動觀眾的兩個要素。而這兩者,電視劇《大地頌歌》都具備了,在主創們的採訪中,「感動」是一個出現頻率很高的詞。那些取材自真實事件的扶貧故事,在演繹時就讓演員們熱淚盈眶、感動萬分。但張凱麗同時提到,情感不是一味釋放,控制著有節奏地往上湧,才最有感染力。
雖然已經拍攝完成,但回憶起拍攝時的情況、與劇組人員的相處,張凱麗依舊有些激動,這就是一部優秀文藝作品的悠長餘味。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也是歷史最忠誠的記錄者,劇版《大地頌歌》必將再次續寫三湘大地中「植根人民、書寫時代」的扶貧新氣象,觀眾足不出戶便可感受到一臺震撼心靈的史詩級歌舞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